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旅國境之南/晴耕雨讀敬字亭 展客家古風情

欣新聞 發佈 2013-01-14T17:31:28+00:00

圖說:外觀牆面是以酒甕排列成的陶甕牆。(記者楊淑伶攝)欣傳媒 | 記者楊淑伶/專題報導寧靜純樸南部的屏東客家村落,「晴耕雨讀、勤儉持家」是客家人對於生活的標準態度,走在街道巷弄裡,隨處可見「敬字亭」的林立,有人稱他為「惜字亭」、「聖蹟亭」、

圖說:外觀牆面是以酒甕排列成的陶甕牆。(記者楊淑伶攝)

欣傳媒 | 記者楊淑伶/專題報導

寧靜純樸南部的屏東客家村落,「晴耕雨讀、勤儉持家」是客家人對於生活的標準態度,走在街道巷弄裡,隨處可見「敬字亭」的林立,有人稱他為「惜字亭」、「聖蹟亭」、「字紙亭」,外觀看起來類似寺廟焚燒金紙的爐亭,但其真正意義代表的是敬字、惜紙的象徵,由於紙張,文字均得來不易,在拾起字紙至敬字亭焚化同時,除了感念古聖造紙、創字,造福炎黃子孫的美意,也展現了客家村落的優良傳統。


勉勵勤學上進 敬重讀書文化
位於屏東縣佳冬鄉的敬字亭,寶塔式建築,以座南朝北、四層六角形格局為主,通常上層供奉著造字紙的倉頡先生、文昌帝君以及文魁星君的神位,而下層則是供燃燒字紙的地方;客家人表現在讀書上的民間信仰,不僅特別重視教育古訓,加上客家族群也很崇敬古聖先賢、忠臣孝子,因此對於後代子孫的教育格外關注,而敬字亭的設立,同時也在勉勵後代子孫勤學上進,期盼能達到文風鼎盛,普遍教育的傳承。


客家人珍惜文字,尊重有知識的讀書人、敬重文明,一直廣為歷代相傳的古風,因此長輩總是會叮嚀晚輩,對寫有文字的紙張態度必須謹慎,不可踐踏或隨意丟棄,就連使用過的字紙,也不能隨便丟棄,甚至還可以特別收集起來,等到每個月的初一、十五,再拿到村裡面的敬字亭裡面焚化,藉以代表傳達對文字的敬意。


步月樓藏書閣 酒甕排列陶甕牆
建築設計就如同歷史,是由許多深度、廣度的文化背景、社會脈絡所交織而成,過去的時光背景故事,在歲月時空裡相交、相集、相知、相惜,流傳了百年來的台灣史;屏東縣佳冬鄉的「步月樓」,在早期也是文人墨客聚集地方,散發著濃濃的客庄情懷。


位於蕭家古宅南側的步月樓,當年因為前有護城河,夜間河中有月而得名,外觀牆面是以酒甕排列成的陶甕牆,象徵著蕭家釀酒起家的背景,原本是蕭家古厝的藏書閣,經典雅緻的小小書房,同時也是文人雅士聚集棋琴書畫的地方。


被列為三級古蹟的步月樓,光緒21年(1895年)發生六堆史上著名的步月樓戰役,當年日軍進攻南台灣,自枋寮登陸而侵入佳冬,六堆客家人不願屈服日本人統治,蕭家祖先蕭光明率領眾人抵抗,激戰期間退守至步月樓,因此,至今仍可在步月樓牆壁見到彈孔,訴說著六堆先民抗日的英勇精神。


更多建築旅遊資訊,請上【建築行腳】專輯
http://www.xinmedia.com/n/featurestory_list.aspx?collectionid=111

原文網址:http://www.xinmedia.com/n/news_article.aspx?newsid=220590&type=0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