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多虧在龍場悟道中遇到了這本書,讓我悟出了心學的奧義

九月的小書屋 發佈 2020-01-15T17:38:02+00:00

3000年前的殷商末年,周文王被囚禁在羑(yǒu)里,根據伏羲的「先天八卦」演繹出了「後天八卦」,並進一步推演出了六十四卦,並作卦辭和爻辭,這就是最早的《易經》。

3000年前的殷商末年,周文王被囚禁在羑(yǒu)里,根據伏羲的「先天八卦」演繹出了「後天八卦」,並進一步推演出了六十四卦,並作卦辭和爻辭,這就是最早的《易經》。

最早的《易》是有三本的,分別是《連山》、《歸藏》和《周易》,但是後來連山與歸藏已經失傳,只剩殘本的《易》,卻仍然能穩坐「萬經之首」的位子。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裡面,易經被儒家尊為「五經」之首;上古三大奇書,也是中國最古老的文獻之一。

它講述了世界發展的萬般變化,但是可惜是在太過於深奧,從古至今真正說能悟透的人可以說寥寥無幾。

但是抵擋不住,《易經》的魅力實在是太大了!



王陽明就是《易經》的受益者之一。

王陽明的一生實在是太過於傳奇,而他這傳奇的一生,離不開龍場悟道的那段日子。

就在這裡,王陽明真正的開悟了,他悟到了心學的精髓,而讓他開悟的,就是這本叫做《易經》的書籍。

王陽明在1508年寫了一本《玩易窩記》就是最好的例證。

王陽明在自己的經典著作《傳習錄》中,就作出了解答,

心學的真正奧義,就在於——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的真正含義,是知行合一。

心學最偉大的地方就在於揭示了這一真理。


他對心學關於致良知的核心問題做出的解釋是:「良知即是《易》,其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此知如何捉摸得?見得透時便是聖人。」

王陽明引用了孔子在《易經·繫辭》中的話說,良知就是易道,道是變化不定的,在六虛之中之中遊走,良知是每個人都會有的,但是「致」不盡相同,良知又怎麼能看的透呢,如果有人能看透了,就離聖人不遠了。


《易經》在中國的地位實在是特殊,西方智慧的源頭是柏拉圖,印度智慧的源頭是《奧義書》,中國智慧的源頭是《易經》。

包括到後來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而易經更是六經之首,歷代學術思想發展之契機亦多建基於「易經」。

而人們常說的「讀萬卷書不如讀真經一部」,就是說的《易經》。


但是讀原文的周易實在是過於深奧晦澀難懂,所以我讀的是這種帶有注釋、解釋以及白話文講解的《圖解周易》,裡面全都是大白話。

從五行、天干、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再深刻的道理,也讓你一目了然。


這本書還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告訴你如何去分析問題,通俗易懂,一看就會。

這本書56元,其實也就是相當於飯店的一道飯菜錢,卻能讓你近距離接觸古代先賢的思想文化,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何樂而不為呢?

如果您想購買的話,點擊下面的商品卡,就能直接購買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