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個語文、歷史典故,讓孩子讀懂半部中國歷史!

習秀藝軒999 發佈 2020-01-02T07:56:06+00:00

文學典故,不僅可以拓展知識,還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了解中國歷史。後人將黃帝譽為華夏族的祖先,因為黃帝和炎帝是近親,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們自稱「炎黃子孫」。

文學典故,不僅可以拓展知識,還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了解中國歷史。

習秀教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中國歷史上經典的40個文學歷史典故,快跟孩子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01

炎黃子孫

大約四千七百多年前,黃帝聯合炎帝戰勝九黎族蚩(chī)尤,蚩尤俘虜被稱為「黎民」,之後黃帝打敗炎帝族,成為中原地區的部落聯盟首領。後人將黃帝譽為華夏族的祖先,因為黃帝和炎帝是近親,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們自稱「炎黃子孫」。

02

大禹治水

三皇五帝時期,黃河泛濫。禹採取「開、通、疏、鑿、引」方法治水,因治水有功,被推為部落聯盟首領。大禹治水13年,耗盡心血與體力,「三過家門而不入」,最終完成了治水的大業。

03

桀驁不馴

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é)是歷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堯」「桀驁不馴」都出於此人。

04

烽火戲諸侯

周幽王千金難求妃子(褒姒)笑,烽火連台戲諸侯,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國都鎬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殺,西周滅亡。太子即位,為周平王,遷都洛邑,史稱東周。

05

春秋五霸

東周在歷史上分為「春秋」「戰國」兩個時期。第一個稱霸的齊桓公,與後來的晉文公(重耳)、宋襄公、秦穆公、楚莊公一起,在歷史上被稱為「春秋五霸」。(後兩位也有說是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

06

管鮑之交

指春秋時期,齊國齊桓公的兩位賢臣管仲和鮑子牙之交。

07

秦晉之好

指秦穆公幫助流亡在秦國的晉國流亡公子重耳回國做了國君,並將自己的女兒文嬴(yíng)嫁給了重耳,成就了「秦晉之好」。

08

問鼎中原

鼎是古代國家權力的象徵,楚莊公問鼎之輕重,有取代周室之意,「問鼎中原」源於此。

09

臥薪嘗膽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歷經22年,復仇雪恨滅吳國,成為春秋時代最後一個霸主。

10

商鞅變法

商鞅(yāng),原名公孫鞅,秦孝公期間,其通過變法使秦國變得強大,但因執法惹了太子,太子(秦惠文王)即位後用車裂之刑(五馬分屍)將其處死,可謂商鞅「作繭自縛」。

11

圍魏救趙

孫臏與龐涓本是同門師兄弟,但龐涓嫉妒孫臏的才能,獻讒言於魏帝,並將孫臏的髕骨挖掉,孫臏裝瘋被齊國營救,後有「圍魏救趙」的事跡,並在一次戰役中設計大敗魏軍,誅殺了龐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多行不義必自斃」就是此事給後人的啟示。孫臏著有《孫臏兵法》。

12

戰國四公子

齊國孟嘗君田文、趙國平原君趙勝、魏國信陵君魏無忌、楚國春申君黃歇。

13

屈原與《楚辭》

屈原投江,屈原是我國偉大的詩人、政治家、思想家、愛國人士,因遭讒言被流放,後因不忍看到國家(楚國)淪亡,抱石自投汨(mì)羅江,百姓乘舟尋屍不遇,為防魚兒蠶食,用竹筒盛米倒入江中,後演化為賽龍舟、包粽子,後演化為端午節。他著有《離騷》《天問》《九章》等愛國詩篇,被後人整理為《楚辭》流傳至今。

14

紙上談兵

秦國攻打趙國,老將廉頗據守,秦無策,後秦使離間之計,調離了廉頗,趙國任趙括統兵,此人只識紙上談兵,並無實戰之能,被秦將白起打敗,40萬趙兵,除240名年幼者,全部被坑殺於長平,長平之戰成為歷史上的一大慘案。

15

毛遂自薦

毛遂,趙國平原君趙勝門客,因秦攻打趙國時,說服楚國合縱抗秦,而「鋒芒畢露」且「脫穎而出」,「穎」指錐子的柄。

16

荊軻刺秦王

秦王嬴政執政後,滅韓、趙,並攻占燕國,燕國太子丹派勇士荊軻刺殺秦王,「圖窮匕見」,刺殺未果,丟了性命,可他英勇機智、不畏強暴、視死如歸的精神永垂青史。

17

秦始皇統一中國

秦王先後滅韓、趙、燕、魏、楚、齊山東六國,實現了中國的統一,並決定採用皇帝的稱號,自稱「始皇帝」。

18

霸王別姬

大將韓信計將項羽困在垓(gāi)下,項羽愛妻虞姬,唱罷「漢兵已略地,四面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拔劍自刎。項羽退至烏江,烏江亭長勸其退回江東稱王,項羽無顏見江東父老,在烏江邊拔劍自刎,「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西楚霸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19

飛將軍李廣

漢朝猛將,一生抗擊匈奴,贏得飛將軍美名,後被衛青陷害引劍自刎。有唐詩人王昌齡詩云:「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龍城飛將說的就是李廣。

20

司馬遷《史記》

西漢司馬遷秉承父志編寫《太史公記》(《史記》),因替大將李陵求情被漢武帝處以「腐刑」,忍辱含垢(gòu)地生存,深知:「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歷時十餘年終於完成了《史記》,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老當益壯

東漢大將馬援,曾言:「大丈夫立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其以「堆米為山」分析戰局也是戰爭史上的創舉。

22

班超棄筆從戎

班超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大探險家,通軍事,有膽氣。40歲出使西域,71歲回洛陽,歷經31年,招撫了西域鄯(shàn)善、于闐(tián)、龜茲等50餘國再度隸屬於東漢統治。

23

挾天子以令諸侯

王允定計誅董卓,執掌朝政,董卓部將郭汜(sì)帥大軍攻陷長安,呂布出逃,王允被殺,郭汜當政,國舅董承及部將楊奉護漢獻帝出逃,被曹操接至許昌為都,曹操自封大將軍,開始了「挾天子以令諸侯」。

24

官渡之戰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與北方的袁紹產生了衝突,公元200年,袁紹派軍10萬進軍卻被曹操打敗,它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而後曹操繼續征戰,統一了北方。

25

華佗

漢末註明醫學家,外科技術尤為精湛,首次將全身麻醉(酒服麻沸散)應用於外科手術。並模仿「虎、鹿、熊、猿、鳥」5種禽獸創編了「五禽戲」。

26

三顧茅廬

袁紹敗北,劉備投靠劉表,屯駐新野小縣,訪襄陽水鏡先生司馬徽(huī)知: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臥龍」諸葛亮,字孔明,劉備三訪襄陽隆中,求得諸葛亮出山輔佐,並按照《隆中對》「東聯孫吳,西據荊益,南和夷越,北抗曹操」的策略,成就了三分天下的大業。

27

建安七子

在曹操統治集團里,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càn)、徐幹(gàn)、阮瑀(yǔ)、應瑒(yáng)、劉楨(zhēn)主導文壇發展。

28

關羽大意失荊州

公元222年,劉備為奪回荊州,替關羽報仇,出兵三峽,進攻東吳,在彝(yí)陵猇(xiāo)亭被陸遜打敗,於次年病逝。

29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自蜀漢建興5年起,諸葛亮上書《出師表》給後主劉禪(shàn),六次出兵北伐,史稱「六出祁山」。在最後一次北伐,至五丈原,終因心力交瘁(cuì),病逝,年僅54歲。雖然沒有實現統一中原的願望,但他的智慧和品格萬古流芳,他為蜀漢的鞏固和發展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30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曹髦(máo),曹丕之孫,公元260年,因司馬昭權勢日重,危及帝位,聲稱司馬昭代魏之心,路人皆知,率殿中衛士、僮僕討伐司馬昭未果被害;曹髦死後,司馬昭立曹奐(huàn)為帝,即魏元帝,自己獨攬大權。

31

淝水之戰

十六國時期,前秦苻(fú)堅討伐東晉,其先鋒部隊被晉軍擊潰,秦晉兩軍夾淝水對陣。晉軍要求秦軍後撤,以便渡河一決勝負,在秦軍撤退之際,秦軍中有人疾呼「秦軍敗了」,導致秦軍大亂,晉軍乘勝出擊,大獲全勝。僥倖逃脫者丟盔棄甲,連聽到「風聲鶴唳(lì)」也以為是晉軍到了。這就是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戰」。


32

顧愷之

東晉時期繪畫卓越的代表人物,是我國早期繪畫理論家,代表作《洛神賦圖》。

33

房謀杜斷

指唐太宗的兩個得力的宰相,房玄齡、杜如晦。房玄齡善於謀略,杜如晦能斷大事,二人默契配合共同輔佐唐太宗,唐太宗將他們視為左膀右臂。

34

玄奘西遊取經

公元627年,陳玄奘孤身西行取經,歷經大小110個國家,到達佛教聖地—天竺,公元645年返回長安,歷時18年,帶回佛經600餘部,著有《大唐西域記》。

35

貞觀之治

公元649年五月,唐太宗病逝,太宗九子李治(唐高宗)即位,唐太宗在位期間「偃(yǎn)武修文」,使得百姓安居樂業,文化繁榮,國力鼎盛,史稱「貞觀之治」。

36

女皇武則天

公元690年,武則天在「上尊天示」「順從眾議」下,登臨大寶,改唐為「周」,自號「聖神皇帝」,武則天稱帝後,大開科舉,破格用人,獎勵農桑,發展經濟,知人善任,容人納諫,在其掌理朝政的半個世紀,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為後來的「開元盛世」打下了基礎。

37

桃李滿天下

武則天十分信任和推重狄仁傑,凡事均仰仗他的決斷,尊稱「國老」,狄仁傑向武則天舉薦了很多人,後來都成了唐代名臣,包括宰相張柬之,治理天下的賢能之臣,皆出自狄仁傑的門下,故稱「桃李滿天下」。

38

李杜

李白和杜甫是歷史上最傑出的詩人,李白,字太白,後人稱為「詩仙」,是繼屈原後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杜甫,字子美,後人稱為「詩聖」,是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公元744年,兩位文學巨匠在洛陽相遇,成為歷史佳話,聞一多曾把二人的相遇比喻成太陽和月亮的相碰。

39

顏筋柳骨

唐代兩位著名的書法家:顏真卿、柳公權,後人並稱「顏筋柳骨」來形容書法風格。

40

王安石變法

王安石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宋神宗即位,王安石任參知政事開始變法,並收到一定成效。公元1085年神宗病逝,守舊派執政,新法全部被廢除。王安石一生著述頗多,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