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肺炎過後,學會自我心理調節,對抗災後綜合症

咕嘟君 發佈 2020-02-09T13:54:55+00:00

95%的受災者都會有悲傷情緒,其中有重度悲傷心理現象的人在震發當天有50.7%左右,在一年時間內下降至2.6%左右。

我們共抗新型肺炎的戰役已經看到了曙光,勝利就眼前。在面對災難時,全國人民團結一心、互幫互助、共渡難關充分表現了同胞之情。在共抗肺炎的戰鬥中出現過許許多多記名或不記名、平凡或偉大的英雄人物,也有很多人經歷了生離死別,甚至來不及傷痛又繼續投身於尚未結束的戰鬥當中。

我相信,我們一定能夠取得勝利!然而,在災難過後,即使受到全國人民的厚愛,在災難中劫後餘生的人們仍非常的脆弱,因為他們可能失去了家人或朋友,或在經濟生活上產生了更大的壓力。這種痛苦會在他們的心上形成陰霾,如果得不到釋放,很容易產生心理疾病。所以在災後,受災人群的心理恢復很重要,除了外部的援助和醫生的治療外,更重要的是要學會自我調節。

一、災後常見的心理問題

以唐山地震為例,據《河北省震災社會調查》和《唐山地震災區社會恢復與社會問題研究》顯示,災難過後容易出現以下幾種心理反應。

極度恐懼:由於地震至今沒有有效的預測手段,它往往是在人們沒有準備的情況下突然發生的,所以經歷了大地震的人,很多人會有極度恐懼的心理問題,其主要表現為:容易風吹草動、輕信謠言、盲目出逃、甚至有的人受到驚嚇時會有癱軟無力的情況發生等等。

異常悲傷:由於在地震中,很多人的親友出現了傷亡,財產也產生了重大損失。95%的受災者都會有悲傷情緒,其中有重度悲傷心理現象的人在震發當天有50.7%左右,在一年時間內下降至2.6%左右。異常悲傷的主要表現有:悲痛欲絕、整天哭泣或一言不發、目光呆滯。

孤獨失落:這部分數據主要採集在地震中失去親人的人,從上圖數據可以明顯看到,這種孤獨失落行為主要發生在救災階段和恢復建設階段。

悲觀失望: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出,中國人還是很堅強的,災後一個月有悲觀失望情緒的人占比只有3%左右,除了個人素質夠硬以外,國家的救治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悲觀失望的主要表現有:容易產生絕望情緒、經常對自身沒有信心、情緒低落、萎靡不振等。

自殺傾向:據調查,在地震中受到嚴重損害、由於心理壓力過大從而產生自殺傾向的人大約有2%左右。具有自殺傾向的人往往會有以下表現:慷慨地把個人財產分給他人,有自殺言論或覺得死亡是一種解脫等。

報復社會:在災害面前大部分人都是無辜的,因為平白受到災禍,有人就會怨憤上天的不公,有強烈的受害心理。他們容易產生一種莫名的憤恨,這種憤恨如果處理不當,很容易產生各種過激行為來報復社會,例如在本次疫情中出現的隱瞞病情、故意在公眾場合傳播等違法行為。

二、正視災難產生的心理問題

據專業統計,汶川大地震中,在災民及救災的人當中,直接或間接受到心理傷害的人數不低於50萬。因為災難過後而產生了心理問題——「災後綜合症」是一個很普遍、很正常的現象。所以出現災後綜合症時,不要擔憂,也不要給自己過多的壓力,因為這些心理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

關於災後綜合症產生的原因,有很多心理學理論支持,不過相對於過於晦澀的心理學模型,咕嘟君認為,對於一般人來說,只要簡單地理解為,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主要是壓力過大就可以了。心理壓力理論認為,心理問題的是由於個體對作用於自身的內外環境刺激作出認知評價後,產生的應對結果之一,這個過程簡單來看就是這樣的: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到,當一個人受到刺激時,有可能產生三種結果,一種是改變現在的生活觀念,一種是適應壓力,最後一種就是產生各種心理問題,從而影響一個人的身心健康。明白這點後,我們自我調節的理論和方法就淺而易見了。

三、災難過後的自我心理調節

通過上一節的內容學習,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在面對壓力時,不會影響身心健康的應對結果是,要麼適應壓力,要麼改變現有的生活觀念。除此之外,減少壓力源也是一個有效的手段。

  • (一)減少壓力源

壓力的種類有很多,而災後綜合症的壓力主要為社會環境性壓力,它的來源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自身的、主觀層面的壓力;一類是社會性的、客觀層面的壓力。

面對客觀層面的壓力源,有效的方法是遠離或避免接觸相關的壓力來源。比如說信息交流十分方便的網絡社會,很容易會產生各種消極的、未經證實的負面消息等,另外一些與災難相關的信息也會讓受災害的人產生壓力,所以一定要避免接觸這些能夠刺激到受災害人群的信息

其次,不要太過於苛求別人,例如要求鄰居的環境要保持絕對的整潔、不要養寵物、不要大聲喧譁之類的。因為社會中的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沒有人會完全按照你的意願去生活,如果對別人過於苛求,而對方很難聽從你的指揮,最終會因為對方的抗拒導致自己的不愉快。

再次,要有規律的生活作息,不要過度勞累。過度勞累是一種身體、心理、感情等各方面都處於耗竭狀態的體驗,有調查顯示,當一個人處於這種高度消耗狀態時,受到的壓力會成倍的提升。

  • (二)適應壓力

適應壓力首先要做到的是要面對現實,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災難的發生已經是一個既定事實,親友的傷亡或財產的損失無論你做什麼都無法挽回,傷痛過後,生活還要繼續。

其次,要明確自身的價值,不要自責。很多人在災難中喪失親友時都會想,「如果當初……那就不會……」,但這個世界上沒有如果,過多的自責會損害一個人的身心健康,與其責怪自己,不如負重前行,為後面的人貢獻自己的價值。

其三,要學會釋放壓力。例如適當的發泄或找人傾訴,安排適當的娛樂時間,緩慢呼吸,放鬆身心。在家就可以做的個人宣洩方法有:吶喊、哭泣、高歌放音樂、摔枕頭等。另外,緩慢呼吸是最簡單的放鬆身體、緩解壓力的方法。

其四,要相信自己能夠面對壓力。例如可以想想過去成功克服過的磨難,告訴自己沒有過不去的坎,通過自我暗示的方法不斷地鼓勵自己,堅定自己的信心。

最後,還要學會尋求幫助,利用各種社會支持系統來獲得一些必要的支持和幫助,要相信國家與人民,從這次疫情中,我們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什麼叫一方有難,八方來助。

針對這個問題,咕嘟君在這裡給大家推薦一部電影,《與神同行》,講述了一個消防員離家15年,日夜不間斷地工作,只是了為彌補自己曾經犯下的一個過錯,遺憾的是,他還來不及請求別人的原諒,就在一次消防救援中命喪黃泉。這個電影很好的詮釋了什麼是負重前行,什麼是「不要為已經發生的事情落淚」。

  • (三)開啟新的生活

中國有很多古話說,不破不立、置之死地而後生,如果生活已經變得一團糟,不如放棄過去,開啟新的生活。當然,這個新的生活不是說一定要換一個全新的環境,最主要的是心態的變化。在人際交往過程中,一定要謹慎交友,遠離那些會給你帶來壓力的朋友圈,比如一些喜歡炫耀自身優越感、虛情假意的朋友;還要嘗試改善那些無法避開的交際圈,比如改善與鄰居、同事等生活中經常接觸人群的關係。

其次,可以多做一些令你感到放鬆和快樂的事,比如養花鳥魚蟲或養一隻小貓小狗,通過照料這些充滿生機的生命不但可以陶冶情操、放鬆心情,還可以感悟生命的美好。又或者說,做一些你之前一直很想做但又不敢做的事情,畢竟劫後餘生可謂是到地府走過一次了,這世上還有什麼事會讓你感到害怕呢。

綜上,開啟新的生活,主要是保持一種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改變自己同時改變周圍的環境,最終的目標是使你身邊的社會環境、社會關係對你更加友善、親切。周圍的環境好了,壓力自然而然就變少了。

在這裡給大家推薦一部電影《小Q》,本來脾氣就不好的知名廚師李寶庭因為突然失明,性格變得更加孤僻,認為自己的生活已經看不到光明了。最開始李寶庭對於導盲犬小Q的到來,是抱著一種拒絕的態度的,在其決意求死被小Q救了之後,他終於放開了自己的心胸接納小Q,從而開啟了新的生活。

四、寫在最後

正如前面說的那樣,對抗新型肺炎災難過後受災害人群產生的心理問題,首先第一點就是要正視災難產生的心理問題,不忽視、不恐懼災後綜合症,以一個積極的態度面對它。而對待災後綜合症,除了外部的援助和醫生的治療外,還要學會遠離壓力源、讓自己適應壓力、改變生活觀念等自我調節的方法來減少壓力。最最最重要的一點是,要牢記,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相信國家、相信廣大的人民同胞,一起共渡難關。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