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機場再升級、植樹造林「超標」,2019年武漢這些民生承諾兌現了

長江日報 發佈 2020-01-05T03:38:12+00:00

2019年1月,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多項民生重點工作目標,一年來,這些目標完成得怎樣了?市民獲得感如何?近日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現場探訪,看工作成效,聽群眾反響。

2019年1月,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多項民生重點工作目標,一年來,這些目標完成得怎樣了?市民獲得感如何?近日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現場探訪,看工作成效,聽群眾反響。

小區周邊有好幾個公園,60歲老住戶細說戴家湖蝶變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

加大長江主軸、東湖生態綠心、府河生態濕地、天興洲生態綠洲等重點區域生態保護和建設力度,加快推進長江兩岸造林綠化、四環線生態帶等重大綠化項目建設,新建各類公園45個,新增綠地600萬平方米,新建綠道300公里,植樹造林2萬畝。

(圖為《人民日報》聚焦又美起來的戴家湖版面)

一年進展:新建綠地650公頃,植樹造林2.8萬畝

2019年,武漢市新建綠地650公頃,占計劃任務的108%;植樹造林2.8萬畝(長江兩岸造林綠化1.2萬畝),占年度計劃的140%;新增右岸觀光綠道、黃家湖綠道、金銀湖環湖綠道等綠道303公里;組織實施四環線生態帶工程,完成面積2500畝;提升森林質量1萬畝,新造林撫育2萬畝;完成戴家湖公園二期、野芷湖公園一期、江灘公園四期、漲渡湖水上森林科普園建設,建設武昌區秦園居等街心公園40個。

群眾聲音:「我住的小區周邊有了好幾個公園」

「廢金屬、閥門、齒輪製作的雕塑顯現青山特色,公園建設用到的紅磚、移栽的樹木,都是修舊利廢。」60歲的王有年,是戴家湖公園園史館的志願講解員,每當說起戴家湖的變化,他充滿自豪。

居住40年,他是這裡由煤粉山變公園的親歷者。初來這裡的場景他印象依舊深刻:早上曬被子,晚上收進來一拍都是灰,風一吹煤粉到處都是。2013年,經過18個月的精雕細琢,一座綜合性生態公園落成。如今的戴家湖公園湖清水美,綠樹成蔭,是周邊居民休閒娛樂的天堂。

「剛來的時候,整個工人村沒有一座公園,而現在我住的小區附近就有好幾個公園,騎車幾分鐘就到了戴家湖公園。」王有年說。

天河機場第一跑道再升級,國際范兒越來越正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

實施天河國際機場擴容工程,完成第一跑道大修、T1航站樓改擴建,啟動第三、第四跑道建設。

(圖為天河機場T3航站樓 記者胡九思 攝)

一年進展:第一跑道成功大修,T1航站樓成功改造

「天河機場第一跑道大修於2019年3月14日開工建設,6月25日通過驗收。」湖北空管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第一跑道維修後,減少了著陸航空器占用跑道的時間,顯著提高了運行效率。同時還更新了新的跑道燈光系統。天河機場T1航站樓改造在2019年9月24日改造完成。

群眾聲音:「飛機起飛和降落更平穩了」

「天河機場的航班越來越多,機場服務也更周到,特別是去年舉辦軍運會後,機場越來越有國際范兒!」1月3日,在天河機場T3航站樓,準備從武漢飛往上海的胡女士說。

胡女士是土生土長的武漢人,經常在天河機場乘坐飛機出差。在她的印象里,自從天河機場T3航站樓建成後,整個乘機的流程都在不斷優化,過安檢、候機、登機時間更短了,旅客乘座飛機的舒適度更高了。

胡女士說,她到過不少城市的機場,「第一跑道改造後,地面滑行方式優化了,飛機起飛和降落更平穩,運行效率更高。」天河機場運行指揮中心主管謝蕭南告訴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天河機場經改擴建,擴充了機場近機位資源,T3航站樓有了63個廊橋機位,縮短了遠機位保障的耗時,提高了地面保障效率,改善了旅客出行感受。

又一批跨江橋樑路網建成,通勤時間更省四岸風景更美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

建成楊泗港長江大橋、青山長江大橋、漢江大道、黃家湖大道、光谷廣場綜合體等項目,力爭開工建設雙柳長江大橋,謀劃建設光谷長江大橋。

(圖為2019年9月21日,2000名市民提前走上楊泗港長江大橋 記者詹松 攝)

一年進展:楊泗港長江大橋等項目建成投用

「一批跨江橋樑、骨幹路網、地下綜合體建成投用。」近日,市城建局工程處對照「目標清單」向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梳理成果:2019年,楊泗港長江大橋已於10月8日建成通車;青山長江大橋已建成刷黑,待兩岸接線全部建成後,預計2020年通車;武漢新港高速公路雙柳長江大橋正在開展工程可行性研究;光谷長江大橋目前處於方案論證和預可研階段,擬採用雙向8車道城市快速路標準建設;漢江大道、黃家湖大道等一批骨架路網已建成通車。

此外,集軌道交通、市政隧道、地下公共空間於一體的亞洲最大地下交通樞紐——光谷廣場綜合體已基本建成。

群眾聲音:「走漢江大道直通機場,一個紅綠燈都沒有」

市民李時耀家住月湖琴聲小區,在金橋大道上班,2019年漢江大道全線通車,是他這一年最高興的事兒。

「以前,要麼過月湖橋走解放大道,要麼過江漢一橋走青年路,都是市中心最熱鬧的地方,一路堵點多、紅綠燈多。現在出小區就上月湖橋,漢江大道一條路直接就到常青立交了,右轉上三環,一路都非常順暢。」李時耀還欣喜地發現,現在,開車去外地出差也方便多了,「走漢江大道直通機場,一個紅綠燈都沒有。」

在李時耀的家,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看到,他家陽台正對漢江。「工作累了,就站在陽台上看風景。」李時耀感慨,月湖橋以前是座孤橋,當時江景一般,隨著2018年月湖橋雙橋通車、2019年漢江大道通車,漢江風景又有了新亮色。

100條門口小路被打通,瑞祥路居民出門不再繞道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

打通10條「斷頭路」,建成80條微循環道路,大力整治修復提升城市道路。

一年進展:市民身邊路網更完善

市城建局工程處相關人員告訴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2019年武漢市打通了瀟湘路、金銀湖東一路、瑞祥路、華泰路、豐碩路、蟠龍路、德平路西段、宏祥路南延線、隨州街、建設二路等10條斷頭路,建成了武昌區秦臻路、漢陽區洲尾路等101條微循環路。區域路網結構更趨完善,市民出行更加方便。

為了讓市民出行更暢快舒適,武漢市重點對道路不平整、路面破損和箱櫃占道等突出問題進行整治,整治道路總長約2837公里,全市道路平整度、行車舒適度、安全度都有了很大提升。

群眾聲音:「不用繞道的感覺真好」

「今年9月這道路拉通了,出門不用繞道了,感覺真好。」1月3日上午,江岸區銘新巷小區居民盧春華在新打通的瑞祥路上散步,神情愉悅。

瑞祥路原是一條斷頭路,京漢大道雖近在咫尺,但銘新巷小區、大智佳園的居民如果開車,無法直達京漢大道,只能繞行交易街,造成瑞祥路兩頭2000多戶居民出行不便。

為了打通居民身邊的「微循環」,江岸區政府於2018年底啟動了瑞祥路(銘新街—京漢大道)段工程建設。在轄區街道和職能部門的大力支持推進下,江岸區建設局組織各參加單位克服徵收難度大、地下管網複雜等困難,於2019年9月完成工程建設並交付使用。

在瑞祥路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看到,不少周邊居民從這條「捷徑」走上京漢大道,前往大智路站搭乘地鐵。

一年開通三條地鐵線,新城區居民也成了「地鐵族」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

全面提升地鐵建設運營質量和水平,加快建設地鐵城市,確保開通2號線南延線、8號線三期、蔡甸線,開工建設新港線、12號線三期、11號線葛店段,同步推進10條線路續建,啟動編制軌道交通第五期建設規劃。

(圖為2019年9月25日,地鐵蔡甸線開通試運營 記者李永剛 攝)

一年進展:全市地鐵建設穩步推進

2019年,武漢新開通3條地鐵線。元宵節,2號線南延線延伸到光谷腹地,與11號線東段銜接,讓光谷區域市民到中心城區更加方便;蔡甸線做為首條通往蔡甸片區的地鐵線,開通之後與4號線相連,讓更多新城區居民也成為「地鐵族」;8號線三期服務軍運會,接待來自五湖四海的友人,讓武漢地鐵美名享譽世界。

同時,19號線、11號線葛店段先後正式開工建設,全市地鐵建設穩步推進。全市軌道交通第五期建設規劃正在研究中。

群眾聲音:「我再也不怎麼擔心逛街玩晚了」

地鐵蔡甸線的開通,對於往返於蔡甸和武漢中心城區的「通勤族」是最大的利好。「上班不用擔心堵車,加班不用擔心沒車」,不少蔡甸區市民感受著交通出行變化帶來的幸福感。

計婷家住蔡甸區鳳凰山工業園區附近,在漢口解放大道的寫字樓上班,蔡甸線沒有開通前,她每天上班要花一個半小時以上,「出門先乘坐266路公交車到漢陽,再轉乘地鐵或者公交車前往漢口,這一路經常堵車,總擔心遲到。」

蔡甸線開通之後,她下樓就可以坐地鐵,不用擔心堵車,1個小時就能到公司。「最重要的是地鐵的收班時間晚,加班或者出去逛街玩晚了,也不再擔心沒有公交車而花錢打的士,隨時有車回家的感覺真好。」

精準服務創業大學生,動漫高手有了資金如虎添翼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

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扶持創業3萬人,城鎮新增就業20萬人。支持建設大學生就業見習基地20個以上、實習實訓基地200個以上。

(圖為2019年5月9日,「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工程」 武漢臨空港開發區招聘會拉開帷幕 記者李子云 攝)

一年進展:城鎮新增就業24萬多人

2019年,武漢城鎮新增就業24.25萬人,超額20%完成年度目標;城鎮登記失業率2.02%,低於目標控制值。

去年以來,我市為2.3萬餘名應屆困難大中專畢業生髮放一次性求職創業補貼3275.02萬元;申報540個大學生創業項目,獲省級扶持資金2105萬元;為3693人發放技能、創業培訓補貼368.02萬元;為11.37萬人次落實社會保險補貼6.68億元,為2.58萬人次落實公益性崗位補貼4.56億元等,穩定和促進18萬人(次)就業。

群眾聲音:「這樣的武漢,讓我好有幹勁」

近日,大學生創業者黃子豪獲20萬元創業資助金後,激動不已。他是華中師範大學2012級動漫專業的畢業生。上大四時,他組建動畫製作團隊,之後創立了木子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留在武漢創業,拿到扶持資金,我的幹勁更足了!」黃子豪堅信,動漫產業未來前景可期,他正在努力讓自己的創業項目更頂尖。

去年以來,以動漫美術為主營業務木子嵐公司發展迅速,參與了多個動漫遊戲項目的藝術製作。在中國最大的動漫類美術外包平台「米畫師」上,木子嵐已經做到產值全國第二。

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大學生創業項目資助是市人社局貫徹落實「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工程」一項重要舉措。

養老金「15年連漲」,群眾吃下一顆定心丸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

「推進全民參保,社保擴面新增40萬人次。提高城鄉低保、撫恤優待、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等標準。為全市貧困婦女購買特定醫療安康保險。」

一年進展: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15年連漲」

「截至11月份,全市養老、工傷、失業保險擴面新增56.09萬人次,完成年度目標的186.98%。」2019年,我市在推進全民參保,完成市社保擴面(養老、工傷、失業保險)上超額完成年度目標。當年,全市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在全省調標基礎上,每人每月再增加15元,實現「15年連漲」。

2019年度,我市城鄉居民醫保個人繳費標準為每人每年220元,城鄉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水平也較去年增加30元(其中15元用於大病保險),達到每人每年540元,至此,2019年城鄉居民醫保的籌資標準,達到每人每年760元,基金規模逐步擴大,共濟能力逐步提升,保障能力也逐步提高。

群眾聲音:「沒有武漢戶口,我全家也買上了醫保」

「沒想到,我一個沒有武漢戶口的外地人,全家包括小孩都能買上醫保,我和愛人的養老保險也有了著落,現在日子越來越有奔頭。」家住武漢開發區的李茂生今年34歲,從老家四川瀘州來漢打工,已有10個年頭。

「從開始打工,到現在自己當老闆做生意,武漢已是我第二故鄉,我在這裡安了家,日子過得滋潤紅火。」在自己開的小餐館前,李茂盛欣慰地說,醫療有保障,讓他心裡踏實,專心創業。

「在武漢看病報銷,不再分『城裡人、鄉下人』『武漢人、外地人』,這讓人感覺特別溫暖。」去年12月,李茂盛的孩子患肺炎住院,6000多元住院費報銷了近4000元,在他看來,這是真正得到了實惠。「孩子一年繳費只200多元,得大病保障卻這麼有力,真正減輕了我們看病的經濟負擔。」

社區建了老年人服務中心,天熱天冷都有好去處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

深入推進全國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推動城市適老化改造,新建社區老年人服務中心(站)100家、農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動中心(服務點)307個,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

(圖為2019年3月21日,漢陽區福利院,老人們正在享受午餐 記者金振強 攝)

一年進展:老年人服務中心超額新建24家

2019年,武漢開展城市適老化改造試點,市慈善總會投入100萬元慈善基金實施「適老宜居•暖巢計劃」,為400戶經濟困難老年人免費提供居家環境適老化改造。同時,全市新建124家區老年人服務中心(站),超額完成24家,農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點)目標實際建成335個,超額完成28個。

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深入推進,去年,全市新增普惠養老床位1155張,6家公辦福利院開展了「公建民營」改革,今年,人工智慧條件下養老實驗改革將進行試點。

群眾聲音:「洗澡間的扶手,是量了我手臂長度裝的」

「按摩蠻舒服,開了空調不怕冷,社區為老年人辦了件大實事。」1月3日上午,武昌區中南路街丁字橋社區老年人服務中心暖意融融,67歲的韓女士仰著頭靠在的電動按摩椅上,樂呵呵地跟社區紅歌隊隊員哼著小曲兒。

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看到,該中心建有幸福食堂、手工室、醫務室、健身康復室,設有5張可照料老人的養老護理床位,兼具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網點的功能。「以前經常在室外活動,下雨天只能悶在家裡,社區建了老年人服務中心,天冷天熱我們都有活動的場所了。」韓女士說。

家住漢陽區永豐街黃金口岸社區獨居老人陳池清,家裡進行了適老化改造,她告訴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洗澡間的扶手,是量了我手臂長度裝的」。

家門口有了公辦幼兒園,樂壞年輕媽媽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

新改擴建公益普惠性幼兒園30所,新增學位8000個,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80%以上。新改擴建公辦中小學20所,新增學位2.4萬個。提升43所鄉村小規模學校和104所鄉鎮寄宿制學校辦學條件。大力改善農村公辦幼兒園辦園條件,建設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站10家、青少年寒暑假社區託管室240家。

(圖為新建的江漢區御峰幼兒園 記者施政 攝)

一年進展:全市新改擴建交付使用中小學20所

2019年,武漢市投資24億元,一批新改擴建的中小學、公益普惠性幼兒園在9月秋季開學前交付使用。全市新改擴建中小學完工交付使用20所,公益普惠性幼兒園完工交付使用36所,新增入學入園學位3.58萬個。

這一年,武漢市全面推進住宅區配套幼兒園治理工作,為有效破解「入園難」「入園貴」問題提供了堅實支撐,公益普惠性幼兒園就讀比例達到80%以上。

群眾聲音:「幼兒園就在家門口,老師也都很優秀」

1月3日上午,年輕媽媽魯莉把孩子送進幼兒園後,突然想起,忘了給孩子帶罩衣,於是,她走回家拿了罩衣送到幼兒園,前後只花了10分鐘。

魯莉家住在江漢區賀家墩御峰小區對面,兒子李果洋剛滿3歲。2019年,為了給孩子找個合適的幼兒園,一家人從年初就開始犯愁。

當時,離魯莉家最近的一家公辦幼兒園是常碼頭幼兒園,開車要20多分鐘才能到。去年6月,得知家對面小區里有個御峰幼兒園即將開園,魯莉一家高興極了。這所新建的公辦幼兒園不僅離家近,環境師資都讓魯莉滿意:

樓梯間裡擺放著鋼琴,教室、睡房、餐廳獨立,4樓還有個小足球場,遊戲區內樂高積木、平衡車一應俱全。

智慧平安小區建成500個,24小時安保讓人更踏實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

縱深推進「萬名警察進社區」活動,建設500個「智慧平安小區」,星級平安社區(村)覆蓋率達50%,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

(圖為青山區青和居社區,樓頂安裝的高空拋物探頭 記者史偉 攝)

一年進展:安防體系全時監控、全域巡查、全民互動

刷臉進小區、指紋開門禁、煤氣報警裝置……一年過去,500個「智慧平安小區」在武漢三鎮落地,構築起一張全時監控、全域巡查、全民互動的安防體系,實現動態信息全採集、安全狀態全監測、居民求助全應答、數據匯聚全共享。

群眾聲音:「高空拋物少了好多」

青山區青和居社區,近一年發生了巨大的「智慧之變」。「樓下有防盜門,圍牆安裝了電子圍欄,大門還裝上了人臉識別系統,進門可不用帶卡,我們的社區越來越高大上了。」提及智慧小區,居民鄒紅霞滔滔不絕。她告訴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以前時常有居民朝樓下丟東西,對居民安全造成很大威脅。「現在這裡有探頭,被看到、抓到,是要負責任的,高空拋物少了好多。」

武漢開展智慧平安小區建設,青和居社區作為試點,率先安裝了多套高空拋物探頭,對多棟居民樓進行24小時「仰望」「俯視」。如今走在青和居社區,道路乾淨整潔,高空地面都少了垃圾的蹤影。

(記者楊曉雨 王謙 韓瑋 王慧純 龔萍 章鴿 胡瓊之 徐錦博 劉嘉 謝冰林 通訊員趙旋 郭焱華 邵子揚 楊永勇 韓偉 王強 金睿 龔靜 徐燁 鄒永寧 陳龍)

(稿件統籌:記者宋磊 汪甦)

【編輯:張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