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的趙國大將趙括真的是紙上談兵的無能之輩嗎?

知兵堂光亭 發佈 2020-02-08T20:46:04+00:00

東周列國志是一部演義小說,它用一個反間計來說趙國用趙括替代廉頗是沒問題,但我們只能看看,不能當真,廉頗在上黨長平地區,挖溝築壘,深得先使敵不可勝的兵法精要,在軍事上是對的,但是在更高戰略層面,在這場對拚綜合國力的對峙上,趙國綜合國力不如秦國,而且兩線作戰,這邊跟秦國對峙了三年之久


李三萬

摘要:戰國後期秦國和趙國發生長平之戰,在這場決定兩國國運的大戰中,趙軍大敗,趙軍的最高指揮趙括因此被後世認為是指揮紙上談兵的無能之輩,事實是真的這樣嗎?


【頭條號首發】

戰國後期秦國和趙國發生長平之戰,在這場決定兩國國運的大戰中,趙軍大敗,趙軍的最高指揮趙括因此被後世認為是只會紙上談兵的無能之輩,事實是真的這樣嗎?

還因為趙括只會空談,所以還有了個成語「紙上談兵」,但紙上談兵這個成語,本身就是後人編排的,而且是多後的後人呢?作為中國人當然應該知道四大發明,四大發明中傳載文明的「紙」,要到東漢才被蔡倫發明出來,再加上還得有個普及時間,那麼當然還要在更往後,要以為書當然都是寫在「紙」上的人,才會編出這麼一個成語來。趙括那時候,書都是寫在竹簡上的!

一個打了大敗戰的人,什麼屎盆子都可以朝他頭上扣,給小學生簡單解釋這個成語,用這個典故當然夠了。但真正喜歡歷史、戰史,這麼理解可不行。長平之戰雙方投入兵力達近百萬,對峙了三年,嚴重拖垮了秦趙兩國的經濟,那個落後的農耕時代,本該是經濟建設支柱的幾十萬精壯男子,非但三年不能從事農業生產,反而變成凈消耗國庫存糧的大戶,而且為了維持前線幾十萬人,還要耗費多少人力物力?

古代送軍糧,路上要花費十份才送到前線一份,幾乎在任何朝代都已經是可以大呼便宜的白菜價,這是要投入的物力。最後憑實力熬到勝利的秦國,熬到什麼程度呢?全國動員壯婦,「盡起十五童子」!連女子和未成年人都徵用了,這就是要費的人力。



東周列國志是一部演義小說,它用一個反間計來說趙國用趙括替代廉頗是沒問題,但我們只能看看,不能當真,廉頗在上黨長平地區,挖溝築壘,深得先使敵不可勝的兵法精要,在軍事上是對的,但是在更高戰略層面,在這場對拚綜合國力的對峙上,趙國綜合國力不如秦國,而且兩線作戰,這邊跟秦國對峙了三年之久,北邊還有漫長的邊境要隨時保持駐軍,防禦北方的遊牧民族。在北部邊境的趙軍中就包括了戰國四大名將中,尚未成長起來的李牧。

那麼在長平地區的對峙,反倒是家門口的趙國先頂不住,也不難理解。廉大將軍是對的,但是寡人沒糧食讓你堅持到取得勝利的那一天了啊!撤廉頗換趙括,本身就是放棄防禦選擇進攻的宣言。有人可能有疑問,廉頗那麼死守著,怎麼也比打個敗仗強啊?不是的,趙國再守下去,就是溫水煮青蛙,最後連跳的機會都沒有了,真正拖到沒糧送上前線,就是雪崩一樣的崩潰。而進攻,好好打上一戰,贏了自不必說,輸了,給秦軍也造成一定殺傷後,兵敗退回趙國,也是體面放棄上黨郡的一個台階,趙國沒想到的是秦國換上了白起,胃口這麼大,殺性這麼重,一口吃下這些趙軍後,坑殺四十萬降卒……

趙括本人,被圍斷糧四十六天,尚能帶隊組織突圍,最後被亂箭射成刺蝟一樣倒在突圍的路上,這一戰同樣也給通吃的贏家造成二十萬的戰損,以致秦軍不肯聽從白起建議直下邯鄲,稍有拖延,便夜長夢多,功敗垂成退回秦國,然後四十年未敢出關,盡忙著苦練內功了。趙括的問題,不是他紙上談兵沒能力的問題,而是作為一個統帥帶著沒有操作餘地的任務上任,最終失敗的結果是必然的。



你認為趙括真的是紙上談兵的無能之輩嗎?答案:說他無能有些牽強。

首先,趙括的能力。

趙括熟讀兵法,是名門之後,他領兵打仗也有自己的戰術戰略,雖然沒有白起那樣老成,但是指揮幾十萬人打仗,就是不講戰術,直接衝上去打也要打個幾天幾夜,況且長平之戰所在的地方並不是很寬敞。

其次,趙括不適合。

趙括是不適合打這場仗的,哪個將軍不是從基層帶兵打起來的,趙國能帶幾十萬人指揮長平之戰,也不是沒有,但趙王卻用了趙括,所以更應該怪趙王。趙王把一個不合適的人放在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不出問題才怪。所以趙括並不是無能,而是無能為力。

再有,趙王有點傻。

趙王為什麼把趙括替下廉頗?有兩點,其一是中了范雎的反間計,宣稱秦國害怕趙括,卻不怕藺相如,趙王竟然相信了,這不是有點傻嗎?其二趙王急功近利,眼看這幾十萬人在戰場上天天耗著,糧食每天耗費無數。趙國雖然有些底子,但是沒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程度,趙王沉不住氣,所以換一個能出兵打架的。就算不換趙括,換個王括也要接受被逼出兵進攻的境地。



所以,趙括是不是無能之輩對於長平之戰來說並不是非常重要。趙括已經為趙國捐軀,留下了紙上談兵的成語,他是不是真的無能,這個問題則隨著他人生第一場仗而埋沒,再也沒有施展和證明的機會了。

趙括作為趙國名將趙奢之子,出身軍事世家,但是他的能力有限,只限於書本,沒有實戰經驗,所以最後才會導致趙軍長平之戰大敗。

為什麼說趙括是紙上談兵的無能之輩?只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趙括從小跟隨父親學習軍事技能,但這裡的技能僅僅限於理論,沒有實戰經驗,也沒去參加過戰爭,所以說趙括的戰爭經驗為零,是一個毛頭小子,難堪大任。

第二,趙括夜郎自大。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趙括的父親和母親早已看透自己的兒子,便建議過趙國國君,自己的兒子言過其實,不堪大用,趙括父親就說過:「趙括少學兵法,言兵事,聰明強識,自認為「天下莫能當」。

但僅靠書本上的知識,並無實踐。趙奢以此「不謂善」,他憂慮地對妻子說:「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者必括也。」

果不其然,趙國兵敗的指揮官就是趙括。



第三,指揮長平之戰,犯兵家大忌,對手又是秦國名將殺神白起,開啟正面對攻,在精銳的秦軍面前不知道避其鋒芒,使的幾十萬大軍兵敗長平,自己也身死敵手。

第四,目無尊長,獨斷專行,趙括在換廉頗的時候,沒有去徵詢這位父親老戰友的意見,一上來就改變戰略方針,轉守為攻,這也是趙括很大的一個敗筆,畢竟廉頗作為戰國名將,有豐富的作戰經驗可以傳授給趙括,但是趙括偏偏聽信書本上的死知識,並不知道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改變政策,這也是紙上談兵的具體體現。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