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點 | 消化道出血!?別不當回事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 發佈 2020-01-21T13:16:11+00:00

消化道出血是指從食管到肛門之間的消化道出血,按照出血部位可分為上、中、下消化道出血,其中60%~70%的消化道出血源於上消化道。


  消化道出血是指從食管到肛門之間的消化道出血,按照出血部位可分為上、中、下消化道出血,其中60%~70%的消化道出血源於上消化道。臨床表現為嘔血、黑糞或血便等,輕者可無症狀,重者伴有貧血及血容量減少,甚至休克,危及生命。在消化內科的急診中,消化道出血病人是最多的。

  近日,東院區消化病診療中心就收治了一名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患者今年62歲,自述「腹痛3天,嘔血1天」。經過詢問病史,她一年多前曾診斷為C肝肝硬化,自服中藥治療,病情一直未得到緩解。經人介紹後來到我院,檢查得知,患者有肝硬化、脾大、腹腔積液、盆腔積液等情況,且凝血功能差,病情比較危重,隨時有再次出血的風險。

  值班醫生立即給予相應處理,經過充分的討論,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決定進行內鏡結紮治療(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EVL),並積極和患者及家屬進行溝通。

  經過嚴謹的術前準備,手術如期進行,過程順利,注射點無出血、原出血點無出血,患者及家屬對於術後結果讚不絕口。



哪些疾病常導致上消化道大出血

胃癌

胃癌也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見疾病。由於癌組織的缺血性壞死,表面發生糜爛或潰瘍,侵蝕血管而引起大出血。另外,對於有上消化道出血且年齡偏大的中老年人,特別是伴有慢性貧血的胃病患者,應警惕胃癌的可能性。


飲酒或藥物

大量喝酒或長期服用某些藥物如激素(如強的松)或解熱鎮痛藥(如阿司匹林、消炎痛、芬必得等)易引起胃十二指腸黏膜糜爛,誘發胃與十二指腸潰瘍,並發上消化道出血。


膽道出血

肝內局限性感染可引起肝內膽管擴張,合併多發性膿腫;膿腫直接破入門靜脈或肝動脈分支,導致大量血液湧入膽道,再進入十二指腸。肝癌、肝血管瘤以及外傷引起的肝實質中央破裂(血腫),也可導致肝內膽道大出血。

門靜脈高壓症

約占25%,多因肝硬化引起,伴食管胃底靜脈曲張。食管、胃底的黏膜因靜脈曲張而變薄,易被粗糙食物所損傷,也易被返流的胃液所腐蝕,加之門靜脈系統內的壓力增高,導致曲張靜脈破裂,從而發生難以自止的大出血。

胃與十二指腸潰瘍

占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一半以上。其中又有四分之三是十二指腸潰瘍。大出血的潰瘍多為慢性潰瘍,一般位於十二指腸球部後壁或胃小彎,由於潰瘍基底的動脈被侵蝕破裂,裂口缺乏收縮能力,出血往往不易自止。


出血性胃炎

又稱糜爛性胃炎或應激性潰瘍,約占5%。多位於胃竇部,與酗酒、服用阿司匹林、保泰松、消炎痛或腎上腺皮質類固醇等藥物有關。


非靜脈曲張性出血的止血

  (1)抑制胃酸分泌;(2)內鏡治療;(3)介人治療;(4)手術治療。靜脈曲張性出血的止血:(1)藥物;(2)內鏡治療;(3)TIPS;(4)氣囊壓迫止血;(5)一級預防、 二級預防。


溫馨提示

  如果有嘔血黑便情況,或是近期有大量飲酒或服用非甾體消炎藥(消炎痛、保泰松、吲哚美辛等等),請及時到醫院門急診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文/司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