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組織:10歲開始,孩子大腦將發生巨變,你要如何應對?

楓糖媽媽 發佈 2020-01-07T10:05:30+00:00

剛剛進入2020年沒幾天,就連續看到青少年的惡性事件,令人震驚又痛心。1月2日晚,西安市第六十六中學校女教師受重傷身亡。殺死老師的是名高三的學生,因為在晚自習玩手機被另一位老師沒收了,該學生幾次去辦公室要手機,那位老師都不在,結果不知為何在第三次去辦公室時殺害了周老師。

剛剛進入2020年沒幾天,就連續看到青少年的惡性事件,令人震驚又痛心。

1月2日晚,西安市第六十六中學校女教師受重傷身亡。殺死老師的是名高三的學生,因為在晚自習玩手機被另一位老師沒收了,該學生幾次去辦公室要手機,那位老師都不在,結果不知為何在第三次去辦公室時殺害了周老師。

1月4日,上海閔行有個五年級的孩子跳樓自殺,在網上傳播的視頻中,孩子媽媽撕心裂肺的痛哭:都是我的錯!再也不逼你做作業了!

同是十來歲的孩子,一個在青春期的早期,一個在青春期中期;一個是公認的學霸,一個被周圍人評價「懂事老實」;一個結束了別人的生命,一個結束了自己的。

究竟什麼讓孩子如此衝動,如此不計後果?青春期,真的這麼可怕?

我認識不少青春期孩子的父母,用他們的話說:孩子突然像變了個人,像個行走的炸彈,不知道那句話就能把他點著了!

劍橋大學心理學與認知神經學教授Sarah Jayne Blakemore曾經從青少年大腦發育的角度,解讀了青春期孩子的行為特點和他們衝動的本質。



10歲開始,孩子大腦將發生巨變

世衛組織對青春期的定義是10-20歲,跟我們一般認為的12歲或者14歲開始提前了不少。從此時開始,孩子的大腦進入了快速發育階段。

但大腦的發育策略並不是各個區域平均成長,而是先發展大腦邊緣系統,後發展前額皮質。

下面這張圖顯示了孩子的大腦發育過程,其中藍色和紫色區域代表發育完全,而紅色和黃色區域則代表未完全發育。

可以看到,位於大腦後部的邊緣系統最早發育成熟,它負責對情緒做出快速的反應。這是原始人能夠存活下來的「生存策略」,簡單的說就是看到老虎,感到恐懼等情緒刺激的時候,迅速做出「戰鬥」或者「逃跑」的反射性動作。——但這些動作在「和平年代」往往顯得特別過激,比如一個因為老師指責而感到憤怒的孩子,會反射性的採取「戰鬥」、甚至一刀捅下去的行為。

而前額皮質則直到25歲左右才發育成熟。這部分大腦負責人的高級認知功能,包括做出計劃、理解、抑制衝動、社交、同理心和自我認知等等。

正是前額皮質,讓孩子在面對作業和手機時,「放下手機」選擇寫作業。也是前額皮質幫助孩子,忍受父母的嘮叨,卻並沒離家出走,或者跟父母打一架。

但糟糕的是,從10歲開始,邊緣系統和前額皮質之間的發育差距越來越大,這讓孩子雖然跟成年人一樣能感知情緒,卻無法控制情緒和行為,難以做出與成年人相似的理性決策。

也就是說,在同樣的憤怒情況下,老師也許能克制住打學生一巴掌的衝動,學生卻可能直接動刀子了;而當你為了孩子的學業焦慮、難過、難以成眠,想著是不是要找個心理專家諮詢的時候,孩子卻可能已經從樓上跳下去了。

青春期的孩子,太在乎別人的評價

前額皮質發育跟不上邊緣系統,造成了孩子的易怒。但是前額皮質的某些部分快速發展,同樣造成了麻煩。其中之一就是「自我」的神經基礎——內側前額皮質。

成年人早已習慣了「自我感」,但對內側前額皮質剛剛開始發育的年輕人而言,「自我感」如此新鮮而強烈,這使他們對於他人的審視更加焦慮和敏感。

在Blakemore教授的一項實驗中,在同樣受到指指點點、感到尷尬時,成年人只是微笑以對,青春期的孩子卻顯示出明顯的焦慮、甚至渾身發抖。青春期的孩子在面對社交中的排斥時,顯示出遠超成年人的焦慮水平。

這大概就很好的解釋了,為什麼青春期的孩子「一點就著」,像個「行走的炸彈」。因為他太關注自我,太在乎別人的看法,有沒辦法理智的管理自己的情緒。

如果您家裡已經有個青春期孩子,在跟孩子的溝通就更講究。有時候,還真是挑戰您大腦中負責理性的「前額皮質」是否足夠強大的重要時機。

好家長學會認「慫」

記得有一次《圓桌派》,李玫瑾教授和收藏家馬未都一起談青春期孩子的家庭教育,兩位老人都提到了一個詞——「認慫」。

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別跟他硬碰硬,是非常重要的。當孩子的邊緣系統在選擇「戰鬥」或「逃跑」時,您千萬別忘了運用自己的理智腦「前額葉」,理性的選擇退出戰鬥。

當原始人看到老虎,並緊緊握住長矛時,唯一能夠阻止戰鬥的,是美洲虎的離開;當孩子因為您的嘮叨而握緊拳頭、甚至咆哮的時候,唯一能夠阻止進一步的過激行為的,是您的「認慫離開」。

等到孩子冷靜下來,愉快起來,找個機會再跟他分析分析,但千萬不要評價和指責。孩子對評價的敏感度遠遠超過您的想像。

「好同伴」勝過好家長

青春期的孩子特別重視友情,他們受同伴的影響,遠比受家長的影響更大。所以不妨找些三觀接近的家長,常常一起聚會活動,增加這些孩子的互動,讓他們相互影響。

除了同學,找一位父母以外的友好長輩,對孩子的幫助也非常大。他們不敢跟父母說的話,卻常常可以跟這些長輩溝通。就像《小歡喜》里的英子,在跟劉靜阿姨的溝通中,找到了心靈的平靜。

我有個朋友的孩子,因為不適應初中的學習方式,成績突然從班級前三跌到年級的後十名。這位朋友後來找了一位知名的心理學老師,跟孩子只聊了一個下午,就點燃了孩子心中的火種,並在初二時重回年級前十。

對於更廣大的家長們而言,青春期正是孩子要中考、高考的關鍵時期,了解孩子的大腦發育情況,並制定對應的教育策略至關重要。

我是@楓糖媽媽,多平台育兒領域優質原創作者,多平台簽約作者。專注於男孩養育中的心理成長、教育心理,幫助您不打不罵、不生氣,提升孩子的責任感、自制力和學習成績。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