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人道飼養?

優活健康網 發佈 2012-06-28T09:00:00+00:00

國外的消費者不但關心購買的畜產品是否衛生安全,也同樣關心該動物曾經受到何種對待,所以會在一般畜產品分級制度下,主動選擇標榜人道或高動物福利的畜產品,進而使較高的人道飼養與屠宰等水準,也成為產品的附加價值。其實台灣的畜產業飼養模式與美國、日本

國外的消費者不但關心購買的畜產品是否衛生安全,也同樣關心該動物曾經受到何種對待,所以會在一般畜產品分級制度下,主動選擇標榜人道或高動物福利的畜產品,進而使較高的人道飼養與屠宰等水準,也成為產品的附加價值。

其實台灣的畜產業飼養模式與美國、日本等國家飼養系統幾乎相同,現況算是符合世界上一般飼養系統應有的人道條件。從官方來說,我國針對人道也設有相關的國家標準,除了「動物保護法」之外,現有針對畜產業相關的法規包括「畜牧法」、「屠宰場設置標準」、「動物保護法」、「動物運送管理辦法」、「畜禽人道屠宰準則」與相關施行細則等。然而,此類法規算是產業的最低標準,對於想要進步與提升產品特色的生產者,或是想要支持產業人道水準進步的消費者來說,仍不足以滿足其需求。

所以先進國家如美國、法國等,為促使產業進步及提高農民收益,鼓勵民間組織在政府設定的動物保護法規之外,自發性的實施更高標準的人道產品,以造成市場區隔,例如有額外的空間、放牧、環境豐富化或限制剪針齒、剪尾等。

此類標準由各種協會(例如「美國由豬肉協會(National Pork Producer)」、「美國人道協會(American Human Association)」或「英國防止虐待動物協會(RS PC A)」等)籌組專家團隊,於合乎該國動保法之條件範圍自訂,因此,人道認證並無世界通用的規範,各種不同標準間各有差異,端看消費者認同程度,但基本上都比當地政府規定的水準還要高,對消費者才有吸引力。

由於並沒有類似ISO認證的世界性的、國際公認的人道生產規範,所以人道生產的規格在台灣的設計,就是儘量以符合前述「五種自由」精神及世界潮流,包括給動物更多自由、更少拘束、更豐富的環境與社交等趨勢為主。

我國一般的畜牧飼養方式並不比國際集約式飼養的規格差,所以不能將一般生產的畜產品列入「不人道」的範圍,但是相較於國外的地大物博,在台灣地狹人稠的情形下,集約式(工廠式)的飼養可說是唯一解決大量動物產品需要量的途徑。

所以,台灣設計人道飼養時,在飼養空間上難以做太大的增加,因為台灣連人類所能享有的土地面積都可能比其他國家小很多。例如,若僅以人口除以全國土地面積的密度來算,台灣人可以分到的土地面積是歐洲人的二十分之一,是澳洲人的二一○分之一,豬跟雞可獲得的生存空間差異還更大(請見下圖表),所以相較之下,台灣即使是經營一般規格的畜牧業,也已經算是儘量給予動物較大空間,畢竟動物飼養的空間太小也會造成動物生病,生產者其實是無法過度限縮飼養空間的。

(▲圖片來源/天下雜誌提供)

(本文作者/廖震元)
(摘自/畜產專家也敢吃的好肉好蛋/天下雜誌出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