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28年前命案告破,跟白銀殺人案用了同個技術,兇嫌系受害者同學,一直住在案發地附近

渭南政法網 發佈 2020-02-24T16:04:12+00:00

但制度與技術背後仍是「人「,人是推動案件破解的關鍵因素。再多的高科技,遇上不作為者可能都沒轍。所以,我們當然要寄希望於技術、設備的進步和普及,但更重要也最關鍵的破案「勝負手」,始終是人。

28年前震驚全國的「3.24」命案,告破了。

2020年2月23日,南京市公安局發布公告,稱根據「偵查取得重大破案線索」,於當日凌晨一舉破獲28年前發生在該市原南京醫學院的「3.24」命案。

消息一出,引發海量關注。

28年之心結

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南京人,我對「3.24」命案當年在南京所造成的震驚和轟動記憶猶新。

1992年3月20日晚,南京醫學院(現南京醫科大學)88級6班女生林伶在該校一號樓自修。當晚22時30分許被同學發現遇害。據當時目擊者稱,死者遺體完整,頭部被按入下水道,死狀相當悽慘。

由於事發地地處南京市中心地帶(鼓樓區漢中路140號,靠近五台山體育中心),此案引發轟動效應。

雖然當時有關此案的不少「火爆細節」不脛而走,但是到底有幾分真實,幾分來自一手信息,則始終不得而知。

「3·24」命案和近六年後發生的南大「1·19」碎屍案,是這些年來南京最著名的兩大懸案,多年來已成南京市民心中的心結。我的幾位警察朋友每每談及此案,不甘之色溢於言表。

如今,近28年前發生的「3·24」命案終於告破,聊可告慰受害者林伶的在天之靈。正在抗擊疫情的南京市民,也普遍感到欣慰。

科技進步讓兇嫌無所遁形

由於案件還在審理中,許多細節並未公布,這樁舊案究竟如何告破,仍待詳細披露。

許多消息來源指出,兇嫌麻某某系受害者同校同學,早在命案發生後就進入警方視線,但苦於證據不充分,「破案條件不足」,一直無法鎖定。

當時警方曾通過各種力所能及的刑偵技術手段,包括群眾走訪、懸賞尋求線索、發布嫌疑人模擬畫像等,試圖還原證據鏈,但囿於條件始終未能有所突破。儘管如此,一代代南京警察仍精心保存著「3·24」案的各種相關物證。

據悉,此次命案告破的關鍵,是嫌犯一名涉及其他案件的親屬被警方提取DNA檢材,經與28年前保存的「3·24」案相關物證上所提取DNA檢材進行Y染色體比較,最終鎖定了「大隱隱於市」、28年來都生活在南京市區石鼓路(離命案發生地不到5公里)的嫌犯。

近年來因科技進步所帶來的刑偵手段「升級換代」,導致積年命案告破的案例,在國內外都不勝枚舉。

比如,包括白銀、包頭兩地11樁命案的「高承勇案」,警方是通過新科技手段對原有生物物證再利用,啟動家系排查對比DNA-Y染色體,最終將隱匿28年的真兇高承勇抓獲。

美國1979-1986年轟動世界的「金州殺手」( Golden State Killer ),至少涉及12起兇殺案、45起強姦案和100起以上入室盜竊案,但囿於當時刑偵技術手段始終不能破案。

2018年,警方通過長達6天的專業性DNA比對分析,將因逃避陪審員義務偶然入獄的時年72歲退休警察德安傑洛(Joseph James DeAngelo)「鎖定」,確認他就是「金州殺手」,將之送上法庭,從而宣告30多年前的系列懸案終於告破。

而《殺人回憶》原型案、韓國「華城連環殺人案」時隔33年後告破,靠的也是反覆的DNA比對。

電影《殺人回憶》劇照

比刑偵技術手段更關鍵的

積年懸案告破,人們歡欣鼓舞之餘,必然對刑偵技術手段的進步津津樂道。刑偵技術手段的進步,的確是很多懸案告破的重要突破口。

但比技術進步更關鍵的,卻是一代代警察的不放棄,及其鍥而不捨的辦案信念。

不論「白銀案」,還是此次的「3.24命案」,其共同特點都是刑偵周期漫長,物證線索破碎,破案希望渺茫,且案件日積月累,轉手了幾代警察。

但不論怎樣艱難、如何傳承,所有經辦的警方人員都小心翼翼地保留著包括DNA痕跡在內的各種證據、線索,並踐行隨著刑偵科技的發展,這些證據會幫助他們找到真兇。

這些舊案的告破,看似都是一系列「幸運」、「巧合」所催生,實際上卻是一代代警察在遠離熱點、焦點的幕後踏實工作,恪盡職守的結果,是日積月累、水到渠成的必然。

沒有這些人的因素,無論科技如何發達,刑偵技術手段如何進步,也不可能無所寄託,憑空施展威力。

如今是資訊時代,有人預言,AI技術會讓破案來得更容易。但制度與技術背後仍是「人「,人是推動案件破解的關鍵因素。再多的高科技,遇上不作為者可能都沒轍。

所以,我們當然要寄希望於技術、設備的進步和普及,但更重要也最關鍵的破案「勝負手」,始終是人。正所謂成事在科技,謀事在人為。

作為南京人,我和許多「南京大蘿蔔」老鄉一樣,期待另一樁懸案——南大碎屍案也能早日告破,南京警方也仍在堅持不懈地偵辦此案。我們期待科技的進步和威力,更相信警方的努力與專注。

就這些懸案而言,囿於當年的破案技術條件,正義的審判或許會遲到,但「技術+努力」會宣告正義的不會缺席。

來源:新京報 編輯:王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