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過去,韓國南北主題的最佳影片依舊是《共同警備區JSA》

邑人電影院 發佈 2020-06-23T13:29:40+00:00

大大小小,寫了幾篇韓國電影的文章,從影史的角度,該說的基本點基本上都點到了。在重溫《生死諜變》時,順便又重溫了下《共同警備區JSA》。

本文作者:李嘯天

大大小小,寫了幾篇韓國電影的文章,從影史的角度,該說的基本點基本上都點到了。

韓國電影中的中國人:辱華還是自辱?

韓國電影百年,怎麼一步步走向了《寄生蟲》的巔峰

中韓電影的分道揚鑣,自2002-2003年這兩部片開始

韓國電影的崛起,真的是靠1999年的《生死諜變》一部片麼?

接下來,可以隨心所欲地就單部電影來微觀地說一下了。

在重溫《生死諜變》時,順便又重溫了下《共同警備區JSA》。然後在腦海里重新過了一下其他一些有關南北題材的韓國影片,覺得實在有必要寫一寫了這部《共同警備區JSA》了。

一、早年朴贊郁的勵志故事:影評人必讀

如今,已經貴為韓國「忠武路三傑」之一的朴贊郁,一定會感激20年前那個沒有放棄自信的自己。

20年前的2000年,剛出道的朴贊郁執導的前兩部片,已全部撲街,第三部再撲的話,他將極大可能失去做導演的機會。這個第三部片,就是《共同警備區JSA》。

作為一名有文藝追求的青年導演,滿腹理想的他,呈現在面前的《共同警備區JSA》是一部商業片,拍還是不拍?怕的話,又該怎麼拍?更重要的是,如果這部片再撲了,也就沒有了然後了,沒有了如今的朴贊郁了。

在好萊塢,有一個定律,如果一位導演接連三部影片票房慘敗的話,他基本可以離開這行了。其實,不止好萊塢,全球電影界基本都如此。按照這個定律,2000年對朴贊旭來說儼然是決定命運的一年。

再往前追溯,幼年到青年時期的朴贊郁,是在濃厚的美術氛圍中長大的。他從事建築專業的父親很喜歡美術,外公痴迷收集字畫。朴贊郁和弟弟朴贊景從小耳濡目染,都很喜歡繪畫,也都自然而然的想到要走藝術這條路。除了美術,他還對文學和人文學方面有著深厚的積澱,不難看出這些都在他日後執導的電影當中有所顯現。

儘管在高中的時候,朴贊郁就開始憧憬電影導演這個職業。但在報考大學的時候,他並沒有選擇電影專業。

「我覺得電影導演不是誰都能當的,要有很強的領導力,要有熱情,而我是那種有些消極,也很內向的人,好像並不合適」。

朴贊郁認為自己會成為「做學問的人」,他將電影夢安耐到了更深的夢想中,最終選擇了哲學專業(1982年入學)。在大學期間,他加入了攝影社團,這也成為了他與電影真正結緣的開始。

雖然朴贊郁就讀的西江大學裡沒有電影專業,但是圖書館裡還是有許多電影相關的書籍資料。在那個韓文電影書籍並不多的年代,他通過閱讀開始積累電影知識。更有意思的是,他通過書籍背面借閱卡片上登記的借閱人的學科和姓名,認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們聚在一起看電影,甚至還嘗試拍攝了最終沒有完成的短片電影,而這個時期看過的希區柯克電影《迷魂記》(Vertigo,1958)讓朴贊郁產生了做電影導演的決心。

朴贊郁在他27歲的時候,拍攝了一部在他30歲的時候才得以上映的電影《月亮是太陽做的夢》(1992年)。這是一部低成本的B級片,描繪了韓國社會底層人們的生存狀態。影片中顯現了許多此後朴贊郁作品的氣質風格,比如畫面的色彩搭配、通篇的復仇概念、人物間的三角關係、鏡頭中的象徵意象等。但因為準備過於倉促和盲目的自信,影片的票房和口碑全部遇冷。

朴贊郁將這部「很業餘的在模仿」的電影形容為「證明過早出道並不好的電影」。但事實上影片的質量並不差,當時許多與朴贊郁並不相識的著名導演在看過電影後都紛紛給他送去了鼓勵,他們都認為這是一部「很特別的電影」。

處女作《月亮是太陽做的夢》失利後,朴贊郁第二部作品一等就是五年。到1997年,他的第二部電影《三人組》(1997)得以拍攝。經歷過一次失敗的朴贊郁認為,要拍攝一部「大眾」化的電影,這樣的想法最終制約了他,這部公路喜劇仍以失敗收尾。 「我的判斷失誤,讓電影變得有些四不像,顯得很蠢。」朴贊郁曾經這樣評價自己的第二部作品。

對了,在第一部電影與第二部電影中間,他做了5年的影評人。為了生活,為雜誌和報紙寫了大量影評,並成為著名影評人。他曾經在某個採訪中開玩笑的談到,他是「從導演變成影評人的稀有案例」。(張徹在消沉期也做過一段時間的影評人,並寫出了名氣,被鄒文懷賞識並走上導演之路。張徹這段經歷,可參閱:《劉德華1984年的這部爽片,出演6分鐘,卻讓他回憶一生》)

朴贊郁自嘲是「韓國寫字最多的導演」,寫影評的五年間,他一直在等待執導第二部電影的時機。他在寫影評的同時,會將自己放在導演的位置進行思考,對不欣賞的電影進行批判,欣賞的題材則想像換做自己該如何拍攝。

執導的影片兩連撲之後,當時的朴贊郁也開始思考一個嚴峻的問題:還要不要做導演?好在,他的電影影評寫得足夠好。這帶給了他不少勇氣,加上龐大的看片量,使得朴贊郁仍然堅信自己一定能拍出一部好電影。雖然這時離《共同警備區JSA》出現還有三年的時間。

對於這三年的苦苦堅持,朴贊郁曾經這樣描述道:

「我一直在寫劇本,雖然沒有公司感興趣。但我有那種如果能拍第三部電影就一定會成功的自信,我也不知道是為什麼。現在回頭來看,確實有些神奇。那是一種很特別的自信,看別人拍的電影時,我會有那種如果是我拍,會拍的更好的自信。我覺得只要有機會,我會震驚世界的。」

好在,第三部影片的機會終於來了。不過,基於他尚未有成功的案例,所以影片公司對他也不夠信任,先是接連槍斃了朴贊郁交上來的數個劇本,最後乾脆攤牌要求他接拍一部商業片。

處於事業關隘的朴贊郁權衡再三,最終接受提議。這種建議對一位追求藝術理想的導演是莫大屈辱,歷史上有很多導演拒絕為自己這樣的影片署名,他們將其視為藝術生涯的污點。

但朴贊郁並未因此感到壓抑羞愧,畢竟過硬的劇本吸引並激發了他強烈的創作慾望。

這部片就是《共同警備區JSA》,改編自同名小說。朴贊郁利用自己過硬的講故事的能力,以致敬《羅生門》的方式將一件發生在朝韓邊境的一場兇殺案拍出了縱深度。

對於這部決定命運的作品,朴贊郁可以說是不遺餘力。演員方面請來了實力派的宋康昊和申河鈞,以及偶像派的李英愛和李秉憲,這群人通力合作,為影片增色不少。他們的精湛演出使自己無一例外成為朴贊郁隨後影片的御用班底。在拍攝手法上,朴贊郁大膽嘗試了之前不曾使用過的商業片拍攝手段,同時也克制了自己慣用的手法。這種商業與藝術的妥協在他之後的影片中,相當一部分得到了繼承與發揚(被其稱為「高成本B級片」的《老男孩》就是最好的例子)。

2000年,《共同警備區JSA》上映之後,一炮而紅,影片當年僅憑藉150塊銀幕就動員超過600萬觀影人次,這一成績放在今天絕不遜於「千萬人次」影片。該片曾獲第5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提名,並包攬了2000年青龍、大鐘和百想三大獎項的最佳影片獎。朴贊郁也徹底擺脫霉運,一舉晉升為一線大導的地位。

20年過去,再次重審韓國拍攝的諸多反映朝韓問題的影片,會發現,其中最棒的依舊是《共同警備區JSA》,沒有之一。

二、《共同警備區JSA》的藝術成就:必須第一

反映朝韓題材的韓國影片,實在有太多,挑經典的說,早些年拍攝的有《生死諜變》《實尾島》《歡迎來到東莫村》《太極旗飄揚》《高地戰》,近些年的有《特工》《鐵雨》《柏林》《搖擺狂潮》等。

但這些片,有一部是一部,與《共同警備區JSA》比起來,都差了些。如果說沒有《共同警備區JSA》,這些片也算是佳作,但有了《共同警備區JSA》,它們一下全變得等而下之,技輸一籌。

這些片,要麼中規中矩,要麼過度煽情,要麼顯得太刻意,要麼是情感不到位,要麼太過於政治化,總是差了那麼一口氣。

《共同警備區JSA》的高明之處,在於它沒有明顯的政治偏向,而是將世界上冷戰最劍拔弩張之地,以一種高度情感化的方式描述出來。而人類的感情是這個世界上最柔軟的所在,想要恰如其當地戳到點子上,嚴絲合縫,不多不少,並不容易。但《共同警備區JSA》做到了。

藝術高於生活。現實生活中,壓根就不可能存在《共同警備區JSA》這樣的感情與故事,但這部電影卻絲毫不見突兀,給人的感覺是感情真摯,情感充沛,極其動人,催人淚下。

類似的例子,是德國片《竊聽風暴》。這部上映於2006年的德國片,講述了一個東德的秘密警察,在監聽劇作家德萊曼及其女友演員克里斯蒂娜的生活時,逐漸改變了自己,在德萊曼不知情的情況下,在對他的監聽報告上,給出了虛假答案。原本,德萊曼在做的事,足以讓自己被槍斃一百次了。但這位秘密警察卻戰勝了人性,做出了利人不利己的事,展現出了偉大的個人品質。整部影片,都在講這位鋼鐵漢子,如何一步步軟化,在人性上戰勝了自己堅守的主義。儘管在歷史上,這位特工只是不起眼的一個小人物,但在銀幕上,他才是真正的英雄。

實際上,《竊聽風暴》里發生的故事是不可能發生的,而且在東德的歷史上也從來沒有過這樣的案例。現實比電影更殘酷,但這都不妨礙《竊聽風暴》是一部優異的佳作。

《共同警備區JSA》也是如此,現實中不可能發生,但在銀幕上,朴贊郁塑造的又是如此成功,足以將最鐵石心腸的觀眾都看軟化了,會被其中的感情打動,甚至留下自己動情的眼淚。

共同警備區(Joint Security Area,JSA), 被稱為「世界最危險的邊界」。共同警備區是1954年11月8日, 按照《朝鮮停戰協定》建立的。首先,它以軍事分界線位於板門店建立的會場為軸直徑800m的圓形地帶,然後雙方沿著軍事分界線各後撤兩公里,這四公里的區域是非軍事區,也被稱為共同警備區。

按照規定,區內只允許攜帶步兵輕武器,不得保留重裝備,並嚴格限制雙方人員在非軍事區內活動。

這裡曾是朝韓雙方最敏感的前線陣地,由聯合國軍和朝鮮人民軍共同把守,周圍被無數的攝像機和電鐵絲圍繞,地下埋有密集的地雷。

作為死亡邊界,幾十年來,即便是有心難逃的北朝士兵,也極少會通過共同警備區。只在2017年11月13日發生過一次。當日,在共同警備區(JSA)的朝鮮一側傳來密集的槍聲。韓國軍方監視器顯示,一名朝鮮士兵駕駛一輛軍用吉普車正急速向「南邊」行駛。該士兵試圖穿越板門店的共同警備區(JSA),但車輛在邊防哨所附近陷入水溝,他被迫下車逃跑,在此過程中追逐他的朝鮮士兵們向其開槍。據聯合國司令部拍攝的畫面顯示,他身受重傷倒在韓方一側牆邊的落葉中。隨後,三名駐守警備區的韓國士兵匍匐前進,爬到他身邊,將他救回韓方一側。韓國軍方稱,當日朝鮮士兵使用手槍和AK-47向他發射了40多顆子彈。

該吳姓士兵穿越「死亡邊界」的傳奇經歷,一時引起輿論熱議。

近些年,有關共同警備區(JSA)最大的新聞,是2018年4月27日上午9時30分,朝鮮最高領導人金從板門店跨越軍事分界線,與韓國總統文在寅握手,實現初次會面。

之後,朝韓兩國達成了「韓朝9·19軍事協議」,並於當年10月1日開始在共同警備區(JSA)實施掃雷,朝方發現5枚地雷並爆破,韓方沒有找出地雷。雙方還一致決定,在完成掃雷工作後5天之內,雙方撤出兵力和武器。朝方將撤除5個哨所,韓方將撤除4個哨所,共同警備區內的衝鋒鎗、AK-47步槍、手槍等武器均全部撤出。

解除武裝後,韓朝將各派35人在共同警備區內(越過區內的軍事分界線)執勤,這些人將佩戴黃底藍色的「板門店民事警察」袖章,不攜帶槍械。

朝韓最終於2018年10月25日解除共同警備區武裝,在對方區域互設哨所。

就此共同警備區(JSA)實現了一定意義上的和平。

不過,這一切,在遙遠的2000年,都遠沒有實現。那時候,朝韓依舊處於對峙狀態。

那時,2000年前後韓國的總統是金大中。在外交政策上,金大中對朝鮮採取「陽光政策」,主張積極接觸,反對軍事挑釁。也是在2000年,金大中正式訪問朝鮮,這也是朝鮮半島分裂半個多世紀來,北南雙方領導人的首次會晤。因為「陽光政策」,及金大中的種種努力,最終使得他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

《共同警備區JSA》於2000年上映,恰好迎合了當時的政治動向,反映了當時的民眾情緒。作為首部正面表現處於分裂的南北雙方士兵之間友誼的影片,對於這兩個一直處於敵對狀態的國家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突破。

即便是刨除這些當時的社會影響,自從影片來講,它依然是優秀的,是能夠打動人的不朽的作品。

儘管前兩部作品全撲街了,但導演朴贊郁的自信,使得他在執導這部影片時,敢於大膽運用技巧,對一個商業化的故事進行了大膽的剪輯。他對整部影片的層次安排,十分考究。加上編導的精湛技藝,通過運用時空交錯的剪輯方式敘事,循序漸進的揭露故事的真相,懸念層層相扣,線索清晰明了。影片中最後一個鏡頭成為震撼人心的經典鏡頭,歷史、人性、個體、國家,這一切交織在一起,戲裡戲外相呼應的政治社會現實讓人體會到歷史的殘酷。

三、《共同警備區JSA》到底講了什麼?

都說《共同警備區JSA》採用了《羅生門》的故事形式,其實,更可以說它採用了《盜夢空間》的形式。儘管,《夢到空間》比《共同警備區JSA》要晚10年上映。

我還是用《盜夢空間》的形式,來講下這個故事到底是怎麼樣的吧。

1.故事的第一層空間:誰都不信

影片之初,講的是一位駐守在共同警備區(JSA)里的南韓士兵李秀赫(李秉憲飾),遭到北朝的綁架。他拚死反抗,最終射殺北朝士兵兩人,擊傷一人,他自己腿部受傷,但還是努力回到了韓國一方。在北朝的哨所里,被射殺的兩人,一位是車長官,一位是士兵鄭友珍(金泰宇飾),受傷一人即北朝士兵吳敬必(宋康昊飾)。

就像《盜夢空間》一樣,此為該案第一層,也是表象。

由於該案涉及綁架及槍殺,還有雙方大規模的對射,使朝韓雙方處於戰爭的邊緣,雙方都把責任推到對方頭上,指責對方在搞恐怖活動,一時爭執不下。為了核查清楚該事件發生的緣由及細節。最後通過協議決定交由瑞士及瑞典組成的中立國監察委員會調查,並由瑞士籍的韓裔少校蘇菲(李英愛飾)全權調查此一棘手案件。

蘇菲少校果然不是吃素的,她迅速發現了蹊蹺。

2.故事真相第二層:少了一個人

她發現,北朝中彈的三位士兵身上,一共被射擊了11發子彈。現場找到了10發,另外一發消失了。這消失的一發去了哪裡?此為疑點之一。

然後,在南韓士兵李秀赫槍中發現剩餘5發。也就是說,當日,南韓這邊加一起共有16發子彈。射出了11發,槍中還剩5發。

按說,一支手槍里,彈夾一般會有15顆子彈。有些人在上子彈時,會在槍膛里壓上一發,加上彈夾里15發,槍枝中一共16發。另外一些人,則不會在槍膛里壓子彈,只會用彈夾里的15發。至於選擇那種,要看個人習慣,而且作為軍人,這種習慣一旦養成,不會輕易發生改變。

於是,蘇菲讓李秀赫進行裝彈實驗,看他的的裝彈習慣是什麼。結果,發現李秀赫只用彈夾,不會在槍膛里多壓一發。

那麼,問題來了。現場明明射擊了11發子彈,加上彈夾里的5發,一共是16發。李秀赫的裝彈習慣不會說謊,他只有15發子彈,那一定是現場還有一個人!這個人是誰?消失的那一發子彈去了哪裡?此為疑點二。

要解答這個問題,槍擊案的第二層真相來了。

原來,作為邊境的守護者,生活寂寥、無趣。一日凌晨,一批南韓士兵深入到共同警備區(JSA)進行訓練。結果,撤退時,李秀赫發現自己踩到了地雷。同伴們撤走了,留下他進退不得,生死不能。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何況喊又沒法喊叫又沒法叫。

更絕望的是,他發現了北朝的士兵。

先是一條小狗,跑到了他的跟前。緊接著,是跟蹤小狗而至的北朝士兵。而且,還是兩位。分別是年長一些吳敬必,以及年幼一些的鄭友珍。小狗是鄭友珍違反軍規,私自養的寵物。

生死時刻到了。但是,什麼都沒有發生。吳敬必不僅沒有殺了李秀赫,還幫他排了雷,救了他一命。儘管,他一度想拋下李秀赫不管。但他還是救了,他們分屬不同的陣營,原本應該廝殺的。

緣分,以及友誼的種子,就是這麼奇妙的種下了。那一刻,沒有政治,沒有對峙,只有人,只有共操同一種語言的群體之間的個體互助。

再次站崗的時候,面對面,李秀赫與吳敬必,表面看著兩人是對立的雙方,但他們之間已經發生了微妙的關係。

「你影子過界了。」

一句調侃,打破了兩個人男人之間的政治隔閡,構建起了兩個人之間微妙的友情關係。

從此,在夜裡,李秀赫總偷偷地往邊界那一邊投擲南邊的東西,作為小禮物,送過去。

然後,在又在另外一個晚上,李秀赫按捺不住,直接違反軍規,越過了境界,直奔入北朝的崗哨里。按說,這是嚴重的違規行為,是要殺頭的。在北朝的哨所里,李秀赫當然引發了哨兵的驚嚇。但是,短暫的吃驚之後,北朝士兵吳敬必與鄭友珍認出了李秀赫,並接納了他。三個之間,建立了奇妙的友誼。

這種友誼,當然是不被允許的。但是,它就是發生了。

李秀赫還不想單獨享受這份友誼,他還拉上了他的摯交好友南升植。南升植是李秀赫的「小舅子」,他姐姐是李秀赫的未婚妻,這關係夠鐵吧。

南升植是個膽小懦弱的boy,而李秀赫則是個傻大膽,而且槍法神准。在靶場訓練中,我們也可以看到李秀赫的槍法非常精準,槍槍爆頭。

北朝士兵吳敬必與鄭友珍當然接受了南升植。他們四個人,分屬於軍事對立的雙方,卻在這裡建立了極好的友誼。當然,這份本不該發生的友誼,屬於孽緣,是註定了要悲劇的。

四個人中,吳敬必年輕最大,也最冷靜。他曾經對李秀赫說:

「實戰中,拔槍速度並非最重要,是看誰能更冷靜,看誰能迅速判斷並採取行動,這才是關鍵」。

這段對話,還有這段台詞,不是白說的,而是對整個劇情的走向有至關重要的信息。

無論怎樣,朝韓雙方,在最不可能發生友誼的地方,卻發生了四人之間戰場上的親密友情。他們一起喝酒,一起抽菸,一起打牌,一起跳舞,一起做遊戲,還相互贈送禮物,相互教對方東西。南升植多次贈送鄭友珍鞋油,並再三教他如何擦皮鞋。

那時的友誼,很有一種同呼吸共命運的感覺,一切都看起來那麼美好,那麼動人。

但悲劇還是來了!

原本,李秀赫將要退役了,而且南北局勢有變,他不打算再去北面會他的老朋友了。不過,南升植還要繼續留下來服役,他們都不知道在李秀赫離開之後,南升植該不該獨自再去北方,他們也不知道該如何跟北方的朋友來解釋這件事。南升植覺得,既然是好朋友,總還是要打聲招呼的。正好,鄭友珍馬上就要過生日了,他們可以一起過去慶祝下,然後解釋下這事。

那一天到來了,是鄭友珍的生日,南升植作為好友一定要來給他慶祝一下,於是他拉上了李秀赫。

四人會面,自然都很高興。有說有笑,將菸酒擺好了,流行音樂放起來,一起慶祝。

突然,門被推開了。

吳敬必與鄭友珍的上司車長官突然走了進來。迎面,差點撞上南升植。

氣氛,在剎那間就凝重起來。

車長官迅速拔槍,直指南升植。南升植嚇得跌倒在地,身後反應極快的李秀赫立刻拔槍與車某形成對峙。

此刻,吳敬必的沉著冷靜顯示了出來。他第一時間站出來,試圖穩住局面。

但是,車長官扭頭看到了桌子上酒與煙,知道眼前的四人之間的關係肯定不簡單,做了違反軍紀的事,是確鑿無疑的。這種情況,他當然冷靜不下來。

於是,車長官用槍托打在吳敬必臉上。而吳敬必依舊保持冷靜,並迅速想出開脫的藉口。

吳敬必迅速編造理由,說李秀赫與南升植他們是來談判叛逃北方的。

不過,車某依舊不相信,並命令鄭友珍立即拘捕李南他們,並承諾不追究其過去反叛行為。(鄭友珍違反軍令,私自養狗等行為。)

吳敬必也回身讓鄭友珍不要輕舉妄動,一切由他負責。

這四人之中,吳敬必年齡最大,也最冷靜。李秀赫反應最快,但不夠冷靜。而南升植與鄭友珍分別是兩位的小跟班,都是軟弱之輩。

在車某與吳敬必的不同指示之間, 早已嚇的戰戰兢兢的鄭友珍最終選擇了車某 。也或許是出於把柄的問題,也或許是出於軍人令出必行的天性,鄭友珍邊說著「吳同志,對不起」,邊將槍拔出指向李秀赫二人。南升植驚呆了!

而此刻,吳敬必為緩解局勢,繼續假意勸告李秀赫二人歸順北朝,而李即便相信吳,卻不敢相信車某。鄭友珍舉著槍也勸告李要相信吳,不過南卻懷疑這是陷阱。四個人,四種性格,四種傾向,暴露無遺。(演技啊演技,飆戲ing,牛逼了!)

吳繼續為緩和局勢做出努力,勸李與車都放下槍,一切都好商量。車某也產生動搖,示意讓對方先放下槍。

吳敬必再接再厲,希望南升植能幫自己勸告李秀赫先放下槍。

但是,南升植卻疑慮重重,並再三告誡李秀赫事有蹊蹺,肯定是騙人的。

出於對車某的不信任和南升植的告誡,李秀赫感情用事而錯會了吳敬必的意,流淚說出斷絕關係的話。(還記得吳敬必說過的關鍵時刻要冷靜的話吧。)

吳敬必並未沖昏頭腦,繼續為緩解緊張形勢而努力。

儘管南升植依舊顧慮重重,但雙方還是放下了槍,李秀赫與車某都把槍插入身側的槍套中。

就在局面剛剛被控制住時,錄音機里傳來了李秀赫為吳敬必帶來的南韓/美國搖滾樂。恰巧車某的對講機傳來聲音,車某伸手去拿對講機的動作,被二人錯誤判斷為車某聽到音樂事情已敗露而欲拔槍。

先前就對形勢嚴重不安的南升植產生錯誤判斷,立即拔槍射擊車某,但只擊中其胸部,並非致命槍。

只是,這一槍卻徹底終結了和平局面。

另一廂,看到長官被南升植擊倒,鄭友珍一方面感受到生命受到威脅,或許下一個就是他,或許是出於軍人的本能,於是也立即拔出手槍。

而這一刻,在李秀赫的記憶中,電光火石間,是南升植立刻做出回應 ,一槍擊穿鄭友珍頭部,子彈飛入錄音機,就是令調查員找不到的那顆消失的子彈。而李秀赫自己也隨即開槍,但只射中鄭友珍的手。

轉過身來,借著不理解吳敬必背叛的悲憤和衝動,李秀赫又將槍口對準曾經的救命恩人,並扣動扳機,兩次。幸運的是,在這時子彈卡殼了,瞬間過後,李秀赫的眼神漸復平靜。

也許是臨死前肌肉的反應,也許是手死扣在扳機上的原因,已經被爆頭而倒下的鄭友珍向前開了一槍,這一槍打在了李秀赫的腿上,他應聲倒地。腿負傷就此而來。

李秀赫倒地的一瞬間,南升植的表情有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轉變,由迫不得已的悲傷,變成了冷血無情的憤怒。

而就像蘇菲說的,南升植對鄭友珍的瘋狂行為,是近乎報復的,從之前南教鄭擦鞋油,送給鄭生日禮物,說明南對鄭懷有深厚的感情。但是,他看到鄭拔槍對準了自己,並向李秀赫開槍。他忍不住,沖近已經倒地的鄭友珍的身邊,連開7槍,打成了篩子。

然後,南升植又將槍口對準了吳敬必,但是沒有射擊。再然後,他又把槍口對準了李秀赫,令李一驚。不會,南還是把手放了下來。

吳敬必難得地保持著克制與冷靜。眼看事已至此,他從南升植手足接過槍,一槍擊斃了車某。

然後,吳開始安排局面。他將擊斃車某的那把槍交到了李秀赫手中。(記得,這原本是南升植的槍。)然後,又從地上撿起了李秀赫的槍,塞到了南的手中,並摑了他兩巴掌,讓他清醒一下。

吳敬必讓李秀赫帶著南升植趕緊離開,時間不多,槍聲必然會引發其他軍人迅速趕過來。吳敬必清醒地進行安排,說是李秀赫一人被綁架到了北方,而南並不在場,始終沒有來過。

李與南轉身要走,吳再次叫住他們。讓李秀赫對著他開一槍,好繼續偽造局面。李開槍擊中吳肩膀。這也是這次雙方開的最後一槍。

南扶著李迅速離開,在途中,驚慌中的南丟掉了李,一個人跑走了。

吳迅速收拾哨所里的場面,將收錄機扔到了外面的河裡。收錄機上正好有爆頭鄭友珍的那粒子彈,這也是蘇菲沒能找到第11顆子彈的原因。

事情看來是合情合理,真相貌似浮出了水面。

但是,這並不是真的。

3.最終的真相引來了新的死亡

蘇菲果然是國際派來的專家,她幾乎就要查出真相了。並要求李秀赫與吳敬必坐在一起對質。

畢竟,蘇菲要完成自己的任務,要提交追查報告的。

但,新的意外發生了。

南升植自殺了。

這又是為什麼?

真相接踵而來。

其實,當晚,射死鄭友珍的不是南升植,而是李秀赫。

在鄭友珍開槍射中車某之後。鄭友珍本能地舉起了槍,是動作奇快的李秀赫本能地拔槍射向了鄭。何況,李秀赫本來就是神槍手,在訓練中槍槍爆頭,怎麼可能射擊鄭只射中了手。爆頭的那槍,就是他。射中鄭的手的那槍,才是南升植射出的。

被爆頭後的鄭友珍射出的那槍只是機械性的動作,能夠命中李秀赫的腿已是奇蹟。

南升植先是一槍打中車某,然後情緒失控,看到鄭擊中李秀赫後,衝上去對著鄭連開了7槍。

在打完這7槍之後,南又把槍對準了吳,然後又對準了一下李。

對準吳,是因為吳是北朝人,不過看到吳沒有回擊,他就沒有射擊。然後,又把槍對準了李,是因為李一槍爆頭了鄭,這不是他願意看到的。

也因此,在之後回韓的橋上,南拋下李獨自跑走的原因。因為他對李心中有氣。

真相出來了,李秀赫之前的記憶發生了錯亂,一直記成了是南爆頭了鄭,其實是自己。

在蘇菲的再三引誘及追問下,加上南升植的跳樓自殺,終於激起了李秀赫內在的記憶。這一下,對他的打擊,實在太大。最終,也吞槍自盡。

4.這個世界到底需要真相嗎?

其實,不需要真相。

蘇菲苦苦追尋的,其實是一個壓根就不該公開的真相。

最初的那個表面的結果,才是最有利的。那樣的話,南升植與李秀赫就不會死。吳敬必也可以繼續做軍人。

而所謂的真相,卻引來了新的死亡,這種真相還要它做什麼?

蘇菲查到了真相,也查到了自己的無力。

大格局下的私人感情,就讓它私下裡去保持吧。

本來就是世間極其稀有的東西,既然已經存在了,已經發生了,僅有的可以做的事,就是去珍惜,去保護,而不是破壞。

就是這種無力感,使得《共同警備區JSA》的感情得到了升華,也彌足珍貴。

而影片最後的那個鏡頭,對一張照片的細節展示,更是神來之筆,讓人驚嘆。

四個人,四種勢態。或者笑意盈盈,或者嚴肅有餘,看似該嚴肅的卻很輕鬆,看似還輕鬆的一方卻嚴陣以待,截然不同的反應,之下飽含了深厚的感情。

而且,顏色上,也從彩色漸變為了黑白。

讓人驚訝,催人淚下,感人至深。

一嘆!

*本文借鑑了包括且不限於以下作品,特此感謝:

《暗黑老男孩朴贊郁》 古陽一 我愛羅賓

漫談《JSA共同警備區》 shawnj

截圖說明是李秀赫殺死了鄭友珍 基大普光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