菸草依賴是一種慢性病,需要持久戰

人衛文化傳播 發佈 2020-01-06T23:14:13+00:00

世界衛生組織(WHO)比擬吸菸的危害甚於「非典」和海嘯。目前全世界吸菸人數約有13億,每年有490萬人死於菸草相關疾病,占總死亡構成的1/10,預計2030年該數目將升至1000萬,其中的700萬分布在發展中國家,占總死亡構成的1/6。

世界衛生組織(WHO)比擬吸菸的危害甚於「非典」和海嘯。目前全世界吸菸人數約有13億,每年有490萬人死於菸草相關疾病,占總死亡構成的1/10,預計2030年該數目將升至1000萬,其中的700萬分布在發展中國家,占總死亡構成的1/6。菸草相關死亡目前已占全球死因構成的第一位,到2025年其死亡總數將超過肺結核、瘧疾、生產和圍生期幷發症及愛滋病的總和。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菸草生產、消費和受害國,有3.5億菸民,每年死於菸草相關疾病的人數為100萬,超過因愛滋病、肺結核、交通事故以及自殺死亡人數的總和,占全部死亡人數的12%,預計2020年將上升至33%。如果目前吸菸狀況得不到有效控制,與此相關的死亡2025年將增至200萬,2050年將升至300萬,從現在到2050年將有1億中國人死於與菸草相關的疾病,其中一半將在35~60歲死亡,即損失20~25年的壽命。

中國目前共進行過三次關於吸菸的流行病學調查。第一次是1984年,翁心植敎授組織、領導了全國第一次吸菸的流行病學調查,開始了菸草控制的新局面,引起政府和人民群眾的廣泛重視;1996年,楊功煥敎授在全國30個省的145個疾病監測點的12萬多人群中,領導、開展了吸菸行為的流行病學調查,其結果受到國內、外學術界的好評;2002年,開展了全國第三次吸菸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當年我國15歲以上人群吸菸率為35.8%,其中男性和女性吸菸率分別為66.0%和3.1%。

捲菸煙霧中的有害成分

捲菸煙霧是由4000多種化合物組成的複雜混合物,由存在於氣相中的揮發物和存在於顆粒中的半揮發物及非揮發物組成,其中氣體占95%,如氮、氧、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及氫化氰類、揮發性亞硝胺、烴類、氨、揮發性硫化物、腈類、酚類、醛類等。另外5%為顆粒物,如煙焦油、尼古丁(菸鹼)等。在這些化合物中,尼古丁是引起成癮的物質,煙焦油、一氧化碳、氫氰酸、氨及芳香化合物等是主要的有毒物質,其中至少有69種為已知的致癌物。所有癌症死亡的原因,大約30%可歸因於菸草製品的使用。

吸菸與疾病的關係

1998年,劉伯齊、鈕式如、楊功煥敎授在我國分別組織領導了100萬死亡人群回顧性調查和25萬人群追蹤性調查。兩項調查均顯示,在吸菸致死疾病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占45%,肺癌占15%,食管癌、胃癌、肝癌、卒中、冠心病(CHD)和肺結核各占5%~8%。

吸菸是許多疾病的患病危險因素,菸草幾乎可以損害人體的所有器官,諸如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生殖系統、內分泌腺和皮膚等。與吸菸相關的疾病及病變包括高血壓、CHD、卒中、消化性潰瘍、癌症(肺、唇、口、鼻、咽、喉、食管、胃、肝、腎、膀胱、胰腺和子宮頸)、COPD、哮喘、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陽痿、主動脈瘤、周圍血管病、粒細胞性白血病、肺炎、白內障、克羅恩病、髖關節骨折、牙周病等。吸菸量越大、煙齡越長和開始吸菸的年齡越早,吸菸相關疾病和死亡的風險越大。由於吸菸造成的健康損害具有長期滯後性的特點,吸菸10年、20年甚至更長時間後相關疾病才能出現,所以在疾病出現之前,吸菸者往往認識不到吸菸的危害。

戒菸的益處———戒比不戒好,早戒比晩戒好

任何年齡段戒菸都有好處。30歲以前戒菸,能使肺癌的風險減少90%。戒菸5年後,由於吸菸所致的口腔和食管腫瘤風險將減少一半。戒菸後心臟病風險的降低更為迅速,戒菸1年內由吸菸所致的死亡就可以減少一半,15年內絶對風險與從未吸菸者類似。吸菸使肺功能隨年齡的增加而降低速度加快,戒菸能輕度升高肺功能,逆轉肺功能降低的速度。無論何時戒菸,戒菸者的壽命都將長於持續吸菸者。一項對英國男醫生進行的為期50年前瞻隨訪隊列硏究發現,吸菸者與不吸菸者相比,平均早死亡約10年,60、50、40或30歲時戒菸分別可贏得約3、6、9或10年的預期壽命。

所謂「戒菸不戒好,早戒比晩戒好」,是指早戒者比晩戒者可增加更多的壽命年數,而戒菸增加的壽命年數都是「健康的生命年數」。另外,戒菸者與繼續吸菸者相比,在他們的生命中更少地患有疾病和殘疾。

菸草依賴是一種慢性病

WHO已將菸草依賴作為一種疾病列入國際疾病分類(ICD-10,F17.2),確認菸草是目前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菸草依賴,又稱尼古丁依賴,特點為無法克制的尼古丁覓求衝動以及強迫性地、連續地使用尼古丁,以體驗其帶來的欣快感和愉悅感,幷避免可能產生的戒斷症狀。吸菸成癮的實質就是尼古丁依賴。

尼古丁是於1828年首次從菸草中提取出的一種生物鹼,原來被認為是菸草中特有的化學成分,近來硏究發現,某些植物尤其是茄科植物體內也可以合成尼古丁。尼古丁極易由口腔、胃腸、呼吸道黏膜吸收。吸入的尼古丁90%在肺部吸收,其中1/4在幾秒鐘內即進入大腦。尼古丁對人體最顯著的作用是對交感神經的影響,可引起呼吸興奮、血壓升高;可使吸菸者自覺喜悅、敏捷、腦力增強、焦慮減輕和食慾抑制。大劑量尼古丁可對自主神經、骨骼肌運動終板膽鹼能受體及中樞神經系統產生抑制作用,導致呼吸肌麻痹、意識障礙等。長期吸入可導致機體活力下降,記憶力減退,工作效率低下,甚至造成多種器官受累的綜合病變。尼古丁的最大危害就在於成癮性,吸菸者一旦成癮,每30~40分鐘就需要吸一支煙,以維持大腦尼古丁穩定水平,當達不到這一水平時,吸菸者就會感到煩躁、不適、噁心、頭痛幷渴望補充尼古丁,感覺似乎與鴉片毒品無異。

尼古丁依賴具有藥物成癮的全部特徵。WHO專家委員會將藥物成癮正式定義為:「由於反覆使用某種藥物所引起的一種周期性或慢性中毒狀態」,具有以下特徵:

(1)有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強制性地驅使人們使用該藥物,幷不擇手段地去獲得它。

(2)有加大劑量的趨勢。

(3)對該藥的效應產生精神依賴幷一般都產生軀體依賴。

(4)對個人和社會都產生危害。

所謂軀體依賴,又稱生理依賴,即反覆使用依賴特性藥物,一旦停止用藥,會發生一系列具有特徵性的、令人難以忍受的症狀與體徵。吸菸者戒菸後出現煩躁不安、易怒、焦慮、情緒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心率降低、食慾增加等均為停止吸菸後的戒斷症狀。精神依賴,又稱心理依賴,俗稱「心癮」,表現為對藥物的強烈渴求。用藥後出現欣快感和鬆弛寧靜感,可以滿足心理需要,但停藥後則產生難以忍受的痛苦和折磨,只得繼續使用藥物。

菸草依賴是一種明確界定的神經精神性疾病,從菸草中反覆攝取尼古丁會導致大腦的神經通路發生變化,從而在戒菸時產生強烈的吸菸慾望,這種慾望會削弱甚至摧毀戒菸的決心。菸草依賴的確切機制尙不清楚,但有證據顯示,這可能與α4β2尼古丁乙醯膽鹼受體上調和多巴胺能通路發生功能性改變有關。

菸草依賴的原因與社會環境、心理因素和遺傳因素有著密切的關係,而且互為因果。社會因素方面:菸草製作成捲菸以後,便成為一種容易獲得的消費品。由於菸草價格便宜,隨著經濟收入的增加,人們可獲得性進一步提高,成為菸草濫用的重要原因。家庭中父母的行為往往是子女模仿的目標,硏究表明,生活在父母吸菸家庭中的孩子,長大後吸菸率高於不吸菸家庭的子女。同伴影響和社會壓力,使缺乏自信和生活能力的靑少年容易成為吸菸者,把吸菸和獨立使用成癮物質當作成熟的標誌;吸毒者多數也是在同伴的影響下,開始從吸菸走上吸毒道路。心理因素方面:Eysenck的硏究發現,吸菸者外向性格居多,且外向程度與吸菸量成正比。我國的另一項硏究也發現,有神經質傾向的個體吸菸率較高。另外,菸草依賴還與遺傳因素有關,吸菸開始、持續、依賴、吸菸量以及戒菸行為均受遺傳因素的影響。

菸草依賴是一種慢性高復發性疾病。只有少數吸菸者第一次戒菸時完全戒掉,大多數吸菸者均有戒菸後復吸的經歷,需要多次嘗試才能最終戒菸。菸草依賴的治療是一個長期過程,需要持續進行,在這個過程中應強調心理支持和建議的重要性。醫生要幫助每個吸菸者朝著戒掉最後一支煙的目標努力,每次至少解決吸菸者戒菸過程中的一點問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