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與寒食節有什麼區別?寒食節是怎麼來的?

王明澤3 發佈 2020-02-09T23:27:05+00:00

在中國古代,清明其實只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它和春分、穀雨、立夏這些節氣並沒有什麼不同。於是晉文公便下令燒山,一連幾天,大火才滅,可是,介子推始終沒有出來,晉文公派軍士搜山,只見他們母子二人相抱在一起,死於大樹底下。

在中國古代,清明其實只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它和春分、穀雨、立夏這些節氣並沒有什麼不同。自從晉文公為了紀念介子推設立了寒食節以後,因為寒食節剛好是清明這個節氣的前一兩天(曆法不同,說法也不同),隨著時代的變遷,清明節慢慢的取代了寒食節的地位,演變成了我們今天的清明節。要想知道其中緣由,我們不妨先來重溫一下介子推和寒食節的故事。

清明節

話說當年晉文公重耳當年因為他父親晉獻公的「驪姬之亂」被迫流亡到翟國,並在那裡生活了十二年。晉獻公死後,他的弟弟夷吾在秦穆公的幫助下做了晉國國君,是為晉惠公。這個晉惠公因為害怕素有賢名的哥哥重耳會威脅他國君的位置,於是就派殺手到翟國去暗殺他,得到消息的重耳不得不又開始了新的流亡生涯。


驪姬之亂

殺手來得突然,重耳也逃得很快,他帶著狐偃、趙衰、賈佗、魏犨、介子推等幾個親信隨從從翟國逃亡出來後,發現匆忙之間連盤纏都沒有帶!一路顛簸來到衛國境內,衛國國君衛文公是個目光短淺的人,對他們沒什麼興趣!於是重耳他們在衛國沒有得到的一絲援助,錢財、食物都沒有得到補給,只好再度起錨。一路走到了五鹿(今河南濮陽東南)時重耳餓得實在沒有辦法,就向沿途的村民討要點吃的,村民看到他那落魄的樣子,就給了他一塊土讓他吃,重耳很不高興,伸手要打人!趙衰安慰他說:「這是上天要賜給我們土地啊!說明我們復國在望!」重耳才收起手改為拜謝村民,還把土塊裝到車裡。


逃亡的重耳等人

一行人又只好繼續往東走準備投奔齊國,大夥飢腸轆轆,再不弄點東西吃真的只能吃土了!重耳一代公子哪裡受過這種苦,沒過多久就真的餓暈過去了。為了讓重耳活命,隨從介子推到山溝里,把腿上的肉割了一塊,與採摘來的野菜同煮成湯給重耳,重耳果然慢慢恢復了一些體力。當重耳吃後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時,大受感動!最後他們到了齊國境內,重耳收到齊威王的禮遇,大夥才安頓了下來!


介子推與清明節

七年以後,重耳回到晉國即位為晉文公,舉行了復國封賞大典,原來跟隨他逃難的人,一下子都加官進爵,成了晉國顯赫一時的人物。封賞之中唯獨不見介子推的名字,原來介子推是個性格耿直而且淡泊名利的人,他早就帶著母親到綿山隱居去了。


介子推和其母親雕像

晉文公感念當年介子推的「割股奉君」,想要請他出山為官,以報答他的恩情。經過一番打聽後,晉文公帶著一般文臣武將來到綿山尋找介子推,但是一連找了好幾天也沒有找到他。這時,有人建議說:「介子推最孝順。如放火燒山,他一定會背著老母親跑出來。」於是晉文公便下令燒山,一連幾天,大火才滅,可是,介子推始終沒有出來,晉文公派軍士搜山,只見他們母子二人相抱在一起,死於大樹底下。


介子推母子二人死於樹下

晉文公後悔萬分,他把介子推安葬在綿山之下,並為他建立祠廟。燒山那天,正是清明節氣前一天,於是晉文公下令將以後每年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禁菸止火,只吃冷食,以寄託哀思。從此以後,我國北方各省,相沿成俗,年年都過寒食節。


寄託哀思

秦漢時期,寒食節慢慢增加了掃墓的習俗,因為和清明這個節氣很接近(就差一兩天),久而久之,到了唐代兩者便已經合二為一,形成了我國現在的傳統節日——清明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