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後、70後、80後……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年的味道

成都全搜索新聞網 發佈 2020-01-22T06:00:19+00:00

「我的父母是北方人,所以過年還是一定要吃餃子。大家串門玩也沒有什麼禮物送,就端上自己做的菜,抓上把瓜子、花生,一起熱鬧熱鬧,這也算是互相拜年了。」

李園華做出行準備

劉成海書寫春聯

對於過年,每個人的理解或許不同,但「團圓」是不變的主題。不同年代的人眼中,年味是從哪裡來的?昨日,記者採訪到在成都工作生活的60後、70後、80後、90後、00後,聽聽他們記憶中最深刻的春節記憶,這又何嘗不是我們自己心中那份溫暖的回憶呢?

60後

始建於1951年的下澗槽社區,是原成都機車車輛廠的生活區,也是60後王春艷長大的地方。「那時候機車廠有一萬多人,每到過年時,都是極其熱鬧的。」雖然當時物質條件不夠,但在過年的時候,所有人一同慶祝的情形卻非常熱鬧。「我的父母是北方人,所以過年還是一定要吃餃子。大家串門玩也沒有什麼禮物送,就端上自己做的菜,抓上把瓜子、花生,一起熱鬧熱鬧,這也算是互相拜年了。」

在王春艷的記憶中,每逢過年,廠里都會在除夕舉辦燈會。那些手工燈籠沒有如今機器製作的燈籠精緻,卻是過年時最亮眼的點綴。穿上新衣的孩子們圍在一起猜燈謎,猜對的人還會有鉛筆、橡皮等獎品。大年初一,我們這些小孩子還會跟著廠里組織的隊伍,出去扭秧歌、送春聯。「今年是孩子的高考年,我們沒有安排新年的活動,就在家陪陪老人和孩子。」王春艷說道。

70後

「我們小的時候過年,最期待的莫過於穿新衣、走親戚了。」成都畫家劉成海出生於上世紀70年代,他告訴記者,在那個年代一戶人家的孩子多,基本都是四五個。「所以過年之前,媽媽都會給我們縫一件新衣服,大年初一的早上,大家都穿著媽媽縫的新衣服上街。新衣服的款式基本都是中山裝,顏色也以黑、灰、藍為主。雖然新衣服也很容易撞衫,但大家還是很開心。」

過年得壓歲錢,是讓孩子們格外快樂的事情,劉成海說,自己小時候收到的壓歲錢都是一兩毛錢。「你可不要小瞧這一毛錢啊。」劉成海笑著說道,「在我們小的時候,一毛錢可以買12個轉天炮,還能買很多水果糖。所以大家領到壓歲錢,都歡歡喜喜地買上一串轉天炮,然後把它拆下來,一次就放一兩顆,能放好幾天。」

80後

80後的李園華已是兩個孩子的父親。當提到小時候過年的情形,他臉上還是浮現出孩子般的笑容。他告訴記者,在上世紀80年代,過年期間,放鞭炮、滾鐵環、遊園會、走親戚是他記憶中不可或缺的場景。那時候小孩子能收到的壓歲錢一般是5元、10元,「有一年我最多收到過80元的壓歲錢,高興了好久呢。」

大學畢業後,李園華來到成都工作。自己有了收入,每逢過年,他也為家裡的老人和孩子準備壓歲錢。在成都工作生活了十多年,李園華過年都要回老家。不過今年,他們一家做了新的決定——自駕游。李園華將帶著妻子和兩個孩子駕車去昆明、大理、攀枝花和西昌遊玩。「原本是在西昌的朋友邀請我們去玩,我和老婆一合計,乾脆今年過年自駕游,過一個不一樣的春節。而且如今出門遊玩很方便,食宿方面都已經在網上預訂好了。明天一早,我們一家人就出發。」

90後

「過年的氣氛,大概是從公司放假開始的。」正在準備回老家的鄭佳笑著說道,自己一早就買好了車票,並且在網上買了零食套裝,準備帶回老家去。「我小的時候,也特別期盼大年初一穿新衣。除夕那天洗完澡,還會先在床上試試今年的新衣服,然後再滿意地疊好放在床邊,就等著第二天穿上新衣出門。」

鄭佳說,自己小時候不理解大人非要帶著她走親戚,如今長大了卻十分懷念。「小時候,大部分親戚都住得不遠,聽說誰家買了新電視,做了好吃的,幾分鐘就到他家去湊熱鬧了。如今想要約個飯,都得花上很長時間。」她回憶說,小時候一拿到壓歲錢,幾個小夥伴就約出來,你買煙花、我買零食,一起歡歡喜喜地玩遊戲。一直到飯點,爸爸媽媽出來找人,自己才回家吃飯。吃完飯後,一群小夥伴又約上了。

00後

李園華的大兒子李成蹊,今年13歲了。對於這名00後而言,傳統的過年方式,並不對他的胃口,因為自己不缺新衣服,也不喜歡到處串門走親戚。「現在收紅包也有好多方式啦,去年很多叔叔阿姨給我的壓歲錢,都是微信發來的,我自己還搶了不少微信紅包呢。」他說道,自己最期待的事情,是過年期間,和平時難得見面的小夥伴聚會,大家一起分享自己最愛的漫畫、最新的電動,一聊起來樂趣無窮。

作為一名學生,李成蹊的假期當然有補習班的陪伴。同時,這次期末考試進步很大,爸爸獎勵了一部手機給他。李成蹊告訴記者,今年的寒假作業已經快完成了。「今年我們一家人去雲南玩,雖然暫時不能和朋友們見面,但是自駕游肯定很有意思,我已經開始期待了。」

本報記者 李雪艷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