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林郭勒市博物館進行在線文物展覽

通遼旅遊 發佈 2020-02-05T01:27:23+00:00

在廣大市民響應號召,共抗疫情的非常時期,霍林郭勒市博物館貫徹上級指示精神,開通線上文物展覽,豐富廣大市民在疫情防控期間的精神文化生活,使廣大市民能夠足不出戶參觀博物館。

在廣大市民響應號召,共抗疫情的非常時期,霍林郭勒市博物館貫徹上級指示精神,開通線上文物展覽,豐富廣大市民在疫情防控期間的精神文化生活,使廣大市民能夠足不出戶參觀博物館。

本次在線展覽將會帶您逐步走進霍林郭勒的歷史文化長河中。


霍林郭勒市博物館始建於2015年,2018年12月18日正式免費對外開放。場館面積七千平方米,共設有五個展廳,分別為工業展廳、城市發展展廳、歷史文化展廳三個常駐展廳以及黨員教育館和蒙古族文物展廳兩個臨時展廳,是一座集工業展品、動植物化石、陶瓷、青銅器、黨建文獻資料、蒙古族文物等藏品於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


玉豬龍

年代:新石器時代 質地:玉

青玉雕琢而成,肥首大耳,圓睛,吻部前突,體蜷曲如環,扁圓厚重,背部有一穿孔,是紅山文化玉器中的精品,具有極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玉豬龍皆出土於墓葬中,且佩戴在墓主人胸前,是社會地位、等級、權力的象徵。早在距今8000年前的興隆窪文化時期,就已出現了龍神崇拜,到了紅山文化時期,崇龍已成為十分熾熱的社會風習。玉豬龍是紅山先民為中華民族龍文化創造工程所作的獨特貢獻。


石刀

年代:新石器時代 質地:石

在夏家店下層文化中,石器仍然是主要的農業和漁獵生產工具,磨製的石鏟、石刀和打制的石鋤在當時的農業生產中繼續發揮著它的應有作用。有孔石斧、石鉞成為夏家店下層文化石器中的新寵。它製作精緻,石質優良,多隨葬在成年男性墓葬中,表明有些石器正逐漸脫離它的實用性而轉化成一種身份和權力的象徵。


灰陶鬲

時代:夏—商早期 質地:陶

夏家店下層文化制陶業是在紅山文化制陶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受中原龍山文化制陶工藝的影響,制陶技術更趨成熟,其中黑色陶器居多,亦有少數灰褐色陶器。這些陶器做工精細,燒制火候高,而磨壓光滑的器表給人一種質地堅實的感覺。陶鬲等三足器是當時的典型器物,是廣泛使用的炊具,反映出距今3500年至4000年前,夏家店下層文化的先民們在追求陶器實用性的同時所擁有的一種審美情趣。


玉 玦

年代:新石器時代 質地:玉

玉質,圓形,沁色渾厚,有內厚外薄一缺口,通體磨光。關於玉玦的用途,學界看法不一,主要有四種:一是作為佩飾,因出土時都在死者頭部;二是作為兩人之間斷絕關係憑證;三是象徵佩戴者凡事果敢決斷;四是作為刑罰的標誌,罪犯指定某地服刑,永遠不許返回。


泥塑頭像

年代:夏家店文化 質地:泥

此為紅山文化泥塑頭像。目前為止,紅山文化已發現30餘件雕像,有泥塑和陶塑的,也有石雕和玉雕的,形體大小不等。這些都是紅山先民祭拜的對象,可能是他們崇拜的祖先、神或與神溝通的巫者形象。


銅鎏金耳墜

年代:遼 質地:銅

銅鎏金耳墜為綿羊造型,「鉤」為羊尾的延伸。據東漢許慎所著《說文》:「羊,祥也。」由於「羊」「祥」同義,「吉羊」即「吉祥」。

這是遼代早期的裝飾品,其特點是為仿生形態,如內蒙古克什克騰旗第二八一號遼墓就曾出土獸形金耳墜、金龜飾,其寓意是象徵吉祥如意,驅魔祛邪。


透雕玉鹿

年代:遼 質地:玉

青玉質,橢圓形,正面微呈弧凸,採用多層鏤空透雕和陰刻紋線工藝結合琢成,主體圖案為兩隻笨拙的鹿揚首站立。鹿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神秘的也是最神聖的動物,不僅是長壽的象徵,也是權力的象徵。《史記》載「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這裡的鹿,代表著極高的政權,因此有「逐鹿中原」之成語。


三彩粉盒

年代:遼 質地:瓷

蓮花造型,黃、綠、褐三色釉細膩溫厚。此盒為實用器,為契丹貴族婦女盛裝化妝撲粉的器皿。遼三彩屬低溫彩色釉陶製品,多用黃、綠、褐三色釉,且繼承了唐三彩的傳統技法,但遼三彩和唐三彩有明顯的區別:胎土不同,唐三彩中有藍色,遼三彩中沒有;遼三彩的施釉沒有交融感,釉面缺少唐三彩斑駁華麗的感覺。


綠釉瓷豬

年代:遼 質地:瓷

瓷質,外施綠釉,形象憨態可掬。中國養豬歷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到了商、周,養豬業遍及各家庭,豬成為祭祀中的重要祭品,並出現了豬形銅尊等器物,戰國時期,豬作為家庭財富的象徵,深受人們的喜愛,其形象出現在酒具中。魏晉南北朝時期,為了讓生前象徵著富足和地位的豬,死後也能陪著自己,一些人死後會把玉豬握在手中。唐代,豬同樣是農耕民族的財富的象徵,出現了唐三彩豬。之後,歷代對豬都情有獨鍾。作為十二生肖之一的豬,代表了中國人民勤勞質樸、不好爭論、為人勇敢、待人誠實的美好品質。


青花龍紋玉壺春瓶

年代:元 質地:瓷

敞口,細長頸,圓腹,圈足外撇。通體施青白釉,釉色白中泛青,釉下繪青花圖案。口沿上繪卷草紋,腹部上主體花紋為一條騰雲駕霧的飛龍,氣貫長虹。

縱觀我國陶瓷發展史,成熟的青花瓷出現在元代,一經問世便以鮮明的視覺效果,大氣的繪畫風格,精細的工藝技法和高超的藝術水準,將青花瓷推上世界陶瓷製造業的頂峰,並為後世青花瓷繁榮和長盛不衰奠定了基礎。此件龍紋玉壺春瓶造型優美,做工精良。釉面溫潤如玉,典雅柔和。蘇麻離青鈷料色澤艷麗,靛藍沉穩。龍紋靈動飄逸,彰顯霸氣。特別是器物下部暗刻蓮瓣紋,在元青花系列瓷器中十分少見。可以說,此件玉壺春瓶堪稱元代青花瓷中的精品,具有極高的收藏、研究和展覽價值。


龍泉窯高足杯

年代:元 質地:瓷

口微外撇,下承竹節形高圈足,胎質細膩,通體施青釉,釉色蒼翠。龍泉窯因其主要產區在浙江省龍泉市而得名。它開創於三國兩晉,結束於清代,以燒制青瓷而聞名。進入元代,龍泉青瓷在前代的基礎上繼續得到發展,加上元代統治者繼續奉行對外貿易政策,使龍泉青瓷生產規模在元代繼續擴大,窯址和產品的數量都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產品品種增多,風格多樣化,遠銷世界各地。


龍泉香爐

年代:元 質地:瓷

敞口、圈足。胎質細膩,通體施青釉,釉色蒼翠。龍泉窯始於三國兩晉,盛於南宋和元,而衰於明,終於清代康熙年間,有近800年的燒瓷史。龍泉窯以燒制青瓷而聞名,在北宋早期以前的產品風格受越窯、甌窯、婺州窯的影響,特徵與三窯的產品相似。胎質較粗,胎體較厚,釉色淡青,釉層稍薄。北宋中晚期是龍泉發展的重要時期,並開始形成自己的風格。進入元代,窯址和產品的數量都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產品品種增多,風格多樣化,遠銷世界各地。


青白釉香薰爐

年代:元 質地:瓷

香薰爐為球形,平底。熏爐蓋上布滿圓形鏤孔,為插香之用。通體施青白色釉,釉色瑩潤如玉。器型美觀墩實,為實用器。

青白釉是一種白中泛青、青中帶白的介於青瓷和白瓷之間的釉色,如同淺淺的湖水,晶瑩如玉,所以人稱假玉器。因其瓷質薄而細膩,青色隱約、內外可見,所以又稱為影青或隱青、映青、印青等。


白釉鐵鏽花梅瓶

年代:元 質地:瓷

小平口出沿,短直頸,豐肩,腹以下漸收斂。肩部繪鐵鏽花,通體施白釉,釉面晶瑩溫潤,釉層勻凈。梅瓶也稱「經瓶」,最早出現於唐代,宋遼時期較為流行,並且出現了許多新品種。梅瓶既是酒器,也是一件令人愛不釋手的觀賞品。


萬曆青花五彩八仙人物瓶

年代:明 質地:瓷

盤口,直頸,鼓腹,圈足,主題圖案為八仙人物故事。瓶身以五彩繪「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典故,八仙人物繪畫粗曠豪邁,點染得法,隨意中見精緻。萬曆五彩可謂中國瓷類一代名品,因其釉下青花濃艷嬌翠(回青料),釉上五彩濃麗奪目而相得益彰。五彩瓷器,以紅、黃、綠、藍、紫等五色彩料為基本色調,依據紋飾的需要施於瓷器釉上,故其為釉上彩。它需要二次入爐經過800左右攝氏度焙燒而成。青花五彩盛於明嘉靖、萬曆時期,崇禎時期達到巔峰。


淺絳彩詩文人物方瓶

時代:民國 質地:瓷

四方造型,肩部有鋪首,繪人物故事圖案並由蔣玉卿題寫詩文。

淺絳彩瓷是清末景德鎮窯創燒的釉上彩新品,集詩、書、畫於瓷器一身。清末民國初年,淺絳瓷彩畫名師輩出,使瓷器繪畫呈現出全新面貌並達到了空前的高度

蔣玉卿名龍華,安徽歙縣人,是淺絳彩瓷的知名畫家。他的署名繪畫,見於光緒四年到三十一年之間,他的題款代筆,見於光緒六年到宣統元年之間。蔣玉卿受王羲之影響,崇拜蘭亭序,其書法由行草過度到行楷,筆力深厚。


來源:霍林郭勒市博物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