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原因解釋二戰開始時德國為啥放著世仇法國不打,先進攻了波蘭

划水哥 發佈 2020-01-20T02:03:42+00:00

德國的位置處於歐洲的十字路口,在北面是波羅的海四國,與德國有陸地邊界的就是丹麥,算不上區域大國,南面吞掉了奧地利後就是老前輩墨索里尼的義大利了自然不回去動,西面是世仇法國,但法國號稱陸軍第一的實力讓剛崛起的德國不敢貿然行動,更何況法國還有英國在一旁發揮著日不落帝國的餘熱,看了一圈

如果在歐洲的國家中要比慘,可能有人會說奧地利,曾經力抗奧斯曼帝國彎刀的它最後竟然混成了一個內陸小國;可能有人會說西班牙,家裡有礦,入行最早,沒想到現在的經濟甚至比不過一百多年前才統一的義大利。但這兩位畢竟祖上闊過,而我們今天要提到的波蘭才是實打實的窮酸了好幾百年,自從17世紀中期沙俄崛起後,波蘭的歷史就反覆在被瓜分-亡國-短暫復國-被瓜分亡國的循環中輪迴。

所以他們在一戰復國後,痛定思痛,選擇了當時最靠譜的兩個大腿英法作為靠山,也算風光了一陣,以前德國的土地敢占了以前俄國的兵敢打了,似乎兩次被俄普奧瓜分的慘澹歷史被徹底丟到了會議里,然而剛出了一口惡氣的波蘭人萬萬沒想到剛被協約國揍趴下的德國人竟然只用了短短二十年就重新站了起來,而這也帶給了波蘭歷史上最慘痛的亡國經歷。

希特勒的第三帝國以令人意想不到的速度擊敗了除英蘇以外的整個歐洲,而這場大戰的開端就是德國黨衛軍頭子希姆萊一手導演的波蘭軍隊入侵事件,他們用了十幾名「罐頭貨」——死囚偽裝成波蘭軍隊並把這也贗品扔到了格萊維茨電台,製造了德國遭受波軍入侵的假象。接著就是希特勒最擅長的演講時刻了,在他強有力的鼓動下德國人用令人瞠目結舌的戰術迅速敲開了西部鄰居的大門。

為什麼偏偏是波蘭呢?

丹麥不用打,義大利不能打,法國不敢打,只有波蘭最合適

理由有很多,首先就是波蘭的實力合適。德國的位置處於歐洲的十字路口,在北面是波羅的海四國,與德國有陸地邊界的就是丹麥,算不上區域大國,南面吞掉了奧地利後就是老前輩墨索里尼的義大利了自然不回去動,西面是世仇法國,但法國號稱陸軍第一的實力讓剛崛起的德國不敢貿然行動,更何況法國還有英國在一旁發揮著日不落帝國的餘熱,看了一圈,丹麥不用打,義大利不能打,法國不敢打,只有東邊的波蘭,人口面積接近德國,擁有百萬大軍,乍一看還不錯,算的上是歐洲二線強軍。

但其實波蘭的硬實力經不住細看,空軍基本是輕型單翼飛機,戰鬥機、轟炸機數量均在200架左右,另外還有300架不到的輕型偵察機。海軍主要戰力是4艘雷鳴級驅逐艦和5艘潛艇,拋開沒有分量的空軍和海軍,最有底氣波蘭陸軍大概有39個師,算得上名副其實的百萬大軍。

但是波蘭裝甲師的800多輛坦克裡面,只有不到200輛稱得上可以打仗的坦克,其他頂多算是帶著機槍的載人裝備。2000門各色野戰炮平攤到39個師頭上後數字也小的可憐。

所以陸軍方面最值得吹噓的就是幾十萬的騎兵部隊了,當然波蘭的騎兵不是謠傳中用長矛沖坦克陣的存在。作為接受現代軍事訓練的騎兵,他們大多已經不裝備騎槍也只有極少部分把馬刀當做常規配置,騎兵在這時候更多意義上是一種畜力化的移動載具,他們騎馬移動,下馬作戰。大量的騎兵師也裝備了迫擊炮,反坦克炮等武器。但不管怎麼說,騎兵再怎麼現代化,在真正的摩托化部隊前面來說都是貝吉塔遇上孫悟空,怎麼也打不過了,更何況在德軍真正的裝甲師面前。

而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德國投入的戰力,參與波蘭戰役第一波攻勢的德軍共有44個正規師,88.6萬人,其中6個裝甲師4個輕裝師4個摩托化步兵師發揮了決定性作用。要知道德軍的1900多架飛機幾乎是波蘭所有能戰鬥不能戰鬥的輕型飛機總數的3倍,2800多輛坦克更是對手能用坦克的14倍之多。

所以波蘭這個紙糊的老虎特別適合希特勒的下一步戰略,既不像法國那麼難打會將自己逼到提前決戰的地步,也不像丹麥那樣無足輕重,避免為一塊小肉惹上一身騷。波蘭背後2700萬的人口,38.8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都將成為德國的軍事潛力,這些誘惑足夠希特勒以國運為注,冒險下場角逐。

波蘭的復國建立在德國失地的基礎上

其次,波蘭踩了德國的臉。這麼說主要是因為一戰結束後,德國喪失了大量的土地,法國拿回了阿爾薩斯和洛林,北什勒斯維希通過公投成為了丹麥的一部分,東上西里西亞給了捷克斯洛伐克,立陶宛也在東普魯士分了一杯羹。

但最令德國人痛心的是包括西普魯士、東普魯士,上西里西亞在內的領土被當成了波蘭復國的基礎,尤其是為了給重生的波蘭出海口,條約的制定者把自古以來屬於漢薩同盟的港口——但澤挪出了德國,雖然是處於國聯監督下的自由市,但它在經濟上完全處於波蘭的支配下,為此就連戰後極度虛弱的魏瑪政府也拒絕承認但澤的自由市地位,因為這意味有著厚重歷史底蘊的條頓騎士團故地東普魯士被迫和德國分開成為了一塊飛地。

如果說對戰敗國苛刻的《凡爾賽條約》是一袋種子,每個締約者都對德國播下了仇恨的種子,那麼除了英法之外就要數波蘭播下的那粒長得最凶了。這種情緒經過20年的滋長,只需要希特勒在自己最擅長的宣傳上發一下力,舉國上下就形成了敵在華沙的情緒。而這些希望打仗的德國人絲毫沒有想到這些失去的領土其實也是在過去幾百年里從波蘭手上拿下的,畢竟曾經的條頓騎士團和後來的普魯士公國一段時間裡都是波蘭國王的封臣。

自作孽不可活

而波蘭也給自己挖了坑,自普法戰爭後,法國人一直擔心德國的威脅,為此還締結了被稱為小協約國的軍事同盟,在這裡面法國是盟主,而在它的盟友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南斯拉夫則在德國的東側提供牽制。

雖然小協約國在初期幫助維護了凡爾賽體系的穩定,但隨著法國綏靖政策的推行,這個用來制衡德國的軍事同盟在東線最重要的力量最終被希特勒兵不血刃的吞併。當這齣黑色喜劇上演的時候,法國扮演了一個叫不醒的沉睡者角色是眾所周知。但其實還有一個讓人想不到的國家參加了這場侵略者的狂歡,沒錯,就是,波蘭,它趁著德國吞併蘇台德地區機會,也讓自己的軍隊開進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切欣地區,並最終獲得了1680平方公里的新領土。

對法國來說,這次裝睡使得小協約國體系崩潰,試想法國連盟友中最強大的捷克斯洛伐克都能犧牲,那麼羅馬尼亞、南斯拉夫還有什麼安心的理由呢,也正是從此開始巴爾幹半島上的兩個大國開始從法國向德國搖擺。

而至於波蘭的與狼共舞那就更尷尬了,當波蘭人剛從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領土擴張美夢裡醒來時,他們突然發現捷克斯洛伐克的領土上插滿了德國的三色旗,這也意味著德國已經從北側、西側、南側三個方向上對波蘭完成了合圍。

更可怕的是,波蘭也曾是新生蘇聯最痛恨的對手,在蘇聯草創時最強力的外國干涉軍就來自波蘭,這就使得波蘭好像按了E的斧王,同時嘲諷了東西兩大鄰居,成功達成了東南西北無死角的仇視。

從戰場內到戰場外,從大會戰到總體戰

並且一戰以後,隨著各種新武器的加入,交通運輸後勤的改善,軍事思想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知道大家會說閃電戰,但閃電戰是戰術打法的變化,最重要的衝擊發生在戰略決策上。

以往的戰略重點是以關鍵的軍事會戰消滅對方的抵抗力量,而這時的觀點則是要打擊任何敵人戰場內或者戰場外的弱點,正面造殺傷代價太大,那就癱瘓對手抵抗的能力,這種癱瘓敵人的做法可能是對軍事補給的打擊,也可能是心理和外交造成的壓力。戰爭從此也變成了覆蓋方方面的總體戰,而德國在波蘭事件中也實踐了這一套做法。

希特勒用他在萊茵軍事區、在奧地利、在捷克斯洛伐克的成功向國民強調可以繼續獲得勝利,充分將曾經瀰漫著戰敗者情緒還遭到經濟危機打擊的民眾給調動了起來,他們願意相信這個國家正在爬向高峰而不是墮入深淵,為了這種被塑造出來的可能他們可以冒更大的風險。

而英法則用在中歐的退讓向外界詮釋了一個懦弱的形象,這導致他們在意識到再退一步就是萬丈深淵時,即使選擇支持波蘭,也會因為前面事件的影響使得這種支持處於一個微妙的狀態。因為再高調的站隊也不能令德國對到底是征服波蘭來得快還是來自西線的攻擊波來得快感到懷疑。而持同一態度的還有波蘭的另一個鄰居蘇聯。

就在波蘭人還為自己三面被德國包圍而害怕時 ,他們不知道已經進了更大的局裡面。因為英法雖然對波蘭的安全做出了保障,但這種保障顯然因為空間距離上的障礙很難實現。這就使得蘇聯的顧慮越發現實,莫斯科開始探尋里賓特洛普的建議的可行性,與其用自己幫著英法擋災,還不如自己去吞下眼前的鄰居作為緩衝。當德蘇雙方達成一致時,希特勒的企圖就已經實現了一半。

因為此時英法已經退無可退,必須對德國進攻波蘭的行動做出反應,而顯然德軍絕不會在徹底解決波蘭之前主動挑戰西線的敵人,那麼英法就必須走出舒適安全的馬奇諾防線,去挑戰對手的齊格菲防線。這對作戰模式還停留在一戰時期的英法來說,就等於喪失了守方的優勢,逼著自己用大量的傷亡換取推進,英法對一戰傷亡的慘痛記憶絕不會允許這種情況的出現。

但假如英法軍隊在齊格菲防線前面僵持或者折返,那就證明了英法無法保證德國東側國家的安全,羅馬尼亞、南斯拉夫甚至其他國家都會離英法越來越遠。

當德軍結束了東東線的戰事後,英法將面對一個不再腹背受敵的德國,甚至連更東邊的蘇聯也不會對英法做出幫助。可以說當蘇聯倒向德國時,無論英法在波蘭戰役後做出什麼決定都將陷入持續的政治外交麻煩中。

而事實也是如此,當法國人謹慎的在齊格菲防線前展開行動並最終無功而返後,英法的外交環境已經不能再差,這就是變化了大戰略在戰場外的體現。而此時的他們仍然幻想依靠馬奇諾防線像一戰那時進行陣地防禦,沒想到希特勒毫無底線的攻占了中立的荷蘭、比利時,從而輕鬆繞過了馬奇諾防線。古德里安的坦克部隊像一把利劍直插法國的心臟,這就是大戰略在戰場內的重點變化,為了以較低的代價獲得戰場優勢可以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攻擊方式。

而這一切的達成都需要波蘭,唯有波蘭和德蘇同時有矛盾,唯有波蘭位於英法難以影響的東線,也只有波蘭有一定的實力使得英法願意為了保全它而對德國宣戰,而同時它的實力又能保證德國在英法猶豫的時間裡迅速把它擊潰進而讓兩個大佬陷入被整個歐洲質疑的困局。

給世界上了一課的閃電戰,離不開地形的幫助

最後我們也不能忽略波蘭的地形的影響,1939年德軍蹂躪了波蘭,1940年德軍製造了西線的軍事奇蹟,這是戰爭進入高速機械化時代的標誌,也是閃電戰最初的案例。但是這種以裝甲部隊快速推進為特色的作戰方式對地形有著極高的要求,直到德軍在北非的沙漠地帶如魚得水前,西歐和波蘭的平原都是德國裝甲部隊最愛的舞台。

此外波蘭軍隊的部署和兩年後的蘇聯有些類似,大量的軍隊部署在前線,這導致德軍的裝甲部隊一旦突破波蘭第一道防線,那麼廣闊的波蘭平原就將為德國人提供長驅直入的條件,沒有一支波蘭部隊可以追上突進的敵人,包括它的數十萬騎兵部隊。

為了最大化癱瘓波軍,德國人在開戰前兩天展開了大規模針對機場和交通線的轟炸,1939年9月1日,德軍發起進攻,9月3日波蘭就有500架飛機被炸毀在停機坪,波蘭空軍用足夠快的速度宣告了自己的毀滅。

而在北側進攻的克魯格軍團迅速切斷了波蘭走廊,他們的箭頭就是大名鼎鼎的古德里安,這個坦克戰宗師以最快的速度通過了波蘭走廊到達了德國飛地東普魯士的最東側。完成了東西方向的大迂迴之後,古德里安開始掉頭向南,配合南側克萊斯特裝甲部隊實現了南北夾擊的戰略目標。

波蘭戰役有多快,僅僅在開戰5天後,德國陸軍總參謀長哈爾德就認為波蘭已經被打垮,而在開戰9天後德軍已經讓百萬波軍喪失了抵抗的可能,龜縮在極小的範圍內等待德軍的收割。最後捅上一刀的是被英法厭惡的蘇聯,當蘇軍在9月17日跨過波蘭東部邊界時,這個國家也就徹底覆亡了。

這可是滅國之戰啊,對手可是東歐的地區大國啊,德軍卻取得了在當時有如奇蹟一般的軍事戰果,這得歸功於機械化高速化戰法的創新應用以及波蘭得天獨厚的大平原支持了裝甲師推進。

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發現,希特勒選擇波蘭而不是法國開啟戰爭是必然的選擇,戰力上面的可操作性,一戰造成的領土爭端,糟糕的國際環境,大戰略思路的轉變,新作戰方式的地理需求,這一切的一切都引導著德國人把坦克開過了德波邊界。甚至波蘭自己還作死,先當打蘇聯的出頭鳥,後占捷克斯洛伐克的小便宜,如果說交惡蘇聯還是因為被欺負慣了的回擊,那麼與德國勾結瓜分捷克斯洛伐克真算得上是自己動手挖坑還要趕時間往裡跳。

可以說德國在1939年9月之前的種種布局,就等於告訴了波蘭:我吃定你了。

更多內容請點擊關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