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願清單》:兩個影帝最後的瘋狂之旅,告訴我們活著的意義

小微影評 發佈 2020-01-05T02:51:12+00:00

【小微影評第3期】「如果有一天,你就要死了,你會不會遺憾還有什麼事情沒做?」「怎麼會呢,我還那麼年輕,怎麼會死?」「可是,萬一真的就要死了呢?」明天和意外,誰知道哪一個會先到來?人生最幸福的事情,是死亡之前還有選擇的權利豆瓣8.6分,排名TOP26,《遺願清單》算不上最好的電影。


小微影評第3期

「如果有一天,你就要死了,你會不會遺憾還有什麼事情沒做?」

「怎麼會呢,我還那麼年輕,怎麼會死?」

「可是,萬一真的就要死了呢?」

明天和意外,誰知道哪一個會先到來?


人生最幸福的事情,是死亡之前還有選擇的權利

豆瓣8.6分,排名TOP26,《遺願清單》算不上最好的電影。比起有口皆碑的《肖申克的救贖》要遜色不少。當初看這部電影,是衝著兩位奧斯卡影帝去的:傑克·尼科爾森摩根·弗里曼

看過《閃靈》、《飛越瘋人院》和《盡善盡美》的影迷不可能不被這位「奧斯卡之王」迷倒。飾演角色以疲倦、邪惡、叛逆不羈而又凝重、豐滿和耐人尋味著稱的他,是美國影壇上最富個性的演員之一。至今已獲得3次金像獎,也是奧斯卡提名最多的演員。

而摩根·弗里曼更不必說,從《肖申克的救贖》就開始喜歡這個獨具特色的老戲骨了。

一個是資產數十億的富翁,一個是籍籍無名,一生為生活和家庭奔波勞碌的機修工,當他們被扔進死亡的漩渦,住進同一間病房的時候,他們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

我很好奇,這個故事導演會怎麼講下去。

卡特(摩根·弗里曼 飾)是一個從小博聞強識,夢想著有一天能夠成為歷史學教授,卻因為妻子意外懷孕,不得不扛起家庭責任,放棄夢想,選擇做了機修工。而愛德華(傑克·尼科爾森 飾)是一個一生終生為事業奔波,每天浸泡在無數的匯報,開無數會議的富翁,兩個八竿子打不著的人就這樣在醫院相遇了。

電影的前半段舒緩而平靜,住進病房的愛德華是個話嘮,經常自言自語,罵髒話,喜歡美食,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口欲,大口吃飯,面對化療,晚上只能蹲在衛生間吐得一塌糊塗。而病房裡的卡特,沉默,安靜得有些木訥,靜靜看書。

兩個人都在等待著死亡的降臨,各自有著自己的痛苦。愛德華很清楚卡特的煩惱,即使每天親友輪換著來照顧他,可是他依然感到孤獨、茫然。而卡特同樣洞悉愛德華暴躁脾氣後面的落寞無助。

他們都經歷過癌症帶來的五個階段:拒絕,憤怒,妥協,沮喪,接受

人在健康的時候,忽然被告知患了疾病,第一反應是:怎麼可能?是拒絕的,接著是憤怒:為什麼是我?可是科學的檢查結果擺在那裡,不得不承認,只能妥協,然後感到沮喪:我還有很多夢想還沒實現呢!最後,有的人坦然接受,面對死亡,而有的極端的人,直接選擇自己結束生命,免受病痛折磨。

知道時日不多的卡特,默默坐在病床上寫著遺願清單,回憶這一生還未來得及完成的諸多心愿:不計回報幫助一個陌生人,笑到淚流滿面,親眼見證奇蹟,攀登喜馬拉雅山,開一次跑車……這一切,被愛德華發現,出於好玩,愛德華在清單上加上了自己的清單,跳降落傘,親吻世界上最美的女孩,紋身,開一次槍,獵殺獅子……

有願望固然是好的,但前提得有錢、富翁身份的愛德華恰巧提供了完成願望的條件。雖然卡特一開始還有點顧慮,可是在愛德華的慫恿下,終於下定決心,一起去完成生命中最後一次「瘋狂之旅」。

那時候,心裡最大的感受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是臨死前還有選擇的權利。


天堂和地獄,只是一線之隔

跳傘,飆車,穿梭在非洲的原野,愛德華實現了自己打一槍的願望,但最後在卡特的勸說下,沒有射殺獅子,他們最終坐在埃及金字塔的頂端,看著夕陽的餘暉將天空染成紅色,騎著摩托車飛馳在長城,又輾轉去印度街頭,攀登喜馬拉雅的願望由於天氣原因被擱淺,於是繼續轉戰香港,愛德華為卡特安排了一場艷遇。

在金字塔,卡特為愛德華說了個故事:當人的生命結束時,會被拉到上帝面前。上帝會問你兩個問題,如果獲得滿意的答案,那麼你就可以上天堂。

第一個問題是:你快樂嗎?

第二個問題是:你讓別人快樂了嗎?

兩個看似簡單的問題,但要真正做起來,談何容易。我們一輩子忙忙碌碌,為生計所累,掙錢養家,買房子,買車子,為現實所困。可到頭來,是否真的感到快樂,又真的給別人帶來了快樂?這個答案愛德華給不出,我們何嘗不是?

愛德華的一生,困於金錢。經歷4段婚姻,都以失敗告終。他深愛著他的女兒,為女兒遭遇家暴而不忿,替女兒出頭,卻遭受女兒的誤解,並未給女兒帶來快樂。他幽默,言語輕鬆,卻同樣不知道別人是否因自己而開心。

卡特也無法給出答案,他的一生和大多數平凡的我們相似,勞累40多年,為子女操碎了心,也擱淺了自己的夢想,並未感到快樂。

如果真有地獄,那他們都給不出上帝想要的答案,是否應該下地獄?其實,天堂與地獄之間,只有一線之隔。

完成了部分願望之後,出於好心,或者出於報答愛德華給自己提供了完成願望的條件,卡特擅自帶著愛德華來到其女兒的住址。愛德華第一次感到憤怒,感覺自尊心受到了傷害,將助理和卡特拋下,獨自開車離去。與女兒的關係,一直是愛德華的心病,他一直認為自己是個驕傲的人,也認為自己做得對,他無法與女兒達成和解。

在卡特病情惡化時,愛德華前去探望,兩個人聊起「高級咖啡」,在得知高級咖啡的製造流程不過像一個笑話時,卡特笑得淚流滿面,完成了自己的願望。

卡特去世之後,愛德華也想通了,回到女兒的住所,親吻外孫女,也完成「親吻這個世界最美女孩」的願望。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席慕蓉說:我總覺得,生命本身應該有一種意義,我們絕不是白白來一場的。

這是一個哲學命題,沒有誰能夠給出標準答案。有一個關於漁夫和富翁的故事:

一個在海灘度假的富翁看見一個貧窮的漁夫也悠閒地曬著太陽,感到不可思議,忍不住問他:「你為什麼不去工作呢?」
漁夫答:「我今天已工作過了,打上來的魚已夠我一天所用。」
富翁很可惜:「那你可以多打一些魚,多賺點錢啊。」
「要那麼多錢幹什麼?」
「可以買更多的船,打更多的魚,……然後可以有自己的船隊,然後建立遠洋航運公司……最後當上百萬富翁。」
「當了百萬富翁又怎麼樣呢?」
「那時你就可以什麼事都不用做,可以躺在海灘上曬太陽啊。」
漁夫哈哈大笑:「我現在不正在這裡曬太陽嗎?」

漁翁不了解富翁的追求,富翁不懂得漁夫的快樂。我們無法界定富翁與漁夫到底誰對誰錯,但我們起碼可以肯定,能夠追求自己認為快樂的事情,是一件幸福的事兒。

弗里奇說:在我心目中,生命不僅是肉體的東西,精神東西也是有生命的,是更需要珍惜的,生命並不在於長短,行屍走肉地延長生命,不如有真摯追求、哪怕是短暫的生命 生是一所學校,再那裡,不幸比起幸福來是更好的老師。

生命不在於長短,恰如電影里所言,關鍵在於你是否感到快樂,而又是否能夠給別人帶來快樂。

死亡是過於宏大和神秘的話題,我們都知道有一天人的終點是死亡,卻無法了解。能夠親身體驗死亡的,已經無法返回,向活著的人闡釋死亡的意義,而活著的人,永遠都無法了解死亡的世界。所以,生和死才因神秘而顯得有意義。

人生短暫,且只有一次。有時間的時候,我們想著多掙點錢,想等到有錢的時候好好享受生活,等到物質條件成熟了,我們也老了,似乎那一天永遠都在遠方。而願望永遠遙不可及。

愛德華和卡特最後算是活通透了,明白了要在最後去追憶和緬懷一下曾經的理想,並有權利和時間去實現它,我們呢?電影帶來的啟示大概也在於:讓我們享受當下的快樂吧,因為當下才是你的人生。人生或許並無意義,有意義的部分恰巧在於我們賦予它的內容。



——END——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