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早的寶寶更聰明,家長牢記9做3不做,全面提升寶寶語言能力

寶媽之友璐璐 發佈 2020-01-15T04:23:33+00:00

寶寶在學說話的過程中有快有慢,有的寶寶1歲多就會說話,而有的寶寶2歲還不說,這並不是「貴人語遲」,其實這和家長有著很大的關係。那麼在教寶寶說話的時候家長應該做什麼,又有哪些不能做的呢?家長牢記9做3不做,全面提升寶寶語言能力和寶寶的智商。

寶寶在學說話的過程中有快有慢,有的寶寶1歲多就會說話,而有的寶寶2歲還不說,這並不是「貴人語遲」,其實這和家長有著很大的關係。

那麼在教寶寶說話的時候家長應該做什麼,又有哪些不能做的呢?家長牢記9做3不做,全面提升寶寶語言能力寶寶的智商

家長不能做這3件事

1、不能兒話

寶寶在學說話時,多數是通過疊字、單字一點一點的學,但是寶寶在2~3歲時,很多父母還是習慣性的和寶寶說「這是花花、吃飯飯了、要喝水水嗎?」,這類話對寶寶提升語言能力毫無幫助。

而且久而久之寶寶就會養成說兒話的習慣,雖然聽著很可愛,但是語言能力表達能力會比同齡人低,最後家長還要幫助孩子矯正過來,非常麻煩。

2、不能打斷

孩子學會說話後,會想表達一些自己的想法,但是很多家長沒有「眼力見」,直接打斷孩子想說的話,只顧發表自己的想法。

總這樣會讓孩子十分著急,變得暴躁、打人或者摔東西,以此來反抗家長,影響自己說話。但是還有一些家長看到孩子這樣就會生氣打孩子,如果打服了,那麼孩子以後不會再​和你說話,沒打服,孩子就會變成你的敵人。

3、不能搶話。

孩子在剛學說話的時候,理解慢、反應慢、思考慢、表達慢,急性子的家長經常會忍不住替寶寶說出來,這種行為屬於扼殺孩子想說話的慾望。

會給孩子一種感覺,就是自己什麼都不用說,家長們都會替自己說出來。同時寶寶想要什麼東西,不想用語言表達出來時,就會讓家長們猜,猜錯了,寶寶就會生氣的哭鬧。

家長應該做這9件事

一、語言上:

  • 1、使用規範的語言和寶寶交流,就像大人們之間說話一樣,更有助於提升寶寶對語言的感知能力。
  • 2、發音時要標準,不能平翹舌不分、R、L、N不分、F、H不分等,咬字不清。
  • 3、要不厭其煩地說同樣的話,讓孩子一遍又一遍的重複加深記憶,從而更好的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二、互動上:

  • 1、主動詢問法:多問問孩子這是什麼以及它的顏色、形狀、用途,其主要作用是讓孩子多說話。
  • 2、引導發音法:當孩子想要一個東西的時候家長不要直接給,試圖引導孩子表達出來,再給他這樣能夠更好的鍛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 3、隨時隨地法:結合洗澡、吃飯、刷牙等不同場景,編成小故事說給寶寶聽,還有助於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模仿上:

  • 1、模仿他人的聲音,例如模仿老人、小孩、電影、動畫片中的聲音,讓寶寶學會不同發聲的方式。
  • 2、模仿動物、汽車、鬧鐘等各種各樣的聲音,讓孩子充分的體會聲音的大小、高低、長短以及節奏的變化。
  • 3、互相模仿對方的聲音,讓孩子從大人模仿自己的發音和自己模仿大人的發音中學習,感受語言的魅力。

教孩子說話的注意事項

教孩子說話的時候切記語速過快,最好配合繪本讓孩子身臨其境,感受語言和圖片帶給他的信息量,從而更好的重複出家長說出的話。

孩子2歲之後家長可以通過語言訓練的書,作為輔助工具,幫助孩子提升語言能力,這類書的特點就是能夠訓練孩子當前年齡段所需要掌握的基礎能力,從而減輕寶媽們的負擔。

【點擊下方商品卡購買,享受年末優惠價】

孩子學會說話後家長就需要教孩子說話懂禮貌了,這個問題的難度和叫說話差不多,也要家長親子示範,以身作則,當然這還不夠,生活中家長無法將每一個場景都做好。

所以寶媽們可以使用一些培養孩子行為習慣的繪本從中輔助,通過書中生動形象的小故事讓孩子知道什麼場合應該怎樣說,這種教育方式要比家長說教效果好百倍,畢竟孩子2歲的孩子不懂道理,只能聽懂故事。

【點擊下方商品卡購買,享受年末優惠價】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