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病總不好,可能與糖尿病有關?

創健康 發佈 2020-01-07T13:33:35+00:00

糖尿病患者的三大物質代謝失衡造成了微循環障礙、周圍神經病變、營養障礙、自身免疫降低等改變,其皮膚病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不同患者可以發生不同的皮膚病變,同一患者也可能同時存在多種皮膚病變。

近年來,隨著糖尿病發病率的逐漸上升,發生皮膚損害的糖尿病患者也不斷增多。糖尿病患者的三大物質代謝失衡造成了微循環障礙、周圍神經病變、營養障礙、自身免疫降低等改變,其皮膚病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不同患者可以發生不同的皮膚病變,同一患者也可能同時存在多種皮膚病變。以下對糖尿病患者常發生的皮膚病變進行簡單介紹。

皮膚丹毒,是一種細菌性感染性疾病,常發生於單側小腿或面部。通常表現為皮膚發紅、腫脹,自覺疼痛、不敢觸碰,嚴重的可出現水皰、破潰、滲液,部分病人可同時出現發熱、全身不適。發生在小腿的病人應注意是否有反覆發作的足癬(俗稱「腳氣」),尤其是近期在趾縫或者足底出現破潰,或者由於瘙癢自行抓破的,特別容易在足癬感染的基礎上發生小腿丹毒。

甲真菌病,又稱灰指甲,是真菌感染甲床及甲板所致。通常表現為足部趾甲及手部指甲顏色變渾濁不透明,可為黃色、白色、灰色或其它特殊顏色,指(趾)甲增厚變脆,甲板下堆積碎屑,碎屑掉落後指甲變空,嚴重的病人會出現指甲脫落。如果指(趾)甲持續增厚而不治療,會有出現嵌甲、甲溝炎等,表現為指甲周圍紅腫疼痛、甲溝溢膿,這也是誘發小腿丹毒的一個危險因素。

帶狀皰疹,俗稱「纏腰龍」,是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皮膚病。通常表現為單側呈條帶狀分布的紅斑及群集性水皰,常伴有同側神經症狀,如疼痛、麻木感、針刺感等。糖尿病患者由於機體抵抗力較差,局部皮疹可能更加紅腫、出現血皰,其累及範圍也可能超過身體中線或多個神經節段,甚至泛發全身;另外,糖尿病病人由於存在周圍神經病變,可能會表現出更為嚴重、持續時間更長的神經痛,或者可能神經症狀不典型。

一旦發生上述感染性疾病的症狀,應儘快到醫院找專業的皮膚科醫生進行正規治療。相比於感染性疾病,糖尿病足更為糖尿病患者所熟知,可謂談「糖尿病足」色變。糖尿病足,好發於肢體遠端,尤其是足部,表現為皮膚少汗或無汗,乾燥、皸裂,色素沉著,肢端發冷和水腫,足趾間浸漬發白引起細菌和真菌感染,足底或指端出現潰瘍,嚴重時可發生壞死和骨髓炎。一部分病人同時伴有肢端的感覺異常,如刺痛、灼痛、麻木、感覺敏感性減弱或消失,尤其是痛覺和溫度覺的消失可使病人更容易受到外傷,進一步發展成皮膚潰瘍。這些表現主要是由糖尿病的周圍神經病變和血管病變造成的,一旦發生,皮膚潰瘍比較難以癒合,容易向肢體近端發展,如果繼發感染嚴重形成壞疽,可能會面臨截肢的風險。

因此,本病的預防重於治療,合理的足部護理,如穿厚襪子、寬鬆厚底鞋,注意足部保暖,避免過熱的水燙傷,適當修剪腳墊、雞眼以免硌傷等,能夠有效預防足部潰瘍及糖尿病足的發生。相對於皮膚病的治療,對糖尿病患者的皮膚病變進行有效預防更為重要,其預防的關鍵就是要積極治療糖尿病,控制好血糖,維持機體代謝平衡!

全面化健康管理服務預約平台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創健康】報告查看 風險評估一健搞定。

免責申明: 我們尊重原創,也注重分享。文章來源:網絡,不作商業用途,僅用於健康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侵權敬請諒解,我們將在24小時之內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