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一位名垂千古的改革家

畢竟是書生 發佈 2020-01-05T07:37:23+00:00

在古代中國歷史上,在推動歷史發展進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變法改革有很多。而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不可忽視的一次名垂千古的改革。北魏孝文帝從公元316年西晉滅亡以後,古代中國即陷入長期的分裂割據時期。北方遊牧民族內遷至中原地區以後,先後建立若干個少數民族政權。

在古代中國歷史上,在推動歷史發展進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變法改革有很多。而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不可忽視的一次名垂千古的改革。



從公元316年西晉滅亡以後,古代中國即陷入長期的分裂割據時期。北方遊牧民族內遷至中原地區以後,先後建立若干個少數民族政權。其中,公元386年,鮮卑族人拓跋珪建立了北魏政權,公元439年,北魏統一北方,中國歷史進入了南北朝時期。與北魏形成對峙局面的南方政權是劉宋政權,劉宋政權是一個實行君主專制的政權。而北魏在改革之前,仍然保留舊的鮮卑族的習俗文化,仍只能算是一個奴隸制的政權國家。一個奴隸制的政權,統治著中國的北方地區,其落後的文化制度,與中原地區漢族先進文化存在嚴重的矛盾衝突,要想實現北方地區的穩定,並不容易。



究竟是強迫被統治的民族接受鮮卑文化還是統治者主動拋棄自身落後的習俗文化而去接受中原地區的先進文化呢?北魏孝文帝選擇了後者。作為北魏政權的統治者,孝文帝5歲即位,在不能親政的階段,漢族人馮太后對孝文帝的薰陶影響較大,使孝文帝從小便接觸了中原地區的文化。馮太后對於推動改革有著重要推動作用。等到孝文帝長大親政以後,由於感受到其鮮卑族文化習俗的落後,其開始大力推行「漢化」改革,努力學習中原地區的先進文化。北魏政權的都城在平城,平城地處北方,距離中原地區較遠,鮮卑守舊勢力強大。為了推進改革,減少阻力,孝文帝決定遷都「洛陽」,走出了其改革的重要一步。接著,孝文帝推行一系列漢化措施:寫漢字、說漢話、穿漢服、改漢姓、與漢族聯姻等等。



孝文帝改革為何偉大?正是在於他具有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而沒有局限於眼前的利益。當南朝的政權實行君主專制的時候,北朝的北魏政權在改革之前只能算是一個落後的奴隸制國家,其政權的性質遠遠落後於當時的時代潮流。北魏政權統治下的中原地區,生活著不同民族的人民,如何實現民族交融,維護社會的穩定,需要北魏政權拿出相應的舉措。為了順應時代潮流,需要通過改革實現封建化;為了在實現民族交融方面取得突破,促進各民族共同發展,實現社會的繁榮穩定,需要北魏政權統治者鮮卑族率先做出表率,拿出向其他民族學習的誠意,積極主動的學習中原地區的先進文化,為各民族間的相互學習起到了一個很好的示範作用。



孝文帝改革是一個封建化和漢化的過程,通過改革,使北魏政權也和南方政權一樣,推行封建的政治制度和儒家文化,與時代的發展相契合。也是得益於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推動了北方地區的民族大交融。在生產生活上,各族人民相互學習,在思想文化上,少數民族學習漢語等儒家文化,漢族學習少數民族樂舞。在民族心理上,民族之間的隔閡與偏見逐漸減少了。各民族的和諧共處,既有利於北魏的統治,也為古代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孝文帝是一個有魄力有寬廣胸襟的改革家、政治家。他力排眾議,決心漢化,不是為了一己私利,而是為了未來的長遠發展。他為民族交融所作出的貢獻,將永載史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