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阿里巴巴已進化成為一家世界級的科技公司?

csdn 發佈 2020-01-21T20:22:21+00:00

在六萬餘位科學家、工程師中,有十多位IEEEFELLOW、三十多位知名高校教授,這也意味著阿里巴巴已經從一家世界級的電商企業,進化成為一家世界級的科技公司。

作者 | 劉學輝、劉國華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礪石商業評論(ID:libusiness)

作為阿里巴巴核心技術載體的阿里雲,已經從最初Iaas層的IT基礎設施領域,延伸到晶片、伺服器與資料庫等硬體領域,還整合了大數據、AI、物聯網、區塊鏈與量子計算等最前沿的IT技術,同時又衍生了無伺服器計算、雲原生軟體架構、軟硬一體化設計與智能自動化運維等全新的技術模式,實現了在IT行業較為領先的廣度與深度,並開始代替IOE等傳統IT巨頭,成為驅動全球IT產業創新的核心力量。這也意味著阿里巴巴已經從一家世界級的電商企業,進化成為一家世界級的科技公司。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是中國自1995年開始舉辦的一年一度的最高級別的科技獎勵大會。其設立了五項大獎,分別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與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1月10日上午,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本屆大會較為引人矚目的除了中國工程院院士黃旭華和中國科學院院士曾慶存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另外就是阿里雲同時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與國家科技進步獎兩項大獎。這是網際網路企業首次同時獲評兩大國家科技獎,也是網際網路企業在國家技術發明獎上首次實現零的突破。

其中,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的是阿里雲「面對突變型峰值服務的雲計算關鍵技術與系統」,其背後核心技術是阿里雲自主研發的飛天雲計算作業系統的「百萬級規模容器的集群管理能力」。

網際網路的突變型峰值常見於「春運搶票」「電商秒殺」以及「春晚」「雙11」「跨年」等在同一時點出現大量用戶聚集的場景,這是全球IT領域的技術難題。

在十年前,阿里巴巴便遇到了網際網路流量帶來的挑戰。通過十多年的戰略技術投入,阿里雲成功解決了該難題,並連續創造了多個世界記錄。例如,在2019年的雙11活動上,阿里巴巴憑藉該技術實現創紀錄的54.4萬筆/秒的訂單量,是2009年第一次雙11的1360倍,也是國際零售支付網絡之王Visa峰值處理量的8倍有餘。

近兩年,阿里雲在科技領域的貢獻開始得到主流社會的廣泛認可。就在前不久,阿里雲創始人王堅榮獲中國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榮譽,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成為中國民企院士第一人,這都意味著阿里巴巴在技術上的投入開始進入收穫期。

阿里雲的誕生源於其母體公司阿里巴巴的電商基因。電商企業在不同時段的交易量存在巨大差異,例如在交易高峰時往往出現算力不足,在交易低谷時出現較大富餘的算力,造成浪費。

2008年左右,全球企業的IT系統使用的幾乎都是IBM小型機、Oracle商業資料庫以及EMC集中式存儲,阿里巴巴也不例外。但由於淘寶與支付寶的快速增長,阿里巴巴需要處理的數據量越來越大,峰值期間伺服器的處理器使用率甚至會飆升到98%,這給阿里巴巴基於IOE的傳統IT架構帶來巨大挑戰,需要通過技術創新來進行應對。

時任阿里巴巴集團首席架構師的王堅認為,如果繼續投入巨額資金去購買更多的伺服器與資料庫,由此產生的IT基礎設施成本將讓阿里巴巴不堪重負,所以阿里巴巴必須跳出IOE架構的桎梏,研發出一個能同時調度數千台計算機的大規模分布式技術架構,這套技術架構被命名為飛天雲計算作業系統。

經過4年的研發,2013年8月15日,阿里雲歷史性地突破了同一個集群內5000台伺服器同時計算的局限,這意味著飛天雲計算作業系統的成功。

飛天雲計算作業系統攻克了計算資源調度、存儲管理與多源異構數據計算等多個關鍵技術難題,並且自主可控。這些關鍵技術的突破,實現了大規模伺服器集群的分布式通用計算系統以及跨數據中心的資源管理和調度。在單集群實現同時調度5000台伺服器的5K項目後,飛天雲計算作業系統也在持續進化。目前,其已經擁有百萬台級伺服器的連接能力,單集群可達1萬台的規模,10萬個進程達毫秒級響應;十億級文件數,EB級別存儲空間。

阿里巴巴除了將新技術應用在阿里巴巴的自有業務上,其還大規模對外提供服務,這就構成了阿里巴巴全新的業務板塊——雲計算服務。由於阿里雲的雲計算服務具有更低的價格與更好的性能及安全性,其吸引大量企業放棄自己採購伺服器等物理機設備,而是轉向採購阿里的雲服務,帶來阿里雲的快速成長。當前阿里雲的市場份額穩居亞太第一、全球第三。

例如,在交通領域,阿里雲城市大腦在杭州實時指揮1300個紅綠燈路口、200多名交警。從2016年到2018年,杭州從全國最擁堵城市排行榜上下跌52名。

在工業領域,阿里雲幫助製造企業尋找上千個參數的最優搭配,提升製造的良品率。協鑫光伏、天合光能等行業龍頭企業,都在嘗試這一全新的生產模式。

在政務領域,浙江最多跑一次通過大數據處理平台打通政務數據,將與老百姓辦事最密切相關的100個事項70多億條數據,按照統一標準匯入統一的數據倉,實現共通共享共用。老百姓辦事不僅能最多跑一次,甚至有可能一次都不跑。

在海外,阿里雲也已進入新加坡、歐洲等市場,將這一技術對外賦能給更多用戶。

雲計算被認為是IT技術的集大成者,阿里雲的成功也為阿里巴巴在人工智慧、晶片和資料庫等領域的技術布局鋪平了道路。2017年、2018年阿里巴巴先後成立達摩院和平頭哥,正式宣告布局人工智慧、晶片與量子計算等高精尖技術。

在人工智慧領域,阿里巴巴與絕大多數公司不同,走的是技術研發和產業應用相結合的路徑。簡單來說,阿里AI將達摩院、阿里雲與平頭哥的能力深度融合,完成了算力、算法和數據能力三要素的全布局,如今已成為中國最大的AI公司。目前,阿里AI每天調用超1萬億次,日處理圖像10億張、視頻120萬小時、語音55萬小時及自然語言5千億句。

2019年,平頭哥先後發布了行業內性能最強的RISC-V處理器玄鐵910、一站式晶片設計平台無劍SoC平台以及為人工智慧場景深度定製的含光800晶片。玄鐵和無劍分別是處理器IP和晶片設計平台,致力於幫助企業製造晶片,而含光晶片是阿里巴巴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款成型的AI晶片。

雖然成立一年多的平頭哥只是晶片領域的新進入者,但其將非洲蜜獾不服就乾的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出手即不凡,含光800創下了兩項世界紀錄:性能78563 IPS,比目前業界最好的AI晶片性能高4倍;能效比500 IPS/W,是第二名(150)的3.3倍,打破了現有所有AI晶片的紀錄。

在硬體領域,阿里巴巴除了布局晶片,還自研了雲計算領域的新物種——神龍雲伺服器架構。業內把神龍稱為過去五年雲計算最重要的創新之一,它打破了物理機一定比雲伺服器性能好的神話,消除了虛擬化帶來的性能損耗,雲計算也從過去相對獨立的「標準硬體+分布式系統軟體」走向一個軟硬體超融合的系統架構。

另外,阿里雲還以雲計算為核心,持續融合區塊鏈、量子計算與IoT等最前沿的數字化技術。

例如,在區塊鏈領域,阿里巴巴全球專利申請量已經達到1005件,連續三年位居全球第一,目前已大規模應用於金融、政務、製造、供應鏈管理、倉儲物流等多個領域。在量子計算領域,已經併入阿里雲達摩院旗下的量子實驗室,於2018年宣布量子電路模擬器「太章」,「太章」在全球率先模擬81比特40層作為基準的谷歌隨機量子電路,用實力打破了谷歌的「量子霸權」。在IoT領域,阿里雲IoT平台的設備並發連接超過3000萬台,兼容包括LoRa、NB-IoT在內95%的通信協議。

過去20年,全球IT產業的創新主要由IBM、Oracle、EMC與英特爾為代表的傳統IT巨頭主導,它們以擠藥膏式的產品創新推動著全球IT產業的發展。

但從當前情況來看,作為阿里巴巴核心技術載體的阿里雲,已經從最初Iaas層的IT基礎設施領域,延伸到晶片、伺服器與資料庫等硬體領域,還整合了大數據、AI、物聯網、區塊鏈與量子計算等最前沿的IT技術,同時又衍生了無伺服器計算、雲原生軟體架構、軟硬一體化設計與智能自動化運維等全新的技術模式,實現了在IT行業遙遙領先的廣度與深度。

另外據悉,在全球知名科技公司中,阿里巴巴是唯一一家研發人員占比一半以上的公司。在六萬餘位科學家、工程師中,有十多位IEEE FELLOW、三十多位知名高校教授,這也意味著阿里巴巴已經從一家世界級的電商企業,進化成為一家世界級的科技公司。

2020年1月2日,新年的第一個工作日,阿里巴巴達摩院發布了「達摩院2020十大科技趨勢」,其中一個核心預測就是,以阿里云為代表的雲計算廠商正來到全球IT產業的舞台中央,開始代替IBM、Oracle、EMC與英特爾等過去的傳統IT巨頭,成為驅動全球IT產業創新的核心力量。

觀察中國目前的科技創新,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民營企業正創造出不遜於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與大型國有企業的價值,並開始成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新「引擎」。但與其貢獻不匹配的是,過去國家評選的最高科技榮譽殿堂里,民營企業只擁有極小的比重。

此次阿里雲同時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與國家科技進步獎兩項大獎,具有重大的意義,不僅意味著國家越來越認可民營企業在科技創新領域的價值,更重要的是開始給予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同等的對待,這將激勵中國民營企業繼續投入科技創新的熱情。

而中國民營企業在科技創新領域的熱情一旦被激發,中國的科技創新才會真正形成噴薄之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