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群「支攤」義診,兩年服務近700名患者

寧波日報 發佈 2020-07-01T09:16:26+00:00

董雪蓮正在為患者治療。

董雪蓮正在為患者治療。(王敏娜 沈孫暉 攝)

記 者 沈孫暉

通訊員 鄭 勤 王敏娜

午休間隙,象山一院醫健集團總院耳鼻喉科副主任董雪蓮掏出手機,打開兩個微信「鼻群」,認真瀏覽每一條患者信息,耐心地進行線上義診……每天在群里為患者答疑解惑,這個習慣她已經堅持了兩年多,義務服務近700名患者。

「鼻炎屬於慢性病,慢性病管理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如果沒有人監督,患者的依從性就會變差。我既然開了頭就得堅持下去,儘自己所能幫助更多患者減輕痛苦。」董雪蓮告訴筆者。

董雪蓮從事耳鼻喉科臨床工作已20餘年。兩年前,她發現身邊很多朋友投身公益,也想參與其中。「坐診時,我看到很多鼻炎患者年齡較小,因為學業繁忙無法按時複查,沒有得到及時規範的治療,導致病情延誤甚至出現其他併發症,身心備受折磨。」董雪蓮內心深受觸動。她自發在微信上為患者開設「鼻群1」,利用業餘時間線上「支攤」,及時跟進患者病況,督促大家遵循醫囑用藥,減少治療障礙。

「鼻群」雖小,卻放大了一顆服務群眾的愛心。自從有了這個義診平台,群里的患者減少了往來醫院挂號諮詢的奔波,可以隨時在線留言,根據病因對症下藥,得到了實實在在的便利。入群一年多的群友「誠美」就是其中一名受益者。

「我的孩子有過敏性鼻炎,換季時容易反覆發作。但他平時讀書忙,每次等熬不住了再去看專家門診,往往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誠美」加入「鼻群1」後,董醫生每次都會耐心解答她的疑問,孩子的病情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漸漸地,「鼻群1」的患者人數與日俱增,董雪蓮「犧牲」的休息時間也隨之增多。作為科室負責人,她每周除值班、下鄉坐診、專家門診、病房手術外,還要開會學習、管理科室等,上班時常常忙得無暇喝水。同時,她每周還得擠出一天時間往返鎮海,照顧即將高考的兒子。看著董雪蓮每天上班奔波勞累,下班後還盯著手機回復患者,丈夫心生不舍,勸她放棄線上義診。「我累點沒關係,這是治病救人的好事,沒理由半途而廢!」董雪蓮選擇了堅持。

要管理數百人的大群,同時解答好大家的提問,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在董雪蓮發動下,科室同事湯素芳、吳昊、顧寶林、周蕾以及其他醫院的專科朋友也入群了。大家利用休息時間普及疾病知識,義務為患者提供治療指導,讓這份愛心不斷茁壯成長。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董雪蓮等醫護人員的辛苦付出,群友們看在眼裡,暖在心裡。大夥自覺遵守約定,只在上午9時到晚上10時留言討論病情,不隨意叨擾。而在醫生的在線監督下,群內患者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有的甚至成了「半個專家」,在群里當起了義務解答員。

「治療鼻炎要和醫生好好配合,不能隨便停藥,只要堅持就肯定有效果。」入群一年,群友「關關」深切體會到遵醫囑用藥的重要性。她的孩子起初鼻炎嚴重,鼻腔長黃膿,如今病情穩定。出於感恩,她自願擔起了群里的答疑工作,在醫生忙不過來時現身說法、分享經驗,力所能及地答疑解惑。

前段時間,董雪蓮開設的微信公益群「鼻群1」達到500人上限。她決定增開「鼻群2」,繼續在線為患者服務。目前,兩個群擁有「粉絲」677人,專業醫生7名、護士若干名。

「幸虧有大家幫忙,我才有勇氣建立第二個群。看到群友每天匯報病情好轉,還叮囑我要注意休息,我深感欣慰,一切都是值得的!」董雪蓮動情地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