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前囊腫誤診率高達90%!專家提醒「肛瘺」久治不愈需提高警惕

家庭醫生在線 發佈 2020-01-02T13:30:30+00:00

39歲的劉女士從小便有骶尾部疼痛的毛病,數十年到處尋醫,經過多次手術治療也未能痊癒,多方輾轉劉女士來到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治療,肛腸外科任東林教授憑藉豐富的臨床經驗揭開了劉女士所患疾病的面紗,並帶領團隊為她解除了病痛。

39歲的劉女士從小便有骶尾部疼痛的毛病,數十年到處尋醫,經過多次手術治療也未能痊癒,多方輾轉劉女士來到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治療,肛腸外科任東林教授憑藉豐富的臨床經驗揭開了劉女士所患疾病的面紗,並帶領團隊為她解除了病痛。

14次手術無法治癒 最終診斷為骶前畸胎瘤

劉女士求醫期間,曾多次被診斷為肛瘺、肛周膿腫、骨髓炎等疾病,先後進行了大大小小14次手術治療,卻始終沒有得到治癒,經介紹來到中山大學第六附屬醫院肛腸外科治療,最終被確診為骶前畸胎瘤。

任東林教授表示,骶前畸胎瘤屬於骶前囊腫的一種,其發病率很低,在三級醫療中心平均每4-6萬人當中約有一例骶前囊腫患者,多見女性患者,部分患者在婚前檢查、產前檢查時能發現骶前囊腫。

大約26%-50%的骶前囊腫患者在初期沒有任何明顯的症狀,但隨著病情的進展,患者會出現骶尾部的包塊、疼痛、膿腫等症狀,更為嚴重的是骶前囊腫惡化的幾率非常高,一般超過十年的骶前囊腫就很容易惡變,患者往往會喪失手術治療機會,伴隨著難以忍受的臭味生活,嚴重危害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命健康。

經骶尾骶前囊腫根治術為患者解決後顧之憂

任東林教授團隊對劉女士進行了詳細的病史詢問和輔助檢查,發現她的情況並不樂觀。由於長期的病變,加上反覆多次的手術,劉女士的患處失去了原有的解剖特徵,廣泛分布著之前手術留下的瘢痕,局部呈現明顯的紅腫、壓痛,解剖關係複雜、紊亂,這無疑給治療加大了難度,手術應該怎麼做,成了最需要解決的難題。

經過一系列周密的術前討論和預演,任東林教授團隊決定行經骶尾骶前囊腫根治術為劉女士治療,在團隊的共同努力下,困擾劉女士多年的腫物被完整取出,值得慶幸的是經過病理檢查,確認腫物為良性畸胎瘤,目前劉女士的恢復狀況良好。

任東林教授表示,經骶尾入路手術是治療骶前囊腫最主要的手術方式,相比如經腹部入路手術,經骶尾入路的手術路徑更為直接,損傷更少,根治更徹底,因此復發的幾率也更小。同時手術可以為患者保留肛門和直腸,術後經過專業的括約肌修復治療,患者仍能得到良好的生活質量。

骶前囊腫誤診率高、危害大 專家提示少走彎路多受益

像劉女士一樣被誤診的患者並非個例,由於骶前囊腫十分少見,很多醫療機構也缺乏相應的臨床經驗,骶前囊腫很容易被漏診、誤診,常被當作肛瘺、肛周膿腫之類的疾病來治療。然而儘管多次進行肛瘺手術,不但收效甚微,還會使患者局部解剖關係更加複雜、紊亂,給之後的治療帶來難度,嚴重者可能面臨肛門、直腸切除的風險,甚至囊腫惡化喪失根治機會。

據了解,中山六院肛腸外科近十年間已經完成此類手術約160餘例,是目前全世界已報導該手術類型完成病例最多的醫療機構。然而在這些病例中,首診的患者僅僅不到百分之十。經統計,其中平均每位病人來診前曾做過2.3次其他手術治療,很多患者也因此得失去最佳的治療時機。

為了讓骶前囊腫患者少走彎路,減輕患者及其家庭的痛苦和經濟壓力,任東林教授提醒廣大病友,對於骶前囊腫的治療和診斷,要格外注意以下幾點:

一、明確診斷骶前囊腫,需要配合體徵檢查、MRI、CT、肛門指檢等多項檢查,由於骶前囊腫病灶很深,完善影像檢查是很有必要的,骶前囊腫在MRI影像下常表現為尾骨缺損、融合以及骶骨曲率變小。

二、當患者被診斷為肛瘺、肛周膿腫時,經手術治療未能痊癒,需提高警惕到更高級的醫療單位尋求更精確的診斷治療,以防止骶前囊腫的漏診、誤診。

三、目前認為手術是解決骶前囊腫唯一有效的治療方式,患者治療時要根據醫生指導選擇觀察還是手術治療,切不可盲目治療,延誤病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