攘外以安內:從隋唐的興衰變化,看關中本位政策對隋唐的重要性

一縷青絲繞 發佈 2020-01-17T18:31:52+00:00

一關中本位就是通過鄉土情安定內部的政治集團西魏初期,國家動盪,地方勢力各自為戰,這是有兩大集團能夠支配西魏的政治,一個是武川豪傑,另一個是關中豪右。

眾所周知,魏晉南北朝的末期西魏、北周兩代十分的混亂,國家長期處於四分五裂的割據局面史稱「後三國」時代,關中本位政策就是此時的統治者為了爭霸而提出的一種政治手段,目的是為了消除少數民族和漢族的隔閡,並以均田制或是「府兵制」的名義控制農民。最後結合成團結統一、一致對外的「關隴集團」。此政策幾乎囊括了當時影響力最大的豪右,對於國家的穩定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隋朝楊廣、楊堅一直致力於破壞關中本位政策認為它已經超出了皇室的控制範疇,隋煬帝建都三處喜好巡幸,任用江南士人,嚴重破壞了關中本位制度導致驍果軍被宇文化及策反最後覆滅隋朝。

唐太宗為了統治的順利,一直致力於落實關中本位政策,將全國大半的軍事實力集中在關中,使中央實力大增。李唐承宇文泰關中本位政策,全國重心在西北一隅。但是武則天上位以後,致力於瓦解關隴集團,崇尚科舉考試,使文武分家。因此到唐玄宗時關中本位政策幾乎廢黜,地方勢力興起,唐朝接近尾聲。

一 關中本位就是通過鄉土情安定內部的政治集團

西魏初期,國家動盪,地方勢力各自為戰,這是有兩大集團能夠支配西魏的政治,一個是武川豪傑,另一個是關中豪右。

武川豪傑主要來自於武川的軍鎮,在入主關中之前一直生活在軍鎮的地區,在前朝統治者的強迫下,武川集團脫離土生土長的地方,被迫要在關中構建新的鄉里關係,換了個新環境所以武川集團的上下層更加的統一,於是通過職業、婚姻等加深了彼此的羈絆。武川豪傑首先是武川軍隊的中下層軍官,其次是地方領袖,他們在人事調動和軍事換防的作用下很難形成鄉土意識,這與客家人有點相似,所以豪傑在廣闊的區域內自由的活動對鄉土的護衛是作為末。

關中豪右作為本土的政治勢力,有著護衛鄉土的責任意識,幾乎不離開本土去到別的地方。為了護衛鄉土,豪右自發集結成了地方武裝勢力,是抵禦外來入侵的中堅力量,一旦出現有外部軍事實力侵略鄉土,關中豪右就會群起而攻之保衛鄉土的利益。

武川集團入主關中後,對於關中豪右來說他們就是一群外來的軍事實力,武川集團以外來者的身份進入別人的領地,為了鞏固自身的統治就必須要獲得本土勢力的承認,但是對於豪右來說雙方是不同的陣營而且又不是本地人為什麼要去支持他們?所以武川集團想要和關中豪右達成共識就必須要消除「外來者」的痕跡,要通過某種制度構建溝通和聯繫,共同納入能夠協調相關的政治制度中,於是,關中本位政策也就宣告誕生,所以關中本位政策設立的目的是為了政治集團內部的安定。

二 府兵制的創立體現關中本位一致對外的特點

宇文泰等上層領導為了促使關中豪右和武川集團能夠迅速的融合在一起,他根據鮮卑的舊制創設了府兵制度,內容就是大量的招募關中豪右,籍六等民增加軍隊人數,改變遷到關隴地區山東人的郡望為關中郡望,府兵制結合了豪右和土地的特點,將將領和土地建立密不可分的聯繫,使得府兵將領豪族化讓關隴集團密不可分。

府兵制度的核心是「八柱國家」體系,將中央大權分散到武川集團的將領手中達到「眾建其力以拱衛王室」的目的,這樣的設計有利於團結社會各階層的力量一致對外,又能夠把士兵束縛在土地上產生濃厚的情感,讓他們出現土著分化。就這樣關中豪右和武川大族紮根關中,關中成為他們共同維護和捍衛的土地。

關中本位府兵制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就是能夠共同抵禦外來入侵者。武川集團在不斷的「去武川」化過程中終於具有了和關中豪右一樣的關中鄉土本位價值觀,獲得了支撐大規模戰爭的地方社會資源,關中豪右也在府兵制中擔任舉足輕重的職務,雙方作為政治盟友在關中地區融為一體,關中就是雙方的共同鄉土,雙方一起努力阻擋對外的政治敵人。

在東魏懷朔集團的入侵中,關中融合集團展現了巨大的戰鬥力,捍衛關中鄉土的共同利益。

西魏迫於現實的壓力不得不實行關中本位制度,府兵制建立在關中本位之上,將士兵和土地構成聯繫,把武川集團和地方勢力納入統一的政治框架,原本各自為戰的各種地方力量在關中本位的影響下展現了巨大的凝聚力,致力於同一個目標維護關中的和平穩定,最終武川豪傑和關中豪右融合成為了著名的關隴集團。

關中本位政策就是通過雙方對同一片土地的熱愛和利益,最終走在一起因為鄉土而內安,因為鄉土而共御外敵

三 隋唐得關中則興,失關中則亡

混亂的魏晉南北朝結束之後,隋朝建立,隋文帝楊建作為篡位的北周臣子,自然對於關中本位有著自己獨到的理解。

1.隋朝得關中本位,興

楊堅的上位史本身就是關中本位起到了主要的作用,熟知歷史的都知道楊堅一生只有一個女人,這個女人叫做獨孤伽羅,那麼她與關中本位又有什麼特殊之處呢?獨孤伽羅是關隴集團中原本八柱國之一獨孤信的女兒,楊堅就是這樣成為了關隴集團的女婿,對於關隴集團來說,誰當皇帝都一樣,那麼為什麼不讓自己的女婿來當?所以支持了楊堅篡位建立隋朝。

楊堅如願以償當上皇帝之後,一直致力於維護與關隴集團的友好,跟獨孤皇后結婚四十年沒有其他女人,就是在忌憚外戚的實力因為除了皇帝的禁軍,其與的軍隊幾乎都被關隴集團所壟斷,隋朝更像是各種利益糾葛的綜合體。

因此,楊堅堅持關中本位的政策才讓隋朝穩定了數十年,期間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隋朝經歷了一段興盛的時光。

2.隋煬帝拋棄關中本位,亡

關中本位制度確實能帶個皇帝重要的政治力量來維持國家的長治久安,但是,自然對皇權也有著非常多的束縛。

隋煬帝楊廣,喜好遊獵,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實,那麼這樣的皇帝怎麼能夠忍受關中本位對自己的束縛?當然不能,於是建立唱完以外的國都,洛陽。目的不言而喻,就是受夠了關中的指手畫腳想要「單飛」,除此之外,隋煬帝還重視科舉,希望從根本上瓦解關中體系對朝政的把控,但是,他忽略了這樣的時代中能讀得起書的也只有富家大族,到頭來還是關隴世家把控朝政,所以這一舉措失敗。

隋朝還有個問題就是打下天下的軍隊全是府兵制度培養出來的,上文說到府兵制度是為了武川豪族和關中豪右的聯合而設立的,所以府兵的實際掌控者是關隴世家,所以隋煬帝想要重新建造一直自己的軍隊,於是他多次征戰高麗,來消耗關隴世家的實力和獲取高麗的經濟,以此來此消彼長,增長自己能夠控制的資本,但是很可惜,貴族也不傻,多次進攻高麗他們也意識到了再這樣下去,自己的家底也會空掉,所以乾脆就造反了。隋朝也慢慢江河日下,最終倒塌。

3.唐朝對關中本位之得

早在李淵起兵之時就有人說過 「直入關中,開永豐倉以振貧乏,三輔可指麾而定,據有府庫,東面而爭天下,亦霸王之業也。」大業十三年之後,柴孝和、裴寂、郝瑗分別勸李密、李淵、薛舉攻取關中。結果,只有李淵完成任務,率先搶占了關中,之後果然不出十年便奪得天下。

唐太宗即位後,深知隋朝失敗的原因,於是再次回歸關中本位制度,以此來鞏固國本,首先李世民就給予了關隴世家們很多的政治自由,李世民和柱國大將軍們的關係不似君臣倒是更像盟友的關係,也正是因為唐朝初年的皇帝「會做人」,知道尊重傳統,奠定了唐朝百年盛世。

4.唐朝對於關中本位之失

武則天即位以後,知道關隴世家不會支持自己,所以選擇拋棄關中本位制度,於是模仿隋煬帝遠離關中,建都洛陽並且更大規模的進行科舉考試,文武分途,就是要將關隴世家趕出政治體系的中心,武則天還任用酷吏來俊臣等人,製造大量的冤假錯獄來清除關隴勢力,給關中本位制度造成了巨大的傷害,持續到唐玄宗時關中本位政策破壞已盡,地方勢力興起,唐室也從此衰落。

綜上所述,隋唐時期只要是能夠堅持關中本位制度,就能夠獲得長時間的持久穩定,一旦準備剔除關中本位,那麼就會直接給統治帶來滅頂之災。究其原因,就是因為關中本位制度首先具有十分強大的政治基礎,在面臨統治者的威脅的時刻他也不是坐以待斃,他會反抗,而且實力強大,在隋唐時期關隴世家都掌握了大量的軍隊和官員,實力不容小覷。

其次,關中本位制度的核心是鄉土和人的關係,這才是致命的東西,他已經構成人和地的不容分割,還有人與人之間的團結統一,皇帝輪流換,關隴之家鐵桶一塊,你皇帝想要坐的久,就必須要安撫好關隴世家。

總結:

關中本位政策簡而言之就是建立在對同一片土地的共同感之上,無論是貴族還是士兵或者是平民,對於自己的土地都有著熱切的愛,這是能夠聯繫武川和關中勢力的唯一辦法,在漫長的時間演變中,關隴世家越來越團結,勢力越來越強大。對於隋唐的影響就到了依靠關隴世家就能興,拋棄關隴世家就得亡的地步。

總的來說,關中本位的政治制度是積極的,他的自上而下的團結值得借鑑,但是就是因為這樣才會屢次受到統治者的忌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