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的字為什麼越寫越大?

瀚墨雲橋 發佈 2020-01-08T22:10:27+00:00

大字、小字各有各的難度,各有各的情致,能把它們發揮到極致,使觀者產生高峰體驗,才是成功的書法實踐,才能成為具有時代意義的經典之作。

現代社會一切事物的發展速度奇快,也產生了令人應接不暇的轉變。現代書法也正在以日新月異的變化,帶給我們驚喜和詫異。曾幾何時我們伏案在方寸的田字格練字,今天需要站立、手執斗筆在巨幅宣紙上揮毫。是什麼原因造成書法的字越寫越大呢?

中國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它是刻在龜甲和獸骨上面的文字。龜甲和獸骨一般比人的手掌略大,在這麼小的面積上要鑿刻數十個文字,可見甲骨文單個字的大小大概在1cm見方。

秦漢時期簡冊成為主要的書寫工具,簡冊是由若干竹、木條連綴在一起,單個木條的長度為一般為50cm左右,寬度許多都不到1cm。漢代隸書呈「矮胖」型,所以其大小更是不足1cm見方。不過難能可貴的是,這麼小的字古人書寫時依舊下足功夫,提按、轉折的地方分毫畢現。

晉唐時期,手卷制度定型並且取代了簡冊成為了書寫的基本介質。手卷是由若干張紙粘貼在一起形成完整的一卷。手卷是秦漢簡冊的延伸,手卷上用墨線畫出烏絲欄,寫字時不能超出烏絲欄的界限。所以在手卷上寫的文字一般也不超過1cm見方。

簡冊、手卷以及後來的冊頁是中國古代主要的書寫工具,由於人們的閱讀和書寫習慣決定了這些工具的基本尺寸,也決定了單個文字的大小,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古代書法基本單字都是1-2cm左右。

古人把寫字當做信息傳達的工具,宋代文人們為了達到彼此心靈契合的境界,只是把自己所寫的書法展示給三五好友,所以他們所寫的字都是小字。

元明時期情況發生了變化,書法開始書寫在大幅的捲軸上並且掛在牆上供人欣賞,完成了從案頭到廳堂的書法進化。這一演變背後代表的是書寫者審美意識的增強,他們開始專注於每一筆的完美度,也在意他人的讚美與批評。

物質條件的改善使得高大廳堂的出現,文人的書案也更加寬大。同一時期造紙術也飛速發展,工匠們可以抄制幅面更為寬闊的紙張。工具的改進大大加速了書法的進化,這種進化促進了行筆、章法、用墨等等行為的改變。文人們可以站立於案頭,書寫大如升斗的字,在全新的展示環境中淋漓盡致地釋放自己的藝術想像。

手卷適合小家碧玉式的孤芳自賞,而掛軸更易於展示驚心動魄般的個性揮發。由小到大的改變無疑是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和價值。

中國從古代農業文明發展到現代高科技時代,社會意識、審美思潮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都對於書法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這種張揚個性、強調氣勢的大字書法逐漸成為了主流,許多書法家紛紛加入這個行列,以能寫大字為榮,更可以證明自己的地位。然而另一種意見認為,只寫大字不能寫小字是沒有基本功,只能算「展覽體」。

其實,小字的難點在於精緻,能在方寸之間把字寫出一股清淡和雅致;大字難在筆勢,要把大字寫出奔放的氣勢,令人有酣暢淋漓的快意。大字、小字各有各的難度,各有各的情致,能把它們發揮到極致,使觀者產生高峰體驗,才是成功的書法實踐,才能成為具有時代意義的經典之作。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