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紊亂與腎、肝、脾的關係

大國醫說 發佈 2020-01-07T12:29:49+00:00

月經先後不定期是指月經紊亂,不按照自身正常行經周期而行,或提前或錯後,行無定期達三個月以上的情況,又名經亂,經水先後無定期。月經為衡量女性健康的一個重要指標,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清代陳修園問診十問歌中有「婦女尤必問經期,遲速閉崩皆可見」。

月經先後不定期是指月經紊亂,不按照自身正常行經周期而行,或提前或錯後,行無定期達三個月以上的情況,又名經亂,經水先後無定期。月經為衡量女性健康的一個重要指標,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清代陳修園問診十問歌中有「婦女尤必問經期,遲速閉崩皆可見」。

若要理解經行異常的原因,則要先明了正常生理狀態,以常衡變。最早論述月經的是《黃帝內經》中所說的「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這說明月事以時下的三個條件為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當女子生長到生命周期的二七時,天癸則會產生,而天癸的產生就像觸動一個機關一般,將任脈打開,並促進太沖脈的充盛,從而使胞宮蓄血至滿溢,下為經水。當天癸產生,任脈通暢。此後必待太沖脈盛時才可行經。

何為太沖脈?各醫家對此說法不一,或曰腎經與沖脈合為太沖,或曰沖任二脈合為太沖,或曰沖任督三脈合為太沖,或曰太沖脈即為沖脈。筆者則認為太沖脈為沖脈之分支,平時為沖脈,當其充盛時則自成一太沖脈。月經一月一行,故太沖脈必一月一盛,往復循環而成經期。經水實則為精血,而五臟六腑無不與精血有關。張景岳在《景岳全書》中寫道「經本陰血,何髒無之,唯臟腑之血,皆歸沖脈,而沖為五臟六腑之血海,故經言太沖脈盛,則月事以時下,此可見沖脈為月經之本也。」五臟之中腎、肝、脾尤與月經關係密切,故從這三髒來論述月經先後不定期的緣由。

腎虛

腎為封藏之本,精之處也。而精血同源,故經行亦耗腎水,這足以解釋為何有的人經期會腰痛、腰酸,此因腎虛精少,不足以濡養之故,亦可說明「腰者腎之府」。《黃帝內經》有云:「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臟盛乃能瀉。」腎與沖、任、督三脈相關係,而三脈相通共出於胞宮,且腎藏精,精化血為經水的一大來源,故經水可謂本於腎。正如《素問·奇病論》所云:「胞絡者,繫於腎」。


若腎精虧虛,沖任不充,胞宮不滿則經不至,必待其胞宮血滿而溢才下為經水,故可見月經推遲。治應補腎填精,外加一些理氣之品。因氣為血之帥,一方面可促進對補益之品的吸收,另一方面可以防止滋補之品阻滯氣機。此所謂靜中有動,無失氣宜。

肝鬱

肝主疏泄,與肺共同調暢人體氣機。若肝氣鬱滯則可致氣機不暢,該升不升,該降不降,可以出現月經先後不定期的情況。肝者,將軍之官,喜條達而惡抑鬱。傅青主云:「婦人有經來斷續,或前或後無定期,人以為氣血之虛也,誰知是肝氣之鬱結乎!夫經水出諸腎,而肝為腎之子,肝鬱則腎亦郁矣,腎郁而氣必不宣,前後之或斷或續,正腎之或通或閉耳。」筆者以為還可理解為肝鬱阻滯氣機,心肺之氣無以降,不升不降則人體氣機紊亂而致經亂。治宜疏肝理氣,外加少許補肝腎之品。因肝體陰而用陽,若陰不足則可致陽用不足,故可補足肝陰以備肝用。


脾虛

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而經水亦由水谷精微轉變而來,故脾運化的情況可影響經水及經期。筆者認為此可以從兩方面來考慮:一方面脾為胃行其津液,若脾氣虛,此功用無以完成,必待沖、任、督三脈充盛,亦可雲太沖脈盛時則經行一次,行後胞宮即空,待其再次滿後而溢,故可致月經先後不定期。此類病筆者以為雖月經先後不定期,但經量必少而色淡,若日久則經閉,此人體自救之本能也。因水谷精微本就不足,若間或外流則會致更虛,若外流之量超過生成之量,則危矣。另一方面,脾主思,故思慮傷脾暗耗心血,或憂思傷心神,母病及子;另一方面脾虛不思飲食,則氣血虧虛。《景岳全書·婦人規》云:「凡慾念不遂,沉思積鬱,心脾氣結,致傷沖脈之源,而腎氣日消,輕則或早或遲,重則漸成枯閉。」此意即為心脾氣結,無源化生氣血,後天無以養先天,則腎氣日漸削減。輕則開闔胞宮失司導致月經紊亂,甚則氣血大虧,而致血枯經閉。治宜健脾理氣,養心安神。


此外,心肺亦對經行有影響,「諸血者皆屬於心」,經水亦血矣,故心必與之有關,然心為君主之官,邪弗能容也。故其不易受病,不作細論。肺朝百脈,主治節,故其亦與經水相干系,「諸氣者皆屬於肺」,故肺致經亂應從氣機上考慮。

臨床月經病病因錯綜複雜,我們應「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虛者補之,勞者溫之,客者除之,有餘者泄之,不足者補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