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漢亮|崇明蟠龍河畔那些老早的寺廟、祠堂,你聽說過嗎?

心語文化 發佈 2020-02-08T12:33:42+00:00

據傳,天妃宮座北朝南,其房舍七路頭十三架,氣勢恢宏,供奉的是媽祖,又稱天妃、天后、天上聖母等等,因為距離天妃宮不遠的崇明島南沿的南二條豎河港口上,其進進出出的船工、海員、旅客、商人、漁民等都要經常到這裡來燒香拜佛,祈求平安。

今天的人們外出旅遊,少不了要去觀光名山大川、古鎮老宅、宗教寺廟……。說起寺廟,祖國的四大佛教聖地且不說,單上海市區就有著名的靜安寺、龍華寺、玉佛寺、城隍廟、文廟等。崇明島有壽安寺、廣福寺、寒山寺、學宮等。殊不知,原先在崇明蟠龍河畔這片1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也有不少寺廟、祠堂,以祭祀先祖、神靈,祈求平安幸福。下面,讓我們沿著蜿蜒的蟠龍河,自南至北遊覽一遍......

01

天妃宮

座落在老南橫運河北沿,老蟠龍河東邊,現建設村東平7隊範圍。據傳,天妃宮座北朝南,其房舍七路頭十三架,氣勢恢宏,供奉的是媽祖,又稱天妃(故名天妃宮)、天后、天上聖母等等,因為距離天妃宮不遠的崇明島南沿的南二條豎河港口上,其進進出出的船工、海員、旅客、商人、漁民等都要經常到這裡來燒香拜佛,祈求平安。因此,一時香火比較旺盛。隨著南二條豎河港口的淤塞,天妃宮逐漸冷落,其房舍也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初被拆除。

02

沈家祠堂

北二條豎河鎮上的沈家祠堂舊址(現銀妮製衣廠)

座落在崇明團陳公路北側,老蟠龍河西邊,現建設村1隊範圍,北二條豎河鎮的東北邊。此處現在是銀妮製衣廠,曾經是東平小學所在地,其前身就是沈家祠堂。沈家祠堂是居住在北二條豎河鎮西南的舊時大戶沈老洪(綽號:沈小辮子)的家祠,其墓地就在祠堂北側。沈老洪弟沈在玆,茂才(即沈錡,咸豐三年秀才),子沈澤卿。沈老洪子沈翥鶚字潤秋,同治十年秀才,子沈翥鴻字儀軒,光緒六年秀才。沈老洪老宅於1945年曾設崇光中學。北二條豎河東、天仙河北(現新河鎮天新村)有其新宅,四進三場心,建築精緻,古色古香,曾先後設鄉政府和長興糧站,現在是著名的沈家院子開心農場(度假酒店)。

03

東皇廟

座落在新南橫運河南沿,老蟠龍河西,現建設村7隊範圍。供奉的是道教始祖之位。上世紀五十年代被拆除。據雍正《崇明縣誌》卷十七《幽異志.壇廟》記載「東皇廟」,「舊名崇正道院」因南沙地坍,「遷於城東十六里盤龍正南」。此東皇廟應與建設村7隊範圍的東皇廟相吻合。

04

黃家祠堂(又名洽角祠堂)

在上述東皇廟西邊,現建設村7隊範圍。據傳是當地舊時大戶黃楣峰家祠。黃楣峰老宅在新南橫運河北沿,蟠龍公路西側,現蟠南村一隊位置,大同被單廠所在地。黃楣峰黃醉春父子的新宅在侯家鎮河南,曾經是長興人民公社的所在地,後來改建為聚訓小學。

05

5、牛眼睛廟

座落在陳海公路北側,老蟠龍河西側,現蟠南村8隊範圍,蟠龍鎮之前。據史料記載,牛眼睛廟後邊是沈鑄久家墓地。沈鑄久,沈老洪之孫,家住北二條豎河,開設過沈仁記木行。沈是富商,在新河鎮有新宅,(即現在的天新村沈家院子開心農場,2006年8月,被公布為崇明縣不可移動登記建築)。1949年去台灣。長子沈士明,留學日本,1945年春在北二條豎河創辦崇光醫院,翌年任縣立醫院院長;另沈士剛,大同大學畢業。其餘不詳。

06

唐公祠

座落在蟠龍河畔的蟠龍鎮老街東市東側100米,現大同村蟠龍十一隊範圍。祠堂屋座北朝南,祠後是唐公墓,松柏茂密,莊嚴肅穆。唐公姓唐名一岑,出生廣西臨桂,於明代嘉靖年間出任崇明縣令,在率領崇明民眾抗擊日本倭寇的戰鬥中,身先士卒,英勇殺敵,不幸陣亡。崇明民眾為紀念他,建造了唐公墓紀念他。唐公墓曾於清雍正九年(1731年)從平洋沙因海坍遷至此地,並建造了唐公祠。唐公祠於文革中被拆除,唐公墓於1990年,據說以「開挖了新南橫運河,群眾祭祀不便」為由被遷至城橋鎮東門村,城東苗圃西南。唐公墓被列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07

有子祠

座落在蟠龍鎮東市之東,現大同村蟠龍5隊範圍。據傳,有子為孔子弟子,早先,有氏家族自山東遷至南京,後又從南京遷來崇明。有氏家族奉有子為始祖,世代為其守祠。光緒《崇明縣誌》卷三《地理.祠墓》記載:「有子祠,在蟠龍鎮東……乾隆四十一年撥祀田八頃十七畝,嘉慶十三年增撥祀田八頃八十二畝。」清末民初,居民有德興、有本仁、有本義、有本禮父子負責看守祠堂。有姓是奉祀生,供奉有夫子牌位。2002年5月24日,有本禮將清乾隆三年戊午(1738年)《重建先賢祠碑記》、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憲給先賢有子祀產執帖》(「布政使司……右帖給奉祀生有昭熊,准此」)兩通石碑捐贈給崇明縣博物館,今陳列於學宮碑廊。這裡的「奉祀生」,指的是香火秀才,是那些先賢聖人的後人不經過科舉考試所賜予的秀才功名,以管理先祖祠廟的祭祀。另外,崇明方言「王黃不改姓,郁有不攀親」不知有何出典,待考。

08

文昌宮

蟠龍鎮上的文昌宮舊址(現崇明區大同小學)

座落在蟠龍鎮東市,現大同村蟠龍14隊範圍。其後埭房子於上世紀30年初創辦蟠龍小學,中間的文昌閣樓上於40年代初創辦進修中學(大同中學的前身),50年代初,三埭房子全部改建為蟠龍小學校舍。現在,沈鼎法烈士在龍王廟小店創辦的大同小學校名遷移至此,以示紀念。據史料記載,文昌宮由當地茅大成募款建造。民國《崇明縣誌》卷十二《人物.釋道》,四威,俗姓金,削髮出家於文昌宮,潛心研究梵文經典40餘年。

09

港頭城隍廟

座落在蟠龍鎮西,張網港東邊,長興鎮東北側,現大同村10隊範圍。該廟建於明末,有四廂屋10餘間。原先,港頭城隍廟在張網港河西(富安村1隊範圍),解放後,張網港疏竣改道,變成了河東。該廟於1938年改建為順化小學。民間,長興鎮俗稱港頭。因此,可以推斷,這裡原來是一個港的盡頭,其北邊是江海,因為該廟的所在地~大同村古時稱為小圩(大同村為西小圩、大同村蟠龍為東小圩)。所謂小圩,即是新圍墾的灘涂。城隍呢,是陰間的一個地方官,相當於陽間的一個市長,受閻羅王管轄,有城隍廟的地方肯定是一個規模不小的城鎮。估計當時的長興鎮還是比較興盛的,怪不得1958年之前,這個地區稱為長興區,建立過長興人民公社(包括了後來的城東、建設和大同三個小公社)。

10

龍王廟

座落在蟠龍河東側,蟠龍、浜南界河之南,現大同村蟠龍16隊範圍。相傳,廟屋五間,一轉一折,朝南屋三間,朝東屋二間,香火很旺。供奉的是龍王、石大郎。上世紀三十年代末被侵華日軍所毀,其碎磚瓦用於修路。龍王廟之所以名氣較響,一是它位於蟠龍公路的必經之地,路過的人們印象深刻。二是它的河西對面的公路邊,原來是小店,俗稱「龍王廟小店」,有彈花車,雜貨店,豆腐作坊等,過路群眾和周邊居民經常在小店涼棚下歇腳、閒談。崇明沈氏三傑之長兄沈鼎法烈士曾於1928年在此創辦大同小學,以此作為掩護,開展革命活動。因此,龍王廟知名度很高,現在已經成為這個地區的代名詞了。沈鼎法,曾用名沈志明。大同村蟠龍16隊人,崇明早期的共產黨員之一(1927年入黨)。抗戰時期,他先後擔任「崇明縣民眾抗日自衛隊政訓處主任、蘇四區游擊指揮部第三旅六團團長,崇明警衛團團長」。解放戰爭時期,為蘇北解放區運送軍火、營救被捕同志,並為迎接上海解放做了大量工作。1949年5月14日,沈鼎法遭國民黨特務機關逮捕,5月24日被敵人殺害於國民黨上海市警察總局,時年43歲。

11

楊家廟

座落在蟠龍河之東,沙溝河西沿,現浜東村浜南1隊範圍。這裡曾經利用部分廟舍開辦過贊化小學。據贊化小學老教師相傳,抗戰時期,崇明沈氏三傑之仲兄沈鼎立部隊曾利用學校偏僻的地理環境,經常到這裡召開秘密會議,研究抗戰工作,並得到學校領導和老師們的掩護和支持。上世紀50年代,菩薩佛像被毀。贊化小學校舍於1978年因建造大同磚瓦廠,被拆除、搬遷。沈鼎立,又名沈仲彝,大同村蟠龍16隊人。1937年參加革命工作。抗戰時期任崇明警衛團副團長。在一次戰鬥中,攻克敵人5個據點,取得以少勝多的戰績,受到部隊嘉獎。解放戰爭時期任第三野戰軍第10兵團第29軍參謀長。新中國成立不久,赴朝鮮參加抗美援朝,後在福建軍區任軍區參謀長,獲得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在新四軍~三野系統干到了副軍級,55年獲大校軍銜。

12

浜鎮城隍廟

浜鎮廟弄

座落在蟠龍河以東浜鎮東市的東邊,由南北向的廟弄(又稱玲瓏街)經過廟門前。現在浜東村14隊範圍。據當地居民回憶,城隍廟原有三進二場心,規模較大,歷史上香火旺盛。後來,其大部分房舍拆除後用於建造浜鎮小學,最後一排一直到文革前尚存。文革破四舊中,菩薩佛像被毀。留下兩名和尚(當地老人還清楚地記得負責的那位叫才明和尚),參加周邊生產隊輕微勞動,小朋友和他們鬧著玩,他們一言不發,只是笑笑而已,他們還經常去街上飲食部撿一些殘羹剩飯食用。香港著名影星龔秋霞的故居(縣屬不可移動登記建築)就座落在城隍廟前邊的廟弄對面。

13

龔家祠堂

座落在浜鎮西南,張網港馬橋東堍。現浜西村浜北16隊範圍。據徐兵老師編寫的《崇明老地名文化》一書中記載:泥牆龔,浜鎮西市稍,四進三院。乾隆年間,龔氏家族遷崇第15世龔錫鈺妻茅氏,因「未婚守節」,受到官府表彰,在浜鎮西南建立祠堂、牌坊。龔氏家族出自「南宅三房、九男後」龔聘英為遷崇第17世,出生於正屋東上房,中廳正壁上原掛有皇帝贈匾。龔家為「五份頭」龔聘英子孫居橋鎮界溝沿及城內,另闢新宅。留老宅的有龔晉青及子孫輩。相傳橋鎮龔姓經常接濟老宅後代「寡婦糧」。書中還有這樣一段記載:龔太史第,在崇明城內北街(郵政局的南邊)。龔聘英為清咸豐元年(1851年)翰林。龔宅坐西朝東,街東邊有照壁,空地大,便於出行時騎馬或坐轎。來往訪客的官宦人家轎子、馬車停留大門外,以示主人的地位顯赫。這些資料顯示,馬橋祠堂、牌坊確係縣城龔家大戶人家,而龔氏家族老宅在浜鎮西市~泥牆龔。據當地老人回憶,馬橋龔家祠堂占地面積3畝多,前面有塊空地和馬路,路南為牌坊,祠堂四周有圍牆,大門口有石獅,祠堂內主要存放龔氏家族祖宗的牌位和棺材。走進祠堂,有種空曠陰森的感覺。1952年,祠堂改建為馬橋小學。牌坊被拆除,其石料運至浜鎮用於維修浜鎮大橋。

14

漲海龍王廟

據傳,因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崇明島北沿坍塌嚴重,殃及灣港等地,浜鎮大戶黃大福(現浜西9隊)見此情景,迅速籌資在浜鎮北一公里處(浜東的老黃岸之北、現崇明機場路位置)建造廟宇一座,取名漲海龍王廟。當年有多少人天天去磕頭跽拜、燒香化箔,欲祈求東海龍王讓崇明島北沿漲起來。可能由於當時戰亂,龍王的信息受阻,崇明北沿繼續坍塌,連漲海龍王廟本身也坍入江中。直至解放,國泰民安,信息暢通,龍王方得知民間訴求,立即下令,崇明島北沿停坍重漲,而且漲得一發而不可收,七十年間漲了崇明島的三分之一,而且有漲得與北沙(海門啟東)相連接的可能。據說,1940年前後,韓念龍將軍在崇啟海領導抗日戰爭的時候,曾經在黃大福宅上駐紮過。

星移斗轉、滄海桑田。昔日蟠龍河兩邊的這些寺廟、祠堂由於歷史和自然的原因,已經不復存在,淹沒在了歷史的長河中,然而在人們的記憶中留下了這些老地名及其文化。看來,這片土地上的先人們還是比較崇尚先祖、敬畏神靈的。心語

本文圖片由作者提供

版權申明:本公眾號原創文章均為作者授權發布,任何媒體及個人轉載請聯繫本公眾號授權,並在轉載時標明出處及作者,謝謝合作。

- END -

作者簡介

黃漢亮上海市崇明人,早年就讀於崇明大同中學,在職中央農業廣播學校畢業。曾經在中國人民解放軍83302部隊服役。長期在家鄉農村工作至退休。

黃漢亮 心語 往期作品

黃漢亮|蜿蜒十里蟠龍河

黃漢亮|走老街 憶童年

黃漢亮|竹編能手施志達

黃漢亮|記憶中的大同食品站掠影

黃漢亮|豆腐攤頭話今昔

黃漢亮|家鄉廁所文化的變革

黃漢亮|崇明人口中奇特的數量詞

黃漢亮|「一日一夜」話時辰

黃漢亮|在挑泥築岸的日子裡

黃漢亮|第二次葬禮成因之探究

黃漢亮|知名鐵匠姜三郎

黃漢亮|蟠龍鎮歷史概貌(1949)

黃漢亮|難忘老家的醬香味

黃漢亮|撫摸大同中學舊時光

黃漢亮|海島油菜花盛開 醃製鹽雞正當時

黃漢亮|媽媽梳妝盒裡的秘密

黃漢亮|一位老人記憶中的二條豎河

黃漢亮|大同,昔日「搖籃」知多少

黃漢亮|從崇明方言「搲空」兩字說開去

黃漢亮|記得那年去太原

黃漢亮|他是我們家鄉走出去的最可愛的人

黃漢亮|我的獨輪車情結

黃漢亮|用崇明方言拼湊起來的俗對

黃漢亮|形容崇明人淳樸厚道的兩句俗語,你知道嗎?

黃漢亮|家鄉的杮子熟了

黃漢亮|話說崇明的綠顛

黃漢亮|崇明也有個虹橋鎮

黃漢亮|路是靠自己走出來的

黃漢亮|水橋~崇明島上古老的親水平台

黃漢亮|遠去的水車聲

黃漢亮|我家的水井小史

黃漢亮|崇明人話「崇明蟹」

黃漢亮|閒話崇明這些藉助空氣的玩具

黃漢亮|2021,我想在崇明島上開一家「郎魚餐館」

編者留言:親愛的讀者,如果您也有崇明故事,歡迎您能給我投稿,傳播和傳揚鄉土文化,讓一個個動人的老鎮故事得到傳承和記錄,讓鄉土故事沉澱在時代的發展中,讓鄉土文化魅力永遠留存在人們的心間。來稿請發送電子郵件至:1466670@qq.com或者下面的微信。謝謝您!

趕快來分享關注吖

如作者原創內容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合作!

歡迎關注陸安心的私媒體「心語」。

感謝您的支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