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個兒童一百種情緒問題,背後的原因和干預方式我只教這一遍

你好children 發佈 2020-01-16T20:02:10+00:00

還有一種比較特殊的表現是孩子哭叫一二聲或大哭之後,突然呼吸停止,面色紫紺,隨之抽搐或「昏死」過去,好一會才恢復過來,醫學上稱為屏氣發作。

行為障礙又稱行為過失。兒童與少年行為障礙包括習慣障礙與行為障礙。習慣障礙主要表現在身體方面,例如吸吮手指、咬指甲和手淫等。

行為障礙指與環境有關的行為,如多動症 、好攻擊行為和過分依賴等。

兒童行為障礙主要表現為:

(1)孤獨與遲鈍:這種孩子常不合群,對集體或遊戲均不感興趣,自己生活在幻想之中。所以表現冷淡,少說話,反應遲鈍。

(2)恐懼和膽怯:與勇敢的孩子相反,恐懼和膽怯的小兒怕黑暗,怕空曠,怕見生人,怕獨處一室。這種恐懼緊張往往造成失眠、夢魘、易哭、懦弱和缺乏自信。

(3)固執與韌性:孩子表現為對抗的態度,稍不遂意即哭鬧、打滾、以拒食來表示反抵。堅持自己無理的要求。

(4)暴怒:孩子脾氣猛烈,不如意即大哭、大鬧、叫喊、扔東西、踢人、咬人、以頭碰牆等。還有一種比較特殊的表現是孩子哭叫一二聲或大哭之後,突然呼吸停止,面色紫紺,隨之抽搐或「昏死」過去,好一會才恢復過來,醫學上稱為屏氣發作。

(5)頑固性習慣:表現為吸吮手指、咬指甲和衣襟,摸弄生殖器而致手淫等。本來吮吸動作系一種與生俱來的生理反射。

但如果隨其發展成為一種不良習慣。如吸吮橡皮奶頭,將手指放入口中以獲得吮奶樣滿足,久之即可成為頑固性習慣。又如不注意孩子生殖器及肛門的清潔而引起局部瘙癢,是造成孩子手淫的原因之一。

兒童情緒障礙的全稱為特發於兒童時期的情緒障礙(emotional disorders with onset specific to childhood),是以焦慮、擔憂、恐懼、羞怯、煩躁等情緒異常為主要表現的一組疾病。儘管表現多種多樣,其共同特點是起病於兒童時期,主要與個體素質因素和心理應激,如某些精神刺激或家庭教育不當等有關,患兒往往自身感到痛苦並影響社會的適應。

01兒童情緒障礙

兒童的情緒障礙也是因人而異的,每一個人所經歷的事情和生活的環境都不相同,所以兒童情緒障礙的表現形式也有分類:

1.焦慮症

焦慮症一般表現為呼吸急促、緊張不安、頭痛嘔吐、胸悶失眠等等。特別是當面臨與熟悉的親人分別,或者剛開始上學無法適應、內向性格不懂得與人交流等等原因都會出現焦慮不安的情緒。

2.恐懼症

恐懼症一般表現為內心恐怖,有逃避的心理,神經莫名緊張,心跳急促,血壓升高等等。在遇到未知的事物,有嚴重的排斥迴避心態,不敢正視面對;在學習上,因為恐懼可能會以各種理由逃避學習等。

3.抑鬱症

抑鬱症主要是心態問題,心理壓力大,又沒有傾訴對象,自己一個人只會讓病情越來越嚴重。情緒低落、悲傷哭泣、興趣減少、活動減少、遲鈍、少語、失眠、食慾減退等為核心症狀,但抑鬱症有一個特點是,年齡越大,患病的幾率會增加,因為經歷的事情多了,積少成多才會導致越來越嚴重。

4.強迫症

強迫的含義可以解釋為懷疑自己、強迫自己。明明做過了的事,總懷疑沒有做好,反覆檢查才能心安,對待生活中的大小事情都處於懷疑不安的態度,只有通過重複、強迫、驗證才能讓情緒安穩下來,導致做了很多沒有意義的事情。

5.癔症

癔症的表現形式主要是不安、恐懼、敏感等,尤其抗拒陌生環境,因癔症發作的症狀多種多樣,常有假性的軀體症狀和神經系統症狀,容易被誤診,尤其在軀體疾病同時伴有某些精神因素時容易誤診。

焦慮症兒童焦慮症是最常見的情緒障礙,是一組以恐懼不安為主的情緒體驗。可通過軀體症狀表現出來,如無指向性的恐懼、膽怯、心悸、口乾、頭痛、腹痛等。嬰幼兒至青少年均可發生。

臨床特徵和類型

1、兒童分離性焦慮症

兒童分離性焦慮症指兒童與其依戀對象分離時產生的過度的、持久的和不現實的緊張焦慮,這種焦慮表現非常痛苦和傷心並造成兒童許多重要功能的障礙或缺損。兒童分離性焦慮症多發生於3歲至15歲兒童,發病高峰是6歲至11歲。患病率在4~16歲兒童中為4.7%(Bird等,1988)。女孩多見。

緊張焦慮在兒童中是極普遍現象,是一種正常反應,特別是兒童與父母分離時,一過性的緊張焦慮非常普遍。所以,如果不是非常嚴重、持久以至於嚴重損傷其社會功能時過度緊張和焦慮,不要輕易診斷為病態。

2、兒童廣泛性焦慮症

兒童廣泛性焦慮症是指對社會能力、學習、未來、以及以往行為表現出過分地和不切實際地擔心、憂慮和關切;經常處於緊張狀態;常有軀體不適如頭痛或腹痛等;這些症狀持續存在6個月以上,而不伴有特定的焦慮或其他精神症狀。

一般10~13歲發病,男女差別不大。兒童與少年廣泛性焦慮的主訴及植物神經症狀均較成人少,診斷應慎重。

02 兒童情緒障礙技能訓練干預方法

由於情緒障礙學生行為與情緒的異常,他們通常在社會性和學業性行為(social and academic behaviors)方面有很大的困難,也經常展現出分心、衝動、違抗、攻擊及缺乏獨立工作技巧等特徵,這些特徵行為也導致了不良的教室行為表現和學業成就。

總括目前對情緒障礙學生的技能訓練,多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

(1)增加社會交往的技能(社會目標);

(2)學習用社會接納的方法;去表達情感和表現行為(情緒和行為目標);

(3)增加學業技能和職業選擇的能力(學業目標)。

01情緒障礙的社會技能訓練

社會能力的培養及社會技能訓練,一直是情緒障礙教學的重要課程,其課程內容重點包括強調訓練學生的基本溝通、情緒控制、壓力處理、合作訓練與問題解決、衝突處理等項目。
1.自我示範(self-modeling):情緒障礙兒童的行為訓練
自我示範(self-modeling)是一種「通過觀察自己參與適應性行為的畫面而產生的干預策略」。一般的做法是,拍攝一些值得仿效的行為畫面,剪輯成2~4分鐘的錄像帶,通過讓情緒障礙學生反覆地觀看來作為訓練或治療草案以加強其社交技能或適應有挑戰性的環境。


通過讓兒童看自己預演行為的自我示範的畫面(證明他在課堂參與談論的剪輯),提高了他們的自我效能感。進一步說,展示言語行為的錄像帶修正了他們對自我效能感的信念,使其相信自己可以和老師以及同學進行流暢的交談並在行動中慢慢做到了這一點。與自我示範一樣,向兒童呈現真實的或電影的理想行為榜樣示範也是一種改善行為的較好方法。

2.情緒障礙兒童的情緒表達訓練
情緒是交流中的重要信號,如果情緒障礙的孩子學會聆聽自己的感覺是如何表達的,他們就能利用這些信息區決定下一步的行動。
第一個就是用「感覺表情」。在第一個感覺課上,兒童製作他們的「感覺盒子。」在教室的講解下明白情緒的概念後,兒童用個人化的感覺表情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隨著課程的推進,兒童的盒子裡裝滿了各種各樣的表情,從基本的情緒開始(高興、悲傷、生氣……),發展到複雜的情緒狀態(嫉妒、愧疚、驕傲……)。

他們促進孩子對感覺變化的理解(如但他們感覺到自己內在情緒狀態發生變化時,他們可以用具體的方式通過身體上的變化來表達自己的感覺表情)。

3.情緒障礙兒童情緒爆發控制訓練

不容易控制自己的脾氣,進而產生攻擊行為時情緒障礙者很常見的問題。因此,教導這些學生如何控制將會相當有助於他們長期調適能力。

其訓練步驟大體可簡述為以下五個步驟:

(1)確認扳機,確認有哪些外在事件或內在的自我陳述易挑起憤怒情緒;

(2)確認線索,讓學生能了解其身體的線索如臉紅、肌肉緊繃等與憤怒情緒的關聯;

(3)利用提示語,讓學生學會內在自我陳述如「冷靜」、「不要衝動」等緩和自己的憤怒;

(4)利用減壓法,例如深呼吸、想像平靜的風景或想像其行為所產生的後果等;

(5)利用自我評價判斷自己是否能運用前面的四個步驟,如果變現很好,酬賞自己有效率的表現。

02主要治療原則

根據患兒發病有關因素和症狀的特徵,可採取心理治療,包括行為療法、遊戲療法、家庭治療等。幾種方法可同時或先後應用。

1.減少刺激:顯然,精神應激與焦慮狀態的形成有密切的關係。因此,只要有可能就應該採取措施減少或緩解不良刺激。

2.行為治療:主要是各種形式的松馳訓練。年齡較大的學生可用生物反饋療法,也可以認知療法和支持性心理治療為主,幫助消除各種不利因素。

3.個別指導:儘量給孩子機會,讓他理解這種反應的原因和機制,並指導孩子掌握對付焦慮的方法,如鬆弛療法等。

同時耐心教育引導,幫助患兒克制情緒上的障礙,樹立勇敢堅強健全的性格,鼓勵他們適當的體育鍛鍊及戶外活動,積極參加集體活動,改善情緒,增進交往,使他們更好地適應環境。注意生活內容要豐富多彩,生活時間安排要規律。

4.父母諮詢:幫助家長正確教育孩子,改善家庭環境,以減少對患兒心理上不良的影響。幫助和支持父母,減少他們對孩子心理行為的過分介入和彼此的過分依賴行為。規勸父母允許孩子更加獨立自主是治療成功的一個重要環節。

焦慮情緒可以傳播,因此對有焦慮個性傾向的父母,要進行心理干預,,幫助其認識本身的個性弱點及對患兒的不良影響。

5.家庭治療:患兒是家庭系統中的主要成員,甚至是家庭的核心。

兒童時期最主要的關係就是親子關係。因此,調整整個家庭,是治療兒童焦慮症的關鍵。臨床上也發現許多住院治癒的情緒障礙兒童回家後不久又復發;在家庭環境中焦慮不安的兒童到醫院環境很快就改變過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