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水準,獨立製作,豆瓣9.4,只有8集,央視終於出了部神作

逍遙扒扒影 發佈 2020-06-13T05:31:10+00:00

央視出產的紀錄片以「精緻」著稱,無論是《舌尖上的中國》還是《國寶會說話》,央視的紀錄片都能在不同領域中摸索求新,各種風格自由切換。

央視出產的紀錄片以「精緻」著稱,無論是《舌尖上的中國》還是《國寶會說話》,央視的紀錄片都能在不同領域中摸索求新,各種風格自由切換。接下來要介紹的這部紀錄片,它用手術室和醫療室中科學場面,探索醫學本身的發展。

作為中國第一部全景展現人類與疾病抗爭的科學紀錄片,《手術兩百年》不僅不晦澀難懂,更用國際水準製作出了精品的質量。短短8集,豆瓣評分9.4分,這部作品堪稱央視又一神作。

《手術兩百年》是真正具有國際視野的醫療紀錄片,導演組不拘泥於國內的近況,而是放眼整個世界,展示出了紀錄片中的「理性」。

劇組歷時三年,前往各大醫療中心拍攝重要的醫學素材,從英國出發,去到美國、德國、義大利還有印度等國家,與當地的一線醫療人員和國際醫學專家交流。

主題音樂中氣勢恢宏的管弦配樂,還有樂團的合奏演繹,都讓這部紀錄片從質感、美感和觀感上提高了一個檔次。

很多紀錄片給人的感覺是「枯燥」,而《手術兩百年》在保持絕對的客觀、冷靜以外,用鏡頭真實地展現了手術室內的場景,其中不乏偏重口味的鏡頭,或胸腔大開或獻血淋漓,為的就是呈現出足夠的真景真情。

比如過去有理髮師做拔牙、截肢的故事、有個醫生做截肢的死亡率是100%但仍有很多病人選擇去冒險、用「低溫停跳術」在6分鐘內完成心臟手術……

舊時代,觀摩手術和進行手術的醫生沒有任何的防護措施,沒有手術衣、沒有口罩,地面也很髒,在惡劣的情況下手術,一個步驟的錯誤就很可能會導致病人死於感染。直到一名名為賽麥爾維斯的醫生髮現了手術中的感染問題,提倡用漂白粉反覆洗手,後來「產褥熱」的死亡率才降低,直至1%左右。

從第一集「理性之光」開始,《手術兩百年》就對很多醫術問題做了探討。1543年解剖學發展,描述19世紀中期前的「三無」(無麻醉,無殺菌,無止血)手術。直至現代,解決了手術的三大基石——麻醉、消毒、止血,然後再探討各器官等具體醫學發展脈絡。內容豐富,線索清晰。

《手術兩百年》就靠攏國際化的製作水準,配樂出彩,還能在最後升華,令人在悲憫中感受到對生命的希望和熱枕。

​凌晨六點,國內一檔器官捐獻手術即將開始,所有醫務人員都站立位捐獻者致敬默哀。隨後,一場分秒必爭的生命接力開始。患者一呼一吸,手術布從白變為鮮紅,帶著光暈的肺部開始萎縮,後又在儀器的加持上逐漸膨脹。

迄今為止,麻醉師要擔當的職責不僅僅是減輕病人的痛苦、檢測生命體徵,他們還背負了巨大的壓力要保證病人甦醒。醫生們是當之無愧的生命守護神。

「醫學實際上是人類善良情感的一種表達。」手術發展的兩百年間,醫生們懷抱著最簡單、純粹的希望,從黑暗蒙昧走向生命科學,人類才從生老病死中看到了醫療的希望。

「堅持探索、理性追逐」是《手術兩百年》的主旨,這部紀實的紀錄片有點看頭。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