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健康養生醫師王 發佈 2020-08-03T22:33:38+00:00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總稱,70%-80%由病毒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 簡稱上感,是鼻腔、咽或喉 部急性炎症的總稱。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總稱,70%-80%由病毒引起。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 URTI) , 簡稱上感,是鼻腔、咽或喉 部急性炎症的總稱。 常見病原體為病毒,僅少數由細菌引起。 本病患者不分年齡、性別、職業和 地區,通常病情較輕、可自愈,預後良好。 某些病種具有傳染性,有時可引起嚴重的併發症。

本病全年均可發病,但冬春季節好發。 主要通過含有病毒的飛沫傳播,也可 通過被污染的手和用具傳染。 多數為散發性,在氣候突然變化時可引起局部或大範圍的流行。 病原體可由人傳染人,在發病前24小時到發病後2天傳染性最強。由於病毒表面抗原易於發生變異,產生新的亞型,不同亞型之間無交叉免疫,因此不僅同一個人可在1年內多次罹患本病,而且間隔數年後易於引起較大範圍的流行。


一、病因病機

1. 病因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約有70% -80%由病毒引起。 其中主要包括流感病毒(甲、乙、丙)、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薩奇病毒、麻疹病毒和風疹 病毒等。 細菌感染約占20% -30%, 以溶血性鏈球菌最為多見,其次為流感嗜血桿菌、肺炎鏈球 菌和葡萄球菌等,偶見革蘭陰性桿菌。

2. 誘因 各種可導致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禦功能降低的原因,如受涼、淋雨、過度緊張或疲勞等均可誘發本病。

3發病機制 當機體或呼吸道局部防禦功能降低時,原先存在於上呼吸道或從外界侵入的 病毒和細菌迅速繁殖,引起本病。 年老體弱者和兒童易患本病。


2、 病理

可無明顯病理學改變,也可出現上皮細胞破壞和少量單核細胞浸潤。鼻腔和咽黏膜充血、水腫,有較多量漿液性及黏液性炎性滲出。繼發細菌感染後,有中性粒細胞浸潤和膿性分泌物。



三、臨床表現

( 一)曾通感冒(common cold)

俗稱" 傷風" ,又稱急性鼻炎,以鼻咽部卡他症狀為主要臨床表現。 成人多數由鼻病毒引起,也可由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薩奇病毒等引起。

本病起病較急,初期有咽部干、癢或燒灼感,可有打噴嚏、鼻塞、流清水樣鼻涕等症狀。2 -3天後,鼻涕變稠,常伴咽痛、流淚、聽力減退、味覺遲鈍、咳嗽、聲音嘶啞和呼吸不暢等上呼吸道症狀。通常無全身症狀和發熱,有時可出現低熱、輕度畏寒和頭痛。體檢時可見鼻黏膜充血、水腫,有分泌物,咽部輕度充血等。普通感冒大多為自限性,一般5 ~7天痊癒,有併發症者可致病程遷延。

(二)急性病毒性咽炎、喉炎

1. 急性病毒性咽炎 多數由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腸病毒或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 臨床主要表現為咽部發癢和灼熱感,咳嗽少見。 流感病毒和腺病毒感染時可有發熱和乏力 咽部明顯充血、水腫 頜下淋巴結腫痛;腺病毒感染時常常合併眼結膜炎;當有吞咽疼疼痛時提示鏈球菌感染。

2. 急性病毒性喉炎 常由鼻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或腺病毒等引起。 臨床特徵為聲音嘶啞、說話困難、咳嗽伴咽喉疼痛及 發熱等。 體檢時可見喉部水腫、充血、局部淋巴結輕 度腫大伴觸痛,有時可聞及喘鳴音。

(三)皰疹性咽峽炎

主要由柯薩奇病毒引起。 臨床表現為明顯咽痛、發熱,體檢時可見咽部充血,軟齶、懸雍垂、咽部和扁桃體表面有灰白色疤疹和淺表潰瘍,周圍有紅暈。 病程為1周左右。 夏季好處多見 偶見於成人。

(四)急性咽結膜炎

主要由腺病毒和柯薩奇病毒等引起。 臨床表現為發熱、咽痛、畏光、流淚等;體檢時可見咽部和結膜充血明顯。 病程為4 ~6天。 夏季好發兒童多見,游泳者中易於傳播。

(五)急性咽扁桃體炎

主要由溶血性鏈球菌引起,也可由流感嗜血桿菌、肺炎鏈球菌、葡萄球菌等致病菌引起。 臨床特點為起病急、咽痛明顯、畏寒、發熱(體溫可達39°C以上)等。 體檢時可見咽部充血明顯 扁,床特點為起病急、咽痛明顯、畏寒、發熱(體溫可達39°C以上)等。 體檢時可見咽部充血明顯 扁,桃體腫大、充血、表面有膿性分泌物 頜下淋巴結腫大、壓痛,肺部檢查無異常發現。


四、併發症

部分患者並發急性鼻竇炎、中耳炎、氣管-支氣管炎或肺炎。 少數患者可並發風濕病腎小球腎炎和病毒性心肌炎等。


5、 實驗室和輔助檢查

1、 血液常規檢查 病毒性感染時白細胞計數正常或偏低淋巴細胞比例升高;細菌感染時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比例增多,可出現核左移現象。

2. 病原學檢查 一般情況下可不做。 必要時可用免疫螢光法、酶聯免疫吸附檢測法、血清 學診斷法或病毒分離和鑑定方法確定病毒的類型;細菌培養和藥物敏感試驗有助於細菌感染的 診斷和治療。



六、診斷和鑑別診斷

(一)診斷

1. 臨床診斷 根據患者的病史、流行情況、鼻咽部的卡他和炎症症狀以及體徵,結合外周血象和胸部X線檢查結果等,可作出本病的臨床診斷。

2. 病因學診斷 藉助於病毒分離、細菌培養 或病毒血清學檢查、免疫螢光法、酶聯免疫吸附檢測法和血凝抑制試驗等可確定病因學診斷。


(二)鑑別診斷

本病應與下列疾病相鑑別:

1.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 患者可有上呼吸道感染表現,但具有下列特點:①傳染性強,常有較大範圍的流行;②起病急 全身症狀較重,有高熱、全身酸痛和眼結膜炎;③鼻咽部炎症症狀和體徵較輕;④致病原是流感病毒,檢測呼吸道標本(咽拭子、鼻咽或器官抽取物)的流感病毒核酸可明確診斷。

2. 過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臨床症狀與本病相似,易於混淆。 鑑別要點包括:①起病急驟,可在數分鐘內突然發生,亦可在數分鐘至2小時內症狀消失;②鼻腔發癢、連續打噴嚏、流出多量清水樣鼻涕;③發作與氣溫突變或與接觸周圍環境中的變應原有關;④鼻腔黏膜蒼白、水腫,鼻分泌物塗片可見多批嗜酸性粒細胞。

3. 急性傳染病 麻疹、脊髓灰質炎、腦炎等急性傳染病的早期常有上呼吸道症狀,易與本病 混淆。 為了防止誤診和漏診,對於在上述傳染病流行季節和流行地區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的患者,應密切觀察,進行必要的實驗室檢查。

七、治療

對於呼吸道病毒感染目前尚無特效抗病毒藥物,故本病的治療以對症治療為主。

(一)對症治療

1 休息 發熱、病情較重或年老體弱的患者應臥床休息,多飲水,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防止受寒。

2.解熱鎮痛 有頭痛、發熱、周身肌肉酸痛症狀者,可酌情應用解熱鎮痛藥如對乙醯氨基酚、阿司匹林、布洛芬等。 小兒感冒忌用阿司匹林,以防Reye綜合徵。

3. 抗鼻塞 有鼻塞,鼻黏膜充血、水腫,咽痛等症狀者,可應用鹽酸偽麻黃鹼等選擇性收縮上呼吸道黏膜血管的藥物滴鼻。

4.抗過敏 有頻繁噴嚏、多量流涕等症狀的患者,可酌情選用馬來酸氯苯那敏或苯海拉明等抗過敏藥物。 為了減輕這類藥物引起的頭暈、嗜睡等不良反應,宜在臨睡前服用。

5. 鎮咳 對於咳嗽症狀較為明顯者 可給予右美沙芬、噴托維林等鎮咳藥。

鑒於本病患者常常同時存在上述多種症狀 有入主張應用由上述數種藥物組成的複方製劑,以方便服用,還可抵消其中有些藥物的不良反應。 為了避免抗過敏藥物引起的嗜睡作用對白天工作和學習的影響,有些複方抗感冒藥物分為白片和夜片,僅在夜片中加入抗過敏藥。



(二)病因治療

1. 抗病毒治療 對於無發熱、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無需應用,對免疫缺陷患者,應及早使用。 可酌情選用抗病毒藥利巴韋林(ribavirin)或奧司他韋(oseltamivir)等。

2. 抗細菌治療 如有細菌感染證據如白細胞及C反應蛋白升高、咽部膿苔、咳黃痰等,可酌情選用抗感染藥物,如青黴素類、頭孢菌素類、大環內酯類,在高水平青黴素耐藥肺炎鏈球菌 感染時可使用呼吸氪喹諾酮類(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吉米沙星)等。 對於單純病毒感染者不應用抗菌藥物。

(三)中醫治療

根據中醫辨證施治的原則,應用中藥治療本病有一定療效。 正柴胡飲、小柴胡沖劑和板藍根沖劑等在臨床應用較為廣泛。

八、預後和預防

(一) 預後

多數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預後良好,但極少數年老體弱 、有嚴重併發症的患者預後不良。

(二) 預防

增強機體抵抗力是預防本病的主要方法。

1 避免發病誘因 包括避免與感冒患者的接觸;避免受涼、淋雨;避免過度疲勞等。

2. 增強體質 堅持有規律的、適度的運動;堅持耐寒鍛鍊等。

對於經常、反覆發生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可酌情應用卡介苗素、細菌溶解物等,有適應證者可注射呼吸道多價菌苗。



附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傳染性強,主要通過接觸及飛沫在人際間傳播,在全球已引起數次暴發流行,危害極大。

過去300年至少有6次流感大流行,包括20世紀的4次大流行,其中3次均起源於我國。 流感起病急,全身症狀較重,有高熱、頭 痛乏力全身酸痛和眼結膜炎,但呼吸道卡他症狀較輕。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人類在接觸該病毒感染的病/死禽或暴露於A/H5N1 污染環境後發生的感染。 自200 3 年多個國家暴發家禽和野生禽類的A/H5N1 病毒感染,其中有15個國家出現人禽流感病例。 如果對禽流感監測不力,則有可能在人-人間形成感染鏈,暴發流感大流行。

[病原體】 流感病毒屬於正黏病毒科,為RNA病毒, 根據核蛋白及基質蛋白分為甲、乙、丙 3型。 甲型流感病毒極易發生變異,根據其表面的血凝素 H和神經氨酸酶 N抗原性的差異又可分成多種亞型,H有16種亞型(Hl~l6),N有9種亞型(NI ~ 9)。 所有16個亞型的血凝素和9 個亞型的神經氨酸酶均可在禽類中檢出,但只有HJ、H2、H3、HS、H7、H9、Nl、N2、N3、N7, 可能還有N8引起人類流感流行。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由甲型流感病毒A/H5N1所致。流感病毒容易被紫外線加熱(通常56°C,30min)滅活,且對離子和非離子清潔劑、氯化劑和有機溶劑敏感。

[發病機制和病理】 流感病毒進入呼吸道後入侵氣道上皮細胞進行複製,藉助神經氨酸 酶、血凝素的作用從細胞釋放並侵入其他上皮細胞。 病理變化為呼吸道纖毛上皮細胞呈簇狀脫落,上皮細胞化生,固有層黏膜充血、水腫伴有單核細胞浸潤。 併發重症流感病毒性肺炎的病理改 變表現為出血、纖毛上皮細胞脫落、纖維蛋白滲出、炎性細胞浸潤、透明膜形成、間質性肺水腫等。

【臨床表現】 分為單純型胃腸型、肺炎型、中毒型。 單純型最常見,急性起病,高熱,體溫可達39~40"C, 可有畏寒、寒戰,伴頭痛、頭暈、全身酸痛、乏力、食慾減退等中毒症狀,鼻咽部症狀較輕,多於發病後3~4天體溫恢復正常。 胃腸型者除發熱外,腹痛、腹脹、嘔吐和腹瀉等消化 道症狀突出,兒童多於成人, 2 ~3天即可恢復。 肺炎型者表現為肺炎,甚至呼吸衰竭。 中毒型者極少見,表現為高熱、休克、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病死率極高。

【實驗室檢查] 外周血白細胞總數不高或減低,淋巴細胞相對增加。 疾病初期和恢復期雙份血清抗流感病毒抗體滴度有4倍或以上增高有助於回顧性診斷。 病毒分離培養為實驗室檢測的" 金標準" 。 病毒核酸檢測廣泛用於病例的早期診斷。 採用Rea l-time PCR 檢測呼吸道標本 (咽拭子、鼻咽或器官抽取物)的流感病毒核酸,其特異度及靈敏度最好。



【診斷】

流感和人禽流感的診斷主要依據流行病學資料,並結合典型臨床表現而確定。但在流行初期,對散發或輕症的病例做出診斷比較困難,尤其是人禽流感病人。 對散發病例,確診需實驗室 病毒分離、病毒特異性抗原、病毒核酸或血清特異性抗體等檢測結果支持。

[治療】

(一)一般治療

應對疑似和確診患者進行隔離,保持房間通風,充分休息,多飲水。 適當應用解熱藥及止咳祛痰藥物,避免盲目使用抗菌藥物。

(二)抗病毒治療

流感和人禽流感抗病毒治療措施基本一致。 應在發病 48h內儘早開始抗病毒治療。 神經氨酸酶抑制劑 可阻止病毒由被感染細胞釋放和入侵鄰近細胞,減少病毒在體內的複製,對甲、乙 型流感均具活性,是目前治療流感最好藥物。 奧司他韋成人劑紙每次75mg,每日2次,連用5 天。 扎那米韋(zanirnivir)每次5mg ,每日2次,連用5天,可用於成人患者及1 2歲以上青少年患者。 此外,M2 離子通道阻滯劑金剛醯胺(amantadine)和金剛乙胺(rimantadine) 對甲型流感病毒有抑制 作用。 目前我國分離的A/H5N1病毒株對金剛醯胺和金剛乙胺敏感,可在發病時給予相應治療。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