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3T09:18:34.367900+00:00

車禍無常殷勤付出 回收塑袋從不喊累

73歲「王秀淑」原本是標準宅女,除了上班幾乎足不出戶,個性害羞的她,退休後,選擇投入慈濟環保回收,意外開啟不一樣的生活模式,每星期到長明街挨家挨戶,跟店家回收塑膠袋,大包小包她扛著走,還主動傳授回收技巧,卻鮮少人知道,她曾發生過重大車禍,當初右手斷了三截,至今還會痠痛,但她卻堅持做回收,她說車禍讓她更瞭解人生無常,所以能付出就要好好把握。 星期一固定搭公車來到高雄長明街,兩人一組跟店家回收塑膠袋。 環保志工 王秀淑:「幫商家解決很多問題啊,塑膠袋的量,丟掉的話很可惜,所以我就來(回收)了。」 長明街店家 蔡仲繐:「因為我們是做衣服的,塑膠袋比較多,師姊來幫我們收塑膠袋的話,讓我們很輕鬆又有環保。」 長明街店家 林秀治:「不管什麼天氣,下雨什麼,她們都有出來收(塑膠袋),我們這邊如果有(塑膠袋)的話,我們特地撿起來回收。」 瘦弱身影拖著大包小包,很難想像她曾發生過大車禍。 環保志工 王秀淑:「轎車撞到這邊手3段骨折,然後裝鋼鐵,醫生說要休息3個月,但是我大概兩個半月以後就出來。」 慈濟志工 蔣阿足:「很讚,她很認真做,都跟我配合得很有默契,她拉袋子我丟,就是要兩個人。」 長明街店家 吳佳鳳:「師姊她們是很用心啊,我們都很樂意幫忙整理一下這樣。」 長明街店家 吳欣樺:「多虧你們慈濟來做這塊(塑膠袋回收)工作,所以我們都很感恩,愛地球。」 做完長明街回收,坐上機車要趕下一場。 環保志工 王秀淑:「(為什麼這麼趕場?)時間配合好就可以,要盡量做啦。」 73歲王秀淑原本是標準宅女,退休投入慈濟環保開啟不一樣視野。 環保志工 王秀淑:「原來好像井底之蛙,沒有看到外面的世界,走出來後覺得(世界)無限大。」 新興市場店家 李蕙玲:「她很勤快,我說要幫她,她都不用不用,你忙,她就自己去做這樣。」 連趕三場回收,王秀淑樂在其中,回收讓退休生活豐富又踏實,她定會好好把握繼續做下去。 環保志工 王秀淑:「發願(要)做了,就要努力做下去。」 許文玲 陳立偉 高雄報導

2024-05-03T09:18:34.286728+00:00

綠領職缺夯!「淨零碳規劃管理師」認證起跑

國內碳費究竟要如何課徵,是近期重要議題,而台灣企業還有2026即將開徵的歐盟碳關稅,為了因應,碳管理人才需求大增。全台近年颳起綠領風,過去在北部相關課程開設種類繁多,去年碳權交易所在高雄成立後,也與中山大學合作,成立人才培訓單位,但高雄市是重工業城市,若每間製造業都要有碳管理的綠領人才,短時間內恐怕難以大量培養,對此經濟部也推出淨零碳規劃管理師證照考試,5月就展開第一場初級考試,以加快培養綠領人才。 歐盟碳關稅2026年正式登場,剩不到2年時間,重工業城市高雄影響大! 高雄市環保局副局長 黃世宏:「CBEM影響的中小企業的這些螺絲業,這個在高雄都有具體的產業鏈,石化業更是。」 製造業受影響就衝擊出口,連帶波及海運業! 海運業者 劉俊麟:「我目前是在海運業,承載的是台灣的大宗原物料,包括鋼鐵、水泥,還有紙業,碳費要怎樣去因應,影響到他們的出口競爭力,也會影響到我們公司,全球的海運在台灣這邊的布局。」 業者憂心忡忡,他從去年起就參加碳管理課程,手上已握有2張證照,因為課程太搶手,得提早卡位。講座課報名破百人,因為碳權交易所主管也到場演講。與碳交所合作的中山大學碳權研究與服務中心,辦的講座屬於通識課程,另外還有與BSI等國際認證機構開設證照課,若依序進行,得從基礎的ISO14064-1組織碳盤查,進階到專案碳盤查,再到產品碳足跡或碳中和標準,甚至是能源管理,多達5張證照。中心開課半年統計,一半學員是高雄的企業,其中鋼鐵業占8%,金屬業7%,光電跟檢測業者都有5%,在地需求強烈。 中山大學碳權中心主任 蔡宏政:「比如說我們的BSI課,每個月開的話,都是已經排到3個月以後,既然他們願意做這樣的學習,我們就把知識水準拉到一定程度,讓他們去擴散,拉到那種做種子師資的教育,那個層次了。」 官方證照班搶手,但因為合作的認證機構發照有限額,中山大學碳權中心半年只發出約120張,高雄市府淨零學院則以一年1,600位證照人才為目標,兩間一年才發1840張證照,但高雄登記公司共8萬多家,佔最多的製造業有1萬9千多家,若每間都領一張照,高雄2家官方機構得超過十年才能培養完成,緊迫的碳管理人才需求,目前有解方。 中山大學碳權中心主任 蔡宏政:「很高興地看到經濟部要推出『淨零碳規劃管理師』的證照考試,經濟部的用意應該是讓每一個公司都有人有這證照,特別是中小企業。」 經濟部將於5月展開第一場初級考試,加快培養綠領人才,要讓企業趕上國際腳步,不再有碳焦慮! 陳怡臻 王昭中 林道鳴 高雄報導

2024-05-03T09:18:34.200847+00:00

暖暖的心彼此靠近 能登鄉親送暖寶島

今年元旦,日本能登半島發生強震,慈濟志工前往重災區,烹煮近一個月熱食,並且在穴水町醫院長期設置咖啡屋,陪伴受災居民。當4/3台灣發生強震時,他們主動發起募款,要為台灣加油,即使自己的家或是農田損毀嚴重,在第一時間,拿出存了許久的撲滿,或是剛拿到的補助款,要表達心意,他們的回報,再次溫暖前往關懷的台灣賑災團隊。 石川縣台灣交流策進協會理事長 陳文筆:「畢竟石川縣是個災區,你在一個災區裡面,你說我們再去救援另一個災區,心裡怪怪的。」 覺得不妥,但還是站上了街頭,一天就募集超過日幣63萬,相當於台幣13萬元。 石川縣台灣交流策進協會理事長 陳文筆:「還有從珠洲特別過來的,就是為了謝謝,還有從新潟過來,因為新潟以前有個大地震,他們也知道說台灣都有幫忙到。」 今年元旦,能登半島發生強震,石川縣台灣交流促進協會就收到許多來自台灣的捐款,如今台灣受災,感受到的回饋,情更深。 石川縣台灣交流策進協會理事長 陳文筆:「因為同感,好像台灣有難,跟他們也是息息相關的那種感覺,有種非常接近的感覺。」 受災居民 橋詰里美:「我在這棟租房子,昭和53年(1978),在這裡住了46年。」 因為受災,也因為受助,更能理解此刻的心意有多重要,在穴水町,避難所居民最難忘受災後的第一碗熱食滋味,如今那股溫暖,加了溫,再送回。 受災居民 橋詰里美:「大家討論這次我們也應互相幫忙,但是住在這裡的人應該房子都是大規模全倒,或是老人、靠年金生活的人,只能盡一點點心力,100或200集合起來,大家的力量 比較容易捐款。」 盼著慈濟到訪的,還有修田勝好先生,就為遞上這個大布袋。其實,修田先生一生守護的梯田,百廢待舉,一切都要重頭開始,但他不再喪志,因為身旁已有朋友拿起鏟子陪著他,這分互助的情誼,足以讓生命再次豐盛。 楊景卉 鄧志銘 日本報導

2024-05-03T09:18:33.895143+00:00

印度高溫茅草屋自燃 甘滿季只擔心制服燒了

能力,蓋了新家,卻沒想到4月,發生了火災,所有家當都成灰燼,而他最擔心的是,慈濟的制服,灰衣白褲也都沒了,志工前往關懷,送上慰問金和生活物資,隔一天,也帶他去買全新的白褲和白鞋,甘滿季再次被感動落淚。 茅草加上竹子,有屋頂,有大門,約10坪大小,這就甘滿季的新家,雖然什麼家具都沒有,僅有一張地墊做床鋪,他已經心滿意足,過去以乞討維生,借住在哥哥的家裡,從沒想過有能力自立門戶。但無常實在來得太快,一場大火,燒掉了他好不容易擁有的家。 (7) 志工│士楊:「房子燒起來時 沒有人在家,所以沒人傷亡。 」 住在這裡的30多戶,大多是貧民,先占用空地,再等待政府允許用地,一旦被燒毀,也無法獲得賠償和補助,但都已經負債累累。 馬來西亞慈濟志工│陳美聰:「問到他 前幾天 他是借了,2萬盧比(台幣7813)來建他的住處 」 馬來西亞慈濟志工│陳文忠:「他也過來這裡住了好幾晚,但是現在一場火災就把它給燒了,他是很擔心沒有灰衣 沒有白褲。 」 甘滿季知道一切又要從頭開始,只能回到舊家,心情沮喪難過,但志工的關懷,讓他又重燃希望。當天晚上就送來過夜用的床鋪和食物,隔天,就收到救助金。 甘滿季 與 志工 士楊│:「我是很難過我的家燒掉,也是被你們感動 給我錢。 」 拿到這筆錢,他請求志工帶他上街,買白褲和白鞋。 馬來西亞慈濟志工│陳美聰:「買一件白褲跟一雙白鞋,上衣就是灰衣 士楊會給他。 」 雖然曾經擁有的房子,有如曇花一現,但此刻感受到的溫暖,也讓甘滿季有更大的力量,再站起來。 真善美志工-印度報導 楊秀春 楊文輝 鍾文英 涂賢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