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溫與免疫的兩三事

二三里資訊好醫生 發佈 2020-08-01T21:53:33+00:00

這是因為,體溫越高,就會激活人體內更多的免疫細胞,從而能更好地殲滅入侵的病原微生物,維護身體的健康。

01

體溫高的人不愛生病嗎?


科學來講,正常體溫是一個範圍,且各部位有所區別:口腔舌下溫度為 36.3℃~37.2℃,直腸溫度為 36.5℃~ 37.7℃,腋下溫度為 36.0℃~37.0℃。在正常體溫範圍內,的確會出現體溫越高,免疫力越強的現象。這是因為,體溫越高,就會激活人體內更多的免疫細胞,從而能更好地殲滅入侵的病原微生物,維護身體的健康。


另外,體溫是和基礎代謝率掛鈎的, 體溫每上升1℃,基礎代謝會提高 13%;反之,基礎代謝率低,體溫下降,血液流速放緩, 白細胞的工作效率也隨之變低。慢慢悠悠的白細胞很難在第一時間發現異物,即使發現異物了,也很難迅速召集其他白細胞來消滅異物,導致機體容易感染病毒和細菌,從而引發疾病。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在正常體溫範圍內,體溫越高的人,其免疫系統功能越強大,人相對來說就越不容易生病。



02

哪些方法可以升高體溫?


前面我們提到,正常體溫範圍內,體溫越高免疫力越強。那麼,我們可以通過哪些方法來提升體溫呢?


對於低體溫,現代醫學目前尚缺乏有效藥物或者復甦方法,主要依靠各種保溫措施,千方百計地預防體溫的下降。對於寒性體質或者慢性體溫改變者而言,需要採用比較系統的預防和矯正方法,並持之以恆。例如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包括但不限於營養豐富合理的飲食、符合節氣變化的良好起居習慣、持之以恆的運動健身、舒爽愉快的心理情緒;如果存在慢性疾病,則還需要堅持正確的原發病有效治療等。另外,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不要長時間待在空調房:長時間待在空調房,會影響排汗系統的正常生理功能。夏天可以選擇上午10點前或下午5點後去戶外運動,讓身體微微出汗。不得不長時間待在空調房的人可以藉助生薑水,達到散濕暖脾胃、促進排汗的目的。具體的做法是,可以用生薑片泡水飲用,若再加一兩顆紅棗,養生效果更好。多喝溫熱的水,也能有效促進排汗,對消暑也很有幫助。



2、曬太陽:陽光是人體主動出汗的最佳動力,可以在每天上午 9~10 點和下午 4~5 點間,曬 20 分鐘太陽,同時做一些簡單的伸展運動。


3、每天泡腳:日本國立循環器官疾病研究中心的駒村和雄等人以 4 名等待心臟移植的患者為對象,進行了為期兩周的試驗。研究者讓患者每天用熱水泡腳15 分鐘, 然後保溫 30 分鐘。結果顯示,這些患者的心臟血管機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研究者認為,用熱水泡腳可以使體溫升高,促進末梢血管的血液流動更加順暢,並減輕心臟的負擔。但要注意,血糖高的人不適宜泡腳。泡腳的水溫不宜過高,略高於體溫最佳,泡腳的時間也不宜過長,泡至身上微微出汗即可。


4、多喝熱水:每人每天至少要喝1500ml的溫開水,這樣可以避免尿量過少、尿液過濃,以至於不能及時把細菌等有害物質排出體外。



03

感冒發燒後為什麼要及時退燒?


發熱既然是機體的防禦反應,體溫升高有利於減緩細菌分裂速度,從而抑制細菌繁殖(大多數細菌內參與反應的酶的最佳溫度為 36℃左右),那為什麼我們在感冒發燒後還需要退熱呢?



首先,高熱會導致心率增快。一般認為體溫每升高1℃,呼吸會加快 4 次/分,心率會增加 16 次/分。雖然臨床上不一定有這麼精準的比例關係,但高熱患者心率大多比其平時要快很多。大多數年輕患者會出現竇性心動過速,如果心率在 150 次/分以下,且身體素質較好,尚且可以繼續觀察;如果心率大於 150 次/分或者身體素質不好的老年人,有可能誘發室上性心動過速,從而導致其他類型心律失常。


此外,高熱也可能引起高熱驚厥,尤其以小兒最為常見。患者可能會出現肌肉抽搐,雙目呆滯,甚至意識喪失等症狀。即便沒有上述嚴重後果,發熱本身也會伴隨關節肌肉疼痛。因為受到感染後,機體內出現致熱源, 作用於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引起體溫升高,其中攝護腺素作為致熱作用最強的一類物質,被體溫中樞合成和釋放後,不僅使體溫上升,也會導致關節、肌肉疼痛。攝護腺素還會增強機體對疼痛的敏感性,並能增強對組織胺、緩激肽等致痛物質的反應,引起炎症反應,最終導致疼痛。所以為了緩解病痛,患者往往需要服用解熱鎮痛藥。


通常情況下,臨床上對於體溫不超過 38.5℃的患者,一般囑其多飲水,或者通過物理降溫(如用濕毛巾擦拭患者的手心、腳心、腋下等部位),來達到退燒的目的;體溫超過 38.5℃時,可以應用藥物退熱;但如果患者是持續高燒的情況,即發燒連續超過3天,並且溫度高於 39℃,那麼應該去醫院,在專業醫生的幫助下,通過打退燒針等方法來退燒。

綜上所述,體溫無小事,大家千萬不要兒戲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