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光抓走的人》:董潤年是在販賣焦慮?他只是進行一場愛情實驗

小微影評 發佈 2020-01-07T08:42:35+00:00

【小微影評第10期】 在看完董潤年導演,由黃渤、王珞丹、譚卓、白客、黃璐等人主演的《被光抓走的人》後,影迷普遍的反應是:對愛情困惑了,變得更加焦慮了。《被光抓走的人》被貼上了「販賣焦慮」的標籤。電影的前半段將人們對婚姻的恐懼和迷茫無限放大,戳中了現實中愛情男女的痛點。



小微影評第10期

在看完董潤年導演,由黃渤、王珞丹、譚卓、白客、黃璐等人主演的《被光抓走的人》後,影迷普遍的反應是:對愛情困惑了,變得更加焦慮了

《被光抓走的人》被貼上了「販賣焦慮」的標籤。電影的前半段將人們對婚姻的恐懼和迷茫無限放大,戳中了現實中愛情男女的痛點。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董潤年電影設定的那道白光,好像潘多拉的魔盒,白光將世間相愛的人都帶走了,而剩下的則是一群被愛情拋棄,被愛人嫌棄的可憐人和大騙子。真相撕碎了皇帝身上那塊遮羞布,讓人們裸露出本來的醜陋面孔。在道德和法理上衝擊著人們固有的信仰。

這時候,我們是該撕掉偽裝,坦然面對自己內心,還是繼續自我欺騙,將自己束縛在愛情的牢籠里?

導演董潤年在電影里進行了一場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實現的「愛情實驗」……

「武文學」們的愛情困惑,是多數家庭婚姻的縮影

電影的開頭,便以採訪的形式提出了兩個關於愛情的問題:

1,你相信愛情嗎?

2,你覺得愛情是什麼?

這是一個宏大的命題,沒有誰能夠給愛情下一個確切的定義。接受採訪的各類代表中,他們有的對愛情深信不疑,也有的人對愛情的存在表示懷疑,有的人認為愛情充滿坎坷,有的人覺得愛情是坦誠相待。百科上對愛情的定義也很簡略:所謂愛情,是指兩個人之間相愛的感情、情誼。

如何界定兩個人是否相愛?

這是董潤年這場「愛情實驗」中追問得最多的命題。電影里通過武文學和張燕這對普通夫妻的身上試圖找到答案。而這對夫妻,是這個社會無數普通家庭婚姻的一面鏡子。

許多相愛的人被白光帶走之後,武文學就開始對自己的愛情產生了懷疑。如果是彼此相愛的,那應該兩個人都被帶走了,而現在兩個人都還在。

「是張燕不愛你了,還是你不愛張燕了,或者說你們都不愛對方了?」武文學的母親問他。最後得出結論:只有這三種結果。

武文學一直不願意相信和張燕已經沒有愛情了,為了堵住悠悠之口,他和其他人一樣,花高價造價,只是為了證明白光發生的那天,張燕並不在,也就沒被白光照到過,從而證明他們的夫妻依然相愛。沒想到的是,在聚會中,武文學的一切計劃被打亂,還被同學同事們嘲笑。這時候,武文學的同學提出了一個簡單粗暴的「理論」

「要檢驗你們是否相愛,想一想這個月有沒有產生過性關係就知道了。」

夫妻和諧的性生活也許不是檢驗兩個人是否相愛的唯一標準,但是無可否認的是,它確實是一條有效的途徑。很多離婚的夫妻中,就有一部分是因為夫妻性生活不和諧造成的。武文學大聲說著,我有,白光產生的那天還有過。但是,武文學聲嘶力竭的辯駁和證明,在張燕的沉默和尷尬中顯得很無力。因為他們心裡都清楚,兩個人的性生活已經不再如相戀時那樣熱烈,更多的是一種例行公事和敷衍。

丈夫的不信任讓張燕內心產生了絕望,而絕望之際,像美術館老師,張燕的同學說的那樣,張燕要在絕望中尋找突破口,開始避開武文學,向同學傾訴,尋求解脫和答案。無形中形成了一種死循環,加重了武文學的恐懼,同時也增加了張燕的痛苦。

充滿諷刺意味的是,這時候一直暗戀武文學的學校同事向他表白了,白光之後,她成為了撕開虛偽面具的那一部分人。而武文學蠢蠢欲動之後,在賓館中袒露了這些年裡內心的齷齪和不安。

基於愛情,人們最終選擇了組建家庭,成為社會生活的組成部分,要使家庭得以長久走下去,又不得不默認甚至自欺欺人地相信彼此還相愛這一謊言。當謊言被戳破的瞬間,整個社會秩序和家庭穩定也受到了質疑。


同性之間的愛情,同樣值得尊重

近些年來,同性戀題材的電影層出不窮。王家衛的《春光乍泄》,李安的《斷背山》,關錦鵬的《藍宇》都有探索過,最終的主題都指向了同一個問題:同性戀之間到底有沒有愛情

董潤年在《被光抓走的人》里,也大膽將這一「觸角」伸到這一群體當中。在現有的倫理道德中,同性戀這一群體依然是疏離的,被邊緣化的一群人。雖然在近些年來已經被大眾所理解,但依然得不到認可。

電影里白客飾演的筷子,正是這一類愛情的代表。也是導演董潤年試圖以自己的視角對同性戀這一群體的關懷。

數千年來傳宗接代的傳統觀念一直捆綁著人們的思想,「重男輕女」這一母題也是思想前進過程中的鬥爭和變革的對象。《被光抓走的人》藉助白客的經歷從側面直擊某些人對於婚姻的執念,也給人造成了巨大的思想衝擊。一定程度上撼動了傳統的婚姻觀念。


從愛情的否定,到愛情信仰的重建

如果說董潤年的「愛情實驗」一開始是對愛情災難的一次解構,讓愛情中的男女陷入恐慌,那最後那對年輕的戀人就是對愛情信仰的重新定義。

電影的開頭,他們的戀愛並不被父母看中,認為男朋友的介入,會毀了他們原本殷實的家庭。他們的愛情,和大多數普通男女的戀愛一樣,是被父母左右或者是影響的。為了和男孩在一起,她和父母抗爭,甚至一度想自殺。

後來,白光帶走了女孩的父母。充滿諷刺意味的是,女孩的父母並不相愛。家裡有廠子,父親在外面有小三、小四甚至更多的女人。而母親整天在外面賭博。

如果白光帶走的都是相愛的人,那他們是否真的還相愛?

後來,在「白光帶走的人都是相愛的人」這種觀念的影響下,女孩對男孩的愛情產生了懷疑。男孩為了證明自己是愛女孩的,毅然選擇了跳樓自殺(幸好沒死)。

男孩住院那時,女孩終於想明白一個道理:愛情誰來定義?不是父母,也不是那道白光,而是我們自己。

她可以選擇和所愛的人一刀兩斷,也可以繼續和他在一起,但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得是她自己選的。


《被光抓走的人》的魅力所在,是董潤年在這場「愛情實驗」中,藉助科幻的外衣,社會群體對愛情秩序崩塌後的混亂,到對真相的探尋和破壞,再到愛情「災難」後的重建,董潤年並非在販賣焦慮,而是藉助電影讓人們普遍接受了一個粗淺的道理,即愛情只需要平平淡淡,不需要死去活來。愛情向來都是這樣,你相信它就存在,你不信,它也就沒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