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院壩 / 澳博景觀

景觀園林設計 發佈 2020-01-18T11:24:00+00:00

▲印象中的安仁▲ 社區市民集散活動交流▲ 項目分析▲ 老街縮影通過「分享與私屬」進程之間的空間轉換過程,確定了成都院壩項目里所需空間要素,以一條安仁長街構建出分享機制,又連接著私屬領地,成為街坊老味的時代縮影,鄰里大家閒適伴遊的祥和之景。


成都市的發展進程中,文化日新月異,不變的始終是人們對院子生活的追憶,對鄉野田間的嚮往。在「世界文博小鎮」名片的牽引下,眾多藝術人文元素入場安仁,參與古鎮生態街區重塑。最具民國魅力的安仁古鎮,時下正成為新一代文化藝術的聚集地。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自然而然形成一幅最成都最市井的生活民俗畫卷。成都院壩項目帶著市井民俗文化精髓和院子的美好記憶,詮釋著全新文化人居時代的到來。

▲ 安仁城市名片

▲ 項目定位

一軸一線四院

澳博景觀從2015年開始介入景觀設計,以「田野調查」為始——白天穿行於民國風情的街巷裡,傍晚游訪在小鎮遊客與當地居民之間,夜色晨間探尋在歷史遠舊的歲月公館私院中,通過對安仁多維度的感官體驗,體察古鎮的恬靜悠遠之美。

▲ 民國風情街生活剪影

景觀設計依從傳統民俗格調,根據現有的區位布局、周邊資源、社區市民的集散交流現況,結合「城鎮宜居社區」的主調,40年產權商業用房性質,重在體現安仁私屬公館和分享街區的獨一特色。

▲ 印象中的安仁

▲ 社區市民集散活動交流

▲ 項目分析

▲ 老街縮影

通過「分享與私屬」進程之間的空間轉換過程,確定了成都院壩項目里所需空間要素,以一條安仁長街構建出分享機制,又連接著私屬領地,成為街坊老味的時代縮影,鄰里大家閒適伴遊的祥和之景。

▲ 分享與私屬進程轉換

▲ 空間結構軸與文化定位

以火花(材料運用)、融合(色調運用)作為基調,對不同空間進行梳理:由動而靜,由分享到私屬,空間關係的區割和劃分決定了院壩圍牆的不同開放度。由此形成了「一軸一線四院」的空間美學:一軸,仁者安仁之「仁」道;一線,水韻林間;四院,閒適院落。

▲ 項目實施分析

現代敘事,寫意山水

時下的安仁古鎮自然而然散發著「古」而不同的特質,其起源雖可追溯到幾千年前,但如今時而推出的藝術節、展覽、文博、商業、文旅業態,時刻刷新著人們對「古鎮」的刻板印象。景觀設計結合現代敘事,通過自然、歷史、人文的資源梳理,社區居住者與遊客的行為、體驗,各要素間的合理組織,講好當代安仁故事,契合「文旅融合」的布局思路,傳達安仁院壩的全新人居形式。

以「寫意」的手法,描繪山水漣漪間一步一景、曲徑通幽的遊園體驗。片片白牆與墨色地面在簡單的對照與衝突中尤顯分明,游弋的藍天白雲在鏡面倒影中空靈生動,水境清透、山影起伏,樹木植株與景觀小品更極具美學造型感,在夜晚溫柔的燈光氛圍中刻畫青山小院的寫意山水之境。

▲ 景觀流線分析

▲ 流線分析

仁者安仁,風雅祥和

《論語》有言:「仁者安仁」,安仁之名由此而來。一張四方桌,四把竹編椅,一杯蓋碗茶、一把長嘴壺、幾個人圍坐一起……曾經和現在,都是安仁休閒、社交的獨特方式。走在暮色四合的街區,腳下是上百年的方磚青瓦,抬頭是漸盈漸虧的微白月色。儼然「青山小隱枕潺湲,一葉垂綸幾溯沿。」這裡的公館文化從始至終,這裡的生活簡單滿足,這裡的人們祥和喜樂。

近年來,安仁也逐步構建出一個古今融合、中西合璧、可持續性發展的文化生態系統,風雅祥和的小鎮煥然新顏。成都院壩所表達的院子生活方式在此上演,也為區域性文化保護、傳承,經濟發展,以及國際級文博小鎮的創新升級,畫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 最終總平面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