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王漫妮:每一個成為「剩女」的理由都不是無辜的

曉角先生 發佈 2020-09-04T23:56:22+00:00

其實很不想用剩女這個詞,怎樣的生活方式都是自己的選擇,別人無權指手畫腳,只不過會給未來人一點啟示與思考,為了行文方便,還是用了「剩女」這個詞。01「要找一個能在精神上引領我的人」

其實很不想用剩女這個詞,怎樣的生活方式都是自己的選擇,別人無權指手畫腳,只不過會給未來人一點啟示與思考,為了行文方便,還是用了「剩女」這個詞。


01「要找一個能在精神上引領我的人」

昨天和好友聊天,說到我們高中時的同學劉妹,我和她交往其實不多,但對她印象很好,個子不高,長相一般,喜歡笑,學習也肯努力,這就是所有的記憶了。但好友和她關係不錯,她們上了同一所大學,又一起考取了同一所學校的老師,工作兩年之後,劉妹覺得自己不適合做老師,於是幾經思考,決定考公務員。

公考之路也是很辛苦,考了三年才考上。現在的工作雖然也忙,但她很喜歡,她非常自律,每天下班之後都會健身2小時。她是被抱養的孩子,而她非常孝順養父母。唯有一點就是婚姻,她說什麼也可以依著養母,但婚姻必須自己做主。

如今她也33歲了,在我們這邊N線小城,找到合適另一半的難度可想而知。更讓人有點吃驚的是,即便是現在,她仍然說:「一定要找一個能在精神上引領她的人。」


當然,誰能不渴望完美的愛情,誰又對愛情沒有「潔癖」

只不過,這樣的話感覺高中生、大學生說說還是很正常的,33歲說出來似乎有點不合時宜。除非你為了這一點能接受他的其他不足之處,比如工作、物質方面不盡如人意,又或者離異等情況。就像《知否》中明蘭說的那樣,和一個人相處要看他的最低處

這是33歲的女性必須考慮的現實問題,33歲如果找個25歲的小年輕,一方面你可能自己就不願意還要找個弟弟來照顧,另一方面這個小年輕得多優秀才能在精神上引領你,更何況你就是萬一願意了,他還不一定願意。

好難。

02王曼妮更也要找一個「這樣的人」

不禁想起了前段時間熱播的電視劇《三十而已》,裡面有類似的台詞,王曼妮說:「要找一個能讓自己跟著走的人,而不是跟著自己的人」。她的擇偶觀更是被大家指責。

是啊,嫌前男友沒錢就分手,為了有錢人「那個」都能不算是男女朋友的標準,活脫一個嫌貧愛富,還把「有錢、有趣」說的理直氣壯,這樣的人設要是「討喜」,那真令人擔憂了。


所以,她一直等,美其名曰:「不將就」。

我不認為這是對愛情的執著,更不認為她在等一份多麼純潔的感情,在這份等待里,她早就已經為自己的愛情「明碼標價」,還要假汝愛情之名。

於是,王曼妮一定會被海王「糟踏」,求仁得仁又何怨?


03你想像中的愛情真的不存在,真正的愛情從來就沒有形狀

不願悲觀的把愛情說成「蚊子血」、「白米粒」,更贊同什麼愛情變成親情。

愛情真的存在。只不過不以你想像的樣子存在,而是你遇到愛情時,之前的想像都不存在了。

怎樣才能擁有這樣的運氣遇到愛情?

第一,你不要把自己的想像弄得「堅不可破」,一定要「在精神上能夠引領我」;一定要收入多少、身高几何……

我們對愛情都充滿期待,但請為這份期待留下可能性,才能為自己帶來可能。

第二,想要遇到對的人,先改變那個錯誤的自己吧。


04願每個女孩都能儘早想明白這件事

我之前看過一篇文章,是一位作家爸爸給女兒的信。有一點讓我記憶深刻:爸爸希望女兒能夠儘早想好自己這一生是要成家還是獨身。

如今33歲的我,也有了女兒,特別贊同這位父親的觀點。

身為女人,此生,何其辛苦!

之前韓國那部《82年生的金智英》,讓多少女性感同身受,卻又無可奈何,只願自己的女兒能不再那麼辛苦。


書的最後這樣寫道:「女兒說她長大以後想要當太空人和科學家,我希望、我相信,也努力想辦法讓女兒的成長背景可以比我過去的成長環境更美好,由衷期盼世上每一個女孩,都可以懷抱更遠大、更無限的夢想。」

但更好的成長環境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改變,而女兒卻在一天一天長大。曾看到有人這樣的感嘆:「來生若為女子,便不婚不育」。我想生過孩子的人能體會,生了女兒的媽媽更能體會。

當下,我們很難快速的解決大環境,來生更未可知。所以,願每個女孩還會儘早想好這一生是要成家還是獨身。

對於獨身,現在的社會已經越來越包容,而女性在職場中的表現更讓我們有這樣的底氣。唯一擔憂的便是老年,俗話說:「年輕難不叫難,老來難難死人」,即便物質有保障,可能精神世界還是需要家庭來溫暖。


成家,還是我們大多數人的選擇。而只要你想清楚了這件事情,就儘早找到成家的對象,不要在愛情這件事上做過多的糾結。

季羨林先生在散文《談愛情》中曾寫到:「千萬別浪費過多的時間,終日卿卿我我,鬧得神魂顛倒,處心積慮,不時鬧點小彆扭,學習不好,工作難成,最終還可能是『竹籃子打水一場空』。這真是何苦來!」

真是沒有必要浪費過多時間,更沒有必要用寶貴而又短暫的青春來做無謂的等待。

有沒有覺得愛情有時與我們的夢想很像,這個夏天我們認識了湖南留守女孩鍾芳榮,那個為夢想選擇北大考古的女孩,還有那個曾經的追夢女孩——樊錦詩

在敦煌,樊錦詩先生找到了自己心靈的歸處。但在《吾心歸處是敦煌》這本自傳中,她如實的寫到,剛到敦煌的時候,也被現實的環境「嚇的」想要放棄。


看吧,當夢想照進了現實,夢想也不再只是想像的那樣。

愛情又何嘗不是呢?

婚姻又何嘗不是呢?

願每個女孩都能多一份理性與思考,即便對於愛情。

快樂此生。

我是曉角先生,一個渴望來日能稱得上「先生」的女性,願我的文字能有一點點溫暖,溫暖你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