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咋樂不起來了?沒準是抑鬱

青島新聞網健康 發佈 2020-01-08T16:48:11+00:00

春節對絕大部分的中國人來說,都是闔家團圓,歡樂祥和的節日。身為子女回家過年時卻往往忽略了老年人笑容掩蓋下的抑鬱情緒。年關難過,對很多老年人來說尤其是如此,無論是春節前的期待和準備,春節期間的熱鬧和歡笑,還是春節後子女離開的空虛和孤單,都可能刺激到老年人的情緒,誘發老年抑鬱症。

春節對絕大部分的中國人來說,都是闔家團圓,歡樂祥和的節日。身為子女回家過年時卻往往忽略了老年人笑容掩蓋下的抑鬱情緒。年關難過,對很多老年人來說尤其是如此,無論是春節前的期待和準備,春節期間的熱鬧和歡笑,還是春節後子女離開的空虛和孤單,都可能刺激到老年人的情緒,誘發老年抑鬱症。「提前看診,做好預防,對患者和家屬來說都是最佳選擇。」市精神衛生中心老年精神科主任孔伶俐說,尤其是那些從來沒出現情緒問題的老人,如出現高興不起來、反應慢、感到懶、沒精神,不願意參與到迎接春節的準備活動中等表現,家人一定要注意,及早帶老人到專業機構詳細檢查。

抑鬱症老人 占老年人口7%到10%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抑鬱症老人占老年人口7%~10%,患有軀體疾病的老年人,發生率可達50%,嚴重危害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老年抑鬱症如不及時診治,會增加軀體疾病(如心腦血管病)的患病風險和死亡風險,導致病程遷延,老人生活質量下降。
老年抑鬱症和抑鬱症有什麼不同呢?孔伶俐介紹,抑鬱症大家比較熟悉,主要表現為低、慢、懶。 「低」是情緒低,高興不起來,感到生活沒有意思,甚至有自殺的想法。 「慢」是患者自己感覺腦子反應慢,就像生了銹的機器似的,轉不動。 「懶」是提不起興趣,什麼也不願意做,就想躺在床上。
而老年抑鬱症常有一些自己的特點:疑病症狀,大概三分之一的患病老人首先擔心的是自己得了某種不可治的疾病,症狀以消化系統最常見,如胃腸不適,不愛吃飯,擔心自己得了胃癌。

焦慮和激越,老人常伴有明顯的焦慮症狀,心煩,坐立不安,激越時甚至會有衝動行為,有時焦慮甚至會完全掩蓋抑鬱症狀。
軀體不適,老人的軀體不適症狀可表現為疼痛綜合徵,如頭痛、背痛、腹痛和全身的慢性疼痛;消化系統症狀,如腹部不適、腹脹、厭食、便秘等;胸部症狀,如胸悶、心悸等;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如面紅、潮熱、出汗、手抖、全身乏力等。
精神運動性遲滯、淡漠,有些抑鬱老人不是表現為愁苦面容,而是面無表情,語言阻滯,行為遲緩。
自殺觀念和行為,老年抑鬱症患者自殺風險遠高於其他年齡組患者,導致自殺的危險因素包括,疑病症狀、罪惡感、孤獨感、激越和頑固性失眠等,抑鬱伴慢性軀體疾病的老人,自殺的成功率高。
精神病性症狀,老年抑鬱症常伴有精神病性症狀,老人常伴有自責、無價值感、疑病觀念,會出現幻覺、身體異常感知覺,會出現虛無妄想、被害妄想、關係妄想、貧窮妄想及罪惡妄想,但精神症狀與情感症狀協調一致。
認知功能障礙(抑鬱性假性痴呆),老年抑鬱症患者大多同時存在一定程度的認知功能損害症狀,包括記憶力、計算力、理解和判斷能力等認知功能下降,也叫抑鬱性假性痴呆,認知功能可隨著抑鬱情緒的改善而改善。
剛退休、空巢老人 當心抑鬱找上門
哪些原因導致老年人易患上抑鬱症?孔伶俐說,首先是離退休問題,對離退休的老人,尤其那些本身不願退休,沒什麼興趣愛好的老人而言,更容易出現抑鬱。有的老人剛退休的時候沒調整好心態,不能適應退休後生活,有的老人覺得自己能發揮餘熱,無奈由於各種原因無法再回去工作,失去價值感,會產生抑鬱情緒。
其次還有家庭問題,老年人的家庭遭遇變故,如配偶病重或喪偶,或家庭關係不好,如婆媳不和、夫妻關係不好會使一方抑鬱。常見的還有經濟問題,對部分收入較低的老年人來說,經濟問題是一種慢性壓力,尤其身體不好的老人,經濟狀況不能滿足生活和支付醫療費用,情緒會低落。
衰老與疾病也是誘發老年抑鬱症的重要原因。由於年齡增長,身體功能下降,比如聽力、視力的減退,這會導致老人性格發生轉變,產生依賴感,不予以重視,會導致老人抑鬱,一些老人由於長期患慢性軀體病,比如高血壓、糖尿病等,擔心自己身體狀況,擔心對子女造成經濟或生活負擔,容易自卑,心理負擔重。
近年來,因為空巢家庭增多,很多因為和子女不睦、居住條件不允許、子女外地工作、失獨、喪偶等導致被動空巢的老人在生活中遇到現實困難無法解決,情感缺乏慰藉,也會患上老年抑鬱症。此外,還有很多其他原因,比如老人對現狀不滿等。
患上老年抑鬱症 小心陷入這些誤區
孔伶俐介紹,市民對老年抑鬱症的認識存在很多誤區。很多人認為抑鬱症不是病,只是情緒問題,覺得人老了,很多能力下降,不願干或干不好都是正常現象,精力不如以前足,不如以前愛說話也可以理解。其實,老年抑鬱症是一種重性精神障礙,患病率高。人都有情緒不好的時候,但情緒不好到了一定程度,持續一定時間,就可能是抑鬱症,應該以抑鬱症來對待,及時去看精神科醫生。
有些老年抑鬱症患者,往往主訴最多的是軀體的各種不適,到多家大醫院各個科室反覆檢查,但又找不到任何器質性的病因。很多人認為老人只是身體不好,沒有精神問題。其實,在這些軀體不適下常掩蓋著患者內心抑鬱的體驗。經過專科醫生的仔細詢問,能發現患者內心存在抑鬱體驗。經過抗抑鬱治療後,軀體不適會慢慢改善。
還有很多老人認為抑鬱症是治不好的,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抑鬱症雖然無法根治,但完全可以臨床治癒,也就是抑鬱症的症狀完全消失,社會功能整體恢復。抑鬱症患者經過綜合性治療,大部分能恢復到發病前的社會功能水平。但患者臨床治癒後,今後有可能復發。復發本身並不可怕,關鍵是要及早規範治療。
在藥物治療上,很多老年抑鬱症患者也存在誤區,有些患者擔心抗抑鬱藥有副作用,不願意服藥,或者症狀緩解後就立即停藥,這樣是不可取的。醫生會根據不同患者的臨床特徵來選擇藥物,儘量避免出現不良反應,只有服用足夠劑量的抗抑鬱藥才能在體內形成穩定的血藥濃度,起到治療作用,如果擅自減少服藥劑量,會影響治療效果,延誤治療時機。
有些患者則認為只要出現抑鬱,就應服用抗抑鬱藥。其實,出現抑鬱情緒並不代表患有精神疾病,即使患有某些精神疾病,也未必都是抑鬱症。如果抑鬱情緒、躁狂交替出現,則診斷為雙相情感障礙,治療以心境穩定劑為主,一般不需要加用抗抑鬱藥,即使加用抗抑鬱藥,也要避免服用容易誘發躁狂的藥物。有些患者對抗抑鬱藥抱太大希望,以為服用後心情馬上就會變好,但實際上抗抑鬱藥的起效時間一般為兩周,需要耐心等到藥物起效,切莫反覆換藥。
健康提醒
預防老年抑鬱症改變認知是關鍵
孔伶俐說,預防抑鬱症主要有以下方法:改變負性認知,一件事情之所以引起情緒、行為反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就是對事情的認知,通俗地講就是對事情的看法和態度。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改變負性認知,換個角度,用樂觀的心態看待問題,就會從憂患中看到機會,情緒就會改善。
適當運動,積極參加鍛鍊,積極控制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儘可能保證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多參與社交活動,保持生活規律,培養興趣愛好,廣泛交友,常和朋友一起登高遠足或喝茶聊天,有利於心理健康。
提高適應能力,目前的社會發展快,老年人難以跟上時代的腳步,與年輕人「代溝」深,容易意見不一致,儘量少摻和孩子的家務事,打開錢包,閉上嘴巴,努力適應現代生活節奏,讓自己的思想跟上時代潮流,保持心理上的平衡。
調整社會角色,每個人在不同的時期都會有不同的社會角色,退休了就安心當觀眾,享受晚年生活,適應自己角色的變化,接受變化,並用新的行為模式來順應這種變化。
保持良好心態,老人經歷的多是負性的生活事件,正確看待衰老、疾病和死亡,保持良好心態,凡事朝好的方向想,坦然面對人生的喜怒哀樂。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