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電影百年,怎麼一步步走向了《寄生蟲》的巔峰

邑人電影院 發佈 2020-02-13T12:09:21+00:00

本文作者:李嘯天一、《寄生蟲》閃耀奧斯卡第92屆奧斯卡上,韓國電影人因為《寄生蟲》終於揚眉吐氣。*本文參考了以下圖書:《韓國電影100年》田英淑譯《韓國電影:歷史、反抗與民主的想像》朱真淑/郭漢周 著 金虎 譯《追尋快樂:戰後韓國電影與社會文化》**大片熱劇深度解讀,都在頭條口碑

邑人電影院系【頭條口碑團】特約作者,影視綜深度解讀,認準口碑團!


本文作者:李嘯天


一、《寄生蟲》閃耀奧斯卡


第92屆奧斯卡上,韓國電影人因為《寄生蟲》終於揚眉吐氣。



韓國電影人之前從未在奧斯卡上有任何斬獲,甚至連提名都少見,但這次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一下創造了新的歷史記錄。


《寄生蟲》是奧斯卡歷史上首個拿下最佳影片的外語片,還是首個既拿下最佳影片又拿下最佳國際影片(最佳外語片)的影片。除此之外,《寄生蟲》還拿下了最佳導演與最佳原創劇本兩項沉甸甸的大獎,成為本屆奧斯卡最佳贏家。



在此之前,《寄生蟲》還收穫了坎城電影節的至高獎項---金棕櫚獎。全球最重要的兩個電影大獎,《寄生蟲》都如探囊取物,成為了大贏家,這使得韓國電影一下成為顯學,舉世矚目。

《寄生蟲》導演奉俊昊與主演宋康昊因此被奉為神明,讓他們原本就卓著的名氣再次大漲,風頭無二。


更讓人解氣的還在於,奉俊昊與宋康昊早年聯手合拍的《殺人回憶》,也在2019年里真相水落石出,一個有生之年的話題終於得到了完結。謝天謝地!


值得一說的是,2019年是韓國電影誕生100周年。《寄生蟲》雖然在2020年度里獲得奧斯卡,但它是不折不扣的2019年影片。能夠在100周年裡,登頂世界電影之巔,整個韓國人都非常開心。


韓國總統文在寅在獲知《寄生蟲》大獲全勝時,第一時間就在社交媒體發文表示祝賀。他認為「《寄生蟲》以最獨特的韓國故事打動全世界觀眾,其充滿個性的演出及台詞、腳本、剪輯、音樂、美術和演員們的演技,向世界證明了它的力量」。



文在寅對導演奉俊昊為首的電影主創們表示祝賀,並感謝他們給予韓國國民自豪和勇氣。文在寅強調,《寄生蟲》的成功是過去一百年里所有韓國電影人不斷努力的結果,「今後政府將進一步為廣大電影人提供能夠盡情發揮想像力並放心大膽製作電影的環境。」


文在寅的表態,讓人看到未來的韓國電影,將會誕生出更多《寄生蟲》《辯護人》《素媛》類的佳作。


至於《寄生蟲》,網上已經有很多文章進行了詳盡的解析。這裡,換個角度,為大家說說韓國電影百年史。


二、韓國電影與中國電影的縱向對比


要說韓國電影,最好的參照對象當然是中國。


作為中國人,我們沒必要妄自菲薄。畢竟,就電影的發展而言,在過去的100年里,中國電影絕大多數時間對韓國電影都處於絕對碾壓的地位。只是在最近20年里,韓國電影才因為制度優質,顯示出了後發制人的威力,拍出了大批針砭時弊的佳作,為我大天朝望塵莫及。



為更好地對比,我把中韓兩國在差不多的時間裡各自的發展節點做個對比,結果一目了然。


1895年,在法國里昂經營攝影器材的盧米埃兄弟發明了「活動電影機」,並拍攝了《火車進站》和《嬰兒的午餐》,電影就此誕生。


1896年8月11日,也就是在電影誕生的第二年,電影正式傳入中國的商業中心上海。當日,在上海徐園內的「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戲」。1987年,電影首次登陸日本大阪南地演武場。


1903年,韓國才正式傳入了電影。當然,也有韓國學者認為早在1897年,韓國就已經有了電影放映。但無論如何,都比電影中國要晚。


1905年,中國第一部正式影片《定軍山》被拍出,當時還是大清時期。這部中國人完全自主拍攝的電影,導演是任慶泰,主演是京劇大師譚鑫培。該影片取材於《三國演義》第70和71回,講的是三國時期劉備與曹操用兵的故事,也是傳統京劇名段。《定軍山》於1905年12月28日正式在北京前門大觀樓放映,萬人空巷,引起轟動。



而韓國電影則到1919年才拍出自己的第一影片。要不,為啥說2019年是韓國電影的百年嘛。


1919年10月27日,由韓國人金陶山自編、自導並主演的《義理的仇討》,正式誕生,成為韓國本土製作的首部電影。


有趣的是,中國的首部電影《定軍山》改編自京劇曲目,韓國的首部電影《義理的仇討》也改編自韓國當時的新派劇。


實際上,《義理的仇討》還不算嚴格意義上的電影,在當時叫「活動寫真連鎖劇」。它的形式是先去拍攝外景,然後在劇場裡作為故事背景進行播放,前面還是真人在舞台上進行故事表演,人物與畫面是分開的。嚴格意義上,「連鎖劇」並不算真正意義的電影,但現在大家都接受了《義理的仇討》就是韓國電影的起源,也就這麼將就了。畢竟,當時的朝鮮半島上「連鎖劇」的演出形式盛行一時。


(「活動寫真劇」類似這種,目前的舞台劇在廣泛使用。)


那時候的韓國,應該說那時還沒有韓國,更應該叫朝鮮半島。畢竟,韓國在二戰結束後才正式建立,之前的朝鮮半島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而且,那時候的整個半島都是日本的殖民地。在文化藝術領域,占據主流的藝術形式當然控制在日本人手中,韓國電影不發達也很好理解。中國則在進入民國之後,文化藝術的發展迅速迎來了一個高峰期。


尤其中國擁有大上海這個遠東的冒險家樂園,作為亞洲之光,繁榮的上海助推了文化的高度繁榮。中國電影在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誕生了《神女》《漁光曲》《風雲兒女》《天涯歌女》《十字街頭》《小城之春》《烏鴉與麻雀》等一大批各種類型的經典作品,也誕生了周璇、阮玲玉、夏夢、胡蝶、趙丹、石揮、金焰等超級大明星。


而同一時期的韓國電影,則乏善可陳,幾無可說的東西。畢竟在日本人的壓制之下,也沒法自由發展,那時韓國盛行的是衛生啟蒙電影,上映的《霍亂》《防疫》等影片,都以科教性為主。儘管也有羅雲奎、李圭煥等人的崛起,誕生出《春香傳》這樣的影片,但總體上並沒有太大成就。



韓國電影的復興,還得等日本人走了之後。那是1945年,二戰隨著日本人的投降而徹底結束。韓國電影終於開始享受到自由的時光,大力發展。但這時的朝鮮半島並不太平,先是南北內戰,然後又是中國的抗美援朝,半島上不僅有南北雙方,還有中國人與聯合國軍,一直在打仗。韓國真正的全面發展則要到1955年才開始。經過差不多15年的高速發展,一直到1969年,受到軍政府的全面控制,才戛然而止。


1945年-1956年,中國電影也迎來了一個新的高潮。比30年代的成就只高不低。1949年是一個時間節點,之後突受頓挫,但還是有所發展,這個就不多說了。


1970年代,中韓電影不約而同都進入了灰暗期。中國的情況我們了解了,韓國則是軍政府統治時期,從朴正熙到全斗煥再到盧泰愚,民間文化遭遇的摧殘,與中國差不多。但無論如何,中國還有「八個樣板戲」,別的不說,這八部作品的藝術成就,還是沒得說。韓國則萬馬齊喑,毫無可言,連樣板都沒有。



進入1980年代,中國文化率先復甦,中國電影因為第五代的崛起,迅速在國際上掀起一股旋風。張藝謀、陳凱歌、田壯壯、黃建新、吳子牛、霍建起等都顯赫一時。而後,第六代導演緊跟著也在發力,賈樟柯、王小帥、張元、婁燁、王全安、路學長等都拍出了不錯的影片。


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終於到了1990年代初期,中國電影達到了巔峰期,相繼拍出了《霸王別姬》《活著》《陽光燦爛的日子》,乃至《小武》,中國電影飲譽一時。



這一時期的中國電影,在坎城、威尼斯、柏林三大電影節上,都有斬獲,而且提名不斷。即便是奧斯卡,張藝謀與陳凱歌那陣子也是提名名單上的常客。這一部分,我們大部分都知道,就不展開了。


只是,在進入2000年以後,隨著《英雄》的出爐,中國電影開始走入了歧途。不再藝術之上,票房成為第一追求,一條路走到黑,並不是太好的現象。


此消彼長,在中國電影高峰時,韓國電影還在蓄力,等待機會。等中國電影的熱乎勁差不多快沒了,韓國電影則迎來了自己的發展期。


三、韓國電影發軔期的一導一演


如上,與中國電影相對比,絕大多數時間,韓國電影都處於下風。


1980年代的韓國,依舊處於軍政府的嚴厲管控之下,飽受審查與外部壓力,並沒有太大發展。1986年漢城亞運會與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為韓國社會帶來了巨大的變動,加速了韓國民主化的進程。1987年,韓國第七次修改的《電影法》,更是直接推動了韓國電影進入了新時代。


進入1990年代,韓國電影才真正發展了起來。忠武路也是這個時代,開始發力,為韓國電影屆培養了大量有生力量。


1996年,是韓國電影史的「革命年」。因為這一年,韓國一直沿用的電影審查制度正式受到違憲裁決,這一束縛電影發展的惡法終於壽寢正終。同樣是在1996年,韓國釜山電影節正式啟動。一系列利好的消息傳來,都為韓國電影的發展插上了翅膀,從而進入了高速發展時期。


韓國電影真正發力,就已經到了2000年之後了。但,不發力還好,一旦發力,創造性就不可遏止,20年里上映了眾多優質佳作,讓人刮目相看。


在發力之前的萌芽時期,韓國電影屆,也有值得一提的人物,在導演屆,表現不錯的韓國導演是林權澤,演員方面則是安聖基。



林權澤,出生於1936年。早在1962年,林權澤就憑處女作《再見了豆滿江》而出名。但隨後在軍政府的管控下,主要將精力投入了古裝、戰爭、武打等商業電影上,畢竟這些電影受到的審查要小很多。


但林權澤骨子裡還是一位文藝導演,只要氛圍稍微寬鬆,他就開始冒頭。1981年,林權澤憑藉《曼陀羅》入圍第4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競賽單元。1987年,憑藉《種女》再次入圍第4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之外,他拍攝的《重逢是第二次分手》《阿達達》《上升》也備受好評,就此成為了韓國導演的一面旗幟。



進入1990年代,林權澤獲得了更大的成就,拍出了《太白山脈》、《春香傳》(2000版)、《醉畫仙》《下流人生》等片,成為了歐洲三大電影的常客,並憑藉《醉畫仙》獲得了坎城電影節的最佳導演,達到了人生巔峰。



除林權澤之外,在韓國電影發軔期間,還有李長鎬、裴昶浩、李斗鏞、河明鍾等導演,也有一些佳作出爐,在一些國際電影節里也小露猙獰,但總體影響力,還是弱了很多。


至於演員,那時期幾乎就屬於安聖基一個人的時代。


安聖基,出生於1952年,比周潤發還大了三歲,卻被中國人比擬成為了「韓國梁朝偉」。這是因為安聖基有點長老了的梁朝偉的模樣,而且他們都被譽為「國民影帝」,拿獎拿到手軟。



1980年,安聖基憑藉電影《畹風的好日子》中的出色表現榮獲了第十九屆韓國電影大鐘獎最佳新人獎。1981年,憑藉電影《曼陀羅》獲得百想藝術大賞最佳男演員。連續兩年獲得大獎,此後,就一發不可收拾。接下來的十餘年間,安聖基憑藉電影《鐵人們》《霧村》《深藍色的夜》《成功時代》《南部軍》《誰曾見過龍之腳趾》《Two Cops》《廣播明星》數次斬獲百想藝術大賞、韓國電影大鐘獎、韓國青龍電影獎的最佳男主角。


一個人,一個時代,安聖基做到了。

林權澤與安聖基之後,韓國電影迎來了真正的高峰期。當今韓國影壇里的「導演三駕馬」與「演員三劍客」,正式誕生了。


四、韓國電影全盛時期的「三駕馬車」導演篇


韓國電影的導演「三駕馬車」分別是奉俊昊、朴贊郁、金知雲,而「演員三劍客」則是宋康昊、崔岷植、薛景求,他們都是韓國電影中之翹楚,國寶級別的人物。因為有了他們,韓國電影才展現出不一樣的模樣來,他們也成了中國電影人值得學習的對象。


先說導演篇。



韓國電影導演「三駕馬車」奉俊昊、朴贊郁、金知雲,也被稱為「忠武路三傑」,類似「墨西哥三傑」。忠武路是一條位於韓國首爾中部的街道,這裡有大量的拍攝場,導演輩出,被稱為韓國的「好萊塢」。在奧斯卡的領獎台上,和奉俊昊上台一起領取最佳原創編劇獎的韓進元就說了出來:「美國有好萊塢,韓國有忠武路,我想與忠武路的電影人和故事講述者分享這個獎項。」


奉俊昊當然成為了「忠武路三傑」的領頭羊。因為《寄生蟲》,奉俊昊拿下了坎城與奧斯卡,成為了超級大贏家。其實早前一年,朴贊郁就差點因《小姐》拿下金棕櫚。


說到「忠武路三傑」。不過,直接從林權澤手中接過權杖的,卻並非奉俊昊、朴贊郁、金知雲,而是金基德、李滄東、洪尚秀,作為文藝大咖,這三位拍攝的影片,在藝術角度上,更具有思辨性,也更受文藝界的追捧。尤其是金基德,早就成為了韓國文藝片的代表,成為了國際大師級的人物。



但奧斯卡本身就是一個講究商業與藝術平衡的電影大獎,金基德、李滄東、洪尚秀們並不能吃得開。而且,文藝片的圈層太小,也使得他們並沒有把韓國電影的聲音傳得太遠。不過,由於有了他們的存在,韓國電影早就值得讓人尊敬了。李滄東的《燃燒》,在2018年大獲全勝,差點不躋身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


身為「忠武路三傑」,奉俊昊、朴贊郁、金知雲很好地在電影的商業性與文藝性之間找到了平衡,他們拍攝的電影既可以大賣又可以獲獎,既有大片感又有思辨性,實在是不可多得的電影全才。有點類似於史匹柏、馬丁·斯科塞斯們。


其實,論拍大片,韓國導演里姜帝圭起步很早,《太極旗飄揚》就創造了歷史,《生死諜變》也非常棒,可惜他沒能堅持住自己,最終讓賢,沒能躋身進入「三駕馬車」之中,沒能成為「四駕馬車」,殊為可惜。



話說,中國導演們目前只有姜文在商業與藝術之間的平衡上做的不錯,但姜文近兩年也屢屢失手。韓國的三駕馬車,則極少有失手的時候。這就是差距。



奉俊昊,除了《寄生蟲》之外,尚導有《殺人回憶》《漢江怪物》《母親》《雪國列車》《玉子》等片,都相當不錯,尤其是《殺人回憶》,簡直是改變了韓國電影。



朴贊郁,主要執導作品有《共同警備區》《我要復仇》《老男孩》《親切的金子》《蝙蝠》《小姐》等。綜合成就相當高,足以與奉俊昊比肩,《老男孩》還被翻拍成了美國版。《小姐》同樣萬丈光芒,格外耀眼。



金知雲,主要作品有《薔花,紅蓮》《好傢夥、壞傢伙、怪家》《看見惡魔》《密探》等。說實話,這哥們實際上與另外兩位比,整體成就稍弱了很多,不是一星半點。


以至於,另有說法,將金知雲踢出「三駕馬車」之中,成員變成奉俊昊、朴贊郁、李滄東。但李滄東太過於文藝,將他與奉俊昊、朴贊郁並列,恐怕他自己也不太願意,而是更願意與金基德對比。


還有一種說法,是「三駕馬車」里把金知雲換成羅泓軫。羅泓軫儘管拍出了《追擊者》《黃海》《哭聲》,部部都是精品,但無奈作品過少,且成名相對較晚,不足以與奉俊昊、朴贊郁齊頭並論。比來比去,還是將金知雲算作三劍客之一,比較合適。



這三駕馬車,近些年不約而同走出了韓國,奉俊昊的《玉子》《雪國列車》都是美韓合拍片;朴贊郁直接在好萊塢執導了的《斯托克》《女鼓手》;金知雲則執導了好萊塢影片《背水一戰》,這也是施瓦辛格從州長任上退下來後主演的首部影片。不過,相對來說,三位大導走出去的影片,都算不上成功。


韓國電影的全盛,當然不能只靠三位大導,除了上面提到的李滄東、羅泓軫們,尚有崔東勛(《暗殺》)、柳昇完(《綠洲》《軍艦島》)、延尚昊(《釜山行》)楊宇碩(《辯護人》《鐵雨》)李濬益(《素媛》)、黃東赫(《熔爐》)、李在容(《酒神小姐》)、許秦豪(《八月照相館》)、李廷香(《愛·回家》)等一大批優質導演正處於創作力旺盛期,在可見的未來,韓國電影還將繼續迎來高峰期。


五、韓國電影全盛時期的「三駕馬車」與「四大天王」


至於演員篇,在安聖基之後,韓國演員也迎來了自己的高峰期,先後湧現了「三劍客」與「四大天王」,好不威風。


先說「三劍客」:宋康昊、崔岷植、薛景求。



宋康昊,人稱「餅叔」,因為他長了一張大餅臉。儘管30歲才出道,但紮實的演技,一出道就迅速站穩腳跟,並陸續將一個又一個影帝擒於馬下,逐漸成為韓國電影演員的實力代表。如果只能用一個人來代表韓國電影,那麼只有他才有這個資格。


出生於1967年的宋康昊,不是三駕馬車中年齡最大的,他比出生於1962年崔岷植足足小了五歲。但如果以拿獎論成就的話,「餅叔」是三駕馬車中最早拿到影帝的那一個。早在2007年,宋康昊就憑《漢江怪物》,拿到了第1屆亞洲電影大獎的最佳男主角。之後,獎項多到客廳里都擺不下。


看看宋康昊的主要作品吧,《寄生蟲》《辯護人》《taxi司機》《殺人回憶》《共同警備區》《思悼》《孝子洞理髮師》《密陽》《我要復仇》《綠魚》《親切的金子》《優雅的世界》《漢江怪物》《雪國列車》《生死諜變》《觀相》《蝙蝠》......全是經典,要想補課,沒有幾天看不完。



崔岷植,作為三駕馬車年齡最大的一位,他出道甚早,成名也早,他的名字是和韓國電影的崛起和發展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是真正的安聖基的接班人,他在韓國影壇被人們稱為「韓國周潤發」。


與宋康昊更擅長飾演小人物相比,崔岷植的戲路更寬,無論是正派還是反角,無論是歷史大人物,還是黑幫小弟,全都拿得起放得下,輕鬆搞掂。


崔岷植的主要作品有《老男孩》《醉畫仙》《新世界》《看見惡魔》《哭泣的拳頭》《春天花盛開》《與犯罪的戰爭:壞傢伙的全盛時代 》《親切的金子》《生死諜變》《白蘭》《大虎》《鳴梁海戰》《雞媽鴨仔》《特別市民》......經典指數,與宋康昊比,稍微低了一點,但也沒差多少。作為「國民大叔」,崔岷植值得被稱頌。



薛景求,出生於1968年,是「三駕馬車」中最年輕的一位,也是綜合實力相對較弱的一位。他與宋康昊一樣,出道時間差不多,展現平凡人物的非凡演技一直是他的標籤,他的厲害之處是在每部電影都能改變形像,任何類型的角色都難不到他。


相對「三駕馬車」的兩位另外,薛景求的整體作品要少一些,但他選劇本的能力還是非常厲害,在出道早期就遇上李滄東執導的《薄荷糖》《綠洲》,康佑碩執導的《人民公敵》《實尾島》,部部都是重量級的作品,並由此迅速站穩腳跟,穩紮穩打,成為著名的實力派。


除了上述作品,他的其他代表作還有《素媛》《不可饒恕》《絕密跟蹤》《殺人者的記憶法》《那傢伙的聲音》《不汗黨》《熱血男兒》等。因為整體上重量級作品與上述兩位少很多,他作為三駕馬車之一,有些人認為他名不符實,也有一些道理。論實力,是有的,但太過於低調,作品也少,導致其聲望稍遜一籌。


「三駕馬車」都是1960年代的人物,那麼1970年代的代表演員們中,還有「四大天王」,作為忠武路的中堅力量,特別值得關注。


「四大天王」,分別是黃政民、河正宇、李秉憲、李政宰。他們與「三駕馬車」一起,組成了當今韓國影壇上的最強勢力,貢獻出了一個又一個經典角色。


先來說下李秉憲,出生於1970年7月12日的他,是四大天王中年齡最大的。他也是諸多韓國演員中,唯一一個真正走出韓國,在好萊塢有一席之地的演員。在好萊塢有,李秉憲參演的作品有《特種部分:眼鏡蛇的崛起》《特種部隊2:全面反擊》《赤焰戰場2》《終結者:創世紀》《瀆職》《驍勇七蛟龍》,儘管主演的沒有一部,但作為配角他的表現都相當亮眼。


在忠武路,他的代表作也有《陽光先生》《共同警備區》《極速情緣》《IRIS》《看見惡魔》《局內人》《美麗的日子》《南漢山城》《雙面君王》《洛城生死戀》《愛的蹦極》《浪漫風暴》等等。


李秉憲長得帥,大家都知道,但他對於純美的愛情片與兇悍的警匪片,左右手全能接得下,也是厲害了。



黃政民,出生於1970年9月1日的他,只比李秉憲小了不到兩個月,但看起來,大黃卻更老成一些。


黃政民出道也很早,早在1990年,他在就讀高中時,就通過新人徵選考試參演了當時風靡一時電影《將軍兒子》。不過,牛刀小試之後,他又經過了一個漫長的蟄伏期,後來再次出道的時間就相當晚了。在只比他大兩歲的薛景求通過實力拿下《薄荷糖》時,其實黃政民也來了片場參加試鏡,卻不幸被淘汰。然後,眼看著薛景求逐漸成名,他還繼續不斷試鏡。後來才終於到2005年一口氣接拍了5部電影,好像被埋藏許久寶石突然一躍出現世人面前,閃耀出奪目光彩。起初,作為喜劇演員,出演了不少喜劇作品,後來成功轉型,駕馭各式正劇得心應手,逐步成為不可多得的多面手。


黃政民的代表作有《新世界》《特工》《國際市場》《當男人戀愛時》《軍艦島》《老手》《你是我的命運》《公路電影》《女人貞慧》《舞蹈皇后》《檢察官外傳》《我人生中最美好的一周》《不當交易》《曾是超人的男子》《喜馬拉雅》等,尤其是近幾年,佳作紛出,真是越成熟越吃香的代表人物。


李政宰,出生於1973年3月15日。李政宰的綽號是「沉默的武士」,因為面相冷峻英武,演技一流,有人評價他「最適合演出浪漫的愛情電影」。與黃政民相比,李政宰成名甚早,1993年憑藉SBS電視劇《恐龍先生》出道,1999年,他憑《日出城市》一片獲得青龍電影節最佳男演員,那時候的黃政民還貓在地下室里啃方便麵呢。


與李秉憲有些類似,李政宰早年主演主演純愛類的影片,但後來就逐漸轉型,出入於各種類型,都表現不錯,尤其是近些年的銀幕表現,更是讓人震撼,將陰鬱的氣質發揮出了新的境界。


李政宰的代表作有《新世界》《輔佐官:改變世界的人們》《跨越彩虹》《暗殺》《觸不到的戀人》《天空之城》《日出城市》《禮物》《憨豆兄弟》《婆娑訶》《追訪有情人》《代立軍》等等。



河正宇,出生於1978年3月11日,是「四大天王」里最年輕的一位,也是風頭最勁的一位。


河正宇的獨立特行在於,身為型男,明明帥出天際,顏值不啻於李秉憲、李政宰,卻偏偏不靠顏值,偏偏靠演技吃飯。除了少量純愛片,他出演的絕大多數影片都是純靠演技的正劇。


看代表作說話,《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恐怖直播》《黃海》《追擊者》《小姐》《暗殺》《國家代表》《與犯罪的戰爭:壞傢伙的全盛時代 》《與神同行》《隧道》《時間》《柏林》《委託人》《許三觀》《不可饒恕》等等,大都是值得細品的佳作。


當然,對於韓國的「四大天王」,也存在爭議,有的說法是把李政宰去掉,把宋承憲加進去;也有一種說法,也是把李政宰刪去,把宋康昊加進去,這些算法,都並不好。宋承憲的走勢,明顯不行,演技實力也缺乏足夠的說服力,而把宋康昊歸到比他小一輩的人里去,就更顯得荒誕了。


除了以上「三駕馬車」與「四大天王」外,值得關注的演技派韓國演員,還有孔侑、鄭雨盛、金允石、韓石圭、趙震雄、郭道元、宋承憲、馬東錫等,他們可以長的不帥,卻都有著不俗的演技實力,奉獻出了諸多精彩的韓片。



不僅如此,年輕演員里,還有出生於1986年的劉亞仁這種演技怪胎,年紀輕輕,就在《思悼》《燃燒》《老手》《六龍飛天》等片里表現的遊刃有餘,讓人驚嘆,未來不可限量。


看看韓國電影有如此多的好演員,再回看下中國,會發現在短短20年間,不進則退,我們已大大落後了。除了大製作方面,因為中國有寬闊的市場,足以承載得起巨額投資,在中等體量的電影,尤其是在題材的開拓上,在演員的培養上,我們已全面落後於韓國。


韓國電影百年史,經過《寄生蟲》一獎,正式達到了巔峰。而韓國電影的未來,是肉眼可見的繁榮。再看中國電影,在經過幾年的票房高漲期之後,已明顯到了拐點,未來何去何從,怕無人可知。


兩相對比,悲中心來。嗚呼哀哉!


*本文參考了以下圖書:

《韓國電影100年》(韓)金鐘元/鄭重憲 著 (韓)田英淑 譯

《韓國電影:歷史、反抗與民主的想像》(美)閔應畯 /(韓)朱真淑/郭漢周 著 金虎 譯

《追尋快樂:戰後韓國電影與社會文化》(韓)李孝仁 著 張敏 譯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大片熱劇深度解讀,都在頭條口碑團~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