醫美正名/「美容醫學」分綠色、粉紅色標章

欣新聞 發佈 2013-01-04T18:41:55+00:00

圖說:衛生署將醫美療程正名為「美容醫學」,圖左到右為整形外科醫學會秘書長楊永健、衛生署副署長林奏延、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楊志勛、衛生署醫事處處長許銘能。(記者丁彥伶攝)欣傳媒 | 記者丁彥伶/台北報導以為用「醫美」不必開刀就能拉皮、隆鼻,

圖說:衛生署將醫美療程正名為「美容醫學」,圖左到右為整形外科醫學會秘書長楊永健、衛生署副署長林奏延、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楊志勛、衛生署醫事處處長許銘能。(記者丁彥伶攝)

欣傳媒 | 記者丁彥伶/台北報導

以為用「醫美」不必開刀就能拉皮、隆鼻,沒想到卻變成臉部凹凸不平、鼻頭壞死……,為解除台灣醫美亂象,衛生署決定開始管理,並且將「醫美」正名為「美容醫學」。


衛生署副署長林奏延今(4)日表示,除了正名以外,美容醫學並將分為低侵入性療程及動刀療程分成兩個標章,低侵入性療程為「綠色標章」,有動到刀的療程則是「粉紅色標章」,即日起開始接受醫師申請認證,預計一個月後第一批認證即可出爐,但目前認證仍是自願性而非強制性。


過去醫療院所常以類似「安全無風險」的宣傳來推動「醫美療程」,讓愛美人士以為,好像只要利用午餐的約會,輕鬆就可以變美麗,林奏延表示,美容醫學以前是指由「專業醫師」透過醫學技術,如手術、藥物、醫療器械、生物科技材料等,執行具侵入性或低侵入性醫療技術來改善身體外觀,而現在則是指專業醫師、或護理人員於醫師的指導下執行醫療業務。


這些行為主要包括三大類,第一類是光電治療:如雷射、脈衝光、電波、超音波等,第二類是針劑注射治療:如注射肉毒桿菌素、玻尿酸或膠原蛋白等。第三類是美容手術:如抽脂、隆乳、隆鼻、植髮、雙眼皮手術、拉皮手術或削骨手術等。


由於現在美容醫學常有糾紛,主要的原因包括:醫美可能風險未充分告知患者、醫美項目及品質資訊民眾不易取得,以及執業人員資格和經驗未充分向患者揭露或說明。林奏延說,所以現在衛生署將推出「美容醫學品質認證制度」,將針對「美容醫學機構認證」、「執業人員資格管理」及「廣告管理」三個面向執行。


其中,機構認證方面由醫策會執行,醫策會執行長李偉強表示,認證共分成醫療院所合法性、硬體設施、醫療院所是否有處理突發狀況的能力及事後照顧等三個面向、25條基準,通過認證後發給「綠色標章」或「粉紅色標章」。


衛生署醫事處處長許銘能表示,從即日起,醫美診所、醫院附設美容中心等美容醫學機構都可以向醫策會申請參與「美容醫學品質認證」,但目前美容機構認證是採自願參加,沒有強制性。


但是針對美容醫學的醫療廣告部份則會請地方衛生局加強取締,避免美容醫學機構利用不同廣告型態招攬病人,也將針對美容醫學廣告另外研修廣告規範,以杜絕醫療機構利用不正當方法招攬病人。

原文網址:http://www.xinmedia.com/n/news_article.aspx?newsid=215643&type=0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