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利亞為何戰火不斷?扒一趴背後的美俄能源格局

胡小蘿 發佈 2020-06-30T12:00:17+00:00

該項目由俄天然氣工業公司,德國Wintershall和E.ON Ruhrgas,法國GDF Suez和荷蘭Gasunie共同投資建設,德國前總理施洛德擔任項目股東委員會主席。

美國企圖通過出兵敘利亞,以完全控制俄油氣資源出口,進而將俄排擠出國際油氣市場,以達到徹底摧毀和控制俄國的目的。

一、美國試圖控制俄油氣出口歐洲的管線

近年來,俄國家收入70%來自石油天然氣出口,其中一大半出口歐洲。控制了俄油氣出口歐洲的管線管線,基本就能實現控制俄國一半的目的。

美國牽頭建設繞開俄向歐洲輸送石油的管道系統。

在美國的牽頭支持和直接投資下,1999年11月,亞塞拜然、喬治亞和土耳其簽署了關於巴庫-提比里西-傑伊漢石油管道計劃,將裏海原油從亞塞拜然經喬治亞運到土耳其,裏海的石油不再經過俄羅斯的管道出口歐洲。

2006年,該管道正式投產,年出口量達到5000萬噸,從而打破了俄對裏海石油外運歐洲的壟斷地位。

美國力主建立的巴庫-提比里西-傑伊漢石油管道繞開了俄

俄出口歐洲60%左右的天然氣須過境烏克蘭的管網。

烏克蘭危機後,美國控制了烏克蘭的管線,嚴重威脅俄油氣出口歐洲,但鑒於切斷該管線將極大惡化歐美關係,所以美國不敢輕易切斷這些管道,但俄開始積極籌建繞開烏克蘭的油氣管線。

俄計劃到2020年,過境烏克蘭的天然氣減少到每年100-150億立方米,占其總出口量的5%-8%左右。

俄出口歐洲的主要天然氣管線

「亞馬爾-歐洲」天然氣管道不容樂觀。該管道繞開烏克蘭,但但在2015年7月,波蘭掌握了管道52%的股份。在波蘭與俄關係持續緊張的情況下,該管道安全性不容樂觀。

繞開烏克蘭的「南溪」管線遭美國阻撓而流產。

從2012年,俄開始建設從經黑海海底到保加利亞,然後通過兩條支線分別通達奧地利、義大利等國家的「南溪」管線。按照規劃,該管道2015年年底投入運用,年輸氣量達600多億立方米,可繞道烏克蘭從南部進入歐洲,由俄氣負責全線建設。2014年6月8日,美國老牌參議員約翰·麥凱恩等三名美國議員與保加利亞總理舉行閉門會議,會後保加利亞突然宣布暫停「南溪」管道建設。2014年6月24日,普京宣布放棄「南溪」管線。

夭折的「南溪」管線

「土耳其流」管線一波三折。「南溪」項目失敗後,2014年12月1日,俄與土耳其簽署了修建跨黑海通向土耳其的「土耳其流」天然氣管道,並向西延伸到義大利,作為「南流」管道替代方案,該管道年供氣總量可達300億立方米,部分線路可向東南歐國家供氣,原計劃2018動工、2019年12月投入使用。

在2015年底土耳其擊落俄戰機後,該項目暫停。後隨俄土關係恢復,2016年8月9日,俄土恢復該項目,但建成還遠需時日,而且還將受到俄土關係的影響力。

繞開烏克蘭的「北溪」管線前景堪憂。

2012年,俄建成通過波羅的海海底直接連接德國的「北溪」管線,[1]由俄、德、法共同投資建成,管道從俄羅斯維堡出發,經波羅的海海底通向德國港口格賴夫斯瓦爾德,此管道終結了俄輸歐天然氣必須經第三國中轉的歷史。

歐盟和俄計劃於2018年第二季度在「北溪」管道旁開始建設「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但這一項目因遭2017年8月美國對俄經濟制裁而岌岌可危,對「北溪」項目融資的歐洲銀行和企業將受到美國制裁。

根據歐盟評估,美國相關制裁措施一旦生效,歐俄間僅在能源合作領域就會有8個重大項目受到波及。除了「北溪—2號」項目外,包括「北溪-1號」、「薩哈林-2號」、「土耳其流」等在內的諸多歐俄能源合作將面臨制裁與停滯。

北流天然氣管道2線項目示意圖(藍色,黃色為1線)

二、美國企圖控制中東油氣資源和出口管線

美國還計劃徹底控制中東油氣資源和管線,將中東豐富的油氣資源輸送到歐洲和世界,就能控制俄油氣出口市場,從而實現徹底遏制俄的目的。

當前美國已經控制了中東一半以上的油氣資源。

沙特以石油美元的形式換取美國的安全承諾,其石油完全被美國控制,石油美元為美國霸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此外,美國還控制了伊拉克和卡特爾的油氣資源。

作為另一個中東能源大戶的伊朗,其油氣出口有東南西北四條通道。南部通過波斯灣向其他國家出口,但是這裡有美國第五艦隊把守,伊朗的油氣田都在美國海軍航空兵攻擊範圍內。北部地區可以通過與土庫曼斯坦、俄羅斯等國的合作將油氣資源出口到中國,但是這條管線受到駐阿富汗美軍的威脅。東部地區倒是可以通過巴基斯坦的中巴經濟走廊出口中國新疆,但這裡極端分子遍布,安全問題堪憂。

伊朗能源出口唯一能夠突圍的地方就是西部的敘利亞了。

在控制中東大部分油氣資源後,美國開始著手控制中東重要的油氣管線,其中最重要的是什葉派管線和遜尼派管線。

原有的什葉派管線是以伊拉克和敘利亞的基爾庫克-巴尼亞斯原油管道為基礎。該管線將伊拉克的基爾庫克油田連接到敘利亞港口城市巴尼亞斯,另外基該管線在敘利亞霍姆斯地區辟出了一條支線,一直穿越黎敘邊界,到達黎巴嫩沿海的的黎波里。

因為沿途都什葉派國家,所以又稱為什葉派管線。該管道於1952年投產,長達800公里,每天運輸量可達30萬桶。

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之後,美國迫不及待的將基爾庫克巴尼亞斯管道的伊拉克段炸毀,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薩達姆想把這條管線的石油輸出結算變更為歐元。

2009年,敘利亞和伊拉克兩國計劃修復該管線。在敘利亞內戰爆發前夕,兩國還簽署了一項關於在現有管線再建造兩條原油管道的初步協議,隨後敘利亞內戰全面爆發,管線又被擱置了。為阻止什葉派管線的修復,美國聯合約旦、以色列規劃了從伊拉克的基爾庫克,經約旦、以色列出海的海法-基爾庫克管線,但該管線由於種種原因,一直沒有規劃實施。

途中繞開敘利亞的海法-基爾庫克管線

2011年7月25日,伊朗、伊拉克和敘利亞簽署建造什葉派管線協議,準備將伊朗的南帕爾斯油氣田經過原有的基爾庫克-巴尼亞斯管道到達敘利亞東部港口的石油管線,該油氣田是世界上最大的油氣田,為伊朗和卡達共有。[2]該管線得到了俄的大力支持,俄也將聯合上述國家共同修建該管線,最重要的是該管線建成後,將拋棄石油美元,改用各國本幣或人民幣結算,這對美國的石油美元霸權構成直接威脅。

所以協議簽署後不久,敘利亞內戰全面爆發。

美國規劃遜尼派管線。美國規劃了把卡達南帕爾斯油氣田的石油天然氣,繞過伊朗,經伊拉克、敘利亞、土耳其送往歐洲。

所以,美國必須推翻巴沙爾政權,控制住敘利亞,就將這條什葉派管線改為遜尼派管線,就可以聯手沙特、卡達等國與俄發動石油戰,壓低石油價格,將俄徹底逐出國際能源市場,同時讓俄在低油價中自動崩潰瓦解,打通遜尼派石油管線的巨大利益也使得遜尼派國家牢牢綁定在美國戰車上,鐵了心要推翻巴沙爾的原因。

什葉派管線和遜尼派管線

無論什葉派管線和遜尼派管線,都要經過中東庫德人地區,所以在敘利亞境內接連失敗後,美國當前極力控制中東庫德人地區,仿照當年建立以色列來分裂阿拉伯人一樣。

在控制了庫爾德地區油氣資源以後,[3]西方開始鼓動伊拉克庫德人獨立,以色列和沙特均表示支持。

庫德人分布區如果完全獨立出去就能夠切斷什葉派管線,什葉派管線從伊朗到伊拉克這段正好通過伊朗庫爾德斯坦省到伊拉克庫德人控制的蘇萊曼尼亞省。向北庫德人控制區靠近亞塞拜然的巴庫油田,直接染指裏海。向東直插地中海沿岸,完全具備了取代敘利亞和土耳其四海戰略位置的潛力。

但支持庫德人獨立,目前而言只是個夢想而已。

  1. 該項目由俄天然氣工業公司(占股份51%),德國Wintershall和E.ON Ruhrgas(各15.5%),法國GDF Suez和荷蘭Gasunie(各9%)共同投資建設,德國前總理施洛德擔任項目股東委員會主席。
  2. 南帕爾斯氣田是世界上最大的氣田,位於波斯灣的伊朗和卡達交界處,為兩國共有。該氣田占世界天然氣儲量的19%,達到50萬億立方米,相當於世界前20的氣田儲量總和。氣田覆蓋面積9700平方千米,伊朗占3700平方千米。
  3. 庫爾德地區石油天然氣開採權主要掌握在兩個公司手裡,一個是吉尼爾能源公司,它的最大投資者是金融世家後裔納撒尼爾·羅斯柴而德。另外一個是伊拉克國際資源公司,但2017年5月12日這家伊拉克公司已被美國佳潔士投資公司全額收購私有化。

本文節選自《敘利亞戰爭沉思錄——二十一世紀的微型世界戰爭》,人民出版社2018年3月出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