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白鱘被宣告滅絕敲響警鐘!漁業資源保護迫在眉睫

香城都市報 發佈 2020-01-22T20:46:49+00:00

它們從自然界消失,意味著長江的一個旗艦物種滅絕了,也意味著長江生態系統正在急劇惡化。擁湖面江的咸寧,138公里長江黃金水道依境東流,境內有富水、陸水、金水、黃蓋湖四大水系,湖泊面積30公頃以上大小湖泊19個,總湖容量31.523億立方米,萬畝以上湖泊有西梁湖、斧頭湖、黃蓋湖、大岩

香城都市報報訊(記者 杜培清)1月4日,被稱為「中國淡水魚之王」的長江白鱘以一種近乎「慘烈」的方式迎來輿論前所未有的關注。這一距今一億五千萬年的中生代白堊紀殘存下來的遠古魚類,曾經是咸寧水域的重要家族成員之一。它們從自然界消失,意味著長江的一個旗艦物種滅絕了,也意味著長江生態系統正在急劇惡化。

而就在1月1日,「長江禁漁十年」政策終於落地,作為擁湖面江的咸寧,怎樣保護魚類資源、優化水域生態環境?傳統的養魚模式應該怎樣轉型,保證「十年禁漁」期市民的餐桌有魚?



從未遇見,聽聞已是永別

長江是世界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七大河流之一,也是我國淡水漁業搖籃,許多經濟魚類的原種基地和全球極其重要的淡水生物基因庫。擁湖面江的咸寧,138公里長江黃金水道依境東流,境內有富水、陸水、金水、黃蓋湖四大水系,湖泊面積30公頃以上大小湖泊19個,總湖容量31.523億立方米,萬畝以上湖泊有西梁湖、斧頭湖、黃蓋湖、大岩湖和蜜泉湖,這裡曾是中華鱘、長江江豚、長江白鱘等珍稀水生動物的故鄉。

在歷史上,咸寧的水域是有長江白鱘出現的,上世紀70-80年,全國開展農業普查,咸寧的水生野生動物資源有詳細記錄:全市經濟魚類共有50餘種,其中青、草、鰱、鱅、鯉、鯽、魴、鯿、鱔、鲶、鱖、鱧、鮠、鮰、銀魚等為主要養殖品種;屬咸寧本地特有種類的有長須片唇鮈;屬國家一類保護種類的有中華鱘、白鱘;國家二類保護種類的有胭脂魚;屬省級重點保護種類的有長須片唇鮈、鯮、䲘、長吻鮠、平鰭鰍、鏟頜魚。除魚類之外的其它水生動物資源主要包括7種哺乳類(主要有白鰭豚、江豚等)、爬行類、兩棲類、水禽、甲殼動物、軟體動物、浮遊動物(共有213種,其中原生動物52種,占24.4%)。咸寧市水生植物主要包括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漂浮植物、浮游植物等四大類,資源非常豐富。

隨著科技的進步,漁民的捕撈方式也在不斷發生改變,據市水產局不完全統計,2010年12月至 2012年3月,全市捕撈總產量1198噸,養殖總產量23461噸;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捕撈總產量11106噸,養殖總產量196936噸。短短10年間,捕撈總產量就翻了9倍多。

環境變遷、大規模的水利建設、工業生產造成的環境污染,特別是在漁業捕撈過程中,毒魚、電魚等非法捕撈導致野生魚類資源在嚴重萎縮。

「現在人工養殖量大,漁業資源產量超過歷史前期。但是,生態環境的漁業資源儲存量不到以前的20%。在上世紀80-90年代,塘鱧、頜針魚、沙鰍隨處可見,但現在已經基本上見不到了。水生植物的品種、結構也沒有以前豐富了,現在物種逐漸走向單一化。」市水產局副局長伍淑軍說。

伍淑軍說:「長江白鱘是比大熊貓還珍貴的水生動物,俗話說,千斤臘子,萬斤象。『臘子』指的是中華鱘,『象』指的是長江白鱘,它可以長到上千斤。長江白鱘樣貌醜陋,是一種靠捕食別的魚類的兇猛動物。人們難以親近,所以失去了關注。當長江白鱘滅絕消息傳來,很多人都感嘆,從未遇見,聽聞已是永別!」

面對缺口,應該如何補救

那麼,長江白鱘的滅絕,會對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影響?

伍淑軍說:「地球的生態系統是一個有機聯繫的整體,生物鏈也是,眾多的物種通過食物鏈形成生物金字塔。一個物種的滅絕,它取食的生物就會大量繁殖,這就意味著擠壓到別的生物的生存空間,這種一點點的影響積累下來將會帶來生物種群的巨大變化,引發生態災難。長江也是一個大的生態系統,是由千千萬萬個物種組合起來的,這些物種構成了長江的生物多樣性,就像一個金字塔。假如某一部分斷了,這個塔就會塌陷,導致自然界無法實現物質與能量的循環。

「水可以養魚,魚可以活水,使水更有生氣。就拿西涼湖、斧頭湖來說,過度捕撈導致湖中少魚、水質富營養化,因為沒有足夠多的魚去消耗、轉移富營養化物質,從而導致大量的水生植物和浮遊動物過度繁殖。同時,它們的生命周期本來就很短,不斷地大量繁殖後,又成批死去,因為沒有足夠的魚類參與其中,實現能量和物質的循環,水質就會慢慢變壞,導致藍藻泛濫,湖內水體生態系統自凈能力變得薄弱,調節功能就會下降,出現惡性循環。」

有專家表示,從物種遺傳資源的角度來說,長江白鱘的身體構造很特殊,或許可以給人類開發利用新的仿生技術和材料提供啟發,它的遺傳基因也可以運用到養殖領域,但這些現在都無法實現了。

「青、草、鰱、鱅『四大家魚』曾是長江里最多的經濟魚類,如今的繁殖數量也越來越少。現在全國淡水產品中,90%以上是靠淡水養殖,這些養殖魚類中一半以上是人們常吃的『四大家魚』,而魚類的基因在人工飼養過程中是不斷退化的,『四大家魚』野生種群數的減少,會給水產養殖帶來長遠的隱患。」

隨著長江白鱘的滅絕,中華鱘和長江江豚的數量也在不斷減少。長江江豚是中華大地淡水水域中唯一的胎生哺乳類動物,是淡水魚類王國的國王,也是嘉魚長江段的常客。咸寧江段80公里以上屬於豚類保護區。在嘉魚江段的潘家灣到簰洲灣江水中, 每年春夏的繁育季節,時常有一群群江豚躍出水面來。在沒有進行環境大整治前,嘉魚江段有49個碼頭,取締後只留了三個碼頭。現在,長江江豚已經劃了保護區, 荊州(長江天鵝洲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嘉魚(屬於洪湖新螺豚類保護區),武漢(天鵝洲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根據豚類生存要求,目前這些江段的碼頭、工程、工廠等都要經過保護區的環境保護評估,不能影響豚類生存才能開工建設。

漁業資源,保護迫在眉睫

長江江豚在列入保護動物後是不能捕撈的,現在成立了保護區,實行十年禁漁期,這對長江流域漁業資源的保護是一個有效措施,但還還遠遠不夠。那麼,咸寧的漁業資源保護也迫在眉睫。

隨著漁民捕撈強度和捕撈水平的提高,特別是非法捕撈,對生態平衡造成極大的影響。記者在購物網上輸入「電捕抄網竿」,一下子彈出了各式各樣的電魚工具。伍淑軍對電魚行為深惡痛絕:「電捕魚就像用掃帚掃地一樣,大大小小的魚全部掃走,太殘忍了。而且魚被電後非死即傷,被電傷的魚生長、繁育都會受到影響。在這方面市場監管還存在盲區,應該從源頭上控制電捕工具,禁止電商平台、市場上公開進行買賣。」

「工業企業偷排偷放,對我市的河流、湖泊和漁業也帶來了重創。前幾年,赤壁一家企業偷排, 把陸水河幾十公里的魚全部毒死了。希望政府部門加強對企業排污的管理和處罰,杜絕此類現象再次發生,同時,在招商引資的時候要加強環評,漁政和公安加強兩法銜接,加大對各類非法捕撈和破壞資源水環境的當事人的處罰力度。」伍淑軍說。

加大對自然環境保護和自然生態修復的投入,我們還任重道遠。現在的水利工程大多採用鋼筋水泥結構,這樣的工程會導致水體無法與自然溝通,伍淑軍建議在給一些工程評審時,不應該只考慮到美觀,更重要的是考慮到生態環境;在興修水利工程時,還應該考慮建設相應的魚道。

伍淑軍表示,「現在水質變壞是因為水裡的魚類少了,所以增殖放流是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法。但就目前而言,由於資金的問題,每年增殖放流投入的魚苗數量遠遠不夠,完全是杯水車薪。」

十年禁漁,百姓有魚吃嗎?

伍淑軍說:「拆除圍欄後,咸寧的魚價沒有上漲,主要是因為整個湖北省養殖魚的產能是過剩的,魚類供給量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現在養殖業發達,市場流通快,不管哪裡缺魚,市場馬上就流通補給上了。」

這些年來,市水產局通過媒體,以及入村入戶、深入碼頭髮放宣傳手冊等方式宣傳漁業知識,呼籲市民保護環境。「其實養殖魚與野生魚營養結構相同,只是有些飼料不達標,導致養殖魚的口感沒有野生魚好。今後,傳統的養魚模式也需轉型,要依靠科技養魚,改變過去污染重、產量低、品質差的問題,朝著綠色生態養殖模式轉型,讓市民吃上放心魚、高品質的魚。只有這樣,『十年禁漁』才會實現長江有魚的目標。」

更多咸寧本地新聞,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香城都市報(或公眾號搜索:xcdsbgfwx)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