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出現首例醫務人員感染,所有醫生接受必修課培訓,考試通過才能獲學分

新京報 發佈 2020-01-23T12:34:42+00:00

王廣發是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呼吸和危重症醫學科主任,也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專家組成員,曾隨國家衛健委專家組前往武漢。新京報記者倪偉 戴軒 許雯 吳為 李玉坤編輯 張暢 丁天 校對 李世輝

從武漢回京前兩天,王廣發跑了幾家醫院的發熱門診和臨時隔離病房,沒有配備防護眼鏡。

或許正是這個「致命」的疏漏,讓他感染了病毒。

王廣發是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呼吸和危重症醫學科主任,也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專家組成員,曾隨國家衛健委專家組前往武漢。回京後,他於21日在院內接受檢查,隨後確診。

王廣發是目前北京唯一一名感染的醫護人員。據武漢市衛健委通報,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傳播以來,武漢已有15名醫務人員確診,另有1個疑似病例。

醫務人員感染是重要標誌。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院士稱,這說明肺炎出現了人傳人的情況。

1月22日舉行的國新辦發布會上,國家衛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出現醫務人員感染案例,暴露出醫療機構在醫院感染防控方面,確實還存在著一些薄弱環節。

北京出現首例醫務人員感染

新型冠狀肺炎疫情進入第22天。1月22日,武漢協和醫院發熱門診人滿為患,醫護人員身穿白色防護服接診,有醫生連續工作了十幾小時。

小小的門診室里,排隊問診、檢查的患者排起長龍,幾乎擠滿狹小的空間。醫護人員胡湘(化名)不免擔心:這裡存在交叉感染的風險,醫務人員也無法置身事外。

武漢協和醫院發熱門診,排隊問診、檢查的患者排起長龍。攝/新京報記者 許雯

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受到全國關注的前一周,北京的醫院已經有所行動。

上周,昌平一家三甲醫院呼吸科醫生趙升(化名)接到醫院通知,去參加一門新上線的培訓課。

在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和北京預防醫學會主辦的北京市繼續醫學教育必修課平台上,這門「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識全員培訓」課程被排在首位。課程包含4項課目,分別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監測和處置」「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新型冠狀病毒 實驗室和醫護人員個人防護要求」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生物安全指南解讀」。

「新型冠狀病毒 實驗室和醫護人員個人防護要求」課目里,詳細介紹了臨床常用的個人防護裝備,如眼罩、面屏、口罩、隔離衣,並講解了診療期間需佩戴的裝備、佩戴指南,以及相應國家標準。課程要求顯示,必須觀看教學視頻,並通過線上考試,才能申請獲得學分。

趙升告訴記者,北京所有的醫生都要接受必修課培訓。

1月20日凌晨,北京首次通報2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位於大興區,均有武漢旅行史。傍晚,據北京市衛健委通報,全市確診人數增加到5例。

次日,記者在北京多家醫院看到,針對醫務人員的防護措施已經升級。

「醫院強調了防護要求,醫生出診必須戴外科口罩、帽子。」東城區一家三甲醫院急診科醫生告訴記者。

北大醫院急診科醫護人員的口罩,已經由平時的外科口罩升級為N95醫用防護口罩。該院一位專家告訴記者,疫情發生後,醫院向急診、呼吸科、兒科急診等高風險科室重點發放N95口罩等物資。分診台護士戴上了帽子,穿上一次性隔離服,醫院走廊、各診區都使用清菌片進行消毒。同時,要求所有留觀病人、陪護家屬都戴上口罩。

「疫情發生後,防護級別提高了。」該專家說。

醫院嚴陣以待,並非過度謹慎。在千里之外的武漢,此次疫情的發源地,已經有15名醫護人員確診感染。

在北京,也有醫務人員遭到波及。1月22日,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一位職工家屬告訴新京報記者,前一日該院呼吸和危重症醫學科主任王廣發在院內接受影像學檢查,之後,醫院內部發布了確診通知。

記者從該院另一位知情人士處核實,王廣發確診感染,並已在定點醫院接受隔離。

22日夜裡,王廣發更新微博,稱自己「經過1天的治療,今天終於不發熱了」。

「1傳14」交叉感染事件

醫務人員被感染,最早由鍾南山透露。

1月20日下午,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有關防控情況,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院士等集體答記者問,他面對媒體首次證實:有醫務人員感染。

後來陸續曝光的信息證實,14名醫務人員被同一名患者傳染。

1月21日下午,武漢市市長周先旺接受央視採訪時,介紹了「1傳14」事件的經過。

這次交叉感染髮生在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腦神經外科。正因為在腦神經外科,忽視了病人入院前已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做完手術後,病人出現發燒,這時1名醫生、13名護士已經被感染。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香港大學微生物學講座教授袁國勇院士指出,這種群組被感染的情況,反而較少會在內科或傳染病科出現,因為這些科室醫生會更加警惕。

據袁國勇了解,這名病人在腦外科接受治療,但他可能與其他確診患者密切接觸過或者吃過野味,而未向醫生陳述接觸史。但入院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可能仍處於潛伏期,沒有發燒或肺炎症狀,導致醫務人員未能提高警覺。

「這個教訓很深刻,就是防控要做到疏而不漏,對每一個細節、每一個環節都要做到嚴格的防控。」周先旺說。

醫護人員身穿全套防護服接診患者。攝/新京報記者 許雯

回望17年前,歷史有些相似。2002年12月22日,鍾南山所在的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接收了一名來自廣東河源的肺炎病人。兩天後,在河源救治過該病人的8位醫護人員,全部被感染。那是鍾南山接觸的第一例SARS病人。

此次發現的病毒與SARS同屬於冠狀病毒。世衛組織官網介紹,已知感染人的冠狀病毒共有7種,其中4種致病性較低,還有2種就是SARS病毒(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和MERS病毒(中東呼吸綜合徵),均曾引發疫情。

不論在SARS還是此次疫情中,醫務人員感染都是非常重要的標誌——肺炎出現了人傳人的情況。

「醫務人員,有很多做公共工作的(職業),一個人得病以後可能傳染很多人。」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曾光提醒,「所以每個行業都得行動起來,千萬別帶病工作、帶病旅遊,這是非常危險的。」

危險的「氣溶膠」

醫務人員一直是疫情感染高危人群。

世界衛生組織數據統計顯示,全球超過20%的SARS感染者是醫護人員。MERS爆發時, 醫護人員感染風險同樣很高,2014年2月17日-4月26日,沙特吉達出現的128例病例中,39例為醫護人員。

原解放軍四醫大教授、全軍呼吸學專家組成員吳昌歸解釋,醫務人員有多種渠道會被感染肺炎病毒,包括直接接觸,如摸到病人的手和身體,可能將病毒帶到身上,進而進入醫務人員的眼睛結膜或口腔中。

病毒也會通過飛沫傳播,這些飛沫就是大氣里飛揚的細碎顆粒。病毒依附在比其碩大幾倍的飛沫上,被感染者呼吸到帶有病毒的飛沫,病毒就進入身體。

「所以我們戴口罩能濾過飛沫,就起到了隔絕病毒的作用。」吳昌歸提醒,卸口罩時不要摸口罩外部,以免接觸到病毒。

《回到現場》探訪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新型肺炎隔離病房,護士身著隔離服工作。視頻截圖 視頻/新京報記者 馬駿 趙志遠

另一種我們不熟悉的傳播介質,可能比飛沫更危險。

吳昌歸解釋,人類呼出的水分以氣體形式瀰漫在空氣中,這些霧化的物質就叫「氣溶膠」。其顆粒比飛沫還要小得多,可能直接進入醫護人員的呼吸道,導致病毒傳播。

東南大學錢華等人的研究顯示,近十多年, 多次爆發的呼吸道傳染病,反覆說明,病人呼出的微生物氣溶膠包含大量攜帶病原體的飛沫和飛沫核, 是呼吸道傳染病傳播的重要載體。

不過,北京市疾控中心北京全球健康中心辦公室主任研究員楊鵬表示,此次疫情中,病毒能否通過氣溶膠傳播,需要進一步調查和研究。根據以往冠狀病毒的特點,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是主要的傳播形式。

不管傳播途徑如何,得到公認的是,一線醫務人員是高風險群體,氣管插管、氣管切開等臨床治療手段,都屬於高風險操作。北京地壇醫院感染病急診科主任王凌航認為,醫務人員的抵抗力和常人無異,而冬春季除了新型肺炎,還疊加流感流行,這意味著較大的防控壓力。

吳昌歸認為,對於傳染性肺炎,醫務人員的感染風險顯然大大高於普通人。「普通人接觸到的是可能被傳染肺炎病毒的環境,而醫務人員直接面對肺炎病人,無論接觸的是疑似病患還是確診病患,感染風險都要高於普通人。」

「確實存在薄弱環節」

「看到醫務人員感染的病例,我們也感到很痛心,醫務人員確實是一個高風險的職業。」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負責人焦雅輝說。

王廣發也很好奇自己是什麼時候感染的病毒。在武漢工作期間,明明在醫院時已經全程戴了N95口罩,甚至防濺屏,幾乎「全副武裝」。

他回想到,回京前2天去發熱門診和臨時隔離病房時,沒有配備防護眼鏡。病毒也許就是趁著這個時間進入他的眼結膜。

1月22日舉行的國新辦發布會上,焦雅輝表示,出現醫務人員感染案例,為人傳人提供了證據。另一方面,也暴露出醫療機構在醫院感染防控方面,確實還存在著一些薄弱環節。

焦雅輝解釋,這與對病毒的危害和傳播的認識,一開始沒有達到這麼高的等級有關。「我們對疾病的發展規律是逐漸認識的,這個疾病有發展和變化的過程,在早期和現在有不同特點,所以防護和醫院感染控制措施也要進行相應調整。」

SARS時期也曾經歷這一過程。

廣東藥學院公共衛生學院、中國疾控中心與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等單位聯合開展的一項研究顯示,第一次接觸SARS患者時沒有使用防護服、口罩、眼罩和手套的工作人員, 感染SARS的危險,明顯高於使用防護用具的人員。

當年的疫情中,醫務人員感染病毒的有一個明顯變化曲線——大部分被感染的醫務人員在2003年2月份確診,3月份以後迅速減少。這是因為,疫情爆發後,醫務人員加強了個人防護,政府部門也提出了綜合預防控制措施。

「個人防護意識的建立和防護措施的到位,是降低感染的一個重要方面。」這項研究指出。

採取更嚴格的防控措施

央視記者近日探訪武漢金銀潭醫院的重症監護隔離病房發現,醫護人員要穿上隔離服、鞋套,戴上手套、口罩,進入病房要戴上N95口罩。進入重症病房前,醫務人員要先後經過風淋通道、紫外線消毒區消毒。

「通常情況下,發熱門診要進行標準預防,為醫護佩戴外科口罩。一旦接診疑似病例,醫療機構應升級防護等級,包括佩戴N95口罩、防護服、面屏等。」楊鵬介紹。

《回到現場》探訪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新型肺炎隔離病房,護士身著隔離服工作。視頻截圖 視頻/新京報記者 馬駿 趙志遠

外科口罩可預防飛沫傳播,N95口罩氣密性更強,可預防氣溶膠傳播。

焦雅輝介紹,目前國家衛健委已經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方面,修訂和完善醫務人員個人防護標準和規範;另一方面,提出了更加嚴格的醫院感染防控措施。完善這些技術方案之後,還要對全國的醫務人員進行培訓。

吳昌歸認為,從2003年防治SARS至今,17年過去,對醫務人員的防護措施已經比較完備。「實際上,防護措施不需要很複雜,但再好的防護水平,也不可能把醫護人員與患者完全隔絕,感染的風險不可能降低到零。」

「這次醫務人員感染的出現也提示我們,不僅是在和病人感染相關的科室,在其他非感染相關的科室也要高度警惕醫院感染防控和病人的早期發現。」焦雅輝說。國家衛健委將進一步採取更嚴格的防控措施,保障患者的救治,同時也保護醫務人員的個人防護和安全。

不過,在市面上口罩遭到瘋搶的應急時期,醫院內部也同樣面臨困境。有醫生告訴新京報記者,N95口罩物資緊張,並不能覆蓋全員,目前主要只供應急診科、呼吸科等主要科室。

記者探訪北京協和醫院時也發現,該院急診、發熱門診醫護人員佩戴N95口罩,在門診大廳,則有不少醫護人員戴著普通外科口罩走動。

「並不只有急診、發熱門診、呼吸科能接觸患者。」該醫生指出,患者拍胸片、照CT時,檢查科室的大夫與其接觸,也有感染風險。

湖北的口罩存量也已「告急」。1月22日下午消息,由於本省只能生產醫用口罩800萬個,防護服200萬套,紅外測溫儀1200套,不能滿足全省防疫需要。湖北省擬向國家請求緊急支援,調撥醫用口罩4000萬個、防護服500萬套、紅外測溫儀5000套。

新京報記者 倪偉 戴軒 許雯 吳為 李玉坤

編輯 張暢 丁天 校對 李世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