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式家具的功能與造型

明清家具研習社 發佈 2020-02-06T14:22:57+00:00

今天「學海遺珍」專欄刊載的是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中國傳統家具學者陳增弼先生的文章《明式家具的功能與造型》,原文載《文物》雜誌1981年第3期。

今天「學海遺珍」專欄刊載的是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中國傳統家具學者陳增弼先生的文章《明式家具的功能與造型》,原文載《文物》雜誌1981年第3期。

明式家具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概括地說是:功能合理,結構科學,工藝先進,構造精絕,品類齊備,造型優美。本文僅就明式家具的功能合理、造型優美兩方面,談些粗淺的看法,就正於專家學者。

功能合理

一件家具的製造,首先要滿足人們生活中某種使用要求,適應使用要求確定結構,在此基礎上考慮儘量完美的造型式樣。

使用功能是每一件家具設計製作的基本控制因素。當然一件成熟的家具,可能由於高超的設計和精到的製作,功能和形式達到完美的諧和,具有很高的藝術水平,被當作一件工藝品或文物而收藏,而鑑賞。

但是最完美的家具畢竟首先是生活實用器物而不是純工藝品,也就是說功能實用性是一切家具的基本屬性,當然也應當是明式家具的基本屬性。

因此今天研究它們的時候,也應當以此作為評價其優劣的基本尺度。否則,離開了這一尺度,把它們作為單純的藝術品進行品評,可能流於空泛而令人不得要領。


No.1

注重人體尺度

明式家具品類齊全,數量繁多,其中有粗細之分、文野之別。但是作為一個時代的家具來加以考察,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非常注意使用功能

可以看到,各種明式家具的尺寸,用今天的設計眼光來看,不少也是很科學的。一些關鍵部位的尺寸,是根據人體尺度,經過認真推敲,仔細確定的。

當人們使用這些家具時,能感到舒適、愜意。明式家具的這一突出成就,是我國家具設計製作上的優良傳統和寶貴經驗。

舉黃花梨靠背椅為例。

楊耀先生早年對此椅作過測繪,尺寸見附表。我們從表中可以看到,此椅各項尺寸與現代椅子幾乎完全一樣。這反映出明式家具在確定各種關鍵尺寸時就是以人體尺度作為依據的。

明椅的靠背傾角和曲線同樣體現了科學的設計。

椅子靠背應有適宜的背傾角和曲線,在今天看來是很平常的,但從家具發展史上考察,則可以看到,根據人體特點設計椅類家具靠背的背傾角和曲線,是明代匠師的一大創造。

人體脊柱的側面,在自然狀態時呈「S」形。明代匠師根據這一特點,將靠背作為與脊柱相適應的「S」形曲線;並根據人體休息時的必要後傾度,使靠背具有近於100度的背傾角。

這樣處理的結果,人坐在椅上,後背與椅子靠背有較大的接觸面,韌帶和肌肉就得到充分的休息,因而產生舒適之感。

唐、宋時代的椅子,靠背平直,沒有曲線。清代不少椅子如太師椅、花籃式椅、屏背式椅,靠背也是平直沒有曲線,而且大多數靠背垂直於座面(也就是背傾角為90度),使用起來很不舒適。

相比之下,不能不看到明式椅子靠背設計上創造性的可貴。

對椅座的處理同樣直接影響使用椅子的舒適程度。

明式椅子座面多採用上藤下棕的雙層屜子做法,這樣使座面具有一定的彈性,人坐上時略有下沉,上身的重量集中於坐骨骨節,形成良好的壓力分布狀況,因而久坐不易感到疲乏。

在沒有彈簧的時代,匠師們根據人體的需要選擇合適的材料製成這樣的椅子座面,也是難能可貴的(前面圖三)。


No.2

微細設計原理

所謂「微細設計原理」,就是對家具的各種微小尺寸和與人體接觸的任何線、面部件,都給予充分的注意和恰如其分處理。

家具與人的關係,遠比建築與人的關係密切。在許多情況下,人體要與家具接觸;坐具往往把人體包圍起來,接觸的地方就更多。家具給人的觸覺舒適度,對使用者的心理有很大的影響。

明代的家具匠師面對這一問題,從設計和製作原則的高度給予注意。反映在大量傳世的明式家具上,凡是與人體接觸的部位、杆件、構件、線角、銅什件等,都做得含蓄、圓潤,而不是銳棱勁起、鋒芒畢露。

這樣,看上去悅目和富於情趣,觸及時感到柔婉滑潤,心情自然也舒展輕快。舉黃花梨扶手椅為例。

此椅座寬560、座深435、座高445、總高940毫米。椅的搭腦、靠背、扶手、座屜邊沿等處都作得圓潤細柔,使用時通過細部觸覺的舒適必然使人感到家具設計的完美和周到。

這樣的實例是很多的。明式家具表現出來的這種圓潤特徵,有造型美學方面的因素,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家具微細設計原理所獲得的理想後果。

我們有理由認為,明代優秀的家具匠師,在長期勞動實踐中已經實際上應用了人體工程學方面的知識,因而使明式家具功能合理,使用舒適。這正是明式家具其他成就得以成立的重要基礎。

造型優美

一件優秀的家具之所以能被人們喜愛和欣賞,是由於它適用、結實以及由此表現出來的最恰當的形式,也就是說,是由於適用、經濟、美觀三者的統一。

明式家具的優美造型,表現為:美好的比例,變化中求統一,曲線富於彈性,雕飾繁簡相宜,金屬飾件的功能與裝飾效果的一致,髹飾的民族特色等。

No.1

美好的比例

一件好的家具,不但要有合理的功能尺度和結構,還應有令人視覺愉快的良好比例。

家具的長、寬、高的尺寸關係,基本上取決於家具功能的需要,但也不是簡單地根據功能去製作,在整體和局部上還需要認真地進行比例推敲,以求在滿足使用功能的同時獲得美觀的造型。

舉黃花梨琴幾為例:

此幾長1230、寬395、高795毫米。作為一件彈琴專用的家具,其長、寬、高尺寸都是合理的。因為琴要擺在琴几上,而手又要在琴上彈撫,所以琴幾高度應比一般桌、案稍矮,操琴者才能彈撥自如。

又因為上面只擺一張狹長的古琴,所以琴幾的寬度也沒有必要設計得與書桌相同。琴幾長寬比近於3:1,這一比例與古琴狹長造型相適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琴幾這種家具的造型性格。

這件琴幾所以能給人以美的享受,除大的輪廓具有良好的比例關係外,還因為許多細部處理是頗具匠心的。

整個琴幾隻用三塊板式構件,構思是大膽的,造型是簡潔的。在以直線為基調的總的造型立意下,在兩側板式腿上各開了一個長圓形的亮洞。洞的輪廓與長方形板式腿形成線型對比,又在長方形上統一起來。


No.2

變化中求統一

統一與變化是構成形式美的重要法則。明代家具匠師在生產實踐中是運用了這一美學法則的。舉黃花梨圈椅為例。

此座椅座寬535、座深440、座高520、背高1020毫米。踏腳根高92毫米,根與座面之距實為428毫米。這是四百年前設計很成功的一件實用家具。其主要尺寸都是很適用的,實際座高與現代椅一致。

椅圈由搭腦向兩則前方延伸,順勢而下,與扶手融合成一條獨具特色的多圓心的優美曲線。這一大曲率的椅圈輪廓,突出地成為這件家具造型的主調,構成這件家具的特徵。其他構件都與之呼應,烘托這一主題。

四根直腿略向中心傾斜,空過座屜直抵椅圈四隅,構成主圈穩定的支柱。椅腿的直線與椅圈的曲線形成強烈對比,使各自的線型特徵更為突出,但又通過腿的圓形截面與主圈發生形象因素的內在聯繫。

靠背板與兩側鐮把棍都設計成為較大曲率的優美曲線,是主圈在垂直方向上有力的襯托。

假設不是如此,而把靠背板、鐮把棍作成直板直棍,主圈與下面的關係就會顯得生硬。

椅腿間近地端,前、左、右三邊連以雙棖,上為直棖,下為羅鍋棖。這與椅座下面由批料形成的雙直棖既有上下呼應,又有變化。

作為此椅視覺中心的靠背上如意團花的設置,更起到提神的作用。以團花為中心,又把靠背兩旁立牙頭、前椅腿上端角花牙,以及椅座左、右、後面牙板等統一起來。

這組小曲率曲線裝飾部件又與主圈、靠背等大曲率部件相呼應,起到有趣味的烘托作用。

此椅各構件的截面都是大小不同的圓、橢圓等形狀,沒有一處是方的。主圈兩端略向外傳,作「鱔魚頭」式的渾圓處理。

所有這一切,都豐富了以主圈為代表的圓韻律美的設計效果。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件圈椅是一部以圓為主旋律的優美樂章。這是明式家具中運用變化統一規律成功的突出的實例。


No.3

曲線富於彈性

明式家具在造型中運用曲線,吸收了中國繪畫用線的優良傳統,深得其流暢舒展、剛柔相濟的精髓。

不論是大曲率的受力構件還是小曲率的裝飾線角、花飾、牙板,大多簡潔熱挺勁、圓潤流暢,絕無矯揉造作、妄生圭角、呆滯死澀的弊端。

舉黃花梨榻的腿部為例:

榻長1970、寬1050、高475毫米。榻腿下端作內翻馬蹄式,這是明式家具中很有代表性的腿腳。

腿的外緣輪廓分三段,上段自基準線外作小曲率彎向基準線,中段基本與基準線重合,下段則向內作有力的勾裹,形成馬蹄造型的外廓曲線。

內緣輪廓線上段作一優美的弧線,自內基準線起,在距地約60-100毫米處返回內基準線,然後以另一曲線作弧線折而向外,至地線,構成富於彈性的馬蹄腳輪廓線,使腳端雄健有力。

這與晚清滯無力的內翻馬蹄相比,造型效果的優劣判若雲泥(圖八)。

再舉紫檀炕桌為例。

炕桌上長870、寬600、高290毫米,為典型榻式結構。

它的腿間牙板設計成兩端懸起中間垂下的魚肚形,通過角端近於圓弧的過渡,與腿的內緣相連,形成流暢而富於力量、柔和而又堅韌的一條曲線。

這種屈鐵盤絲、富有彈性的曲線,在圈椅、扶手椅、桌、案的許多部位有不同形式的表現。這是明式家具造型上突出的成就之一。


No.4

雕飾繁簡相宜

雕飾在明式家具中使用得比較廣泛,或簡或繁,都有很高的水平。明式家具注重雕飾與結構的一致性,不搞虛假的雕飾,更不以雕飾損害或削弱構件的強度。

從造型效果看,多起畫龍點睛作用和襯托作用。總的特點是刀法圓潤、層次分明、疏密適度、線型挺秀、造型完整、形象生動。

舉黃花梨面盆架為例:

這件面盆架總高1675毫米。前面四條腿上端,因圓柱形而雕出仰、覆蓮花飾,構思富於趣味。後二腿高高聳起,三根橫棖劃分出四個空間。最上的搭腦向兩側挑出,端部立雕襯以葉紋的一朵靈芝。

近於方形的第二個空間中的雕飾最為醒目:中間為四簇雲頭組成的圖案,四角填以半個雲頭圖案,線型圓潤有力,玲瓏剔透。


No.5

金屬飾件的功能與裝飾效果的一致

明式家具使用金屬飾件,首先著眼於實用,或為開啟,或為提攜,或為保護端角,或為加固節點。

在滿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金屬飾件又起到美化的作用,成為一些家具不可缺少的裝飾手段。

金屬飾件主要用白銅作材料,白銅為銅鎳合金,色澤柔和,遠勝黃銅。在帝王用的高級家具上,還有一種在鐵板上鏨陰文錘上金銀絲的錽金金屬件。

銅飾件多通過輪廓的變化而取得裝飾效果。

舉黃花梨櫃為例:

櫃寬1725、深710、主櫃高2065、頂櫃高740、總高2805毫米。櫃體完全簡素。八個合頁、兩個面頁的設置首先滿足功能的需要,是櫃門開啟必需的五金配件;同時起到了很好的裝飾作用。

造型都是如意雲頭組成的近圓形圖案,合頁是四幅如意雲頭組成的近圓形圖案,合頁是四幅如意雲頭,面頁是八幅如意雲頭,圖案有呼應,輪廓也近似。

主櫃的面頁沒有置於四個合頁的幾何中心,而是偏高一些;主櫃的面頁大一些,頂櫃的面頁小一些,組成和諧而提神醒目的一組亮點。

在深色木紋理的襯托下,這組白銅飾件衍射出柔和淡雅的銀光,整件家具為之生色。


No.6

髹飾的民族特色

色彩作為造型美的一個因素,在明式家具上得以應用。家具的髹飾色澤,與使用環境、使用要求有密切關係。是濃裝,是淡抹,是本色,都是手法。

同樣是一件椅子,可紅,可黑,可濃,可淡。我們不能孤立地說什麼是「土」、「怯」,什麼是「高」、「雅」。明式家具在髹飾方面的主要經驗是濃塗淡抹,不拘一格,各得其宜,且富有民族特色。

1.漆飾:明代漆飾工業發達,官營與民間漆作坊的產品相互媲美,名工巧匠輩出,工藝達到很高的水平。用於家具的有素漆、彩漆、戧金、描金、雕漆等多種工藝。題材也多樣,動物、花卉、山水、人物,「千文萬華,紛然不可勝識」。

2.蠟飾:明式家具中,紫檀、花梨、紅木、雞翅木等硬木家具占有一定比例。這些高級木材,一般都具有活潑的紋理和深沉的色澤。

明代匠師在選材配料方面非常注意充分發揮天然紋理和色澤的美,在這些硬質木材製成的家具上使用蠟飾工藝。

所用的蠟多為蜂蠟。在打磨光平的家具素架上,用蘇木水或其他有機顏料,把底色調勻,使家具整體色調基本一致。然後把家具烘熱,隨烘隨把蠟塗上,使蠟質浸入木質的內部。再用干布用力擦抹,一把浮蠟擦去,二把棕眼都堵塞上。

經過這樣的蠟飾,家具表面光膩如鏡,更顯示出木材的棕眼細密、紋理美麗、色澤典雅的特性。

例如蠟飾後的紫檀家具,在一下角度光線投射下,呈現出一種柔和美妙的綢緞色澤。而蠟飾的黃花梨家具,則具有琥珀般透明的視覺效果。

篇短文里只是舉明代家具的一些實例說明了自己的看法,不等於對全部明式家具的論述。

但是即使這樣,也可以看出,明式家具作為我國古典家具的代表,成就是很高的,值得進一步去發掘和研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