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可辛不懼《中國女排》改名風波,《奪冠》首映,再燃奪冠時刻

老崔漫談 發佈 2020-01-21T00:14:00+00:00

看完《奪冠》首映,淚流滿面,盪氣迴腸!說得清楚一點就是這部電影,本身並不是紀錄片,而是一部商業電影,所以一開始定的《中國女排》的名號,自然是最為響亮的,最具有號召力的,可是就在上映之前的關鍵點上出現了波折。

看完《奪冠》首映,淚流滿面,盪氣迴腸!

為中國女排,為教練郎平,為導演陳可辛,為演員鞏俐,為所有具有女排精神的中國人流淚,鼓掌,喝彩!為自己是中國人而驕傲!

《奪冠》的故事跨越中國35年歷史,從1981年首奪世界冠軍到2016年里約奧運會重返世界之巔,致敬女排人,再現中國女排這支王者之師一路的荊棘與榮光。

在導演陳可辛看來,《奪冠》是一部用中國女排精神拍的電影,同時也是一部帶有使命感的電影。陳導的出發點是好的,也表達了他對女排以及對中國的熱愛之情,同時他用《奪冠》為中國體育電影開了個好頭,希望能有更多的導演和人員參與到體育電影和體育運動中去。去年印度的阿米爾漢的一部《摔跤吧,爸爸》的大熱,也是引起了一波觀影潮。

出發點本來是好的,可是作為電影本身就是生活的再創造,再升華,是藝術的一部分,是可以加入導演的一些藝術手法和自己的思考感悟的。說得清楚一點就是這部電影,本身並不是紀錄片,而是一部商業電影,所以一開始定的《中國女排》的名號,自然是最為響亮的,最具有號召力的,可是就在上映之前的關鍵點上出現了波折。

還在1919年10月15日晚上,第六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上陳可辛導演和前國家女排主教練陳忠和還惺惺相惜,和諧你我他。陳可辛說:「我覺得這部電影傳達的精神就是陳忠和教練經常唱的那首歌,叫『愛拼才會贏』。」陳忠和則說「我非常相信陳可欣導演,因為他是一位著名的導演,也相信這部電影一定能傳遞給大家一種正能量。」兩人的默契恭維,可以說為即將上映的中國女排鋪開了金光大道。

可是情勢急轉之下,中間發生了什麼,我們就不去探究了,一個是中國女排的功勳教練,一個是享有聲譽的導演,兩人的合作本來是天作之合,奈何中途生波瀾,《中國女排》改《奪冠》,並且提檔上映。但這部影片中原本「醜化」陳忠和在餐廳偷吃雞腿的片段,最終也是遭到了刪除,看來陳忠和指導的反饋,最終還是對該電影起到了效果。不過,我想陳導的想法,可能想表達的更人性,更接地氣一點。

一部電影無法做到一本歷史書,選擇郎平,因為她即是冠軍隊員拿到了開創性的五連冠,又是冠軍教練,深具傳承性。不是陳忠和教練不偉大,只是郎平更有戲劇性。 對電影要寬容一點,那麼多導演拍很多電影,很多票房,但是沒人拍體育,很多年沒人拍。把女排拍出來,就是宣傳女排精神,宣傳愛國主義。有時為了戲劇效果,為了細節化,為了更具真實性層次性,個別細節有放大,有改編,也應該理解。只是對上真人,確實惹人不舒服,也理解陳指導的不滿。

電影中,前中國女排隊員陳展飾演老女排隊長,實現了藝術與現實生活的無縫銜接,同時電影也呈現了現實女排五連冠的老女排隊員及主教練的具體形象。可以說幾乎伴隨郎平職業生涯始終的「陪打教練」,都能對號入座。我們可以理解為,他們是中國女排的群像代表。因為老教練說過,中國女排沒有你沒有我,只有我們。

只是《奪冠》裡面沒有2004年雅典奧運會中國女排在陳忠和的帶領下反敗為勝奪冠的那場經典對決!兩人的分歧和爭端還是影響了影片的發行。我記得非常清楚,半夜三點多我跟一位同學熬夜看的,中國女排0:2落後時,同學不忍心看就先睡了,我一個人緊張地守著電視,看到了奇蹟,看到了中國女排精神的再現!興奮地把同學搖醒告訴她女排奪冠了!她懵懵地,還以為我忽悠她!

關於女排精神的延續和升華,《奪冠》處理得也非常到位。在上世紀80年代,中國需要一種精神支撐,這個時候女排橫空出世,五連冠的記錄,正是那時精神的象徵,她們成為中國的超級英雄。如今,我們依然需要這種精神引導。國人對中國女排的喜愛和期待,已經超出了體育的範疇,它不僅是時代的集體記憶,更是國人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符號。

中國女排已經成為拼搏的符號,奪冠是結果,但更是過程,是目標,是精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品格寫照。再好的演技也不能完全展現中國女排的精神,必須支持這部電影!尤其該帶孩子,不,應該是帶全家去體會。

女排精神永不過時,永遠激勵國人去拼搏,幸福生活是干出來,拼出來,搏出來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