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回答2020|美軍「定點清除」伊朗少將 世界迎來智能化戰爭?

紅星新聞 發佈 2020-01-08T02:01:41+00:00

值得注意的是,有觀點認為,「定點清除」重要人物避免了大規模戰爭,能避免平民傷亡,在此基礎上有觀點提出「戰爭形態發生變化」,還有人提到一個詞:「智能化戰爭」。紅星新聞記者胡挺 彭亮編輯 於曼歌

當地時間1月3日,伊朗高級將領、伊斯蘭革命衛隊聖城旅指揮官卡西姆·蘇萊曼尼在美軍無人機襲擊下當場身亡。事件隨即引發一系列激烈反應。值得注意的是,有觀點認為,「定點清除」重要人物避免了大規模戰爭,能避免平民傷亡,在此基礎上有觀點提出「戰爭形態發生變化」,還有人提到一個詞:「智能化戰爭」。

戰爭形態發生改變了嗎?紅星新聞記者通過知乎聯繫上軍事以及國際關係方面的專家。在專家看來,目前說戰爭形態改變還為時尚早,但是一些端倪是可以看到的;智能武器的應用對世界和平構成了衝擊,「殺戮的隨意性在增加。」

伊朗高級將領、伊斯蘭革命衛隊聖城旅指揮官卡西姆·蘇萊曼尼 (資料圖 圖據環球網)

『戰爭形態改變了嗎?』

言之尚早,智能化是趨勢

「只能說戰爭的技術水平提高了,要說『戰爭形態改變』,還為時尚早。」上海國防教育學院訓練部長蘇世偉教授認為,這次無人機襲擊事件中有了一些智能化戰爭的端倪,讓人們看到了新技術運用的前景。但是,還談不上戰爭形態的改變,「只能說達到了一定的戰爭目的。」從軍事上可以說「用最低的成本達到了戰略目的。」

事實上,他認為,這次「定點清除」還可以說是特種作戰的一種延續,「原來特種部隊斬首是接觸,無人機實質上也是一種接觸。作戰範圍壓縮在有限空間,只需少數高級專業人員參與。」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和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刁大明持類似的觀點。他認為這樣的討論還不成熟。「目前來說都算不上戰爭。」在他看來,高新技術的運用導致了戰爭界限的模糊,與之形成對比的是,以往要達到類似的損傷需要大規模的人力物力投入。

另一方面,刁大明認為,透過這次事件也能看到:智能化是一個趨勢,在軍事上表現出了一些端倪。

「智能武器出現後,智能戰爭的到來還有一個過程。」蘇世偉說道。

『除了技術應用還有什麼?』

情報是這次襲擊的重要因素

蘇世偉介紹,這次美軍的「定點清除」得以實現,就在於應用的技術——都是依靠新的信息技術。他提到,要實現這樣的攻擊結果,至少需要有智能化的偵查技術、跟蹤技術以及打擊技術,像無人機這樣的察打一體的智能化打擊系統,也是最近幾年才發展起來的。

蘇世偉也認為,不能完全的依賴技術,在他看來,情報是美軍這次襲擊的重要因素。「美軍對中東,尤其是伊拉克的戰場環境,掌握得很清楚;加上這些年駐紮伊拉克,對當地深入了解,因而運用起來比較自如。」

拋開技術層面的因素,「信息情報的獲得同樣重要。」刁大明說道。

伊拉克阿薩德軍事基地 (資料圖 圖據環球網)

『「智能化」是否可以止戰?』

殺戮的隨意性增加 挑戰世界和平

蘇世偉認可網絡上的一種觀點,即利用無人機發射飛彈定點清除某個重要人物,沒有大規模的地面戰爭,會減少平民的傷亡,「這是肯定的。」同時,他也說,這次事件,使人們看到了智能武器對整個人類和平構成的衝擊,對戰爭倫理的挑戰。

蘇世偉解釋,事件中美軍對技術的運用令人驚詫,「殺戮的隨意性在增加。」在他看來,美國這一次突破了底線,「開這個頭不是什麼好事。」

他表示,智能化讓戰爭降低了成本,也更加隨意了,「破壞了國際秩序,對世界和平的衝擊也更大了——失去了和平秩序就不好辦了。」

刁大明也提出,美軍的這次行動利用比較低的成本實現了巨大的戰爭目標,「但事件之後,是不是會導致更加激烈的回應,以及更加無法接受的國內情緒?都是有可能的。」在他看來,很難說這樣的一種智能化的戰爭形態是在止戰,「它就是導致了高烈度的結果。如果能避免戰爭,那麼我們在擔心什麼呢?」

刁大明認為,美軍的這次行動甚至可以說和國際法、國際道義相違背的,「顯然不是止戰的。」

刁大明還認為,技術和情報網絡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專業軍事人員參與決策的空間越來越小,「軍方的決策度下降了,只能為政治人物提供不同的選項,政治人物的決定也成了政治決策。」

紅星新聞記者 胡挺 彭亮

編輯 於曼歌

關鍵字: