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乾貨:經典教材《社會心理學》筆記整理Part5應用

懵懂君 發佈 2020-01-02T19:13:08+00:00

前四部分筆記見:純乾貨:經典教材《社會心理學》筆記整理Part1純乾貨:經典教材《社會心理學》筆記整理Part2社會影響純乾貨:經典教材《社會心理學》筆記整理Part3偏見與親密關係純乾貨:經典教材《社會心理學》筆記整理Part4衝突與和解這部分的主要內容是應用,包括臨床、司法和

社會心理學是由統計、調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這本書被美國700多所大學或學院的心理系所採用,是這一領域的主導教材,已經成為評價其他教材的標準。

前四部分筆記見:

這部分的主要內容是應用,包括臨床、司法和可持續發展。

社會心理學在臨床領域中的應用

1、什麼導致了臨床診斷的偏差

一直以來,心理問題的診斷都很主觀,比如「羅森漢」假病人實驗。(發過這個微頭條)

(1)相關錯覺只要相信就能看見。指出別人的漏洞,比發覺自己的錯誤要容易的多。

(2)事後聰明與過分自信

(3)自我證實的判斷

你腦子裡想的是什麼,你就會去尋找什麼。你將會得到你期盼的結果。——羅伯特·白朗寧

(4)臨床預測沒有統計預測可靠。

2、伴隨行為問題的認知過程是什麼?

(1)抑鬱

*抑鬱現實主義(depressive realism):悲觀而明智效應。

普通人往往誇大自己的能力和受歡迎程度。抑鬱的人卻不這樣。 抑鬱者思維方式的基礎是他們對責任的歸因。抑鬱者比正常人更多地表現出消極的解釋風格(explanatory style)。這種消極的、過度泛化的、自我責備的思維,是一種無助感的體現。

*負性思維和抑鬱心境的惡性循環

抑鬱的心境會影響行為。

有抑鬱傾向的人對不良事件的反應總是自我關注的反思和自責。

在那些重視關係和睦與合作的非西方郭佳麗,嚴重的抑鬱沒有那麼普遍,人們也較少將個人失敗與負疚感和自責聯繫在一起。例如在日本,抑鬱者更容易報告他們因為使家人或合作夥伴失望而感到羞愧。

(2)孤獨

*感到孤獨和被排斥

*消極地知覺他人:自我挫敗的社會認知和行為的噁心循環中。

(3)焦慮

*懷疑我們在社會情境中的能力

當我們想給他人留下好印象、但又懷疑自己能否做到的時候,我們就會感到焦慮。

*過分個人化的情境:害羞

*樂觀與健康

對不好的事情的悲觀的歸因風格,使發生疾病的可能性更大。

3、社會心理治療的方法

(1)通過外顯行為引發內在變化

當選擇與個人責任感和較高的努力程度結合的時候,影響會更大。

(2)打破惡性循環

*社會技能訓練;

*解釋風格療法

(3)對成功的內在歸因來維持變化:是自己的努力達到的;

(4)通過社會影響來治療:

「人們通常對於他們自己發現的道理,比由別人發現的更加確信不疑。」——哲學家帕斯卡爾《思想錄》

4、社會關係如何促進健康與幸福

(1)親密關係與健康

*傾訴與健康

*貧困、不平等與健康

(2)親密關係與幸福感

*友誼與幸福

十七世紀的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認為,和可以與之分享秘密的朋友交流有兩個作用:它將快樂變成兩倍,將不幸分成兩半。

*婚姻與幸福

相比那些單身或喪偶的人,尤其是那些離婚或者分居的人相比,已婚者報告感到更幸福,對生活的滿意度更高。 即使是控制了結婚前的個人幸福感之後,研究也發現了已婚者的抑鬱變少的趨勢。

幸福相關的知識點:

*持久的幸福並不來自「製造它」

*控制你的時間

*表現出幸福:行為改變態度

*尋找合適的工作和休閒方式,使得你的技能得以發揮:(flow 心流)

*參加運動

*保證足夠的睡眠

*優先考慮親密的人際關係

*關注自我之外的事物:幫助他人感覺良好

*記錄感恩日記

*照顧你的精神自我:信念

社會心理學在司法中的應用

1、目擊者的證詞可靠嗎?

*說服力:有目擊者似乎更有說服力

*眼見不為實時:一些人無論對與錯都習慣過於自信地表達自己

*誤導信息效應:記憶不准

*重述:讓人更相信回憶起來的事件

*對目擊者的反饋:目擊者的信心被反饋加強

*如何減少錯誤:認知面詢;

在少於10-12秒內做出辨認的目擊者,其準確率接近90%,需要長一點時間辨認的目擊者,準確率大體上只有50%。

2、影響陪審團判斷的其他因素

*被告的特徵:外表吸引力;

與陪審員的相似性;

*法官的指示;

3、什麼影響了個體陪審員

*陪審員的理解:構思出一個可以理解證據的故事;

*陪審員的個人特徵:支持死刑或者非常專斷的陪審員傾向於對特定被告定罪。

4、群體因素對陪審員的影響

*少數派影響

*群體極化

*寬大:參與商討的陪審員通常變得更加寬容。

*小型陪審團:12人比1人好,也比6人好。

社會心理學與可持續發展的未來:如何看待物質主義?

1、什麼是全球危機及如何應對?

(1)地球超負荷

*世界人口繼續增長

*經濟的增長刺激了消費的增加

(2)促進可持續發展的生活方式

*提高效率和生產力

*減少消費累進位的消費稅:並非對人們的收入,而是對人們的支出進行稅收。

2、什麼是社會心理學家嚴重的物質主義和財富?

(1)日漸盛行的物質主義

當人們感到不確定、不安全和貧困時,物質主義,及崇尚金錢和財富的觀念,會比較流行。

」美國夢「:生活、自由和購買快樂。

(2)財富與幸福感

*富裕國家的人民更快樂嗎?越富有,滿意度越高,但是超過一定的年收入,幸福感和收入就沒有關係了。

*富有的人們更快樂嗎?一旦生活變得充裕,在增加同樣多的錢時,它所能帶來的回報卻變得越來越小了。

*經濟增長是否可以提高民眾的信心?

財富帶來的滿意有一個「非常短暫的生命期」。

在過去40年中,我們快速增加的財富並沒有給我們帶來哪怕極小的主觀幸福感的增強。

(3)為什麼物質主義未能讓我們滿意?

越是為財富努力奮鬥的個體的幸福感可能越低。

那些轉而追求親密感,個人成長,和為社會事業而奮鬥的人會體驗到更高質量的生活。

那些擁有「雅皮士價值觀」(喜歡高收入和追求事業上的成功,以及很高的聲望,勝於希望有親密的朋友和穩固的婚姻關係)的人,在描述他們自己「相當」或者「非常」不快樂方面比他們以前的同學多一倍。 那些非常快樂的大學生往往具與「豐富而令人滿意的親密關係」而不是有較多的錢。

*適應水平現象(adaptation-level phenomenon):

成功與失敗、滿意與不滿意的情感都是相對於先前的狀態而言的,但人們會很快適應已有的成功。正當我們沉浸在某種成就所帶來的滿足感時,它會迅速消退,最終取代它的是一種冷漠和更高的努力程度。

*社會比較:向上社會比較(upward social comparison)

3、社會心理學如何有助於創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1)調整適應於社會比較向下社會比較(downward social comparison)

(2)後物質主義態度與行為

今天社會生活的兩大趨勢:一個是對更深入、更有意義的關係的追求,另一個是尋找精神的港灣。

(3)關於提高生活質量的研究

*親密、支持性的關係

*團體信仰

*積極的特質

*全神貫注(flow)

這本《社會心理學》雖然創作時間很早,但內容一直都未曾過時,我讀的是第八版,現在最新的版本是第11版。可以說是經久不衰。
筆記整理完畢(談不上原創,但包含了個人覺得比較核心的概念和擴展舉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