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寺廟的基本禮儀

pp曹 發佈 2020-01-30T15:33:25+00:00

同時微閉雙目,默念跪拜佛或菩薩法號,頌偈「願此香雲,普遍十方. 供養三寶, 護法龍天. 普薰眾生, 同入佛智」。

佳節之際,忙碌一年的我們會以不同地方式迎接新春。與家人一道訪古剎拜佛祖,既是民俗文化的繼承又是傳統邂逅時尚的新選擇,逐漸被許家庭所接受。那您知道進廟燒香、遇佛禮佛的基本禮數嗎?

寺廟建築及供奉的諸神

佛教大約從西漢末東漢初傳入我國,魏晉南北朝為發展期,隋唐時進入繁榮鼎盛期,隨後開啟了漫長的衰退期,歷經起伏卻從沒被泯滅過。它一進入國門就主動與儒道思想滲透融合,經過歷代凝練升華逐漸成為中華民族優秀傳承的一部分,對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領域產生了極其廣泛的影響。

佛教東傳大約有三條路徑:一是北傳佛教(大乘教),從今天的巴基斯坦、阿富汗經中亞進入西域,由新疆再傳入中原,古稱陸上「絲綢之路」;二是南傳佛教(小乘教),從印度經海路在連雲港登陸,由華南再傳入中原,古稱海上「絲綢之路」;三是藏傳佛教(密宗教),從東印度翻越喜馬拉雅山後進入西藏,流傳於青藏高原地區後不再東傳,即為喇嘛教。

學者研究認為,佛教是有當時社會上層人士接入,由上層士大夫階層向下層勞苦百姓傳播,因此佛教進入我國那天起便賦予了貴族基因,所以佛教寺廟建築式樣與布局和皇家宮殿都有幾分相似。我國中原寺廟一般都有:山門、鐘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方丈室、藏經閣、法堂七大部分組成,南北布局東西對稱居多。

寺院最前面的外門叫「山門」也稱「三門」,中間的大門叫空門,左邊的小門叫無相門,右邊的小門叫無作門,總稱「三門解脫」。有牌樓式和殿式兩大類,如果是殿式山門,殿里一般塑有身體偉岸、怒目相向手持金剛杵的金剛力士,它的作用是鎮懾妖魔鬼怪不得進入寺廟。在印度,金剛力士是印度古神,又叫那羅延天,在中國早先神話中,女媧補天后,為不讓四極(四根擎天巨柱)再次折斷,派遣四大力士俗稱「四大金剛」守護巨柱,後期佛教中對「四大金剛」進行了裁員,變成了「哼哈二將」,專司門衛之職。規定左邊張嘴吧的是「哼」將,右邊閉嘴巴的是「哈」將。

進山門之後,規模相對大的寺廟都建有鐘樓、鼓樓,兩樓相對。左(東)為鐘樓,右(西)為鼓樓。晨鐘暮鼓,鐘樓供奉地藏菩薩;鼓樓供奉伽藍神關羽。

山門殿和天王殿組成寺廟第一重院落,在這個院落,天王殿是核心,天王殿里供奉彌勒佛、四大天王和韋馱菩薩。

彌勒佛也稱大肚彌勒佛,在「豎三世」里稱「未來佛」,他居天王殿正中,是釋迦牟尼佛的既定接班人,但他其實不是佛,應該叫「彌勒菩薩」才對,因為佛祖至今也沒正式退休,他只能是佛界的永遠的「太子」。

韋馱菩薩居彌勒佛身後的大屏風背面。韋馱又叫韋琨、韋馱天、神將韋馱,為四天王座下三十二將之首,是佛教護法神。韋馱背對彌勒佛,面向大雄寶殿,主要任務是觀察大雄寶殿院落里的安全。韋馱菩薩塑像大有講究,如果韋陀把杵扛在肩上,表示這個寺廟是大寺廟,可以招待雲遊到此的和尚免費吃住三天;如果韋陀把杵平端在手中,表示這個寺廟是中等寺廟,可以招待雲遊到此的和尚免費吃住一天;如果韋陀把杵拄在地上,表示這個寺廟是小寺廟,不能招待雲遊到此的和尚免費吃住。

四大天王是佛教的護法天神,為二十諸天中的四位,南方增長天王魔禮青,手持青鋒寶劍司「風」;西方廣目天王魔禮紅,手持碧玉琵琶司「調」;北方多聞天王魔禮海,手持混元珠傘司「雨」;東方持國天王名魔禮壽,手持紫金花狐貂司「順」,連起來就是「風調雨順」。

大雄寶殿是寺廟中核心主體建築,也稱大殿,是僧眾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大雄寶殿前大院正中擺放著一個大寶鼎,通常刻有該寺寺名,再北擺有大香爐,殿前各有旗杆一對,旗杆頂部各有一個幡斗,有的還設一對雕龍柱或一對玲瓏塔。殿內佛像前張掛著許多經幡、歡門及各種法器,使大雄寶殿顯得莊嚴肅穆,令人肅然起敬。大雄寶殿中供奉的是釋迦牟尼佛。「大雄」是佛的德號。「大」者,是包含萬有的意思;「雄」者,是攝伏群魔的意思。因為釋迦牟尼佛具足圓覺智慧,能雄鎮大千世界,因此佛弟子尊稱他為「大雄」。寶殿的「寶」,是指佛法僧三寶。一般殿堂為三開間,大雄寶殿則為九五開間,象徵如同帝王的「九五之尊」。

如果大雄寶殿只供奉一尊佛,那就釋迦牟尼佛,左右一般會有一老一少兩個僧人,老者叫摩訶迦葉,少者叫阿難陀,他倆都是釋迦牟尼的得意弟子。

大部分寺廟的大雄寶殿會供三尊佛像,被稱之為「三世佛」,分為橫三世佛和豎三世佛。不論橫豎,中間都會是釋迦牟尼佛。

橫三世佛:中間是佛教一把手釋迦牟尼佛,他管世界一切;右邊是西方極樂世界一把手阿彌陀佛(手持蓮台)管重生;左邊是東方琉璃世界一把手藥師佛(手持缽或塔)管延壽。

豎三世佛:中間的是釋迦牟尼佛;右邊是燃燈佛(說法印),也稱過去佛、燃燈古佛,他預言釋迦牟尼將在未來成佛;左邊是彌勒佛(轉法輪印),也稱未來佛,釋迦牟尼佛預言他將在未來成佛度化眾生。三尊佛像從右至左分別代表過去、現在、未來,所以稱為豎三世佛。橫三世佛一般持法器,沒有法器是豎三世佛。

大雄寶殿內兩側多塑十八羅漢或二十諸天。以十八羅漢最常見,兩側各九尊羅漢。

「十八」是一個吉數,中國文化中的許多數量表達都用「十八」,如「十八世」、「十八侯」、「十八般武藝」、「十八學士」等。佛教中也有許多「十八」,如「《十八部論》」、「十八界」、「十八變」、「十八層地獄」等,「十八羅漢」顯然與這種「十八」情結有關。

第一位,賓頭盧尊者俗稱「坐鹿羅漢」,鹿騎進入皇宮勸說國王學佛修行;第二位,迦羅迦伐磋尊者俗稱「歡喜羅漢」,知道世間一切善惡丑;第三位,迦諾迦跋厘惰督尊俗稱舉缽羅漢,是一位托缽化緣的行者;第四位,蘇頻陀尊者俗稱「托塔羅漢」,手托佛塔;第五位,諾巨羅尊者俗稱「大力羅漢」,力大無窮;第六位,跋陀羅尊者,是佛祖的侍者,他是一名賢者;第七位,迦理迦尊者俗稱「騎象羅漢」,原本是一名馴象師;  第八位,伐奢羅弗多羅俗稱「笑獅羅漢」,原本是一名獵人;第九位,戌博迦尊者俗稱「開心羅漢」原本是一名乞丐;第十位,半托迦尊者俗稱「探手羅漢」,因打坐完經常把手舉起伸懶腰,所以叫探手羅漢;第十一位,侯羅尊者俗稱「沉思羅漢」,釋迦牟尼的親生兒子,佛法道行是居首位;第十二位,那迦犀那尊者俗稱「挖耳羅漢」以論耳根清凈聞名;第十三位,揭陀尊者俗稱「布袋羅漢」,也被叫做布袋彌勒;第十四位,伐那婆斯尊者俗稱「芭蕉羅漢」;第十五位,阿氏多尊者俗稱「長眉羅漢」,為佛祖侍者;第十六位,注荼半托迦尊者俗稱「看門羅漢」,為人盡忠職守;第十七位,迦葉尊者俗稱「降龍羅漢」,因降幅過龍王立了大功;第十八位,彌勒尊者俗稱「伏虎羅漢」他常把自己齋飯分給這隻老虎吃。

釋迦牟尼佛佛背後一般塑有文殊、普賢、觀音三大士之像,文殊騎獅子,普賢騎六牙白象,觀音騎龍。

東西配殿,東為伽藍殿,供像波斯匿王(中)、柢陀太子(左)、給孤獨長者(右);西為祖師殿,專祀該寺廟奠基與功績卓著的祖師。

過了大雄寶殿,就是方丈室了,方丈是一座寺廟中的精神領袖,為德高望重、學問高深的僧人擔任,方丈室是該寺廟方丈起居和理事的地方。有的寺廟監院也可以住在方丈室,監院是一座寺廟的行政長官,是寺廟的實際管理人。

藏經閣,是寺院藏經的場所,等同俗家世界中的閱覽室和圖書館。

法堂,為禪門僧眾演說佛法的地方,等同俗家世界中的教室。

寺廟中的東西廂房功能分工明確,東廂房多為本寺和尚齋堂和休息寮房;西廂房為招待雲遊掛單和尚或香客住房。規模較大的寺廟還會有一些附屬建築,如佛塔、旗杆、放生池、石獅子、石碑(碑樓、碑亭),不一一細述。

燒香禮佛應注意的基本禮儀

隨著生活方式多樣、生活節奏加快,人們對生活理解更加豐富多元,許多人喜歡訪問名剎古寺,舒緩自己情緒,但參觀燒香拜佛有許多規矩禮儀,

進入寺廟前,禁帶禁吃葷食,禁飲酒抽菸,衣冠整潔不暴露,不可過分裝扮,不可濃妝艷抹;進入寺廟時,不走中門中道,不踏踩門檻,禮佛路線應按照自己左臂方向漫步前行,遵循左進右出,不要擅敲法器(鍾、鼓、缽、魚、磬),不可隨意取物,不要大聲喧譁嬉戲;禮佛時,不要直視佛面,雙手合攏十指向上,高舉過頂,然後雙手指尖落至嘴高,叩頭攤掌,掌心向上,上身拜倒,雙手合攏時指尖不可斜指佛像。寺廟大殿中間拜墊為本寺主持或地位較高和尚做功課準備的,信男善女不可禮拜,只可選擇大殿中央兩側小拜墊使用,男左女右。禮佛結束,要向功德箱捐贈功德,多少隨意;別人禮佛時不得從禮拜者前面經過,閱讀或拿取寺廟贈送的經卷時要恭敬小心,不可握卷。遇見僧尼應雙手合一主動讓路,必要交流時要先稱法師,會話結束要口念阿彌陀佛,不可擁抱、握手、撫摸僧人頭背。

燒香許願是進廟禮佛的最重要的儀式,包含很多講究。燒香的本意是「持戒、定慧、敬佛」,表達三層意思,一是向佛和菩薩問好,二是香的氣味熏走自身晦氣,三是比喻燃燒自己普度他人,佛說只需三炷香即可。所以燒香並不是越大越多越好,在寺廟中經常看到許多香客手拿大捆大捆又粗又高的香,點燃後在胸前上下作揖晃動,並四面八方的拜,看似虔誠其實錯誤。正確姿勢:雙手將香舉到眉毛的高度,雙手大拇指按住香的尾端, 香尾端對準自己的眉心,香的頂端對準佛像。同時微閉雙目,默念跪拜佛或菩薩法號,頌偈「願此香雲, 普遍十方. 供養三寶, 護法龍天. 普薰眾生, 同入佛智」。然後, 用左手把香插到香爐中(右手殺生),返回佛前, 蒲團上跪下, 合掌向佛說出心愿,三拜起身離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