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帝國第三次遠征希臘,為何薛西斯傾力一戰卻失去強國地位?

歷史說天下 發佈 2020-01-04T04:09:24+00:00

戰爭的開始前面兩次遠征希臘均遭失利,加上大流士聞馬拉松敗北,十分惱怒,準備再戰,命令一切城市「裝備一支軍隊」、「提供遠比以前為多的船隻、馬匹、糧餉和運輸船。……亞細亞忙了整整三年」。但到第四年,埃及叛亂打亂了他的計劃,正待征討,卻懷恨而死。

戰爭的開始

前面兩次遠征希臘均遭失利,加上大流士聞馬拉松敗北,十分惱怒,準備再戰,命令一切城市「裝備一支軍隊」、「提供遠比以前為多的船隻、馬匹、糧餉和運輸船。……亞細亞忙了整整三年」。但到第四年,埃及叛亂打亂了他的計劃,正待征討,卻懷恨而死。薛西斯(公元前 486—前 465)繼位並平定埃及後,秉其父志,著手三征希臘。為此作了一系列準備工作,如擴充兵員、建造艦隻、籌集軍糧等,並於進軍沿途設立糧秣貯備站,以確保兵、馬不受飢餓;同時在赫勒斯滂海峽以 674 條大船連成兩座浮橋,供行軍之用。

從公元前 484 年至公元前 481 年,「他一直在整頓大軍,準備出征所必需的一切」,至公元前 480 年,他親率這支「過去的任何一支遠征軍都無法與它相比」的大軍出發了。據希羅多德載,陸軍總數為 170 萬、騎兵 9 萬、戰艦 1207 艘,加上沿途增添的兵員,全軍總數高達 2641610 人。此數字顯然過於誇張,據估計可能為 50 萬左右。此次進軍,仍沿色雷斯海岸水陸並進,沿途征服了希臘北部諸邦,直趨南下。

在波斯備戰的十年中,希臘也積極備戰。一方面,富有卓識遠見的雅典將軍鐵米司托克列斯認識到海軍的重要性,說服雅典人用銀礦收入組建了一支 200 艘三列槳艦的艦隊;另一方面,不願臣服波斯的斯巴達、雅典等 31 個城邦也消除舊怨,在一致對外的基礎上聯合起來,於公元前481 年組成了以斯巴達為首的聯盟。但希臘聯軍在數量上仍處劣勢,陸軍11 萬、戰艦 400 艘。由於雙方均積極備戰,致使第三次交鋒顯得異常激烈和艱苦。

溫泉關戰役

當波斯軍隊水陸並進時,希臘聯軍開始討論防禦計劃及設防於何處,設防地點的選擇,既要適合寡兵易守,又要使敵方無法利用其數量與騎兵的優勢,故必須是隘口和狹窄海面。基於此,希臘聯軍決定派陸軍防守中希臘的溫泉關,派海軍駐守優卑亞島北端的阿特米西海角。陸軍由斯巴達國王李奧尼達(公元前 490—前 480 年在位)率領,全軍約七八千人,主力是 300 名斯巴達重裝步兵;海軍共 324 艘三列槳艦、9 艘五十槳艦。兩軍相距不遠,形成一道海陸防線。

聯軍的作戰計劃是阻止波軍從陸上南下,迫使其海軍進攻,欲誘其進入阿提卡與優卑亞島之間的歐波亞海峽,利用海面狹窄而殲滅之。波斯的計劃是海陸同時進攻溫泉關和歐波亞海峽北端入口處。雙方海軍對峙後,波斯派腓尼基艦隊 200 艘繞過優卑亞島,以期從該島南端入口處進入海峽北上,南北夾擊敵艦,不料行至該島東南海面時,遭風暴襲擊全沉海底。

希臘方面得知敵方行動後,率先進攻。波方見敵僅乘少數戰艦前來攻擊,以為他們發了瘋,自謂取勝如探囊取物,他們列成圓陣從四面八方包圍了敵人。希臘人將艦尾聚攏、艦頭指向敵艦,呈輻形列陣,激戰至夜幕降臨,兩方始罷兵,俘波斯戰艦 30 艘。此後兩日交兵,互有傷亡,勝負未分。

在海上大戰之時,陸上戰鬥亦在激烈地進行。薛西斯兵抵溫泉關,逞雄威 4 日,以期敵逃走,至第 5 日,見守軍仍陳兵以待,始令進攻。最先進攻的是米底部隊,結果死傷無計,敗下陣來;另一些人繼續攻擊,他們人數雖多,但頂事的卻很少,大敗而歸;最後薛西斯令其精兵「不死隊」上陣,由於地窄,而且矛短,亦無法取勝。

斯巴達方面,以方陣迎敵,並使用較高明的戰術,其中一種是轉身佯敗,引敵追進,再返身掩殺,殺敵無數。次日波軍進攻,也毫無進展,正值薛西斯無計可施之時,一希臘叛徒告密,為波軍指點了一條隱蔽的通道,致使波軍一部迂迴至希臘軍背後,形成前後夾擊之勢。當此之際,李奧尼達見難以堅守,便令聯軍大部撤回,自率 300 名斯巴達人、700 名特斯皮亞人和 400 名底比斯人斷後,展開了猛烈的反擊,激戰中,李奧尼達陣亡,為爭奪他的屍體,雙方 4 次攻殺。

戰至最後,守軍全部犧牲。希臘人為紀念此壯舉,後來立碑,其一為「四千名伯羅奔尼撒人曾在這裡,對三百萬敵軍奮戰」;另一為「過客啊,去告訴拉凱戴孟人(即斯巴達人——筆者),我們遵從他們的命令,長眠於此」。波軍雖奪關口,傷亡卻達 2 萬之眾。希臘海軍驚聞溫泉關失守,已無再戰必要,遂回守薩拉米灣。

薩拉米海戰

波方占領溫泉關後,立即揮師阿提卡。這時, 希臘聯軍作了一個痛苦的決定,陸軍放棄阿提卡,退至科林斯地峽築壘防禦;至於海軍,斯巴達主張放棄薩拉米灣,將艦隊開往科林斯地峽附近海面,以配合陸上防守。但雅典海軍主將鐵米司托克列斯極力主張在薩拉米決戰,因為若在科林斯地峽海面決戰,無異於在大海上與數量占絕對優勢的敵艦作戰,顯然不利,而在海域狹窄的薩拉米灣,敵方將無法利用其數量優勢。

這樣,他終於說服了聯軍統帥。但當波斯陸軍攻陷雅典城並向科林斯地峽進攻時,海軍內部又為設防地點而爭吵不休,鐵米司托克列斯為迫使他們就地作戰,同時為誘敵進攻,便施詐降計,給薛西斯寫信,詭稱聯軍正向伯羅奔尼撒半島撤退,如速來攻擊,就能防其後撤,並趁其內部分歧而全殲之。薛西斯中計,未聽取有人建議的或圍而不攻、或直攻伯羅奔尼撒半島的良策,命艦隊立即進軍,派 200 艦迂迴至薩拉米灣西端出口,防敵艦後撤,其餘一字排開,斷其東出之路。希臘海軍突遭圍困,別無選擇,唯有一戰。

波斯海軍進攻時,由於地狹船多,秩序大亂,直至希臘海軍 378 只戰艦井然開進時,仍未恢復。雙方混戰伊始,雅典艦堅且快,它們擦敵艦而過,先撞斷其槳,使之無法操縱,爾後掉頭撞擊其中部,傷敵艦甚眾。波斯戰艦見勢不妙,便向後退,而後面的船為表示勇敢,拚命向前沖,結果與逃回之艦撞在一起,亂成一團。

經七八個小時的苦鬥,波方敗退,沿途又不斷遭到伏擊。薛西斯驚聞慘敗,恐希臘海軍乘勝東擊,斷其歸途,遂御駕回朝,僅留瑪爾多紐斯率陸軍 30 萬退守希臘北部,以期捲土重來。是役,波方損失 300 余艦,希臘方面僅 40 艘。此戰是希波戰爭的一場決定性戰役,它使波斯喪失了制海權,希臘方面轉守為攻。

普拉提亞戰役與戰爭的結束

公元前 479 年春,瑪爾多紐斯誘降雅典不成,便發兵南下。雅典人又一次全部撤到薩拉米灣的船上,同時向斯巴達求援。波軍重占雅典城後,再次勸降。雅典 500 議員中有一位表示應該投降,結果被當場砸死;婦女們也自動行動起來,砸死了其妻兒老小。決戰之心雖大,但斯巴達卻遲遲不發援軍。雅典在積極備戰的同時,派人譴責斯巴達只求自保、不顧盟邦安危,若再不發兵,雅典將與波斯聯合。斯巴達受此警告,始派步兵 1 萬、希洛特輕裝侍從隊 3.5萬以及盟軍前往救援。瑪爾多紐斯聞希臘聯軍將至,又見阿提卡多山,不利騎兵行動,遂火燒雅典城,兵退底比斯。希臘聯軍北上,至普拉提亞的阿索波司河南岸與敵隔河對陣。

據希羅多德記載,希臘聯軍重裝步兵為 38700 人,輕裝步兵 69500人,加上各邦侍從隊,共 11 萬,列陣如下:斯巴達人在右,雅典人居左,中部為其他各邦軍隊。波軍 30 萬,也相應列陣,波斯人的精兵對斯巴達人,歸降的希臘人對雅典軍,其他各族軍與希臘中部軍相對。雙方對峙數日,均不願首開戰端。至第 8 日,波斯騎兵擒獲希臘輸糧隊 500 頭馱畜;至第 11 日,瑪爾多紐斯見敵方又有援軍趕到,而自己方面軍糧漸盡,始感不安。

這時,其部下阿爾塔巴佐斯建議退守底比斯城,賄賂諸邦顯貴,這既可避免「冒險交戰」,又可讓希臘人「交出他們的自由」,但瑪爾多紐斯拒絕此「先見之明」,主張速戰速決。次日破曉,即令騎兵先行進攻,搗毀了希臘軍隊的水源。希臘聯軍見糧道及水源受阻,便佯裝退守普拉提亞。瑪爾多紐斯見敵撤退,以為他們怯戰而逃,即令全軍渡河追擊,他自率騎兵最先追上斯巴達人,用藤盾連成一道壁壘,射出雨點般的箭,使斯巴達人陣亡甚眾。但他們轉身反攻,衝破其藤盾壁壘,雙方展開肉搏,「波斯軍隊抓住對方的長槍,並把它們折斷了。波斯人雖然勇氣可佳,但他們沒有防護武裝,訓練不夠,戰鬥技術也不如對手。」

他們總是十個一群、五個一夥地衝殺到斯巴達方陣中去,結果白白喪命。混戰中,瑪爾多紐斯陣亡了,波斯軍隊頓作鳥獸散。雅典軍正待急救斯巴達人時,受到波軍右翼的進攻,經一番苦戰,擊潰敵人,並乘勝反攻。當雅典軍與斯巴達軍開始追擊逃敵時,希臘中部軍尚未開戰,及見敵逃奔,始列成兩路縱隊追殺,不料左隊為波斯騎兵擊敗,陣亡 600餘人,這是此戰中希臘方面的唯一災難。

經此一戰,波斯 30 萬大軍,除 4.3 萬逃走或倖存外,余者悉被殲滅。希臘方面,陣亡約 1360 人。普拉提亞戰役是希臘聯軍在陸上取得的決定性勝利,標誌著全面反攻的開始,它與薩拉米海戰意義同樣偉大,「在歷史上,再沒有比這兩個會戰更偉大的,它們好像是兩根擎天柱,負起支持整個西方歷史的責任。」

與此同時,希臘海軍在小亞細亞的米卡爾海角,全殲逃亡於此的波斯殘餘艦隊,徹底挫其反攻能力。公元前 478 年,雅典與愛琴海各島及小亞細亞的希臘諸邦結成提洛同盟(或稱雅典海上同盟),此後在雅典率領下,同盟艦隊逐島反攻。公元前 468 年,於小亞細亞南岸的攸里梅敦河口一戰,大敗波斯海陸軍,俘敵 2000 人,全殲擁有 200 艦的腓尼基艦隊。公元前 449 年,再破波斯海軍於賽普勒斯島附近。雙方簽訂和約,波斯承認小亞細亞希臘諸邦獨立,放棄對愛琴海和黑海一帶的統治權。希波戰爭至此結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