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被《葉問》、《誤殺》碾壓,摘掉面具脫掉鎧甲的馮小剛輸了嗎

小微影評 發佈 2020-01-23T10:50:02+00:00

悶聲拍下的電影《只有芸知道》遭遇了《葉問4》和《誤殺》,票房被碾壓,上映一個多月,截止目前,票房才1.6億元。


小微影評第32期

剛過去的219年12月,應該是馮小剛最「糟心」的一個月。

悶聲拍下的電影《只有芸知道》遭遇了《葉問4》和《誤殺》,票房被碾壓,上映一個多月,截止目前,票房才1.6億元。

反觀《誤殺》和《葉問4》,票房則一路狂飆,上映延期至春節,截止目前,兩部電影的票房分別為11.7億元和11.55億元,相差並不是太大,並且在這個春節,還有可能繼續攀升,最後票房數據會有多少,誰也說不清楚。

在票房成績上,《只有芸知道》無疑是輸了個底朝天。但是,馮小剛真的輸了嗎?

從「小跟班」到「商業標杆」

說起馮小剛,還得從他的「發家史」開始說起。據說馮小剛最初是王朔的「小跟班」,在劇組做場記、美工,說白了,就是打雜的。但是,馮小剛並不甘於命運的擺弄,他是有著龐大「野心」的,這在他的自傳《我把青春獻給你》里談到過。

「善於逢迎,善於抓住機會」是他能夠走到今天的重要因素。當然,今天從這個角度上去審視馮小剛,他的成功並沒那麼光彩。但是無疑這種性格助推了他在商業電影上的成功。

馮小剛在自傳里說到一個真實的故事:為了給片子爭取過審的機會,他曾經請高級幹部吃飯,席間如此拍馬屁,「您是誰啊,您是站天安門城樓上,看看北京城這邊說這邊燈太多有點晃眼,這邊的燈就都要立刻給滅了。

這種「諂媚」在今天看來同樣有些「奴顏婢膝」的感覺,讓人有些不適應。但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可以看出,馮小剛為了片子過審,可謂費勁心力,為了一部片子,至於這麼委屈自己嗎?可能我們無法理解,但細想一下,一部片子的背後涉及著那麼多人要等著它吃飯,演員、劇組工作人員、發盒飯的……想一想,也就能夠理解馮小剛的苦衷了。

或許,也正是馮小剛這份執著與委曲求全,成就了他在電影上的成就吧。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這麼「作踐」自己的。

《編輯部的故事》、《北京人在紐約》讓他在影視界立住了腳跟,《甲方乙方》又讓他在老百姓心目中樹立起了自己的品牌。從那以後,每年春節將至,觀眾都普遍有這樣的期待:看馮小剛的賀歲片。「賀歲片」這個詞似乎也是從馮小剛開始的。

從「小跟班」到「商業標杆」,馮小剛這一路走來,可謂步履蹣跚,並不容易。

馮小剛的三大「致勝法寶」

馮小剛的成功,一方面離不開自己的努力,盡一切可能抓住機會往上攀爬。另一方面,則離不開助推他在影視劇上成功的「三駕馬車」:王朔、劉震雲和葛優。

提起王朔,他是早期的影視劇圈繞不過去的人物,不僅是炙手可熱的作家,還是知名編劇。後來的自傳里,馮小剛永遠忘不了與王朔見面的場景,他這樣寫道:就模樣來說,和我的預期大相逕庭,平頭,娃娃臉,皮膚白裡透紅,大面積白,小面積紅。所有的五官都很飽滿,肩膀很寬,穿著一件套頭的短袖衫。一副和顏悅色的神情,冷不丁地從他的眼神里閃過一絲冷漠。

然而,就是這樣填一個有著「娃娃臉」,和人見面略顯羞澀的王朔,會成為影響馮小剛最深的人。馮小剛最初進入演藝圈,王朔就是「引路人」,當初,馮小剛也是從王朔的劇組從場記和美工做起的。也是早期跟著王朔拍影視劇,馮小剛積累了很多拍攝的經驗。

可以說王朔是馮小剛的「伯樂」和「恩人」,雖然王朔一直沒有承認,但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而馮小剛踏入導演行列後的作品,《甲方乙方》、《編輯部的故事》等等,都是由王朔操刀。簡單總結下來,只要馮小剛在王朔劇本的原題材上進行發揮,就能基本保障電影完成度和內涵。

後來,坊間傳聞王朔因為瞧不起馮小剛的「功利心」,和他分道揚鑣了,但至於為什麼兩個人鬧掰,至今依然是個謎,也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王朔確實是馮小剛的「貴人」。沒有王朔,也就沒有今天的馮小剛。

馮小剛的第二架馬車,是劉震雲。同樣是作家,同樣是編劇。劉震雲與王朔在風格上有著本質上的不同,王朔有些北京「頑主」的憤世嫉俗和桀驁不馴,嬉笑怒罵,貼合那個年代的風格。而劉震雲的作品相對要有深度一些。更多關注小人物的悲歡離合。有著獨特的劉氏幽默。

和王朔不再合作之後,馮小剛和劉震雲合作的作品不少,叫得上號的就有4部:《我不是潘金蓮》、《一地雞毛》、《一九四二》、《手機》。這幾部電影均改編自劉震雲的小說。助推馮小剛事業的同時,也順帶帶火了自己的作品,兩個人的合作相得益彰。

最後不得不提的是,馮小剛絕大部分的電影里都有一個名字:葛優。從初期的《甲方乙方》到《大腕兒》、《沒完沒了》、《編輯部的故事》,到後來的《天下無賊》、《手機》到《夜宴》、《非誠勿擾》等等,都有葛優參演或者主演。

憑藉張藝謀《活著》,葛優成了中國第一個坎城影帝之後,蜚聲海內外,也讓葛優成了國內最搶手的演員之一。這時候的馮小剛看準了這個勢頭,在葛優身上做了一次豪賭,事實上,也證明了葛優確實賭對了。他的作品裡,有葛優參演的,基本上評分都不錯,票房也收穫滿滿。

從巔峰到感嘆「廉頗老矣」,馮小剛敗給了時代

其實,從《只有芸知道》上映的前期馮小剛的微博來看,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感慨:馮導變了,變的溫和了。在微博里,他說:年過六旬是時候直面本心了,在《芳華》里我摘掉了面具,在《只有芸知道》里我脫掉了鎧甲。我雙魚座的,就別偽裝成變形金剛了。

郭德綱在一期節目裡說,年少輕狂是可以理解的,年少時要沒點狂,這人活著也沒勁,可是到了一定的年齡如果還狂,那就純粹找死。很直白的話,也很有道理。大概馮導也意識到了這一點,這一生,無數風波都挺過來了,有些事,也算想明白了。

換作以前,被觀眾罵,馮小剛鐵定拍案而起,大罵觀眾不懂電影,小鋼炮不是白來的。但是,在《只有芸知道》上映被觀眾指責節奏過慢是,馮小剛還發文道歉:您花錢看電影,覺得不好,我被罵幾句是人之常情。

《只有芸知道》在票房上的失利有著多方面的因素,這裡就不分析了,但記得第五代導演里有位說過:當時我們趕著第四代導演跑,將他們「拍死」在沙灘上了,同理,我想,馮小剛的身上我們也找到了類似的影子。他不是敗給了電影,而是時代。

一代新人換舊人。如今的演藝圈,青年導演異軍突起,佳作不斷。作為老一代電影人,或許也到了急流勇退的時候了,把更多的機會留給新導演們,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兒。但憑藉著對電影的那份熱愛,我想,我們依然還可以看到馮小剛新的作品,也希望他能給觀眾繼續呈現經典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