擠走台積電?中芯國際拿下華為14nm代工訂單,內地代工實現突圍

鎂客網 發佈 2020-01-15T06:06:28+00:00

繼宣布14nm量產後,中芯國際又擊敗台積電,拿下華為14nmFinFET工藝晶片代工訂單。受此消息影響,截至發稿,中芯股價漲至每股14.38港元,漲幅為5.43%。

中芯的成功入局,勢必讓有關晶片代工的市場競爭更加精彩。

繼宣布14nm量產後,中芯國際又擊敗台積電,拿下華為14nm FinFET工藝晶片代工訂單。

受此消息影響,截至發稿,中芯股價漲至每股14.38港元,漲幅為5.43%。

14nm代工訂單的重要性

據台灣《電子時報》報導,中芯此次是從台積電南京廠手中拿下了14nm FinFET工藝晶片的代工訂單,前者擁有內地首條14nm生產線和最先進的晶片生產基地,後者則在2018年正式投入運營。

那麼,這筆訂單的「變動」對中芯、華為、台積電三者來說,究竟意味著什麼呢?

實際上,這裡所說的14nm是針對中芯而言的,該訂單在台積電南京廠手上時,採用的其實是台積電16nm製程工藝。根據官方信息,台積電沒有14nm製程,但該公司的16nm與市場上部分14nm同級,均為節點每平方毫米約有2900萬個電晶體。

而在台積電已發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和2019年第二、三季度財報中,16nm製程工藝的營收占比分別為23%、23%和22%,也就是說,該公司整體營收中有五分之一以上來自於16nm工藝晶片的代工,可見該業務對於台積電的重要性。

中芯方面,作為晶圓代工大廠,該公司從2015年開始就啟動了14nm製程工藝相關技術的研發工作,到2017年從三星挖來行業領先專家梁孟松後,成功將該工藝晶片良品率提升至了95%以上,並於去年第三季度實現第一代14nm FinFET工藝量產。

按照中芯的計劃,他們將共建兩條月產能均為3.5萬片的生產線,此次從台積電手中拿下華為訂單,雖無具體訂單量相關信息透露,但足以說明中芯14nm產線代工能力已達該領域頂尖水平。

具體到中芯14nm製程量產發展進程,該公司將其分為了三個階段:

成本>ASP(平均銷售或出廠價格),主要聚焦高端客戶、多媒體應用等;

成本=ASP,聚焦中低端移動應用,並為AI、礦機、區塊鏈等應用做準備;

成本<ASP,實現高ASP,發展射頻應用。

就目前情況看,這筆訂單應該聚焦在中低端移動應用上。

而對於華為而言,將重要晶片正在向7nm和5nm製程工藝轉移同時,以及在當前特殊的市場對峙環境下將14nm代工訂單交給中芯,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該公司在產品代工上的可控性。

中芯入局,江湖在變?

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馬太效應之下,擁有實際代工產能的廠商少之又少,就連英特爾在10nm製程工藝量產上都一再遭遇波折。

而就目前情況看,28nm產能過剩,7nm成高端產品重要製程,位於二者之間的14nm或16nm則成為大多數中端晶片的主要應用製程工藝,尤其在工業、汽車電子、物聯網等領域,如在中高端AP/SoC、GPU、礦機ASIC、FPGA等產品上均有大規模應用,市場依舊龐大。

從市場玩家層面看,16nm之於台積電的重要性上文已經提及,英特爾則因PC客戶的需求超預期不斷提升產能,另一晶片代工巨頭三星則在2015年實現14nm量產後拿到了蘋果和高通的高端手機處理器代工訂單。

與此同時,雖然當前業界目光大多聚焦在7nm製程工藝上,但因僅有台積電、三星兩家具備該製程工藝量產能力,且成本較高、主打高端市場的情況下,14nm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仍將是晶片代工產業重要業務支撐。

相關消息還稱,中芯的生產線將不僅用於移動應用晶片代工,未來還將在5G、物聯網、車用電子等新興應用領域發力。除此之外,中芯官方稱,他們已經開始了12nm技術的客戶導入,該工藝較之14nm工藝功耗降低達20%、性能提升10%,10nm也正在規劃中。中芯的成功入局,勢必會讓晶片代工市場的競爭更加精彩。

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鎂客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