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廣藥之一:高良姜,家中常備,溫胃止痛功用大

胡博士說中醫 發佈 2020-01-16T02:31:57+00:00

其實,作為「十大廣藥之一」的高良姜,不僅具有很高的臨床藥用價值,其泡茶、煎湯、煮粥,泡酒等日常生活用途更是妙不可言。

說起姜,或許我們都會想到生薑或乾薑,而對於高良姜估計很多人都比較陌生。

其實,作為「十大廣藥之一」的高良姜,不僅具有很高的臨床藥用價值,其泡茶、煎湯、煮粥,泡酒等日常生活用途更是妙不可言。來,聽聽廣東省中醫名家的介紹。

高良姜可溫胃止痛

廣東省中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胡世雲介紹,高良姜,又名小良姜、風姜等。來源於姜科植物高良姜的乾燥根莖。夏末秋初採挖4~6年生的高良姜根莖,除去地上莖、鬚根和殘留的鱗片,洗凈,切段,曬乾即可。主產廣東、廣西、海南等地,尤以產於素有「高良姜之鄉」的廣東湛江徐聞者質量最佳。並且高良姜已列為廣東湛江徐聞的地理標誌保護品種。

高良姜最早記載於《名醫別錄》,列為中品,有上千年的藥用歷史。

李時珍曰:高良姜能健脾胃,寬噎膈,破冷癖,除瘴瘧。因此高良姜具有溫胃止嘔,散寒止痛的功用,常用於中焦寒盛,脘腹冷痛,胃寒嘔吐,噯氣吞酸等。

中醫認為,胃司受納,為「五穀之府」。胃功能失調,出現胃脘冷痛、消化不良或噁心嘔吐等症狀,謂之「胃寒」證。

《名醫別錄》曰:高良姜治暴冷,胃中冷逆,霍亂腹痛。

尤其秋冬季節,胃部受冷或過食生冷,都容易出現由於「胃寒」證引起的嘔逆、腹部冷痛,不妨試試高良姜煮水或煲粥,能有效緩解「胃寒」等症狀。若脾胃虛寒體質者,長期服用高良姜更是大有裨益。

此外,臨床上,高良姜也常配伍炮姜用於胃寒腹痛,若寒凝引起肝氣鬱滯者,也常配伍香附使用。另外,對於消化不良、反酸嘔吐、胃潰瘍等應用治療,效果也十分顯著。

現代科學也證實,高良姜所含揮髮油具有抗胃潰瘍的作用,水煎液能夠調節胃腸運動,是治療消化道疾病的常用藥。同時,高良姜還能提高耐缺氧能力,抗血栓形成,抗菌等生理功能。

高良姜不能用生薑替代

專家介紹,作為藥用的高良姜一般都是在醫院或藥店多見到。而我們在選用高良姜治療胃寒腹痛時,切不可貪方便以生薑替代。胡主任提到,生薑多作食材或調料使用,一般只能起到解表散寒,溫中止嘔的效用,對於胃寒引起腹部冷痛並無明顯效果。

此外,市場上,常有以次充好的高良姜,或為陳貨,或有蟲蛀,甚至是偽品。如何選用呢?

胡世雲支招,選用時以色棕紅,粉性足,皮皺肉凸,味辛辣者為上品。

但是,高良姜辛熱,專家特別提醒:陰虛有熱者禁服;由於胃熱引起的嘔吐、傷暑霍亂、濕熱泄瀉、心氣虧虛所致的胸痛,及孕婦均應忌用;也不宜超量使用,一般用量為3~6克為宜。此外,最好在醫師或藥師的指導下到正規醫院或藥店購買使用。

生活中的高良姜功用多

因高良姜富含高良姜素,因此高良姜是著名漢藥二天油、驅風油、清涼油、萬金油等的重要組分。此外,高良姜還大量用作調味料、香料、精油、薑茶、藥酒及驅蟲劑等方面。

高良姜養生藥膳

1、高良姜粥

材料:高良姜3克,粳米50克。

做法:將高良姜洗凈,放進砂鍋里,加適量清水浸泡20~30分鐘(新鮮品用量加倍,不需浸泡),煎煮約30分鐘,去渣取汁,加入淘洗好粳米的繼續煮約30分鐘成粥,晾至合適的溫度後食用。一天吃1~2次。

功效:溫中散寒。尤適於胃寒作痛或胃寒霍亂、吐瀉交作、腹中疼痛等。

2、高良姜紅棗飲

材料:高良姜5g,紅棗5~8枚,紅糖10克

做法:將高良姜、紅棗洗凈,放進砂鍋里,加適量清水浸泡20~30分鐘(新鮮品用量加倍,不需浸泡),煎煮約30分鐘,去渣取汁,再加入紅糖調勻即可。每日服1劑,分兩次飲用。

功效:暖胃止嘔、健脾補氣養血。治胃部受涼、胃寒引起的脘腹冷痛、反酸、噯氣、消化不良等症。

3、高良姜酒

材料:高良姜70克,藿香50克,黃酒500毫升

做法:先將高良姜用火炙出焦香味,打碎,廣藿香切碎,置於砂鍋中,加入黃酒,煮沸至三四次沸,過濾去渣即成。口服,每次15~20毫升,每日2次。

功效:暖胃散寒,芳香化濁,理氣止痛。尤適於胃寒嘔吐,脘腹冷痛,霍亂吐痢者服用。

文/羊城派記者 陳映平 通訊員 鄧鳳翹 宋莉萍

來源 | 羊城派;作者:鄧鳳翹

責編 | 劉佳寧

版權說明

本文系原創稿,版權歸胡世雲主任醫學科普團隊所有,如需轉載,請與本團隊聯繫。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